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文杰  曹鸿兴 《气象》1981,7(9):12-14
数字滤波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数据处理技术,用以消除噪音和提取有效信息。本文在论述不同尺度大气运动的表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用数字滤波图来表示中期、长期天气过程乃至气候过程。并用高斯坐标法对北半球500毫巴高度场连续5天进行滤波处理,得到逐日滤波图,依此分析5—15天的中期天气过程并用于预报。  相似文献   

2.
长期天气预报以什么作为预报因子更妥些?这里我们仅从某地区长期天气过程的演变,与大气环流中某些影响该地区长期天气过程变化的主要活动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制约上来考虑问题。在500毫巴月平均图上,在亚欧范围内选取前期1—12月份各月500毫巴月平均图上十个关键区作预报因子,以此来表示主要活动系统,某地预报对象到底与前期那个月的500毫巴月平均图上  相似文献   

3.
长期天气预报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天气过程是长期天气预报的对象。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长期天气过程的基本物理性质,亦即首先应该回答下列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长期天气过程,它的时空尺度如何?它与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原则性区别?构成长期天气过程的主导系统是什么?研究长期天气过程碰到哪些主要困难,其解决途径如何?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认识水平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根据12个月多年平均的极区高度场资料求得了一组有明显天气学意义的特征向量。每一个特征向量代表一种高度场的典型分布。将具体某年某月的实际高度场在这组特征向量上的投影定义为极涡系数。每一个极涡系数就表示实际高度场与相应典型场的相似程度。极涡系数与我国长期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预报着眼,季节应按天气特征来划分,这样划分的季节称为自然天气季节。在同一自然天气季节内,作为季节背景的环流形势能够持续地出现,其时段就是一个自然天气季节的长度。与天文季节不同,每年的自然天气季节的长度,出现及结束的早迟是不同的。它反映了各年天气状况的不同,这正是农业生产所需要和长期预报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正确地划分自然季节无论对农业生产及长期预报都是十分有益的。我国自然天气季节划分曾有过  相似文献   

6.
一、回顾长期天气预报作为气象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逐步形成的。法国瓦克的相关法,大量计算世界各地天气之间的遥相关,并由此引出世界三大涛动的概念,认为世界各地天气的遥相关由其所制约,并用回归方程表示三大涛动的作用,预报印度季风雨量,取得一定效果。苏联莫尔坦诺夫斯基的韵律法,以冷空气活动路径(轴)为标准来划分大型天气过程的类  相似文献   

7.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假若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无法摆脱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穆氏学派从二十年代建立之日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承继规律和韵律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天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秀文  李月安 《气象》2005,31(9):52-56
利用1980-200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北方麦收区30个代表站降水实况资料,连阴雨期间亚欧范围500hPa逐日形势图和500hPa高度平均图等,分析总结了近25年来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的天气气候和环流形势特征;对北方麦收期间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确定连阴雨天气的概念模型。分析表明,阻塞高压形势且贝加尔湖附近伴有冷涡是造成连阴雨天气最主要的环流特征;在500hPa地转风υ场上,麦收区多处于南北风交界处;长连阴雨期间,850hPa东亚地区中低纬度盛行南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徐群 《气象科技》1975,(6):44-44
长期预报的主要特点就是时间尺度长。半个月至一个月以上的,一年以下的一般为长期预报的范畴,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气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它们的空间尺度和维持的时间尺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中期过程一般是天气尺度—洲际尺度的天气系统形成的;长期天气过程一般和洲际一行星尺度的天气系  相似文献   

