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近日丁峰撰文,就我国能源“十一五”规划取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何时到来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零增长”区域经济社会及能源消费指标的特征, 结合中国实际, 运用人均能源消费“S”形规律, 综合各部门未来能源需求趋势的判断, 全面预测了中国未来25年的能源需求。指出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在2030-2035年间到来, “零增长”点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43.6亿吨油当量, 人均能源消费量2.98吨油当量。  相似文献   

3.
黄晓兵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07-1114
埃及因其便利的海陆运输通道、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油气资源、良好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强烈的发展意愿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构想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埃及能源历史供需格局演变为切入点,综合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将埃及“2030愿景”规划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相结合,分析中国和埃及两国在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合作机遇。得出:(1)埃及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而供应能力逐年下降,能源供需格局已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未来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剧;(2)中埃两国合作优势互补,埃及能源及相关领域投资合作正处于良好机遇期。建议我国企业以深水地中海、西部沙漠及红海沿岸等作为重点区域开展油气勘查开发,以大开罗为中心、地中海沿岸-苏伊士运河-红海沿岸为环线开展电力及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多元化投资,将埃及打造成为我国企业进入中东-北非市场的战略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5.
工业部门作为终端能源消费中三大主要部门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15个发达经济体100多年来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人口和经济发展(GDP)的关系,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部门的人均终端能源消费显现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S"形轨迹,并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通过重点解剖美、日、德、法和意大利等典型国家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标定了不同类型"S"形曲线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讨论了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能源消费强度、二产比例、城市化率和人均钢铁消费的内在联系,建立了"S"形曲线的一般性数学模型。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确定对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趋势、预测能源需求和制定相关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玻璃油田”建设与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玻璃油田"与"数字油田"的关系,针对油田勘探开发及其信息化方法和技术的特殊性,详细阐述了"玻璃油田"建设的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深部探测技术、三维地震数据智能解释技术、四维"数字油藏"表征与分析技术、四维数字油气成藏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最后指出了"玻璃油田"建设将为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带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盆”“山”耦合和脱耦:进展,现状和努力方向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盆”“山”耦合和脱耦是在盆地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国地质学家立足于复合大陆上油气勘探的大量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含油气盆地研究新理论。这一研究主要表现为从“山”到“盆”,文章简要回顾了其形成的2个阶段(分别以内硅铝质的和内硅镁质的造山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要总结了耦合研究的3个重点方向(对盆地成因、沉积作用和盆地发育过程的制约)和脱耦的3种可能后果(盆地闭锁、盆地破坏、盆地遭受改造油气发生晚期次生成臧)及其运动学;也扼要介绍了从“盆”到“山”研究的主要成果。文章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理论上充实和完善“中国型盆地”的发育演化模式,实践上是通过3方面的努力(开创盆地研究新阶段,指导生储盖组合和圈闭的研究,结合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探讨油气运聚规律)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大陆上油气勘探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真即是美?     
成敏 《甘肃地质》2000,(2):82-83
就"美"的内涵而言,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常言道:真即是美。本文从美学和比较文学的视野出发,放眼美、日、中三国文学,分析美国小说"飘"中媚兰对希礼与思嘉拥抱一事的处理、日本的民间故事"仙鹤报恩"中贫苦的年轻人对妻子是仙鹤一事的处理,并结合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蛇传",指出:"真"不一定就"美"。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2005,32(1):12-12
在“十五”末和“十一五”中后期,九江市拟建三座长江大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缅甸翡翠中的哪些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以及该部位能被烧红的原因,采用加热实验、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方法对缅甸翡翠样品的原生部位、雾部位的加热前、后的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翡翠中的蓝雾部位及黄雾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原生部位不适合烧红处理,蓝雾部位可以被烧成黄色及红色,黄雾部位可以被烧成红色。雾部位适合用来做烧红处理的原因在于,在低温的加热条件下,蓝雾部位中的大量的Fe2+发生价态变化,实现由绿泥石向针铁矿的转变所导致,该过程由表及里逐步进行。原生部位的主要矿物硬玉需被加热更高的温度,在破坏其晶格的情况下,才可以呈现出红色,且该红色不具有褐色调。  相似文献   

11.
何处是天下第一峡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宜吉 《江苏地质》2000,24(3):187-191
峡谷系指坡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它通常发育在构造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 ,当地面抬升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 ,最易形成峡谷。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谷地就断面形态而言 ,可分为较平缓的“U”形谷和陡峻的“V”形谷。“V”形峡谷是最雄奇与神秘的自然地理景观之一 ,往往成为探险和旅游的热点。1 世界四大峡谷的较量发源于美国南落基山西坡的科罗拉多河 ,流经美国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 ,从墨西哥东北角注入加利福尼亚湾。由于河水深切高原 ,在鲍威尔湖口至米德湖口段形成长约 370km ,极值深度 2 113m的大峡谷而一直被尊为世界峡…  相似文献   

