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近年来,围绕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法预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服务工作。这些工作肯定了积温法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发现积温值在地区、年度、季节之间的不稳定性,因此采取了一些订正的方法,以提高积温的稳定性。但由于各地供试品种不同,或者因试验设计、观测标准的不一致,使对积温的研究受相当大的限制。1979年,全国杂交水稻气象科研协作组在南京、徐州、长沙、南宁以及福建的汤川(龙溪县)、宁化六个点进行了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研究的联合试验。广东省农业气象试验站(南海点)也按同一设计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母本珍汕97A,父本IR26,杂交组合汕优6号。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积温是影响植物发育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在农业气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735年,法国A.F.de Réaumur首次提出积温的概念以来[1],农学、气象学等众多专家学者对积温,特别是积温对农业影响及应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已有的研究指出,积温对作物的生长过程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特别是在光照、水分等环境因子处于正常范围或非敏感时期时,使用积温指标推算许多植物发育进程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亲本的花期相遇问题,今年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盘城公社进行了第二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并且试验是大田和盆栽观测相结合进行的。杂交稻亲本我们选用了江苏省生产上推广的父系是IR—24,IR—26,IR—661;母系有二九南1号A,珍汕97A。父本系统三个品种从播种至始穗的时间相差无几;母  相似文献   

4.
章淇 《气象》1981,7(6):44-44
全国杂交稻气象科研协作组为了研究杂交稻秋季冷害指标及其变化规律(课题Ⅰ)和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问题(课题Ⅱ)而于1979—1980年组织的联合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已经结束。于今年4月5—9日在漳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对以上两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城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界限温度以上的活动积温和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活动积温在各温度界限的分配特征以及历史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水城县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19℃;水城县年度活动积温呈升高趋势,其中夏秋冬三季和2、6、8、9、11月升高明显,作物生长期内积温也呈升高趋势。积温总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温度范围内积温增减趋势不一。  相似文献   

6.
本省大小麦全生育期和两个关键生育期内的积温、降水和日照条件见附表1和附表2。附表3则是各地区所在县气象站11—5月份的有关气候资料。本省各地大小麦生育期内常年0℃以上平均积温大麦1717.1—2005.6℃,小麦1890.7—2186.7℃,年际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在8%以下,极大部分年份的积温大麦在1600—2000℃之间,小麦在1800—2300℃之间。对照表2所列全生育期所需要的积温,可见热量条件一般是充足的。≤3℃的初终日期浙北浙中分别出现在12月25日前后和1月5日前后,浙南终年  相似文献   

7.
对三江平原近年来干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剑非 《气象》1981,7(12):9-10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建国以来已累积生产粮食(包括大豆)一千二百亿斤以上。三江平原农业气候资源很优越,其多数农业生产地区大于10℃的积温为2300—2600℃,与欧洲的巴黎、柏林、华沙、基辅一线热量相同。而在作物生长旺季(6—8月)比上述同积温地区的温度还要高2℃左右,有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在作物生长季(4—9月),降水量也比上述地区多100—200毫米,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旱、涝、低温是三江平原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其中又以涝灾为害最甚。而1975—1979年却持续干旱,并给三江平原的农业生产和开发带来不少新的问题;生态平衡的失调更引起各方面的关怀。本文将着重对三江平原干旱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积温作为农作物对热量需要的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不稳定,目前仍有争论。为检查积温不稳定的原因,以春小麦列宁格勒卡品种()为研究对象,作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9.
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非线性温度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沈国权 《气象》1980,6(6):9-11
一、引言 我国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准确的花期相遇预报。确定制种的父母本播种差期,用积温法预报一般优于叶龄法和生育期天数法。但由于有效积温A值的不稳定性,用现有积温法预报公式,花期预报误差有时可达5—7天,导致父母本花期不遇,制种低产。因此对类似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这类要求准确的生育期物候预报的问题,现有的积温预报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有必要加以研究改进。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温度因素对作物发育速度影响的非线性模式,以替代李森科积温公式的线性假设。从非线性模式得出有效积温A(T)值不是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10.
一、各种作物单产年际变动的特点黑龙江嘉荫县位于小兴安岭北坡。10℃以上活动积温2200℃,年降水量612毫米,年可能蒸发量579毫米,属于温带湿润气候类型地区。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海拔90—300米,为以小麦、大豆、谷子、玉米等所构成的一年一熟制。按照试验资料,它们要求的活动积温为1800℃(小麦)、2100℃(大豆)、2200℃(谷子)、2250℃(玉米)。  相似文献   

11.
利用赣州南部龙南县2011—2017年和北部宁都县2008—2017年的脐橙生育期观测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相关普查的方法筛选影响脐橙采摘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模型,对赣南脐橙采摘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积温、降水量、最低气温和日照是影响脐橙采摘期的主要气象因素,其中积温的影响最大;开花盛期至9月底的积温、7—9月日照时数和开花盛期至9月底的积温、7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是影响赣州南部、北部脐橙采摘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南部和北部的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8 d和4.4 d,试报误差为0—1 d。  相似文献   

12.
我省自1979年开展农业气候区划以来,各地都感到二级区划指标(即水分指标)不好定。目前已出版的区划初稿普遍采用≥10℃积温估计蒸发力,即 E_0=C∑T≥10(C=0.16),干燥度 K=E/R。,而干湿标准为:≤0.49很湿、0.5—0.99湿润、1.00—1.49半湿润、1.50—1.99半干旱、2.00—3.99干旱、≥4.00极早。用此标准划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我省普遍不适用,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一般  相似文献   

