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南部下石岩统—下二叠统有孔虫化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安徽南部贵池-东至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经系统研究在上石炭统建立了两个组合,下二叠统建立了三个组合,并与国内相应地层有孔虫组合进行了对比。从而填补了该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有孔虫生物群的空白,丰富了生物群的内容,并讨论了林阶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鄂西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主要分布于香炉山背斜、长阳向斜及仁和坪向斜(图1)。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黄龙组中有孔虫组合的垂直分带性,以及黄龙组沉积之后遭受不同程度剥蚀的古岩溶面上残存的有孔虫组合(带),同下二叠统底部马鞍煤系的富煤带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对于阐明该区自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之间沉积—剥蚀—再沉积三个地质历程的变化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刚  胡贵昂等 《广西地质》2002,15(3):9-14,19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可划分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石炭系,以Eoparastaffella的出现作为维宪阶的底界,以Globivalvulina或Pseudostaffella的出现作为上,下石炭统的划分标志,生物分带明显,与岩石地层分界吻合或基本一致,是较理想的地层分界。  相似文献   

4.
桂北地区浅水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额头村组-下石炭统英塘组有孔虫十分丰富,可划分为10个组合带,每个带均可进行大范围对比,是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及建立以及孔虫系演特征为标准的杜内阶/维宪阶界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隆林祥播地区中,晚二叠世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铁明 《广西地质》1998,11(2):7-12,16
文章研究了广西隆林祥播地区中二叠统茅口阶,上二叠统吴家坪阶,长兴阶的有孔虫动物群,计有22属55种,7个未定种,分属于5个超科中的12科。并由下而上建立5个有孔虫组合,介绍了各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近于北天山艾维尔沟北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岩系所夹灰岩中,采到了结节脊板杯珊瑚Cy-athocariniatuberculataSoshkina,其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表明该区奇尔古斯套组的一部分应属下二叠统。另外,于头屯河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碎屑岩系所含灰岩砾石中,采到伊万诺夫格鲁特珊瑚GrootiaivanoviDubrolyubova,时代属于晚石炭世,与达拉阶(即莫斯科阶)相当,故地层时代应晚于晚石炭世达拉期,根据区域对比推测该地层的一部分也应属于下二叠统。艾维尔沟一带早二叠世珊瑚化石的发现,表明北天山石炭纪强烈的拉张事件可以持续到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7.
实测描绘了安徽萧县白土镇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对剖面中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磨片,并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磨片进行了系统鉴定,共鉴定出9科16属34种,且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建立了有孔虫化石组合带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为晚石炭世晚期(C22)。将研究区内的有孔虫化石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有孔虫化石组合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石炭纪—早二叠世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有孔虫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认为有孔虫化石对于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界线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及安徽南部早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苏及安徽南部的下石炭统发育较好,化石丰富,为我国研究早石炭世地层主要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在该区系统地观察了一些剖面,并参照安徽省、江苏省区测队的有关资料,作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根据地层层序、岩石性质和生物群特征,对下石炭统的划分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地层中阶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而详细地提出了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年代地层单位的具体框架。将上石炭统上部划分为消遥阶、下场家河阶;下二叠统划分为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及隆林阶。明确了阶的定义、动物群特征、磁性地层特征及其与相关地层的关系。所划分的阶均能与世界标准年代地层进行详细而有依据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北山系天山东延部分,其两侧下石炭统分布甚为广泛,均为海相沉积,以马鬃山(北山主峰)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相带(图1)。该区的下石炭统中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并夹有铁矿层。  相似文献   

