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佳航线服务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航海新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船舶航行区域的天气、海况及船舶在风浪中的运动状态、失速的预报等,确定最佳航线,以达到航行安全、避免海损、减少航时、节约燃料、提高航运经济指标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远洋运输公司所属青岛、天津、广州、上海分公司接受美国最佳航线服务,使船舶航行安全得到改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地提高。本文通过某轮所采用的推荐航线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采用最佳航线服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最佳航线服务是根据船舶性能和载货特点,利用航行过程中的海洋水文气象资料,选择航时最短、消耗最低、损失最小和经济效益最高的最佳航线和最佳船速的一种航海术。所以,这种服务工作的实质就是优选航线与跟踪导航。 选择最佳航线是服务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影响船舶航行的海洋环境因素较多,它们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变化也很复杂,所以航线分析人员必须掌握大量的天气和海况资料,并能较准确地预报出短、中、长期的天气变化过程,首先要作出三天的天气预报和五天的天气展望。根据预报和展望推断当时出现的天气类型,结合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最佳航线是在变化着的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下获得的航行安全、航时最省、人员舒适、货损最小的理想航线。最佳航线服务,就是应用航海学原理,以海洋环境预报和船舶运动性能为基础,面对各种特定的航行要求所作的航线最佳化过程和船舶跟踪服务。 实践表明,最佳航线服务不仅在提高航运经济效益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军事活动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对最佳航线服务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并于去年在北太平洋地区成功地进行了最佳航线服务的一系列实船试验。本文仅以莺歌海轮由塘沽新港至温哥华航线试验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前言 本文以中国第六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极地”号船1989年12月26日至1990年1月7日自中国南极长城站至中山站绕极(顺时针方向)航线为例,分析了本航次的天气过程,通过分析航区的气旋和海冰等环境状况,初步讨论了航区的可航性。期望能对今后的航行和科学考察活动有些参考价值。 一、航线和天气 1.航线 中国第六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极地”号船1989年10月30日从青岛启航,斜穿太平洋,经德雷克海峡,12月17日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相似文献   

5.
根据气侯材料选择最佳航线,即所谓气侯定线法,在缺少水文气象情报和预报的洋区以及预报时效不够的情况下,确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天气和海况复杂多变的地区应用这种方法选取最佳航线则困难颇多,效果并不甚理想。随着海洋资料情报增多、要素预报时效延长和预报精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天气定线的方法,即根据未来天气情况确定最佳航线。在天气定线中应用最早的,首推基于图表计算的等时线法,其实质简述如下。 假定一具有技术速度V_0的船从A点出发,在无风和浪的情况下经过△t时间后,到达中心位于A、半径为V_0△t的圆弧上的某一点。但是,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处于各种水文气象条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航行于大洋上的船舶不免要遇到狂风巨浪或冰、雾等恶劣的海洋水文气象情况,从而招致货损、船损甚至发生海难事故。多少年来,人们总想方设法趋利避害,减少船舶航行过程中的船体、货物损失,利用有利的水文气象条件促进海上运输,以期达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航时,节约油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海浪传真图包括海浪实况分析和海浪预报两部分,是为船舶安全航行、海上安全作业、海上最佳航线选择以及防止海难事故等目的而制作的。 海浪是一种久被习知而又十分复杂的现象。在久远的年代,人们在生产斗争中早已熟悉,它之所以受到注意,是由于它影响着海上活动的诸方面。这首先表现在波浪对船舶的影响,由于波浪的颠簸,船体各部结构会受到各种变形应力的作用,有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船舶,因对海浪情况估计不足而遭到很大的损坏;颠簸对乘客的舒适和货物的储放是不利的;颠簸可引起船舶的共振;海浪还影响船舶航行的方向和速度,自五十年代起开展的最佳航线服务,就是利用海浪等水文气象预报选择最佳航线,已收到显著的效果,在最佳航线上航行的船舶,除能减少海损以外,还大大地缩短航时,如使用航线预报的船舶与自我航行的船舶相比,横渡太平洋平均缩短19小时的航海时间,横渡大西洋平均缩短9~15小时的航海时间。 海浪与海港的设计和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海浪能推动数千吨重的石块和激起数十米高的水柱,而且还可以引起港内破坏性的付振动,这种振动可使停泊的船只遭到损坏。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北京一月十八日电(记者张继民)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一九八四年先后九次在横跨太平洋的几条航线上,进行了气象导航试验,导航效果已接近国外这类导航的先进水平。 气象导航亦称最佳航线。它根据海洋环境要素预报和船舶本身的运动性能,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大量航线,从中优选出航行安全、航程较短、航时最省、人员舒适及货损最小的理想航线;船舶启航后,实行连续跟踪预报服务,提供航行海域未来的环境状况,如风向、风力、风浪及涌浪等,并结合船只及货载的具体情况修正船舶航向,加速或缓行,借以避难就易,提高营运效益。  相似文献   

9.
《海洋测绘》2016,(1):87-89
正艏向heading某瞬时的船首尾线所指的船首方向。导航线leading line又称"叠标线"。一条由连接两个助航标志一直延伸到航行相关水域的直线。航速speed船舶在单位时间内航行的距离。推荐航线recommended route在海图上用线条标出能确保水域安全航行供船舶参考的航线。航迹track船舶航行的轨迹线。叠幅overlap同比例尺航海图相邻图幅之间,为了航海换图方便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重叠部分。  相似文献   

