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器、漆器、剪纸和刺绣被誉为扬州工艺的“四大花旦”,数百件大师作品近日在南京工关大楼亮相。国家级玉器大师沈建元、省级漆器大师陶健、省级剪纸大师张慕莉以及省级刺绣名人曹忠,都到现场进行工艺表演,并与市民互动。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学译丛》2014,(1):69-69
袁嘉骐现任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20世纪70年代拜北京玉器厂著名艺人王树森、王德龄为师学习琢玉技艺,后又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他熔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雕塑语汇为一炉,形成鲜明的个人玉雕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主编《玉器专业技术培训大纲》《现代玉器艺术思考》等专著,出版个人玉雕作品集,多次举办个人玉雕作品展。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湖北省青年委员,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2006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2013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大师评委,被聘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宝玉石专家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和阗玉研究会高级顾问及行业专家。他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首开先河创建了个人玉雕艺术馆。  相似文献   

3.
“2009年苏州首届玉石文化节暨沪、苏、扬三地玉雕精品展”于“五一”劳动节前夕在苏州拉开帷幕,该展由平江区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等协办、承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羿、高毅进、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翟念卫、翟惠中等都亲携作品参展,实为本届玉雕展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高档玉器、翡翠、古玉以及精美的千足金摆件等引人眼球,令人赞叹。日前,在南京“名贵艺术品收藏投资沙龙”里大饱眼福。该沙龙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代表人王殿祥创办。  相似文献   

5.
新疆和田玉是世界软玉品种中最好的一种,有“玉王”之称。该文对和田玉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进行了鉴定分析,提出了和田玉原料及玉器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03,(6):17-18
面对汹涌澎湃的建设高潮,国内外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院士心情急切—— “看看它,除了震撼你还有别的感觉吗?”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院士今天下午在“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指着中央电视台新楼效果图,饱经80余载风雨沧桑的脸上写下深沉而激愤的神色。“我不是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但是不能不讲究工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中国古玉器中地位显著.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到清代,和田玉一直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而和田玉又具有其他产地软玉无法比拟的颜色,具有独特的羊脂白色;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不可复制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日前在南京紫峰大厦72层观光厅开展,扬州玉雕、漆器、南京金箔、云绵、东海水晶、宜兴紫砂、常州牙雕、苏州刺绣……众多工艺美术精品玲琅满目,美不胜收,引得慕名前来参观的市民啧啧称奇。  相似文献   

9.
和田玉的电镜显微形貌和能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玉驰名中外,亦被称为中国玉、中国软玉.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虽然不同类型和田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相近,但其颜色和质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利用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和田玉进行系统的显微结构观测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上等品质的和田玉,如羊脂玉、白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粒度小于3 μm,晶形好,呈交织结构,能谱曲线由单纯的硅、镁、钙组成,无铁、铝等元素;青色-绿色系列的和田玉,矿物结晶相对较粗,粒度3~10 μm,并有铁、铝等离子的加入,矿物结构已由透闪石向阳起石转化,其颜色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变深;黄色-黄褐色系列的和田玉,有异常增加的钙,具有特征团粒状结构和似纤维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和田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开采和使用历史,在中国的玉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产状,大理岩型和田玉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区域变质和变质热液型,其中接触交代型最重要也是优质和田玉的主要成因类型。根据围岩的年龄、和田玉中锆石或云母测年得到的矿带形成年龄以及区域地理位置,可将中国大理岩型和田玉划分为西昆仑矿带的新疆(形成年龄上限为450~350 Ma)、东昆仑矿带的青海省格尔木(形成年龄为300~240 Ma)、东北地区(河磨玉约250~150 Ma,老玉约1 700 Ma)、西南地区、中南地区(火山岩约682±62 Ma,辉绿岩约260 Ma)和华东地区等6个矿带,本文主要总结了这6个矿带大理岩型和田玉矿床的地质产状、矿物组成、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成矿流体组成、锆石/云母年龄及空间分布和成矿规律。和田玉的主要矿物为透闪石。接触交代型和田玉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大气降水和围岩白云石大理岩脱碳产生的CO2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成矿物质Mg和Ca来自白云石大理岩,Si和H2O来自岩浆热液(如新疆和田矿带)。和田玉的形成主要经历...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和田玉是商代以后中国透闪石玉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最好质量的新疆和田玉的价格已达每克万元水平,和田玉成为我国重要经济价值的非金属矿产;与此同时,新疆和田玉文化也是中国8000年玉器文明最重要的代表之一[1]。邓燕华(1991)按透闪石玉地质产状曾将透闪石玉矿床分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交代型、超基性岩交代岩型和变质岩型三种;或将和田玉的成因归为变质成因(metamorphic)和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12.
谢平辉 《云南地质》2008,27(1):74-77
收集十几块和田玉仔料和数十块仿和田玉仔料样品,进行肉眼与镜下观察。简要总结和田玉仔料与仿和田玉仔料以及染色和田玉仔料的肉眼鉴别要领。  相似文献   

