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华南及陆缘地带自元古宙以来沉积岩分布十分广泛,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陆地的60%以上。其主体为陆源碎屑沉积、碳酸盐沉积、震旦纪冰成地层以及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碎屑岩,后者构成滨太平洋陆缘陆相火山碎屑沉积岩系,故岩类复杂。在沉积环境方面主要以海洋,特别是滨浅海沉积  相似文献   

2.
东天山喀尔力克康古尔塔格组火山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兴龙  郑玉洁  倪梁 《新疆地质》2004,22(3):296-299
准噶尔板块南缘喀尔力克古生代岛弧带内的中泥盆世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喷发韵律主要为溢流-沉积及爆发-沉积,每次火山活动后均有停歇间断,间歇期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正常沉积岩.爆发相中岩石出现较多的熔结凝灰岩,沉积相中出现植物化石,是陆相火山-沉积体系的特点.火山喷发系数由西向东为61.94%~30%,其中具溢流相岩石减少,爆发岩相增多的演变特点,根据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反映火山活动具陆缘弧构造环境的特征.除上述火山岩相外,还存在古火山机构——火山颈相的岩石,具中心式火山喷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泥盆系塔尔巴格特组主体为一套滨岩相陆源碎屑砂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其沉积环境从早到晚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过渡,晚期为陆相火山碎屑沉积。整体上,该地区塔尔巴格特组为一套无障壁滨岸-浅海陆棚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4.
大红山铜矿床Ⅰ号矿带赋存于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内,含铜岩石主要为火山碎屑沉积变质的变钠质凝灰岩、钠长黑云片岩和火山喷流沉积的电气石硅质岩。含矿层岩性水平分带特征明显,由北向南可分为火山喷出岩相带→火山碎屑沉积岩相带→正常碎屑沉积岩相带,铜矿化与火山碎屑沉积岩相带关系密切。曼岗河上旋回酸性火山喷发及其碎屑沉积是该矿带形成的主导因素,3期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分别形成了矿带内的3个主要铜矿体群初始矿层,后经区域热变质作用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
宋宏儒  于在平 《岩石学报》1995,11(2):193-202
陕西商丹黑山的沉积岩系是一套浅变质沉积岩系,其原岩沉积建造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岩石组合,包括Ⅰ岩组的泥岩及碳酸盐岩、Ⅱ岩组的杂砂岩和火山碎屑岩和Ⅲ岩组的石英质砾岩、砂岩及粉砂岩。由下向上,其沉积相从深海相经浊积岩盆地相变化到斜坡滨岸相。特征碎屑矿物组成从火山碎屑经燧石岩屑变化到变质岩岩屑,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Eu/Eu*和(La/Yb)N依次增加,Fe2O3+MgO和ΣREE依次减小.以上特征表明黑山沉积岩系并非单一的沉积组合,而是与秦岭区域造山作用过程的俯冲-初始接触碰撞阶段协调一致的同造山沉积。  相似文献   

6.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其物源区控制,不同构造环境下的沉积岩具有明显不同的物源区、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因此,可以运用碎屑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其物源区、沉积环境以及沉积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的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4月上旬在西安召开了“陆源沉积岩分类学术讨论会”。代表们认为,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划分为火山物源沉积岩,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和生物源沉积岩四大类是可取的。由于陆源沉积岩主要是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物源碎屑物质在其搬远和沉积过程中主要遵循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而其中又以碎屑的粒径大小来作为判断搬运、沉积介质性质和沉积盆地能量的主要标志。因此,陆源沉积岩的分类首先应是粒度分类。  相似文献   

