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红来 《地理教学》2005,(10):37-37
粗看这篇案例,我们似乎看不出多少地理味,倒像是一篇普通的叙事学作品,然而正是在这普普通通的章背后,包含着很普遍却又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的探究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设计探究活动又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性的问题?这是教材编写为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引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应该而且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为例,阐释探究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帮助教师领会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活动”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上“中国的人口”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13亿”。那么,你知道它在世界的地位吗?“第一人口大国。”不错,这么多的人口好吗?不料,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4.
古人常形容一个人的才学,总是夸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足以显示地理知识对古人的重要性,那么当今的地理对一个人的生活、综合素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中,主持人向选手出示了一道地理题:“中国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那位选手回答“南半球”。这个答案让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孩子都笑得喷饭!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常识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孟子》《史记》所说的“中国”就在晋南吗?你知道山西在古代为什么叫“三晋”、“河东”、“山右”吗?你知道山西曾有过“北京”、“西京”、“中京”吗?你知道太行山有多长、有多少个名字吗?你知道山西有多少个温泉吗?等等。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历史地名词典》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明确而又很有意义的回答。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山西历史地理的工具书,真是爱不释手,特向关爱山西的读者介绍一番。  相似文献   

6.
如何能在高三有限而宝贵的时间里,让学生高效复习,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呢?笔者想到了“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条木板,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的一个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在刚刚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得出的一个共识和基本判断。我们将怎样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实现怎样的目标?这是我们今天要谈及的话题——“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机遇期”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的目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这一次战略机遇期中大有作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实力地位,促进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崛起。  相似文献   

8.
2003年和2004年的夏天,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着电荒、油荒。浙江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一次次的拉闸限电,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再一次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另一面:在我们不再担心物质匮乏,习惯于享受各种家用电器带给我们舒适生活多年之后,“节约用电”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在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以“节约用电”为主题的地理活动,收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感受罗马     
去欧洲,不可不去意大利、不去罗马。去那里感受这座既曾是“欢乐的屠场”又是“文化发祥地”的名城。确实,没有延续七八百年的人兽厮杀,就不会遗下这座举世瞩目的竞技场遗址;没有意大利雕刻艺术家的鬼斧神工,我们面对的世界将苍白而单调。然而,创造出伟大文明的古罗马人,何以对残忍的角斗士表演如痴如醉,这不能不说是个难解之谜…… 一般人对罗马新城没有多大兴趣,倒是对墨索里尼把新城建在罗马旧城一边,多少有点儿想入非非。不知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当时何以要将新城偏居一隅,出于何种考虑?可事实上,他似乎干了件好事,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社会》中的“阅读卡”是借用“卡片”的形式来展现知识或者是举例说明课本内容的,正因为是“卡片”的形式,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常会忽略或是请同学朗读一带而过,因此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怎样使“阅读卡”的内容融人课堂教学,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11.
一、情景导入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那么桂林山水到底是怎样的神奇和美妙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游览一下桂林山水(播放一段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这里是人间天堂,我下次还会再来!”那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究竟是如何造化出如此神奇的山山水水呢?(从而把学生带人优美的意境中,引入课题,出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梅 《地理教学》2010,(23):58-58
在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时,一开始上课,我就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在欣赏的同时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荡气回肠的赞美祖国之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这样的母亲而骄傲,为有幸成为她的儿女而自豪。对于母亲,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了解她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问及身边的人,中学时代最喜欢上什么课?什么老师让你印象深刻?当中的回答不乏“地理”与“地理老师”。这样的回答多么让人自豪!确实,在我们心目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好奇与花色品种畏之心,还有年少时对地理课和地理老师的美好回忆,正是这种地理情结让我们今天走到了一起,加入中学地理教师的队伍,走进了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14.
卫晓燕 《地理教学》2006,(12):39-40
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上午第三节课的铃声响过后,我走进六年级11班教室。由于持续的高温,教室里特别闷热,看着一张张陌生但又可爱的脸庞挂着汗水,心中顿生怜爱之情。这是六年级的第一节地理课,刚进教室,学生就大声告诉我:“老师,我们还没拿到地理书!“学生还没有拿到课本,这节课该怎么上呢”?我心里想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也无“用武之地”了。我先按照惯例,讲了地理课的要求,但接下来如何安排?忽然,一个想法在我脑中闪现,何不让学生讲讲暑假旅游见闻呢?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有幸在这条小巷转一转,相信你会恰到好处地体会依偎的温馨。处身闹市,体尝一种原始风味的清静,生活中,搏动的最强音莫过于追求时尚了。在普通和平凡中孕育辉煌,是时尚!眼前,这幅醒目的街匾─—江泽民主席题写的“广州南华西街”,就是在这样一条热闹、又独处的休闲巷口安家了。南华西街,底蕴十足许多人一提南华西街,不约而同的一句话是“人家有钱”。话虽然不错,可南华西街挣钱的路径该有多少艰难,知道的人却寥若晨星。20年前,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各级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用太多的钱搞街道建设,当时的南华西街要攻破的难…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讲课中,有目的有步骤地抛出一串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或为了自然地引出话题,或为了有力地阐明观点,或为了出奇制胜驳倒谬误。这种遵循一定思路的一串提问,称为“套路提问”。我在分析“四季更替”的原因时,提问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我国具有显赫声誉的四位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先生,他们的演唱艺术驰名全国直至海外,人所公认,在京剧艺坛形成了旦角儿四大“流派”,而且,在半个世纪前就当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然而,他们是如何产生和选出来的?以及是怎样形成“流派”艺术的呢?下面笔者做以大致、浅略的续述。 应该从公元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说起:当时,在北京(即北平)出版的《顺天时报》举行了一次“首届京剧旦角名伶评选”活动,报上登出了邀请全国各地的读者自愿投票、公开选举的消息。数月后的评选结…  相似文献   

18.
人类起源于哪里?我国科学家最近对一批石制品进行的鉴定,为早些时候发现的“巫山人”进一步验明正身:“巫山人”是人不是猿。这表明,200万年前,我国就已出现了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的古人类,从而进一步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一人类进化学说。权威人士称,这一最?..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本次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它为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地理与生活的结合提供了依据和可能。笔者在进行《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之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一节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论断充分揭示了人类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由此也给我们地理教学带来启示,那就是建立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很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去发现、研究、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和谐统一。那么,该如何创设发挥学生丰体作用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