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示范性循环水养殖厂产生的废水为监测分析对象,采用在线连续监测和水样采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测了该养殖厂废水的化学特征,分析了影响水质的关键污染因子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同时对当前循环水养殖技术进一步发展亟需改进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与所养殖鱼的生长阶段相关;废水化学耗氧量变化受到其中悬浮物的影响,但化学耗氧量主要来源是水体中的溶解态物质;废水中的氮、磷污染物主要以溶解态存在,特别是无机形态。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发布了1994年海洋监测通报,公布了山东省北部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并指出了主要污染物质及重点污染区域。 通报指出:在东起威海西至小清河口的近岸海域内,化学耗氧量、无机氮、活性磷和油4个项目的含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化学耗氧量超标率为22%,超标海域分布在小清河口及威海湾2个区域,最大值(5.4毫克每平方分米)出现在威海湾,超过三类海水标准。无机  相似文献   

3.
海口市龙昆沟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9年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邻近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该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邻近海域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化学耗氧量及生化耗氧量也出现轻度污染,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水质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并且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湄洲湾海域夏秋季水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2):143-146
1992年夏季和秋季对湄洲湾海域水质进行两期的调查研究,除观测主要水文气项目外,重点调查水化学要求,监测项目:盐度、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石油类等。本文将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零点生态调查四个航次中(春、夏、秋、冬)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两要素的检测数据,着重描述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福建南海海岛周围海域的化学耗氧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清海 《海洋通报》1998,17(5):40-45
根据福建省1990年海岛调查资料对福建澳岛海岛周围海域的化学耗氧量分布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岛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在某些局部地区,已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化学耗氧量(COD)有少数海域超标。  相似文献   

7.
1 科学管理,是对虾病害防治的极其重要环节虾池的生态环境对外来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小,稳定性差,生态平衡是脆弱的,所以,要维持虾池的生态平衡必须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管理,用化学、生物、物理的手段来调控,给对虾池生态环境以最大保护,避免病害的发生。1.1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盲目进水换水不能保持养殖水的稳定性,是养殖失控的表现,必须根据水质测试结果,科学地管理水质,在对虾养成期内应每天检测水温、溶解氧、pH、透明度,定期检测盐度、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等水质因子,及时掌握池内基础饵料组成、生物量变化和池底硫化氢含量,以便…  相似文献   

