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希 《海洋世界》2013,(4):34-37
告别了寒武纪,我们来到了奥陶纪。关于寒武纪—奥陶纪的分界线,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时间点,但在这期间,发生了地球上第一次的生物集体灭绝事件。在那时候,绝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海洋里,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使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生物消失,消灭了很多腕足动物、牙形石、还有很多种类的三叶虫。由于年代太过久远,科学家们无法找出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于是,奥陶纪便在大约5亿年前,用灭绝生物的遗体书写了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三叶虫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在寒武纪时期,小小三叶虫,一度称霸地球,占领了整个海洋。古海鱼鱼类是在4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的,至今全球的鱼类已有近3万种,我国的鱼类有2500种左右。  相似文献   

3.
ADVANCEMENTSINRESEARCHONSETTLEMENTANDMETAMORPHOSISOFMARINEINVERTEBRATELARVAEⅠ.FACTORS当前,附着变态的研究可分为生态水平、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影响着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变态。将这3个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阐明这些因子在不同水平和不同时间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或(和)募集补充的模式有重要作用。1影响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的因子许多研究表明,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变态是在一定因子的诱导下完成的,有时附着和…  相似文献   

4.
正泥盆纪,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4.08亿年前,约3.54亿年前结束。由于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泥盆纪与古早生代后期的挤压隆升不同,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相地层的发育,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在泥盆纪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裸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兴起。无脊椎动物的成分发生显著改变,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最早的硬骨  相似文献   

5.
延迟变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阙华勇 《海洋科学》2001,25(6):28-30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 ,如贝类、棘皮动物、藤壶、多毛类和苔藓虫等在发育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延迟变态(Delayedmetamorphosis)现象。所谓延迟变态 ,是指当幼虫具有附着变态能力后 ,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附着变态能力。对于不同海洋无脊椎动物 ,延迟变态时间短则1d甚至几小时 ,长则可达上百天。本文重点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延迟变态形成的原因和延迟变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并对如何防止延迟变态的发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延迟变态形成的原因1.1空间原因延迟变态在一定程度上是海洋无脊…  相似文献   

6.
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研究进展I.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附着变态的研究可分为生态水平、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影响着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变态.将这3个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阐明这些因子在不同水平和不同时间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或(和)募集补充的模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首次文昌鱼人工增殖放流在厦门举行厦门文昌鱼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脊索动物头索类生活的现存种类,介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祖先,享有“5亿年前活化石”的称号,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2005年11月13日,厦门市海洋  相似文献   

8.
正海百合是棘皮动物中最古老的种类,生活于海里,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海百合有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像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也叫腕。这些触手就像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现代海洋中生存的海百合约有700余种,生活在印度洋  相似文献   

9.
细胞系的构建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动物(如昆虫)不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研究仍停留在原代培养水平,没有建立起克隆化的永生细胞系。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一个基本原理,即海洋无脊椎动物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可以通过捕获细胞的干性而实现。捕获细胞干性的第一条途径是利用转录因子等直接由体细胞制备海洋动物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第二条途径是获取海洋动物的成体干细胞(ASC)。这些细胞在维持机体活性、再生、无性克隆、体内增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当培养条件正确时,海洋无脊椎动物iPS细胞和ASC将会保持其原始状态,利用干细胞自我复制的固有能力、不分化地进行增殖而形成永生细胞系。  相似文献   

10.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变成附着成体之前,有一个浮游幼体阶段。幼体的浮游生活短则几分钟。长达数月。一般来说,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的附着变态主要由外界环境因子和内源性因子控制,特别是外界环境因子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幼体附着和变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学系建于1959年3月。在六十至七十年代,只有海洋生物一个专业,其间一度设立过遗传、海藻、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胚胎等专门化,自1980年起始改为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两个专业。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数亿年前,海洋孕育了生命。生命也许起源于浅海或者是深海处的某些热液孔周围。最早的生命形式,是氨基酸与核酸,在水中演化并且留在水中。它们沐浴在一个维持着适当温度,而且永远不会干涸的营养液中,从生命形成的最初阶段,便已经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和分异。生命从海洋中诞生,在水下繁衍,最终到达了海边并上岸。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  相似文献   

13.
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对多种重金属具高亲和性,在生物体内重金属解毒、必需金属离子调控和体内自由基清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以及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点,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金属硫蛋白不同组织定位及蛋白序列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发挥的不同作用等。我国近海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峻,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生物毒理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在生态毒理领域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物学系建于1959年3月。在六十至七十年代,只有海洋生物一个专业,其间一度设立过遗传、海藻、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胚胎等专门化,自1980年起始改为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两个专业。  相似文献   

15.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无脊椎动物是重要的经济水产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者。抗氧化酶系统在其环境适应性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抗氧化酶类的种类、结构、环境适应性、酶学、基因和蛋白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抗体,没有免疫记忆,只能靠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防御和抵抗病原体的感染.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而酚氧化酶作为该系统末端的一种含铜金属酶,则通过催化黑化反应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综合本领域的大量参考文献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和酚氧化酶的免疫学功能、激活机制、生化性质与酶性质以及基因与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我国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的历史和概况,以及我国分类系统学工作者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系统发育与分子系统学领域的主要工作,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工作。涉及类群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线虫、多毛类环节动物、星虫、螠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藓动物、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主要的无脊椎动物门类。涉及海域以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中国近海为主,也涉及了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等深海环境的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学报道。本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在我国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领域成就基础上,发现薄弱环节,研讨今后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填补研究空白,赶超本领域国际前沿,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中取药     
映海 《海洋信息》1994,(12):22-24
世界的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据估计在海洋里有20万种无脊椎动物和海藻,而且过去25年研究表明,海洋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是具有各种特别化学结构天然产品的最好来源,因此,世界大洋药物开发资源潜势,是显而易见的。 海洋不断地为海洋药物的新发现提供机会。深海勘探工具的不断完善,使得取样生境得以扩展,而且大大增加了发现新代谢物的机  相似文献   

19.
距今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海洋里却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这是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  相似文献   

20.
张枫轩 《海洋科学》1984,8(6):63-63
美丽的青岛汇泉湾栖息着各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是海洋动物研究者和学生采集标本的好地方。本文仅就一些常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采集方法作简要介绍。 一、岩石岸动物的采集 在汇泉湾的西北侧为岩石岸,东南侧为石砾滩。在岩岸及有石块的地方可以采集到甲壳类的白纹藤壶、戴氏小藤壶,以及软体动物的石鳖、笠贝、滨螺、单齿螺、锈凹螺等动物。藤壶固着在岩石上生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