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妈祖文化蕴含着东方海洋文明基因,从妈祖文化的产生、传播、发展的历程中得知,其"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文化特征,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中华海洋精神相契合;同"海纳百川、无私奉献、勇敢智慧、永不放弃"的海洋情怀和意志相一致。可以说,妈祖自古以来就是华人信奉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文化就是中国海洋文明的旗帜、灵魂和象征。妈祖信仰临海而生。宋代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发展的鼎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精神是人们在接触海洋、驾驭海洋、征服海洋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对于海洋规律性认识的精神成果。作为海上女神的妈祖,千百年来受到广大民众的无限崇敬和虔诚膜拜,成为海洋精神的标志。特别是从事海上捕捞、海上贸易、海上运输的渔民商民船民在妈祖的旗帜下,形成了胸襟广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相似文献   

3.
长岛,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独特的海洋环境使这里的社会生活形态无不打上了海洋的印记;人与海洋的“故事”构成了长岛历史与文化的主体,进而形成了独具海洋特色的历史文化、妈祖文化、岛屿民俗文化等三大文化体系。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两会期间的李总理讲话包含很多内容,一是妈祖文化在当前对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妈祖是海洋精神的一面旗帜;三是闽商群体要发挥妈祖和海洋优势。从客观上讲,在历代的皇帝思维中,均重视陆上的农耕文明,所以历代皇帝都持有"天下皆王土"的思维,淡化了海洋的作用,以至于宋以前对海洋文明的不重视,形成薄弱的环节,没有把海洋文明纳入到日常的议事议程。宋朝建  相似文献   

5.
今年农历3月23日,是护海女神林默诞辰1042周年暨庙岛显应宫香缘880周年纪念日。自宋代宣和四年(1122年)海神林默在庙岛“落户”的八百余年间,妈祖信仰成为闯海人的精神支柱,妈祖文化烙上了鲜明的海洋特色,也文明了整个风帆时代。  相似文献   

6.
南海海神信仰文化研究——以南海神和妈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信仰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章从起源、封号、发展现状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南海神和妈祖两种海神信仰的差异,不同的发展轨迹使得两者的影响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不同,而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海神文化是亟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9月15日晚,随着三颗耀眼的信号弹划破月色朦胧的石浦港夜空,停泊在4平方千米核心港区的1500艘大马力钢质渔轮突然齐放船灯,同时,港区边焰火升空,火树银花,作为第18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浦港妈祖巡安仪式再现了海洋文化风情。晚5时许,在数千渔民的护送下,妈祖、如意娘娘神袛从东门码头上船。岸上的渔民神情庄重地步入祭祀区,供奉祭品,焚香跪拜,仪态至诚。  相似文献   

8.
湄洲妈祖     
张向冰 《海洋世界》2009,(11):66-67
千百年来,妈祖一直被奉行为“海上保护神”。 古人云:天下之险,莫过于海。“灭顶之灾”是人们面对大海发出的无奈。因此,妈祖信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沿海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代表着人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化身。  相似文献   

9.
妈祖保佑     
<正>农历三月廿三,又是一年的"妈祖诞"。与众多传说中的神祇不同,"海上女神"妈祖并非虚构人物,而是千年之前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一位聪惠的民女。南方人对她尊称为"妈祖"、"娘妈",北方人称呼她为"娘娘"、"天妃"、"天后"。妈祖,本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出生弥月,不啼不哭,人们称为林默娘。据历史记载,林默自幼聪明灵慧,长大后刻苦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海洋精神举要海洋文化具有交流性、商业性、自由性、拓展性等特征。体现这种特征的海洋文化精神是海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海洋文化精神是一种博大兼容精神、开放交流精神、刚毅无畏精神、开拓探索精神、平等自由精神。中华海洋文化的特质凸显中华文化"和"的理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取向。"协和万邦","四海"一家"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协和万邦"的整体和谐观是中国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永久性价值。现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  相似文献   

