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激活转录因子-2(ATF-2)作为细胞内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下游效应分子,参与调控了生物体诸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免疫炎症反应等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首次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克隆得到了ATF-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命名为Lv ATF-2.序列分析表明,Lv ATF-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719 bp,可编码57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具有特征性的锌指结构和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并且在N端具有两个保守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Thr71和Thr73).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v ATF-2蛋白与脊椎动物及软体动物ATF-2蛋白聚为一簇,且与软体动物ATF-2蛋白亲缘关系更近.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Lv ATF-2基因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转录,但在鳃和肠道中转录量较高.此外Lv ATF-2基因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早期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提示该基因与WSSV感染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对虾应答病毒的免疫反应过程.本文通对Lv ATF-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为将来研究该基因在对虾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硬骨鱼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骨鱼是最低等的兼具固有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脊椎动物。文章分别就硬骨鱼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与细胞组成、主要免疫细胞的特性与功能以及抗原诱导的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在与哺乳类等高等动物免疫系统比较异同的基础上,概括出硬骨鱼免疫系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1)鱼类在免疫基因、细胞与功能上较为保守,在免疫器官形态和结构上差异较大;2)鱼类具有完全的固有与获得性免疫应答体系,但其固有免疫作用可能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胚系基因编码受体的种类与抗原识别范围更广,应答启动条件相对较低而免疫效应则相对强化;3)鱼类获得性免疫组成与结构较为简单,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发生相对滞后,应答效能较低。硬骨鱼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特性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温性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董正  曾启繁  刘亮洁  王师 《海洋与湖沼》2021,52(5):1273-1283
栉孔扇贝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但养殖扇贝陆续暴发大规模细菌性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深入研究扇贝的免疫防御机制,是改良种质、培育抗病品系的必要措施。近年来研究发现,Smad基因可以通过调控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ε)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成熟和功能极化,在引发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Smad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脊椎动物中,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因此,对栉孔扇贝的Smad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发生、共表达网络的构建、以及鳗弧菌侵染的免疫应答分析,以解析贝类Smad基因家族的表达调控机制和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mad3和Smad6可能在两侧对称动物的共同祖先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栉孔扇贝Smad5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协同表达;受鳗弧菌侵染后,血淋巴中的Smad5显著上调,说明Smad5基因可能通过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贝类Smad基因在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现存代表之一,日本七鳃鳗(Lampetrajaponica)是研究免疫系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模型。为了探究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信号通路在日本七鳃鳗免疫调节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日本七鳃鳗TGF-βⅠ型受体基因(L-Tgfbr1)的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35 bp,编码444个氨基酸残基。L-Tgfbr1蛋白含有已知的TGF-βⅠ型受体分子的主要功能结构域,其中位于胞内的丝/苏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保守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Tgfbr1处于脊椎动物Tgfbr1蛋白的底端进化枝上,表明其在Tgfbr1进化史中具有原始性地位。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L-Tgfbr1在心脏等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利用脂多糖注入七鳃鳗激活其先天性免疫应答,L-Tgfbr1在肾脏、鳃、髓小体、肝脏、白细胞、口腔腺中的转录水平呈现一过性的迅速上调。利用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了脂多糖免疫24 h时后L-Tgfbr1在白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L-Tgfbr1蛋白主要分布于七鳃鳗白细胞和髓小体细...  相似文献   

5.
核酸、蛋白质、糖类是生命系统中的主要大分子物质。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在决定生命规律方面的作用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相比之下对生物多糖的研究较滞后,尽管糖类的生理意义同样至关重要。在生物体中生物多糖(polysaccharide)多是以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s,即多糖与非糖物质如脂类或蛋白质共价结合而成的糖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糖蛋白(glycoproteins),糖脂(glycolipids)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即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的化合物)。许多糖缀合物中由比较少数分子的单糖(2~14个)缩合形成的寡糖(oligosaccharide)部分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微不均一性,而使它与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紧密相关并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已知的一些重要功能有:糖蛋白的寡糖组分影响多肽链的正确折叠,防止蛋白水解,提高蛋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决定它们在血液中的清除速率,在细胞中作为信息分子调节它们的分泌。糖缀合物中的糖链作为信息分子涉及多细胞生物生命的许多识别过程,如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的生长分化荷尔蒙-受体和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等(Schachter1992;Paulson,1989)。糖缀合物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前沿。糖的生物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糖链结构的阐明对深入理解糖缀合物的功能和结构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型凝集素是一类依赖于钙离子的糖识别蛋白超家族,该家族蛋白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的非己识别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含单个糖识别域(CRD)的C型凝集素PtCTL-6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表明PtCTL-6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条由信号肽、LDLa和CRD组成的多肽链。该C型凝集素的识别关键基序为DPY/WTD(Asp-Pro-Tyr/Trp-Thr-Asp),未见于前人研究。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结合活性检测结果表明:PtCTL-6重组蛋白(rPtCTL-6)能结合脂多糖(LPS)、肽聚糖(PGN)和β-葡聚糖(β-glucan),并能结合7种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凝菌活性实验证明, PtCTL-6能选择性地凝集真菌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以上结果证实PtCTL-6能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参与机体对微生物的识别,并且该分子具备较广泛的免疫识别谱。最后,本文初步探索了该分子对"非己"物质的识别机制,发现PtCTL-6通过特异性的结合D-甘露糖和D-岩藻糖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是一种具备新型糖结合模式的C型凝集素。  相似文献   

7.