12.
胶西北焦家式金矿化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出焦家式金矿“灰矿”、“斑杂矿”、“红矿”和“脉矿”4种矿化类型,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及成因,扩展了焦家式金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佛经与我国史籍中均记载有一种名为"火珠"的宝石,但其宝石学成分究竟是什么,历来争论颇大。三国时期,"火珠"开始从外国进口,被帝王看作是祥瑞的标志。晋代时期其用于装饰皇太子的玉具剑。隋唐时期,其价值进一步提升,专用于装饰皇帝的玉具剑。自唐朝末年开始,"火珠"一词的宝石学意义逐渐减弱。探讨"火珠"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宝石的使用情况,对构建中国古代宝石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火珠"的产地、颜色、稀有性等宝石学特征以及与出土宝石实物比照,对其成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结果发现,"火珠"是巴利文"Phalika"("颇黎")以及梵文"Sphatika"("塞颇胝迦")的意译。"火珠"也就是"颇黎",并不是我国常见的水晶,最可能为无色刚玉。  相似文献   

14.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岩石薄片对昌化鸡血石样品中“地”与“血”的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昌化鸡血石“硬地”“软地”与“冻地”的矿物组合不同;其中,“地”以地开石为主且呈鳞片状,随着石英的增加,特别是明矾石的加入,“地”的硬度变大。“冻地”鸡血石中地开石的结晶粒度比“硬地”鸡血石中的大,但其空间定向性排列没有后者的好。昌化鸡血石中“血”由细小的半自形-他形辰砂微晶集合体组成,其“血”色与辰砂晶体的聚集状态及其杂质成分有关,而杂质成分又与Se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地球历史的地球化学节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化学成分和其他地质现象一样,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节律。文中选择大气中的CO2、海水中的δ34S和87Sr/86Sr、地壳中的K/Na为代表,介绍了地球历史发展中的地球化学节律,同时还给出了区域构造演化中的地球化学演化节律的研究实例。在此基础上,对引起地球化学节律性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板块构造机制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用“开”、“合”的思路去认识地球历史的地球化学节律性。  相似文献   

16.
“紫龙晶”的宝石学名称为查罗石。目前,在珠宝市场上有一种与“紫龙晶”的结构较相似的宝石产品——“绿龙晶”,很多商家将其作为“紫龙晶”销售。为了验证“绿龙晶”与“紫龙晶”是否为同一宝石品种,对两种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颜色与硬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结构、密度和折射率等基本相同;“紫龙晶”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查罗石,“绿龙晶”样品的则为绿泥石,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种宝石。  相似文献   

17.
湖南早元古代“仓溪岩群”及其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晓珊  黄建中 《湖南地质》1999,18(4):220-224
出露在湖南的早元古代变质岩,以前曾被误划入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究其岩性特征,确系一套“绿岩”组合。测得该“绿岩”类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的Sm - Nd 等时线年龄为1 860±17 Ma,因而创建“仓溪岩群”,辖“枫梓冲、斫木冲、水梁亭三个岩组”。“仓溪岩群”及其时代揭示,1 800 Ma 前江南古岛弧业已存在。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鸟类飞行起源的2种假说:"树栖起源"假说与"地栖起源"假说。详细讨论了2种假说的理论支撑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鸟类的祖先和原始鸟类可以借助自然界中任何有利的地形和地物来帮助滑翔和起飞,而不是仅仅依赖直立高大的树木。"地栖起源"假说更合乎情理,也更接近或更符合客观事实,同时提出了"地栖起源"假说的新模式图。  相似文献   

19.
地球历史的“开”、“合”节律与古地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历史的节律突出表现为“开”与“合”有规律的组合。“开”、“合”节律应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生物等各种信息综合分析而建立,一般可分为全球性、区域性、地区性、露头和微观五个级别的“开”、“合”旋回或韵律。文中综合各方面资料编制了全球“开”、“合”旋回演化简图。古地磁场强度、古地磁场极性倒转比例、古地磁场极性倒转频率和真极移速率在地史上均呈周期变化,与开合构造关系密切,同受全球性因素制约。因此,用“开”、“合”观点研究古地磁可以揭示古地磁的本质特征。通过古地磁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开”、“合”环境,恢复“开”、“合”历史,探索“开”、“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科学钻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深部钻探、钻探技术装备、高精度定向对接井钻井技术、绳索取心液动锤钻具、新型金刚石钻头系列、新型冲洗液技术、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钻探技术、人才培养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发展;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