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体潮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固体潮观测数据的平滑检验和NAKAI法检验之方法原理和具体应用。平滑检验可以有效地监测並改正观测数据中的随机错误,突跳或坏读数;经平滑改正后,可使观测数据的读数误差小于1毫米。用NAKAI(1975)提出的方法检验观测数据可以监测仪器灵敏度变化情况和数据质量好坏,根据该检验计算获得的有关参数(主要是漂移系数和方差)剔除质量不好的48小时数据组或修正某些质量不好的数据可提高调和分析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中心(ISC)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资助下于1964年成立。作为国际地震目录(ISS)的延续,该中心紧跟John Milne教授和Harold Jeffreys爵士的开创性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地震数据中心和其他地震机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地震事件,以提高对地震科学知识和地球结构的认识。本文对ISC基本概况、数据来源和数据服务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1985年9月23—2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10届固体潮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参加会议的包括东道国西班牙,以及联邦德国、比利时、英国、中国、美国等22个国家的代表共140余人,其中中国代表13人,有11人在会上分别作了报告。本文的内容包括:会议的一般概况;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情况;学术讨论会内容简述以及本届讨论会的决议全文。前届会议主席、国际固体潮中心(ICET)常务委员会主席郭宗汾教授的开幕词及 IUGG 秘书长、ICET 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梅尔基奥尔(P.Melchior)教授的 ICET 工作报告在本期另文作了摘译。  相似文献   

4.
纽伯里(Newbury)是一个只有两万五千人口小的城市,美丽而又安静,它座落在伦敦的西边约100公里的地方。著名的国际地震中心ISC(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Centre)就设在这里。全世界的1000个以上地震台的资料(北至格陵兰,南至南极州)都定期送到这里,进行全球地震资料的汇集、分析和出版。国际地震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世界范围的地震信息,包括仪器记录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精确地计算地震的位置和震级,编辑并出版全球地震目录、地震报告以及大地震的宏观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并对有关的地震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比双方有关专家对中、比固体潮合作观测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讨论,认为这一合作的成果是有成效的,它引起了国际地球科学界的重视。 以国际固体潮中心(ICET)主任Melchior教授为首的科学家利用两个品质因子Q_1和Q_2对中、比合作资料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和评价,并将有关结果(见附表)通知了顾功叙  相似文献   

6.
1956年由兰伯特(W.D.Lambert)、布兰杰(J.D.Boulanger)和梅尔基奥尔(P.J.Mel-chior)三位教授组成的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IAG)特别委员会推荐了“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的地球潮汐观测计划”,使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国际合作付诸于行动。正如在他们的“观测目的”中所陈述的:“在潮汐观测中,这一点是已知的。即:月与日对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直接作用必须同海水质量(海洋潮汐)的上升和地壳表面上空气质量运动的间接影响区分开来。这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固体潮观测与研究的国际动态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固体潮汐研究的国际动态与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利用空间技术检测潮汐参数、潮汐效应和实施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GGP)取得的相应成果。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全球地震台网建设项目的需求,对国际数据中心(IDC)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IDC能够对实时数据进行自动定位、数据归档,另外该中心可以对外发布信息,对成员国进行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9.
7年来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UCSD)一直使用着近实时系统 ( NRTS) ,这个系统是该校用地震学合作研究会 ( IRIS)的经费开发的一个软件包 ,以通过因特网来采集 IRIS的全球地震台网 ( GSN)台站的数据。1 992年 9月 ,近实时系统首先使用于从基斯洛沃茨克小型台阵用遥测发射器向俄罗斯的奥布宁斯克数据采集中心传回数据 ,然后从那儿再传到圣地亚哥。从此 ,对这个软件进行了大修改并逐渐成熟 ,成为一个强大的系统 ,有能力从各种台站获得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的国家地震信息中心 ( NEIC)及位于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国家海洋大气…  相似文献   

10.
亚洲防灾中心(ADRC)自1998年7月成立以来,作为推动亚洲地区各国间防灾合作的中心机构,开展了各国有关机构防灾专家间的交流,防灾信息的收集与提供,有关各国间防灾合作的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1.
国际固体潮中心(I.C.E.T.)设计了一套处理潮汐资料的计算程序。其中有一数据的准备部分,用Lecolazet(以下简称莱氏)提出的组合z1/25z6(y3-(y0/2))和z1/25对观测资料进行平滑处理。这种方法简便易算。本文给出的数字滤波器,平滑处理效果比前者更好。  相似文献   