13.
根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AR4)第10章[1],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有可能上升1.1~6.4℃,最佳估计值为1.8~4.0℃。这里给出来的是一个变化范围,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是预估的不确定性。1.1℃是最低排放情景B1的下限,6.4℃是最高排放情景A1F1的上限。1.8℃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3—2022年日平均气温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每年≥0℃和≥10℃的活动积温、起止日期、持续日数,并通过统计分析、线性回归、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布及保证率、倾向率、突变及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0℃、≥10℃活动积温均呈现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状态,1963—2022年积温显著增多,生长季变长,林区≥0℃活动积温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农区、林区≥10℃活动积温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牧区≥10℃活动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突变,各区域活动积温均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朱福康 《气象》1982,8(2):44-44
1979年季风试验是在大西洋热带试验(GATE)之后进行的,而且与第一期全球大气试验(FGGE)同时举行。这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FGGE的全球观测系统同时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全球尺度的观测资料。 通过1978—1979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期间的野外观测试验,不仅将对季风大气环流的行星尺度、区域尺度和局地尺度的三维结构有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将对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年振荡有较好的描述。 在这次试验前后,举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国际讨论会,现简介如下。 一、季风动力学国际会议 这是1977年12月5—9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这次会议反映了试验前的研究情况。会议论文集现已以《季风动力学》为题出版,其内容包括下述五个部分:1.热带大气的大尺度气候学;2.印度次大陆和东非的夏季风;3.夏季风时期印  相似文献   

16.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东移的初步普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论 我们把青藏高原低涡(主要考虑风场闭合环流,参见文献[1])的移动情况,按其减弱消失的区域不同,划分为三大类:高原低涡在100°E以西消失的为不移出型;移至100°—110°E四川一带减弱消亡的为中移型;东移至110°E以东的为东移型。普查1975—82年(1979年除外)5—8月期间,500hPa高原低涡及其东移情况(见表1)发现:夏季在高原上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1—2015年四川省14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0~35℃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平均和各站点各温度范围内积温随温度呈单峰曲线变化,全省平均积温峰值温度为23℃,各站8~26℃,呈自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的趋势,其递减率为0.41℃/100 m;积温峰值温度与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相似,活动积温每增加1 000℃·d,积温峰值温度升高3℃,但攀西地区气候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该地四季温暖,气温年较差小,总活动积温大,但积温峰值温度不大;积温峰值温度,总活动积温均与海拔高度线性负相关,海拔越高,积温峰值温度和总活动积温越小;四川省总活动积温线性增加,气候倾向率120℃·d/10 a,0~15℃积温减少,16~35℃积温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台站观测资料,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高时空分辨率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1979~2018年间中国大陆区域10 m高度风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并同步对比分析了ERA5资料100 m高度风速的特征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ERA5资料10 m和100 m风速在空间分布、年—季节—月尺度演变的气候特征方面与台站观测非常一致,10 m风速气候态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66。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均显示,中国近地层风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风速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地区西部、新疆北部以及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上述区域的风速季节差异也相对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台站观测、ERA5资料10 m和100 m全国平均风速在4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3.0、4.5 m s–1,8月为最小值,分别为2.0、2.4、3.5 m s–1。从月平均序列来看,ERA5资料的10 m风速较台站观测偏高0.3~0.5 m s–1,而100 m的风速较10 m风速整体偏高1.2~1.4 m s–1。在风速变化方面,台站观测风速在中国陆地区域整体呈下降趋势–0.4 m s–1(39 a)–1,春季下降趋势最显著[–0.5 m s–1(39 a)–1],且1979~1992年冬季风速降幅最大[–0.7 m s–1(14 a)–1],2013年以后风速逐渐增强。ERA5资料两个高度层的风速在整个中国区域均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4个季节风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与观测也存在差异,100m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与10 m一致但变化幅度大于10 m风速。总之,ERA5资料对中国大陆区域气候平均风速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但无法呈现台站观测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14—2021年1—3月汉中种茶县区国家气象站和茶园区域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种茶区茶园春茶开采时间资料,分析2014—2021年汉中春茶开采期特点、春茶开采期前1—3月的气候特点;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阶段气温、降水、日照、活动积温与开采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汉中春茶开采期早晚存在明显的年份差异和地理差异,最早2021年3月11日,最晚2014年3月24日;地理位置靠南的低海拔丘陵茶区春茶开采较早,地理位置靠北的中高山区茶园开采时间较晚。开采期与2月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7 ℃活动积温,2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7 ℃活动积温之间存在001及以上水平显著的负相关,与2月降水量、2月上旬—3月上旬降水量呈005及以上水平显著的负相关,与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明显。选用相关性较高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降水量因子建立开采期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在实际应用和气象服务中,可结合当年气候背景、中短期天气预报和茶园管理措施等进行综合修正。  相似文献   

20.
利用贵州西部牂牁镇等25个乡镇2016—2021年水稻大田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温度资料,分析温度变化对贵州西部水稻各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西部水稻在大田从移栽到收获完毕需要145~178 d,积温超过3300 ℃·d即可满足全生育期需求;水稻在大田从移栽到开始收获平均需要125 d,比贵州东部偏长22 d,且积温超过2500 ℃·d即可满足生育期需求。水稻移栽返青期需要积温430 ℃·d以上,分蘖期需要积温450 ℃·d左右,拔节孕穗期需要积温490 ℃·d以上,抽穗开花期需要积温470 ℃·d以上,灌浆成熟期需要积温在330 ℃·d以上。在水稻分蘖期间,温度变幅较大、变化较快,容易造成水稻分蘖速度缓慢。在水稻抽穗开花期间,持续5 d日平均温度在23 ℃以下,将导致水稻抽穗开花期时间延长。在水稻灌浆成熟期间,如果持续4 d日平均温度在25 ℃以上,将造成水稻灌浆成熟期时间缩短。温度高、种植面积少,水稻在大田生育期所需要的时间就短;反之,所需要的时间就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