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理学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彦  李宏建 《地理学报》2005,60(6):1029-1040
将SCI收录的21种及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地理学类目核心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包括英文刊名、汉译刊名、出版周期、原版刊号、最新影响因子、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地、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创刊年以及期刊的发展,期刊主要内容及使用的语言,网站可免费获取的该刊目次和文摘及全文信息等。  相似文献   

2.
赵歆 《地理学报》2011,66(7):1007-1008,后插1
2011年6月28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公布了2010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CR),该报告共收录全球期刊8005种。其中包括中国大陆期刊131种。JCR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地理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地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在逐步提高,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期刊的引文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SCI、SSCI收录人文地理学期刊介绍及投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地理科学》2010,30(4):636-642
在对SCI、SSCI收录期刊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检索出62种人文地理学相关期刊,其中SCI收录期刊4种,SSCI收录期刊60种,2种期刊同时被SCI、SSCI收录。并按照研究内容将SSCI收录的60种期刊分成9类,列出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与发表中国作者论文数量较多的期刊,同时对这些期刊的内容、侧重点、特征、影响因子加以分析;对4种SCI期刊着重分析了特征。并就目前国内人文地理学者发表SCI、SSCI文章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目前发文量低的原因主要有过分重视SCI,相对轻视SSCI,SSCI收录国内期刊少,对SSCI期刊缺乏了解3个方面。针对SSCI论文写作和投稿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SCI收录的21种及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地理学类目核心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包括英文刊名、汉译刊名、出版周期、原版刊号、最新影响因子、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地、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  相似文献   

5.
1《地理学报》英文版2007年12月接到美国科技信息所(ISI)地学编辑Chonka先生的来信确认:《地理学报》英文版自2008年起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刊版SCIE收录。至此,已收录《地理学报》英文版的国内外检索机构包括:(1)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2)美国当代地理出版(CGP);(3)俄罗斯文摘(AJ);(4)日本科技期刊速报(JST);(5)剑桥科学文摘(CSA);(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7)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8)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2月11日,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发布信息,《地理学报》被EI选择作为收录期刊源。在此之前,《地理学报》已被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JST)、美国的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的文摘(AJ)、荷兰的(Scopus)网络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相似文献   

7.
何书金  赵歆  于信芳 《地理学报》2016,71(4):693-697
根据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 EI)2016 年2 月11 日发布的信息,《地理学报》被EI 选择作为收录期刊源,EI 收录《地理学报》的论文回溯到2006 年。依据EI 数据库检索和排名分析了中国作者发表地理学EI 论文的学科分布、地理学EI 论文的主要中国机构和作者分布,以及《地理学报》论文被EI收录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鲍国海 《地理学报》2007,62(1):103-103
Scopus是世界著名出版公司Elsevier于2002年创建的具有强大功能的多学科文摘索引型数据库(以下简称Scopus数据库),其收录的数据可回溯到1902年.它收录有全球4000个出版商的14000种同行评审刊、750种会议录、600种商业出版物和531份开放存取(OA)期刊.涉及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工程学、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及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通过对Scopus数据库的检索,发现截止2006年1月,共有340种中国期刊被该数据库收录,收录论文总数为333621篇(表1).自1965年以来,被收录历年中国期刊数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期刊正日益受到该数据库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SSCI数据库中的人文地理学期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等方法,分析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44种人文地理学期刊之间的关系.首先在Web of Science中检索期刊的共被引次数矩阵,计算共被引率矩阵,然后进行CONCOR聚类分析和网络结构分析.统计中国地理学者发表的SSCI地理学论文,分析中国地理学期刊在Web of Science中的被引情况,定量考察中国地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学类SCIE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丽  盛春蕾  倪四秀 《地理学报》2014,69(11):1725-1733
依据美国科技信息所 (ISI) 公布的2009-2013年连续5年JCR数据,选择17种中国地学及相关学科英文版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源论文数、自引率等指标进行了五年的统计分析,同时利用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分析了各期刊的篇均被引频次、单篇被引最高频次、国际论文比情况。分析表明,五年间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有所增大,各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从国际论文比来看,大多期刊国际稿源量少,国际化水平较低;而且中国地学类期刊虽然研究范围较广,但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均不高。因此,需要着眼于刊文的高质量和知识创新,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实现从稿源、编辑加工、出版和发行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理学期刊编辑出版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歆 《地理科学》2015,35(11):1437-1443
通过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中国地理学类期刊编辑发表的编辑出版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中国地理期刊在期刊发展方面的特点,包括地理期刊的总体发展、主要期刊的发展历程、英文期刊的发展、中外期刊发展对比等。概括分析了中国主要地理期刊载文、人文地理学科刊文、主要期刊引文分析等方面的统计结果。最后,对中国地理期刊编辑在期刊与学科发展关系、期刊选题和办刊思路、提高期刊编辑质量、防止稿件重复发表、电脑与网络使用方法等5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2.
秦承志  陈旻 《地理学报》2014,69(4):566-572
2013 年7 月至8 月,作者开展了首次“中国地理信息科学(GISci) 领域科研人员心目中的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等级”问卷调查,对回收的37 份问卷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中国(含港澳台地区) GISci 领域科研人员心目中的本领域55 种国际学术期刊排名情况。比较了本次调查结果与国际上此前公布的唯一一次、但无中国学者参与的GISci 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等级问卷调查结果间的异同。与SCI/SSCI 期刊影响因子相比照,发现目前SCI/SSCI 检索期刊总体上能较好地覆盖GISci 领域的国际学术期刊,但SCI/SSCI 期刊影响因子尚不能较好体现中国学者心目中本领域期刊的等级。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公布能够促进GISci 领域的中国青年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对本领域学术期刊的了解,避免目前常常仅以影响因子来评价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所产生的偏颇。  相似文献   