11.
妈祖信仰是中国南海沿海一带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信徒众多,香火极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传说中妈祖的诞生日。半岛各地的民间都会举行传统的各具特色的上香祈福祭拜仪式。许多村庄,还会在天后屈前演戏酬神,远嫁他乡的妇女和海上捕鱼的渔船亦会成群结队地赶回家乡,参与庆祝中国沿海地区,以至世界许多地方,拥有数亿信徒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诞辰。 妈祖是中国的女神、东方文化的海神,又称娘妈、天妃、天后。妈祖庙又叫天后宫。史载:“天后姓林、福建蒲田人,世居湄州,父愿,五代的为都巡检。配王氏,生五…  相似文献   

12.
蕴灵 《海洋世界》2013,(5):10-13
前言:作为央视电视剧频道2013年开年大戏,《妈祖》创电视剧频道开播以来开年剧最好收视成绩。同时,该剧在网络上也引起了热议,掀起了一股"妈祖热"。一部讲述中国女海神成长之路的神话剧,同时也取得了收视的"神话",这对于我们加强海洋意识、共建和谐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就此,  相似文献   

13.
海洋旅游地的形象建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海洋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涉及海洋文化的传播问题。如何让游客在旅游体验的同时增强对海洋旅游地的形象认识及地方认同,感受海洋文化的精神与认知,这关系到符号传播的有效性及形象的建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符号分析策略法,实地调查等方法,以湄洲岛为例,对海洋旅游地的符号传播及文化展示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包括通过建筑、媒介、科技进行形象传播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社申请实施,《海洋世界》杂志社及《海洋学报》编辑部共同参与的“加强中国与欧洲海洋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项目,其启动会议于2005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京召开。该项目旨在邀请欧洲国家海洋文化研究学者和专家,与中国的专家们一起,就如何保护和发展中国的海洋文化,让中国的海洋文化走向世界进行交流和研讨,并通过交流活动吸取发达国家对海洋文化保护和传播的经验,提出一套适合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整个研讨会将对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加深欧洲与中国文…  相似文献   

15.
<正>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山东沿海渔民普遍称其为"海神娘娘",山东最东端的部分渔民把渔船归航称为"归山",因此把天后也称作"归山娘娘"。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为了祈求平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件事:妈祖女神的身世妈祖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莆田县人,是唐九牧排行第六的郡州刺史林蕴七世孙女,曾任闽都巡检的林维悫的第六女。她生长于莆田县莆禧半岛上的贤良港,熟悉水性和航海技能,能观天象,知气候。渔民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常听从妈祖建议,以在海上保得平安。在湄洲湾发生意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世界上应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最早的国家之一。历代医药本草典籍,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收载了数以千计以海洋药物为主体的方剂(含食疗方),收录的海洋本草药物有详细记载的达11 0余种。海洋本草的应用与研究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为现代海洋药物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药研究的迅速发展,被认识和发掘的海洋本草的种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在巴洛克风格的牌坊浮雕上,既有象征中华文化的狮子和牡丹,也有圣母像和葡式帆船。在不足29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聚集着20多座西式教堂,40多座庙宇,20多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在这里,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岭南文化和妈祖文化与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文化可以相安无事几个世纪。世界上有许多城市,是以单一的文化独特性闻名于世,而这里却以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为特色。这里虽然是15—17世纪大航海时代欧洲侵略者的战利品,但是,靠着中华民族儒家传统与独有的妈祖海洋信仰,终于没有沦为殖民者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0,(5):10-10
<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和原则受民族精神和宪法的制约,是能够走上不称霸发展道路的。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优良传统。例如:宽容大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海洋文化是人类开放历史形成的全球性文化成果,应成为人类文明与海洋对持续发展的文化智慧源和重要参照系。本文旨在从海洋文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全新的海洋文明观,并对中国待色的海洋文明史与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进行科学探讨和初步论证。 (一) 全新世以来的海洋与人类文明史,为我们科学探索与认识海洋,以及在海洋背景下的中国和世界的进步,提供了无比丰富而生动的例证。 东方古人类在中国大陆经历了约400万年的漫长进化,于距今1万年前后进入全新世。 西北太平洋中国海洋的区位、资源、环境和气候十分优良,为古代先民创造发展原始海洋文化,提供了重要空间舞台。距今8000~4000年,中国沿海地带产要是山东半岛、辽东与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