13.
和田玉     
新疆的和田玉以其质地优良、奇特珍贵而闻名中外.历史上有关和田玉的记载是很多的.西晋的《穆天子传》称,周穆王(公元前947~928年)曾西巡狩,登昆仑山,称此山“唯天下之良山,瑶玉之所在”.《隋书》中记载着“于阗国……出美玉”.明代名医李时珍记述道:“产玉之处亦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  相似文献   

14.
扬州"玉雕大白菜"令人叫绝,不仅玉料好,关键是雕工超群,早为国家所收藏。难怪珠宝市场上一直流传着"天下玉,扬州工"。扬州虽不产玉石,但扬州精美绝伦的玉雕技艺,自明清时代以来便一直为天下人所称赞。目前,扬州的玉雕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玉石材料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大师,有时间没?帮我看下这张效果图,行不?”“大师,明天和我去趟南昌好吗?这个项目还得和甲方再详细谈谈。”“大师,明天的项目评审会很重要,请您务必参加一下啊!”“大师,这是公司新出的宣传册,麻烦您帮忙提提建议呗。”“大师……”每当有人火急火燎地冲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长沙院”)刘武工作室时,一位穿着布衫、扎着小辫、留着长须的“大师”总是笑吟吟捋着胡须不紧不慢地答复对方,总能让对方满意地离开。这位憨态可掬的“大师”就是航空工业长沙院总建筑师刘武。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27日至31日,在每年一届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山西省王修筑先生在一粒米上刻的15首诗,吸引了全国不少人的目光,像这么小的微雕,以前在山西还没有见过。大家看过后都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7.
和田玉的名称、文化、玉质和矿床类型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田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有悠久的历史.和田玉有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开拓了玉石之路,是我国历代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为中国玉器的辉煌做出了贡献.和田玉属于透闪石玉,其玉质有其特点.矿床属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型,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软玉"提出距今约一百多年历史,尚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采用透闪石玉取代"软玉".  相似文献   

18.
和田玉籽料以其洁白温润博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加之其有限的资源和丰厚的利润,市场上出现的和田玉籽料仿制品也越来越多。介绍了和田玉的分类及外部特征,分析了仿和田玉籽料的两种常用方法——滚料磨圆和染色处理做假皮,从其外形、颜色、硬度、密度和光泽等特征及仪器测试方面,讨论研究了和田玉籽料与其仿制品之间的差异,以达到鉴定和田玉籽料真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首届国际黄金珠宝展(2012年3月22-25日)上“新疆九色和田玉”的专柜,笔者惊喜的见到了稀罕而不失时尚的和田红玉。  相似文献   

20.
论透闪石玉命名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穆尔1863年发表了对来自我国圆明园的和田玉及翡翠的矿物学分析成果,将它们分别命名为“Nephrite”和“Jadeite”。这两个词后来被译成“软玉”和“硬玉”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它们之间硬度并无不同,“软玉”一词在矿物学界和玉石界使用中也有一定混乱。根据玉石命名原则及和田玉的矿物成分和它在我国悠久的命名历史,建议“软玉”一词以“透闪石玉”取代。透闪石玉是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具毡状结构、符合工艺要求的玉石。可按地质产状、颜色、工艺等级、并考虑传统名称进一步划分品种。按产状可分为子玉、山玉、山流水等,按颜色分为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碧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