13.
朱晓华  高春东 《地理科学》2019,39(8):1351-1360
深入解读中国科研评价中存在的3个现象,即过度重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唯高影响因子”和“唯发表成果为王”。其中,过度重视SCI/SSCI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唯高影响因子”和“唯发表成果为王”现象的出现,成为中国学术界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学术成果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评价”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价值认可度的3大公因子。结合对中国地理学领域为主的近千位科研人员的感知调查,构建了包括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频次、论文下载量、论文社会价值以及论文创新性5个指标的新的学术论文价值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从国家、部委、学会、期刊和学者层面分别提出改革过度推崇SCI/SSCI的学术评定政策、树立科研成果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导向;强化政策执行力与构建服务于学术本质的考核标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制定和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文化自信、凸显特色化和差异化、强化市场化和增值多元化;增强母语成果自信和提升在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建立学术地位的动力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SCI/SSCI 论文越来越成为中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衡量其基础研究实力的评价标准,甚至出现“唯‘SCI/SSCI’论”的现象,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学术价值评定和认可度则相应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以地理科学工作者为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研究了地理工作者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 学术成果影响力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关键因素,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及学术影响力评价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重要因素;② 学术成果影响力对认可度影响程度最大,其影响路径系数为0.52,其次为学术影响力评价,路径系数为0.25,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影响程度较小;③ 学术成果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评价与认可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而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与认可度之间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增强科研工作者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相关对策,以期提升作者发表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意愿度,来促进中文权威核心期刊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术期刊的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国外出版集团稳居科技期刊的霸主地位,中国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自2006年起,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及其期刊人经过1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积极应对国内外期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勇于创新,已经基本形成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发展的战略构想,并成功地推出了拥有54家加盟期刊并且模块功能完备的集群化服务平台网站(www.geores.com.cn)、统一的在线采编系统、底层数据的结构化、富媒体出版、手机APP与微信服务公众号、数据出版、科研云助手系统、媒体宣传与推广、中国地理与资源权威专家库、中国地理会议服务系统、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不定期的专题性期刊沙龙、《中国地理与资源国情快报》政策版与科普版、“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等14项具有显示度的期刊多元增值产品,事业思路清晰,行动果敢有力,工作扎实有序,集群功能完备,投入产出比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由传统纸质出版向富媒体出版、由文献生产者向学科与社会集成型知识服务提供平台的两大根本性转型,这使得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更加掌握了主动,把握了先机,开启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玲  华薇娜 《极地研究》2014,26(3):378-387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TDA和可视化软件Ucinet,对Web of Science的SCI,SSCI,AHCI数据库中收录的598篇中国作者参与的南极主题的论文,分别从论文的出版年、作者、合作国家、机构、期刊及被引频次角度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结论:与中国合作较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德国,作者所属机构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海洋局等。中国南极论文大多发表在《科学通报》、《极地生物学》、《地球物理学报(中文版)》等期刊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南极论文被引频次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SCIE/SSCI数据库为基础,对1990-2012年研究区域差异的国际论文进行科技文献计量分析,阐释国际区域差异领域的研究成果概况,揭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发现不同作者、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情况,总结主要研究国家的研究差异并分析该领域主要研究趋势和未来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发现: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伦敦热带和医学学院为该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主要研究机构。美国是在该领域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居首位的国家,中国发表文献数量不多,且文献质量有待提高,但海外华人学者对于亚洲和中国问题的研究使得其在该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区域差异研究国际合作在绝对数量和国家分布范围均呈明显增长和扩大趋势。国际区域差异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或区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研究内容重点由经济差异转向经济与社会差异并重,但由于不同研究区域又有所差异。研究方法在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的趋势上,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地理学方法的融合,特别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方法在解决空间复杂现象和机制中的作用凸显。研究热点上全球化、教育、公共卫生与健康将会是未来区域差异研究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help of the mapping software Citespace and 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geographers' journal outputs in terms of countries of residence, institutions, journals and key topic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Chinese scholars' contributions to both top and regional journals in the fiel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nglophone geographers have been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geography.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human geographers have taken a more micro and dynamic perspective to explai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henomena, rather than a macro and narrative approach. Scholars tend to focus more on daily life, with research topics such as home, food, body and other micro-material matters. The analysis further finds that emotional geography, geography of embodiment, food geography as well as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have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People's perceptions of nature have been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negoti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s China becomes more visible internationally in the context of a highly globalized and mobile world, increasing numbers of Chinese geographers have become involved in research on human geography. Some representative scholars and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those based in Hong Kong, act as academic leaders by articulating their own voices to tell the unique Chinese story internationally through the publication of thei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湿地科学>的创刊是标志中国湿地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从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3个方面探讨湿地科学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首先,回顾作者多年来从事沼泽湿地的研究历程,从对早期研究普遍沿用但不适用于中国沼泽的一些国外理论产生质疑,到在大量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关于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沼泽区域分异规律、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沼泽分类与沼泽生态建设等基本问题的新的理论和观点,指出新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目前湿地科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文章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态过程的复杂性,湿地研究的多学科性、边缘交叉性,为湿地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将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湿地科学体系.第三,<湿地科学>面向国际,为国内外湿地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将通过刊登富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办刊风格,为推动学科发展,建立和完善湿地科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