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今年两会期间的李总理讲话包含很多内容,一是妈祖文化在当前对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妈祖是海洋精神的一面旗帜;三是闽商群体要发挥妈祖和海洋优势。从客观上讲,在历代的皇帝思维中,均重视陆上的农耕文明,所以历代皇帝都持有"天下皆王土"的思维,淡化了海洋的作用,以至于宋以前对海洋文明的不重视,形成薄弱的环节,没有把海洋文明纳入到日常的议事议程。宋朝建  相似文献   

2.
正莆田是妈祖故乡,莆田人很早就有海洋精神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的存在,因妈祖文化而生,因妈祖文化而长,两者紧密结合,相依相存,相互促进,交相辉映。妈祖信仰传播,宋代为起源期,元代为拓展期,明代为远播期,清代为鼎盛期,当代为复兴期。中国海洋文化发展轨迹,契合并同步了妈祖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国的海洋精神,因妈祖文化  相似文献   

3.
长岛,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独特的海洋环境使这里的社会生活形态无不打上了海洋的印记;人与海洋的“故事”构成了长岛历史与文化的主体,进而形成了独具海洋特色的历史文化、妈祖文化、岛屿民俗文化等三大文化体系。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精神是人们在接触海洋、驾驭海洋、征服海洋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对于海洋规律性认识的精神成果。作为海上女神的妈祖,千百年来受到广大民众的无限崇敬和虔诚膜拜,成为海洋精神的标志。特别是从事海上捕捞、海上贸易、海上运输的渔民商民船民在妈祖的旗帜下,形成了胸襟广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相似文献   

5.
今年农历3月23日,是护海女神林默诞辰1042周年暨庙岛显应宫香缘880周年纪念日。自宋代宣和四年(1122年)海神林默在庙岛“落户”的八百余年间,妈祖信仰成为闯海人的精神支柱,妈祖文化烙上了鲜明的海洋特色,也文明了整个风帆时代。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仰是中国南海沿海一带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信徒众多,香火极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传说中妈祖的诞生日。半岛各地的民间都会举行传统的各具特色的上香祈福祭拜仪式。许多村庄,还会在天后屈前演戏酬神,远嫁他乡的妇女和海上捕鱼的渔船亦会成群结队地赶回家乡,参与庆祝中国沿海地区,以至世界许多地方,拥有数亿信徒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诞辰。 妈祖是中国的女神、东方文化的海神,又称娘妈、天妃、天后。妈祖庙又叫天后宫。史载:“天后姓林、福建蒲田人,世居湄州,父愿,五代的为都巡检。配王氏,生五…  相似文献   

7.
<正>9月15日晚,随着三颗耀眼的信号弹划破月色朦胧的石浦港夜空,停泊在4平方千米核心港区的1500艘大马力钢质渔轮突然齐放船灯,同时,港区边焰火升空,火树银花,作为第18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浦港妈祖巡安仪式再现了海洋文化风情。晚5时许,在数千渔民的护送下,妈祖、如意娘娘神袛从东门码头上船。岸上的渔民神情庄重地步入祭祀区,供奉祭品,焚香跪拜,仪态至诚。  相似文献   

8.
妈祖保佑     
<正>农历三月廿三,又是一年的"妈祖诞"。与众多传说中的神祇不同,"海上女神"妈祖并非虚构人物,而是千年之前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一位聪惠的民女。南方人对她尊称为"妈祖"、"娘妈",北方人称呼她为"娘娘"、"天妃"、"天后"。妈祖,本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出生弥月,不啼不哭,人们称为林默娘。据历史记载,林默自幼聪明灵慧,长大后刻苦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9.
南海海神信仰文化研究——以南海神和妈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信仰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章从起源、封号、发展现状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南海神和妈祖两种海神信仰的差异,不同的发展轨迹使得两者的影响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不同,而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海神文化是亟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蕴灵 《海洋世界》2013,(5):10-13
前言:作为央视电视剧频道2013年开年大戏,《妈祖》创电视剧频道开播以来开年剧最好收视成绩。同时,该剧在网络上也引起了热议,掀起了一股"妈祖热"。一部讲述中国女海神成长之路的神话剧,同时也取得了收视的"神话",这对于我们加强海洋意识、共建和谐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就此,  相似文献   

11.
湄洲妈祖     
张向冰 《海洋世界》2009,(11):66-67
千百年来,妈祖一直被奉行为“海上保护神”。 古人云:天下之险,莫过于海。“灭顶之灾”是人们面对大海发出的无奈。因此,妈祖信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沿海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代表着人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化身。  相似文献   

12.
面对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威胁论”的大肆渲染,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在21世纪这个海洋世纪里,开发海洋的战略决策早已在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各界产生影响并得到初步实施。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海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文章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等角度尝试分析海洋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系。认为“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有着深厚的海洋文明的积淀;未来可能愈加尖锐的海洋权益之争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挑战,也是中国表现其作为正义和平力量,热爱和平、要和平崛起的决心的机会;海洋经济对经济外交这一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途径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海洋精神举要海洋文化具有交流性、商业性、自由性、拓展性等特征。体现这种特征的海洋文化精神是海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海洋文化精神是一种博大兼容精神、开放交流精神、刚毅无畏精神、开拓探索精神、平等自由精神。中华海洋文化的特质凸显中华文化"和"的理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取向。"协和万邦","四海"一家"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协和万邦"的整体和谐观是中国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永久性价值。现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明确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任务。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指出,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对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解读,明确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以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以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以及以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海洋文化的进步,同时明确生态优先和激励约束并举的建设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精神,针对海洋生态环境资源方面的突出问题和需求,提出构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初步设想: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度应包含产业发展制度、生态环境资源发展制度和海洋文化发展制度,尤其是生态环境资源发展制度中应包括预防性制度、管控型制度和救济性制度;各项制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视角观照南海问题,以文化精神、文化理念谋求南海的和平与发展。一是立足和谐文化,二是发掘历史文化,三是关注政治文化,四是经略军事文化,五是发展科技文化,六是做大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山东沿海渔民普遍称其为"海神娘娘",山东最东端的部分渔民把渔船归航称为"归山",因此把天后也称作"归山娘娘"。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为了祈求平  相似文献   

18.
海洋文化是人类开放历史形成的全球性文化成果,应成为人类文明与海洋对持续发展的文化智慧源和重要参照系。本文旨在从海洋文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全新的海洋文明观,并对中国待色的海洋文明史与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进行科学探讨和初步论证。 (一) 全新世以来的海洋与人类文明史,为我们科学探索与认识海洋,以及在海洋背景下的中国和世界的进步,提供了无比丰富而生动的例证。 东方古人类在中国大陆经历了约400万年的漫长进化,于距今1万年前后进入全新世。 西北太平洋中国海洋的区位、资源、环境和气候十分优良,为古代先民创造发展原始海洋文化,提供了重要空间舞台。距今8000~4000年,中国沿海地带产要是山东半岛、辽东与浙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顶层制度设计逐步完善,生态环保法制不断健全,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加速发展新局面。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坚决扛起海洋生态环保责任,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发展海洋事业是海洋世纪的必然要求。海洋综合管理是当今海洋管理的新趋势,是海洋管理的高层次管理形态,是海洋事业顺利发展的保障。文章介绍了海洋文化和生态文明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海洋生态文明与现代海洋文化之间的联系。在明确海洋综合管理概念及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文明与现代海洋文化的角度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新的理念指导和文化支撑,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深化,并基于海洋生态文明与现代海洋文化的视角下,提出了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