11.
贵州盘县达拉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贵州的石炭二叠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出露良好,生物化石极为丰富。作者观察了紫云、六枝、朗岱、普安、晴隆和盘县等地石炭二叠纪地层剖面,实测了盘县达拉剖面,(竹蜓)类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化石带: 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其晚古生代洋盆最终闭合时间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早石炭世是该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时期之一,下石炭统下部绿条山组与下伏的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被认为是该区构造隆升的主要证据之一。但由于研究程度限制,绿条山组的时代尚有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分析。北山北部甜水井北与碎石山剖面绿条山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与311.1±3.2Ma,产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菊石Gastrioceras和Branneroceras,时代应修订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研究区下泥盆统—上石炭统沉积充填及生物群落特征表明该区可能在晚石炭世由大陆边缘浅海演化至裂谷盆地,上石炭统与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代表洋陆转化造成的长时间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13.
文中材料采自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和梁山组。大竹园组孢粉化石类型单调,保存较差;而梁山组孢粉化石丰富,保存良好。孢粉组合特征为:(1)大竹园组包含丰富的CalamosporaFlorinites及少量Torispora verrucosa,Gulisporites,Alisporites,HamiapollenitesStriatopodocarpites,这一孢粉组合主要出现在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按照大竹园组层位和孢粉化石特征,其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Asselian期—Artinskian期(相当于紫松期—隆林期)。(2)梁山组中可建立孢粉组合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Gulisporites-Florinites ovalis,共计发现孢粉化石34属49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51.6%~56.1%,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为43.9%~48.4%。与大竹园组沉积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植被极为繁盛。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梁山组地质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隆林期,即Kungurian期。  相似文献   

14.
贵州石炭纪生物地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石炭系可划分成三个岩石地层区并将该系分成2个统7个阶。下石炭统由4个区域性阶和1个有孔虫组合、4个珊瑚化石带(及9个亚带)、11个腕足类组合带组成;上石炭统划分3个区域性阶和9个(竹蜓)类化石带(及2个亚带)、4个菊石带。根据有孔虫、牙形石研究,贵州石炭系底界至少接近于珊瑚Cystophrentis带顶部附近。  相似文献   

15.
广西柳桥地区上二叠统礁灰岩中发现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广西扶绥县东门镇和柳桥镇之间,主要分布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地层.上二叠统包括合山组、上二叠统礁灰岩和大隆组.下三叠统罗楼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大隆组主要为放射虫硅质岩和泥岩,含有丰富的放射虫、有孔虫、介形虫、菌藻类、腕足类、菊石类和双壳类化石,是好的烃源岩层.礁灰岩具有大量裂隙和孔洞,是好的储集层.在柳桥地区东攀剖面、岜陇剖面和岜料剖面,礁灰岩裂隙和孔洞普遍被沥青充填.研究区上二叠统礁灰岩是值得注意的油气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期勘探成果,重新确立了该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将原小海子组解体,以其内部存在的沉积间断为界,其上划为下二叠统南闸组,其下归为上石炭统,并命名为喀拉拜勒组;将原巴楚组解体,其上部“双峰灰岩”段及泥岩段仍为下石炭统巴楚组,下部砂泥岩互层段及砂岩段(东河砂岩段)归入上泥盆统,称东河塘组,并对井下石炭系进行了横向对比。  相似文献   

17.
对塔里木西部地区30余条剖面及钻井资料的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结合地震资料,认为石炭-二叠纪为一个完整的海进至海退旋回。在海进初期和海退末期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时期,用"混积陆棚"的概念,将石炭-二叠系划分为下石炭统(个别地区的下二叠统下部)混积陆棚沉积体系;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下二叠统上部至上二叠统为陆源碎屑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赵兆峰 《探矿工程》1985,(1):37-38,23
我队煤田地质钻探工作程度属于远景普查综合找矿。该区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度约120—180米,含煤18层。  相似文献   

19.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4,(1):11-26,101,104
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化石丰富,是我国石炭—二叠系地层重要研究地区。首次系统的孢粉地层学研究,共发现60余属、18O余种孢子和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演化规律,可划分出10个孢粉组合带,其中石炭系8个带,下二叠统2个带。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组合带可与甘肃靖远和华北地区同时代孢子带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前苏联有关孢子带对比。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带的研究不仅有重要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石炭系和石炭—二叠系界线划分与对比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华北地台和祁连褶皱带之间关系以及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3,29(6):499-505
本文研究的珊瑚化石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于1975年在新疆叶城、皮山等地采集的。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作者只研究了该区上石炭统复体四射珊瑚4属6种,其中5新种;下二叠统下部1新属1新种。按珊瑚化石所在层位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