8.
大亚湾水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大亚湾水域溶解氧,氮、磷、化学耗氧量、盐度、PH等环境因子的调查,对该水域溶解氧的含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湾内NO3-N、NO2-N、NH4-N及PO4-P的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并以氧的饱和度、PH、化学耗氧量、无机氮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研究了该水域的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南海近岸水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1985-1995年对南海粤东、珠江口、粤西、海南岛、北部湾等重点海区近岸水质监测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理化要素及化学耗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油类、农药等污染物含量随年际变化的趋势和因季节不同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海区中的分布状况。同时对上述重点海区的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并提出改善南海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是大连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已成为大连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首次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定量探讨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与陆源社会经济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生活用水量、石油类浓度、化学耗氧量和磷酸盐浓度显著相关,且石油类与人均GDP呈倒U型,不再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化学耗氧量、磷酸盐浓度、生活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呈现出随着经济增长而继续增大趋势。最后提出了近岸海域水环境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综述了DO,BOD和COD的监测方法,指出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光纤传感器方法作为其新的发展方向。着重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实例证明这种相互关系依然存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有望通过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现场监测仪器来研究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有机污染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GAM模型对2006~2011年辽河公园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大辽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每年pH值趋于一致;2011年溶解氧明显高于其它年份,且2006年溶解氧达到最低值。就6年的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发现,2007年COD浓度较高且高于平均值;然而,溶解氧和COD与氨态氮的变化只有40%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2000年-2010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这三个主要污染因子趋势性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水质空间稳定性评价、监测站位时空重要性评价以及站位网络优化设计等技术方法,对渤海2010年原有的海洋环境趋势性水质监测站位进行优化调整,为渤海海域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评价,提供更为有效、客观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全佳 《海洋学报》2021,43(6):62-70
入海污染物在线监测是实现海洋污染总量控制和测管协同的关键手段之一。本文基于布设在福建省九龙江口的多参数浮标,获取2014?2018年浮标盐度和荧光溶解有机质(FDOM)数据,结合人工采样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建立了河口区COD浓度的快速反演模型。使用有效浓度法外推得到河端COD浓度,结合流量数据估算了高频率的COD入海通量,利用通量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COD入海通量的调控因素。结果表明:(1) COD河端有效浓度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为(10.4±8.8)%,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九龙江口河端的COD浓度;(2)在季节尺度上,受2015?2016年超强El Ni?o事件影响,2016年旱季的异常降雨降低了河流COD浓度,但是径流量的增加仍然显著提高了该季节COD的入海通量;(3)在年际尺度上,2015?2016年El Ni?o事件所引起的异常降雨事件导致2016年九龙江COD入海通量为(4.4 ± 0.9)×104 t/a,显著高于2014年、2015年及2017年的3.0×104~3.2×104 t/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FDOM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有助于实现对陆源COD入海通量及其调控因素的长期连续高频监测,可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当前我国各类生态灾害多发、典型生态系统普遍退化、海洋生物资源持续衰退,海洋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海洋生态监测工作面临迫切需求。现有的传统监测技术和手段频率低、数据量小、趋势分析难,难以满足当前生态监测的需求。海洋生态在线监测技术具有实时性、连续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全时段、全天候、不间断地获取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及时准确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具有传统监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从综合性在线观监测系统、监测平台手段、在线监测传感器/分析仪器不同层次,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在线监测技术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在海洋生态监测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推进我国生态监测业务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的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文章以大万山岛为例,在海水水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拟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万山岛周边海域水质较好,COD浓度在0.2 mg/L以下;当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COD排放浓度不超过50 mg/L时,周边海域的COD最高浓度为2.29 mg/L,满足海水水质要求,但当COD排放浓度超过100 mg/L时即存在超标风险;受水温和潮流的影响,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周边海域COD的浓度、扩散方向、聚集位置和影响面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排水口周边海域的COD最高浓度随排水量增大而提高,COD最高浓度海域与排水口的距离约为1.6 km。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COD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岸水质遥感评价参数的选择及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的水质评价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可通过遥感技术反演的水质参数种类远少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35项,因此遥感监测时必须反演的水质参数有哪些?利用有限的参数该建立怎样的水质评价模型?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雷州半岛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13种水质参数中的主导参数为总氮(N)、总磷(P)、化学需氧量(COD)、酸度(pH)、溶解氧(DO)这5种;再通过数理统计理论得出这5种参数对水质分类判别能力的大小关系为:COD> DO> P> N> pH,分别建立对应的五参数、四参数、三参数水质评价模型,并确定最优评价模型。即,雷州半岛海域水质遥感评价时必须反演的参数为COD、DO、P和N,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为四参数模型,为后续其他海域水质的遥感监测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围绕当前中国源头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脱节严重的突出问题,在编制行业小类污染源全覆盖且取值简便的产强系数等级划分表的基础上,构建全国行业小类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源化学耗氧量(COD)和总氮(TN)污染物产强环境准入基准体系,并以青岛市为例,评价污染源产强环境准入基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聚类分组和归并,“全国产强列表手册”编列的3022个COD和1734个TN亚小类污染源归一化产强系数都可划分为13个等级。对于“全国产强列表手册”编列的321个COD和133个TN行业小类,产强准入基准等级构成有显著差异,分别有10和12个等级,其中不同等级占比分别是II-2和IV-6最高,V-9和VI-12最低。根据产强系数检验性监测结果按从严标定准入基准表明,对于青岛市254个COD和109个TN行业小类,产强准入基准构成与全国有所不同,分别有10和11个等级,其中分别有77和14个低于全国准入基准等级。根据青岛市陆源COD和TN产污数量比较分析表明,分级比分类产强核算结果平均相差约6%,远远低于产强系数检验性监测偏差(49%)和13等级产强等级内变幅(39%)。这说明,在按“全国行业小类COD和TN污染物产强环境准入基准体系”建立完善中国污染源产强环境准入制度中,不仅按产污数量分级产强核算结果具有相当的准确性,而且按从严标定准入基准的原则也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袁国明  何桂芳 《台湾海峡》2012,31(4):472-478
2004~2008年期间,在大亚湾进行了春、夏季两航次水质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磷酸盐(PO4-P)、无机氮(DIN)、石油类(oil)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除溶解氧含量只是季节间变化外,其余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含量升幅较明显,有超一类水质现象出现,且夏季水质普遍劣于春季.利用海湾内外水交换参数和这些年间污染物监测资料,估算以功能水质标准为控制目标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大亚湾水质化学需氧量、无机氮仍有较大的环境容量,两者的环境容量分别为22 239 t/a和1 361 t/a;但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环境容量偏小,两者的环境容量分别仅有19 t/a和23 t/a.  相似文献   

20.
晋江河口水域中COD自净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人骏 《台湾海峡》1996,15(1):48-53
利用连续11a的水质监测资料和其他有关的监测、调查资料,研究晋江河口水域中COD的短期和长期自净特征,得出盐度梯度是该特征的主要因素等结论。河口水域的这一特征在区域水环境研究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