10.
气象导航业务部门常遇到跨洋拖曳船坞、浮式起重机、海上浮动车间、钻井平台以及小吨位船舶等服务项目。这些浮体有的缺乏自航能力,有的虽有自航能力,但航速很低,继航能力也很差,不得不借助拖轮来实施航渡。在拖曳过程中,整个船队航速很慢,而跨洋航行距离极远,因而总的航行时间相当长。船队在这样漫长的航线上长时间航行,往往避不开一系列不良天气条件的袭击,从而给船队造成许多困难,有时会迫使它们滞航,甚至发生海损。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持续变暖的影响下,北极部分地区夏季出现无冰期,北极航线具有更短的航运距离和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人文环境。文章从气候变化角度出发,构建包含航行环境模块、航迹规划模块和航线经济效益模块在内的综合评估模型,评估北极地区海冰、风、浪、流等气象水文地理要素对船舶航速的影响,确定北极地区的可航行天数;在此基础上,利用A-Star算法寻找北极航线的最优路径,并分析该路径上的航运经济效益;采用该评估模型对比在RCP4.5情景下2050年船舶往返欧亚大陆之间经东北航线与经苏伊士运河航线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苏伊士运河航线的经济效益更高,北极航线可作为替补航线。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权重的改进A~*算法航线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线规划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避免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大风、大浪等危险因素对船舶的安全造成威胁,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的改进A~*算法航线规划方法。根据风浪网格数据,筛选出危险点集,利用基于权重的改进A~*算法快速寻找安全航行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标识出船舶安全航行的路径,提高了船舶巡航监测在航率、保证巡航的安全和监测任务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最佳航线数值计算中,除使用最普遍的动态规划方法外,还有变分法和基于光折射原理的方法。 变分法 是通过求解欧拉方程式计算两点间最佳航线的一种方法。 假设船沿最少航时轨迹C以速度V完成两点间的航渡,在这中间耗费时间T,则经线性积分求得该时间: 这里ψ=1/V,是时间、地点和航向的函数,并可用参数形式来表示,通过取代(1)式中的ds(园点表示该参数对时间t微分),求得: 这里的符号“'”表示对x微分。若x为独立变量,则(2)可改为  相似文献   

14.
避台航线最优化问题是远洋气象导航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面向船舶避台航线规划的图搜索算法,通过船舶失速模型和台风影响下的船舶航行风险识别方法,引入船舶变速集,定义图搜索算法中每条边的权重,基于计划航线改进图搜索算法的搜索策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避台航线的平滑性,以获得最小航时的避台航线。以2305号台风“杜苏芮”为例验证算法在避台航线设计中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躲避台风“杜苏芮”的大风浪影响,并得到最优航时航线,对实现船舶智能避台、优化船舶航线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翟兆锋 《海洋预报》2000,17(3):49-53
1998年10月,笔者随船从南海北部拖“渤海四号钻井平台”去大连,在南海航行期间,恰好有9809和9810号台风活动,对拖航带来一定威胁。笔者对当时的天气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后,发布了准确的预报并提出正确的防风建议,使拖航任务得以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A3相机航线设计的设计原则,推导分析了A3相机航线设计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对该相机航线设计中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相机在岛屿测区不同比例尺的航线设计方法。实践表明,充分理解设计参数意义,应用该方法设计航线,提高了航线设计效率,航线设计更科学,达到节约航摄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朱帅 《海洋预报》2000,17(3):37-43
本文首先对远望二号船避9708号强热带风暴航行的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对当时选择航线、悠入航线、徘徊、加速等一系列措施作了详细分析,还探讨了9708号强热带风暴的形成和路径预报问题;最后对远洋避风暴方法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亚丁到芒格乐尔在“雪龙”号船离开亚丁港驶入印度洋时,正逢印度洋季风期。此时的印度洋洋面上,一个接着一个的气旋横挡在我们的航线上。我们刚刚驶入阿拉伯海主机2号缸套出现故障,望不到头的长波涌浪,不停地向船击来。我们只好封缸航行。封缸后航速下降到6节,无力抵住排山倒海的涌浪。我们被迫改变航线,向印度孟买港方向驶去。经过十多天艰苦航行才到达孟买港外。“雪龙”号船抛锚修理更换缸套。可  相似文献   

19.
“雪龙”船全体同志以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为使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为指针,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极地科学研究中心”为目标,发扬“爱国、爱船、团结、奉献”的“雪龙精神”,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险象环生的工作条件下,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先后执行了8次南极考察任务和2次北极考察任务,总航程14万海里,浮冰区航行2万海里,破坚冰200余海里,创下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史上单船一年走航南、北两极3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上海至北冰洋航线;2003年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纵深北极破冰达80°15'N,突破了我国破冰最高纬度纪…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五次赴南极考察建立中山站的极地号船于1988年1月20日从青岛启航,横跨南北半球(如图1)。 图1建立中山站极地号船航线 示意图(实线为去时航线) 本航次往返全程15976.6海里,航行1363小时。预报台远洋组和短期组共同承担了极地号船的气象保障,短期组负责北半球航线项报、远洋组负责南半球和极地航线的预报。我们在中心电讯台有关单位的协同下收集参考了国内外文献,顺利完成了极地号从青岛到普里兹海的气象保障任务。现将我们预报工作的实施和预报体会概括地做一介绍,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