11.
王淑静 《气象》1978,4(12):5-7
在天气预报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天气的阶段性不但客观存在着,而且也是中期天气预报的重要背景,但是如何比较客观的划分天气的阶段性,又如何用天气的阶段性来做中期预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大气可预报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有的是从数值预报模式初值场误差探讨,即讨论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增长使得预报与实况差异太大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两周,它称为大气可预报的时间。这是短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问题。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大多是从天气变化稳定性进行探讨。短期天气过程与长期天气过程的关系以及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一直是近十余年来气象学者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将着重介绍有关长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用天气-统计学方法制作中长期亚洲范围内大气环流型预报的一种客观方案。本方案是以统计学方法划分自然天气季节和对每个自然天气季节内的候平均环流型进行分类为基础的,着重点在于强调以认识大气中的物理过程为基础来选择预报因子。本文的结果指出,用经验方法制作长期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某一时期降水量的多寡是与该时期相应的大气环流相联系着的,特定的环流型又是由对流层内等压面高度场的特定格局所决定的。长期预报的实践和长期天气过程理论的研究表明,在地——气这一套复杂且带有强烈反馈作用的藕合系统中,存在着若干月的低频大气波动。长期天气过程实质上是海、陆——大气系统大范围的热力——动力互相作用过程反映于大气波动中的低频振荡。其  相似文献   

15.
陈其恭 《气象》1978,4(6):16-18
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最初是以各个季节所具有的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特点为标志的。随着东亚环流和天气过程研究工作的进展,逐步认识到从东亚环流和天气过程的季节变化来考虑这个问题,于是就从东亚季风的进退、自然天气周期环流型、综合天气型等等不同角度,选取不同的具体指标来划分季节。各利划分方法所得的季节平均起迄日期和长度并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相差不远。这是因为各项指标形式虽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1~1995年6~8月500hPa高度场资料,根据河南省6~8份天气特点和影响河南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划分天气周期,建立天气周期模型.用欧洲中心500hPa高度24、48、72 h预报场,计算出未来3天的平均预报场.把平均预报场与天气周期模型作相似检验,做出未来5天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1-1995年6-8月500hPa高度场资料,根据河南省6-8月份天气特点和影响河南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划分天气周期,建立天气周期模型。用欧洲中心500hPa高度24、48、72h预报场,计算出未来3天的平均预报场。把平均预报场与天气周期模型作相似检验,做出未来5天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8.
杨鉴初 《气象学报》1954,25(2):65-90
本文先略述苏联与我国过去对大气环流的研究状况,及其重要性.过去研究环流偏差的问题,常以月平均高空图及地面图对准平均图的偏差状况来讨论,如苏联坡戈香(Х.П.Погосян)也是如此**.但月平均图对该月的详细环流演变过程不能表示出来.本文设计用一种环流综合图,以求表示长时期中(月或季)高空西风带内环流演变的具体情况.采用七种符号,来表示逐日各经线上环流系统的性质及气流的运动.并把西风带分为南北两部分来处理,北带从北纬50°到65°,南带从北纬35°到50°.这样在一个月内逐日西风带环流的演变,就可以在同一张图上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基于梯度的500 hPa槽线天气系统自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位势高度场资料,针对500 hPa高空槽线天气系统,以天气学定义及其图形学特征分析为基础,在保持天气动力学理论约束的同时,提出基于位势高度梯度进行槽线天气系统自动分析的方法。面向各级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业务,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系统 (MICAPS) 第4类位势高度格点数据资料,经过梯度计算、垂线确定、方向划分、邻域对比、节点初选、噪声判别、分类滤除、聚类分析、轴向平均等步骤,解决了一系列相关技术问题,完成了西风槽和横槽两类槽线系统自动分析的程序开发。近年宁夏寒潮强降温等过程的分析试验表明,该算法稳定可靠,中高纬度地区槽线分析能力更强,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两种典型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选取江西12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从7个方面对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2种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冰雹、雷雨大风天气45~55 dBz强回波平均高度为12.6 km,≥-25℃等温层的高度,比短时强降水天气高5.7 km。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长钉、持续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中气旋、下湿上干和强风垂直切变等,都是冰雹、雷雨大风天气的典型特征;相对平均径向速度图上“S”形暖平流及表现强低空急流的“牛眼”、深厚的湿度层等,则是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