12.
最近麦克纳特(S.R.Mcnutt)和比万(R.J.Beavan)用位于阿拉斯加半岛上的帕夫洛夫(Pavlof)火山论证了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赖亚尔(A.Ryal)等人提出评价这种关系应具备下列三个标准,即事件的统计数字、持久的应变积累以及限定的震源区。麦克纳特和比万认为,帕夫洛夫火山的情况总的来说符合这三条标准。帕夫洛夫火山具有研究多种因素相互关系的良好条件。其所在位置适合于仪器的布设,  相似文献   

13.
可从美国全国地球物理和太阳—地球资料中心得到极长周期的数字化地震记录,这些记录是由国际加速度仪布署计划(InternationalDeploymert of Acceleromelers Program)收集的。该计划是采用拉柯斯特数字记录重力仪组成的一个世界台网,它是由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在许多外国研究机构赞助下管理的。国际加速度仪布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阵、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组成。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台阵和数字强震台网数据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 ,同时还保存一部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 ,与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另外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也为防震减灾中心的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测震数据。国家数字台网中心是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收集、管理、保存、处理和提供各…  相似文献   

15.
岫岩深井地处辽东半岛中部大洋河断裂与苏子沟、向荣断裂的交汇处。井深250米,含水层厚度67米(183—250米)。属元古代花岗岩裂隙承压水。该井于1975年10月开始观测,从1977年8月起用“红旗-1”型水位自记仪观测至今。 由于地球固体潮汐作用,深井水位具有同固体潮相同的变化特征(图1a)。图1a为水位  相似文献   

16.
川06井水位固体潮效应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承压井孔储水效应对井水位固体潮效应(井潮)的影响, 重点研究了含水层储水系数S和导水系数T对潮汐排水响应的影响, 以探讨井潮变化形成的初步原因. 以川06井为例, 通过对实测井孔水位数据进行潮汐分析, 得到井孔储水效应引起的相对振幅A和相位移η, 进而分析A和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井潮变化主要受井孔储水效应变化影响; 在潮汐排水响应阶段, 井潮主要受含水层导水系数T(或渗透系数K)影响, 而受储水系数S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二届国际固体潮专题讨论会于1993年8月4日—8月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固体潮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0余人,其中来自比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机构,建立的目的是搜集世界范围的地震信息,包括仪器记录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得到全球尺度上的最精确和最完全的地震位置和震级。这些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相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均在地震发生后两年之内以月刊和半年一次目录的形式出版。这些数据也存储在计算机磁带上,其最后结果是一部详细的世界地震史。由于我们正在书写一部特殊的历史——地球的地震历史,所以有必要回顾一下 ISC 是怎样随时间发展的、它的功能是怎样不断改进的。我还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比固体潮协作研究计划,比利时大地动力型 GEO783重力仪安放在广州地震基准台地下室进行重力固体潮观测。观测时间从1980年3月12日到1980年9月23日,共计206天。你们对观测资料,采用363个波的(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得到广州地区主要潮波的潮汐因子和位相差分别为:δ_0(O_1)=1.1833 φ_0(O_1)=-3.57δ_0(M_2)=1.1661 φ_0(M_2)=-1.68δ_0(M_3)=1.0664 φ_0(M_3)=0.04扣除海潮影响后的结果为:δ(O_1)=1.1451 φ(O_1)=-6.37δ(M_2)=1.1561 φ(M_2)=-2.33与比利时皇家天文台所得结果基本一致。δ_0(O_1)=1.1821 φ_0(O_1)=-2.39δ_0(M_2)=1.1649 φ_0(M_2)=-0.83δ_0(M_3)=1.0791 φ_0(M_3)=1.57δ(O_1)=1.1504 φ(O_1)=-4.81δ(M_2)=1.1549 φ(M_2)=-1.51经海潮校正后的潮汐因子比观测值下降1—3%,这些结果提供了该地区重力潮汐参数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地震的发生与固体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潮是指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引起的地球弹性变形现象。通过对全球地震资料的分析,已明确了固体潮对地震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Tsuruoka,et al,1995;鶴岡 弘,1995)。不过,由固体潮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应力变化,充其量为10~3 Pa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