双壳软体贝类缺乏获得性免疫,因此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在其应对外界病原刺激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作为保守的参与先天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可通过与TLR、TNFR等不同关键跨膜受体相结合,特异性识别不同病原并启动相应的免疫应答。本研究以侏儒蛤(Mulinia lateralis)为研究对象,对TRAF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进一步探索MlTRAFs基因在侏儒蛤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鳗弧菌侵染后的免疫应答。通过筛查侏儒蛤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共鉴定出5个MlTRAF基因,分别为MlTRAF2,MlTRAF3,MlTRAF4,MlTRAF6和MlTRAF7。研究发现,多数MlTRAF蛋白C末端含有一个保守的MATH结构域,而MlTRAF7蛋白则在C末端含有7个重复的WD40结构域。在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可以发现,双壳类TRAF2形成独立进化枝,与其他物种TRAF2同源蛋白以及TRAF1聚在一起;而TRAF6与TRAF7亲缘关系较近,并与TRAF4聚在一起。MlTRAFs具有多样的时空表达模式,例如,MlTRAF6主要在多细胞胚胎发育早期和雌性性腺中高表达,而MlTRAF2、MlTRAF3主要在D型幼虫后各发育时期以及肝胰腺组织中高表达,暗示其功能的分化。对MlTRAFs在鳗弧菌侵染侏儒蛤宿主24 h内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各成员的显著上调表达均可被检测到。肝胰腺中,MlTRAF4和MlTRAF7在3 h表现出显著上调,且MlTRAF6、MlTRAF2分别在12、24 h显著上调表达;在雌性、雄性性腺中,仅MlTRAF7分别在3、12 h显著上调表达;全组织混和样品中,MlTRAF2和MlTRAF6在3和12 h表现出显著上调,同时,MlTRAF3在6 h显著上调,MlTRAF7在12、24 h显著上调。综上,MlTRAF7是唯一一个在4组样品中均被检测到鳗弧菌侵染后显著上调表达的成员,可作为候选免疫调控指示基因,也为深入理解双壳贝类中TRAFs在机体免疫防御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WSV403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一个极早期基因,它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293T细胞中,利用串联亲和纯化和蛋白质谱技术筛选WSV403的相互作用蛋白,获得了15个可能与WSV403结合的蛋白。在此基础上对5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分别将它们与WSV403基因共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证实了WSSV极早期蛋白WSV403能够与核转运蛋白(KPNA6)、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 65 kDa调节亚基A(PPP2RIA)和striatin(STRN)发生相互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WSV403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阿片神经肽是全面参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调节的重要因素,阿片肽及阿片肽受体在贝类体内分布广泛,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可以分泌阿片肽类物质,神经系统通过阿片肽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阿片肽也可作为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贝类体内还有多种阿片肽裂解酶,通过阿片肽裂解酶可以调节阿片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克隆获得了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C-type lectin 3同源的C-型凝集素LvLec2基因序列,并通过Real-time PCR研究了其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灭活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刺激后的转录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vLec2编码157个氨基酸,含有1个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简称CRD),其CRD结构域中具有决定糖结合特异性的基序"EPS"(Glu118-Pro119-Ser120)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vLec2与已发表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型凝集素亲缘较远。LPS、灭活溶壁微球菌和WSSV刺激后,LvLec2基因在肝胰脏中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变化但表达模式不同。LvLec2可能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参与了对虾对病原的识别或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