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质量分子云核的CO同位素搜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 13.7 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 SIS系统,对 64个高色指数 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 CO同位素13CO和 C18O J= 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 64个源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斯拟会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话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毫米波望远镜,对OrionA分子云中的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龄的天体-Class0类源MMSI,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C^18O和^13CO云核  相似文献   

3.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射电望远镜对S146和IRAS23545+6508进行了12CO(J=1-0)谱线的成图观测,结果表明两源附近存在CO高速外向流.分析了这两个外向流的形态,求出了其物理和动力学参数,同时结合IRAS资料,对中心源的演化阶段和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观测.观测表明,27个强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并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文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以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预测。观测表明,27个强I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产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IRAS23385+6053进行了^12COJ=1-0的成图观测,获得的谱线具有较宽的线翼,显示出其中高速气体的存在,证认其为外向流。对外向流参数及其驱动源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与大质量年轻星体相关的高质量、高能量的外向流。利用CO谱线测量作为TK的探测手段,对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也进行了研究。TK和TD的比较表明,靠近这个红外源处不满足标准的Goldreich-Kwan能量图像,对其可能存在的加热机  相似文献   

7.
暗云L1211的C^18O(J=1—0)分子发射谱线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志尧 《天文学报》1995,36(3):261-278
本文作者首次对暗云L1211的C^18O(J=1-0)分子发射谱线进行了观测,发现了暗云L1211致密核的C^18O(J=1-0)的宽翼发射谱线和它的结构,得到了核区C^18O(J=1-0)分子的谱线轮廓图、强度分布图、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速度位置图。  相似文献   

8.
星际水脉泽源中高速气体的CO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射电天联合实验紫金山天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认证认有外向流候选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的分别相符,这说明两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 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 Orion A分子云中的 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成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 C18O云核分布的整体结构和平均物理参数.观测发现,该分子云的13CO和 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轻的天体-Class 0类源 MMSI, 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 C18O和13CO云核方向从南到北有一个~ 1.7km/s的速度场梯度,而分子云的红、蓝移团块则分别趋于云的北部和南部.并对OMC-3区的恒星形成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证认有外向流候选者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分别相符,这说明两者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红外天文卫星点源表中选取了具有陡远红外谱的97个源及其它8个红外源,用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CO(J=1-0)的观测.结果在102个源中测到了CO辐射,有9个源参考位置难以确定,21个源有多重成分,在其余72个源中有29个具有高速气体,其中18个是新测到的双极外向流候选者,对其性质及与年轻星体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使用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该望远镜发现的新的水脉泽源进行CO(J=1-0)的观测。本文给出了其中尚未在文献中报道过CO观测结果的8个源的CO(J=1-0)谱线,并对该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IRAS 23385+6053进行了~(12)CO J= 1—0的成图观测,获得的谱线具有较宽的线翼,显示出其中高速气体的存在,证认其为外向流.对外向流参数及其驱动源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与大质量年轻星体相关的高质量、高能量的外向流.利用CO谱线测量作为T_(k)的探测手段,对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也进行了研究.T_(K)和T_(D)的比较表明,靠近这个红外源处不满足标准的Goldreich-Kwan能量图像,对其可能存在的加热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同位素丰度比^12C/^13C与恒星演化及其核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中在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中同位素丰度比^12C/^13C的毫米波及光学观测取得了一些结果,同位素丰度比^12C/^13C在研究恒星演化及其核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银河系中的^12C/^13C随银心距DGC呈梯度分布,附近河外星系中明显较高的^12C/^13C表明银河系中心处于一个较为宁静的物理相,恒星中不同的^12C/^13C值则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演化阶段,进一步高精度,大样本的观测将有助于人们  相似文献   

15.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10个行星状星云给出了新的CO(1-0)谱线观测结果.其中4个行星状星云:NGC6445,M159,M49和M251,已有过CO(21)的观测,本文第一次给出了它们的CO(10)的测量结果;对2个别人曾经观测过但未测到CO的行星状星云:Sh271和M418,本文第一次证认了它们的CO发射;对4个别人从未进行过CO搜寻的行星状星云:VV18,M252,He2459和K331,本文第一次进行了观测,并得到了它们的CO(10)谱.由CO的发射谱征可见,VV18可能是一个误分类的行星状星云  相似文献   

16.
孙锦  吕静 《天体物理学报》1998,19(2):217-221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10个行星关星云给出了新的CO(1-0)谱线观测结果。其中4个行星关星云:NGC6445,M1-59,M4-9和M2-51,已有过CO(2-1)的观测,本第一次给出了它们的CO(1-0)的测量结果;对2个别人曾经预测过但未测到CO的行星状星云:Sh2-71和M4-18,本第一次证认了它们的CO发射;对4个别人从未进行CO搜寻的行星状星云:V-V1-  相似文献   

17.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青  缪源 《天文学报》1999,40(4):376-381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  相似文献   

18.
CO的射电转动谱线揭示了光学不可见的冷宇宙、银河系最大天体-巨分子云和恒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重要的相-双极外流。CO在67~186um波段的转动谱线是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对CO分子转动谱线的天体物理研究方法和在该领域的近期进展作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首次对暗云L1211的C~(18)O(J=1-0)分子发射谱线进行了观测,发现了暗云L1211致密核的C~(18)O(J=1-0)的宽翼发射谱线和它的结构,得到了核区C~(18)O(J=1-0)分子的谱线轮廓图、强度分布图、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速度位置图。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源IRAS053910217和IRAS065720742进行了12COJ=1-0观测,获得了气体的相应参数;用IRAS及其他红外观测资料,获得了尘埃热结构;探讨了云中气体的热平衡.对于IRAS053910217中由远红外得出的Td<Tk的情形,考虑了几种可能的加热机制.光电加热对该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激波可能是另一种加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