8.
造山带内与板块俯冲-碰撞过程相关的一系列沉积盆地对于重建造山带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党河南山-木里地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沉积序列、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碎屑物源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火山-沉积岩系从底部吾力沟组到中部盐池湾组,整体上表现为弧后盆地的演化特征,顶部多索曲组具有向前陆盆地演化的特征;(2)获得吾力沟组玄武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472±10Ma,限定盐池湾组和多索曲组沉积时代分别为467~450Ma和450~440Ma;(3)盐池湾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和锆石ε;(t)组成说明盐池湾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中祁连岩浆弧;而多索曲组的早古生代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伴生的火山岩或南祁连花岗岩,前寒武纪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中祁连。综合分析与汇聚板块边缘相关的沉积盆地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本文认为党河南山-木里地区的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及其闭合过程的前陆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9.
火山碎屑风暴岩是一种新的风暴岩成因类型,是内、外力地质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不仅具有陆屑、钙屑风暴岩所具有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而且是活动大地构造单元——火山岛弧带滨、浅海环境中的标志性事件沉积类型。文章以东、西准噶尔泥盆系火山碎屑风暴岩资料为基础,阐述了火山碎屑风暴岩的成因类型、特征、形成机理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2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组成的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影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揭示了控制沉积物特征的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岛(陆)架--岛坡区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受沉积区离岸远近和水深大小等因素控制的钙质生物、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的沉积作用,其次为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作用与基性火山碎屑的沉积作用;海槽--陆坡区有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由硅质碎屑沉积和粘土质陆源、火山碎屑在时空旧的交替沉积所控制,宇宙源沉积、自生沉积、碱性火山碎屑沉积、热液作用等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隆起晚古生代构造隆升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收先  孟庆任  武国利  段亮 《地质学报》2014,88(10):1771-1789
内蒙古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过渡部位,受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的影响,在晚古生代发生了重要的构造隆升。华北盆地北缘紧靠内蒙古隆起,其晚古生代沉积记录了内蒙古隆起的构造活动历史。本文对盆地冀北—辽西地区的晚石炭—中三叠世地层进行详细的沉积体系分析和物源研究,结果表明:1盆地由远滨—滨岸、扇三角洲、三角洲、河流四种沉积体系充填而成,总体上经历了由海陆交互到陆相的进积充填过程。在晚石炭—早二叠世,盆地边缘发育扇三角洲和河流体系,盆地内部由远滨—滨岸、三角洲与河流体系组成。在中二叠—中三叠世期间盆地整体发育河流体系。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唐山、宝坻一带;2古水流数据、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表明盆地物源来自内蒙古隆起,源岩由中上元古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晚古生代岩浆岩以及少量前寒武结晶基底组成。大量沉积岩碎屑颗粒表明内蒙古隆起在晚古生代被沉积盖层所覆盖,在二叠纪末期花岗岩以及片麻岩砾石的出现代表了内蒙古隆起隆升和侵蚀作用的加强;3根据沉积体系和物源变化将盆地划分为三个充填序列,这些序列记录了内蒙古隆起的隆升和侵蚀过程。晚石炭—早二叠世充填序列以沉积岩砾石、泥盆纪碎屑锆石和凝灰岩夹层为特征,物源来自沉积盖层和晚古生代火山岩。该序列记录了内蒙古隆起陆缘弧的初始隆升和同期火山活动。中晚二叠世充填序列以河流环境下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为主要特征,记录了华北北缘与南蒙地块的碰撞过程,碰撞导致内蒙古隆起的隆升,同时伴随火山喷发。早中三叠世充填序列以辫状河粗碎屑和花岗质砾石为特征,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粒度分析是测定沉积岩(物)中的碎屑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一种方法。不同粒度的分选和岩石分布与当时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水动力能量是不同的,导致沉积(物)颗粒碎屑大小也不相同,为此想通过此方法测定沉积岩(物)中的颗粒碎屑大小及含量来判断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作用相类型主要包括:爆发相、溢流相,火山碎屑、钙屑、陆屑风暴岩相,火山喷发海啸岩相,粗粒、中粒、细粒火山碎屑浊积岩相,同沉积、软变形震积岩相和砂质、粉砂泥质等积岩相。文章阐述了它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并以东准噶尔纸房剖面和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剖面为例,讨论了作用相和环境相的时空结构及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并认为以作用相为主体的相分析是槽区、造山带和活动大陆边缘相分析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及邻区长城纪火山事件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和政军  宋天锐 《沉积学报》2000,18(4):510-514,520
北京及邻区的中元古代大红峪组中发育着与火山事件有关的沉积相,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火山源硅质-陆源砂-碳酸盐岩混积相和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后者又可分为火山碎屑基浪沉积相和火山-沉积角砾碳酸盐岩混积相。初步分析表明,大红峪期大量的硅质沉积主要来自同期的水下火山活动;火山碎屑基浪沉积与火山口内残余热气冲破熔岩封堵而爆发泄出,造成一定范围的海水涌浪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青海驼路沟钴(金)矿床内发育一套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该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时代及构造属性存在争议。本文对该套地层中的绿泥绢云千枚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测年、Lu-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原岩沉积时代、沉积物源及基底构造亲缘性进行了探讨。年代学结果表明,该套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碎屑锆石最年轻的年龄组为433~41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22.8±6.8)Ma,结合区域构造岩浆事件资料认为其原岩沉积时代上限为晚志留世。433~412 Ma年龄组的εHf(t)值为-2.02~5.47,平均为1.80,表明该组锆石的母岩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其一阶段年龄为1 124~829 Ma,说明这些锆石的母岩浆来自Grenvillian期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的壳幔相互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驼路沟千枚岩的原岩可能为一套泥砂质沉积岩,沉积环境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其沉积环境与区域构造演化研究一致,即昆中洋于430 Ma左右俯冲结束,东昆仑地区开始进入板内伸展环境,而昆南地块南部地区于晚志留世进入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综合分析表明,太古宙时期碎屑锆石源区属性并不明确,中—新元古代昆南地区的基底与华南克拉通具有明显亲缘性。自Grenvillian造山运动形成华夏—扬子—昆仑—柴达木—祁连联合大陆,至泛非期(650~550 Ma)昆仑陆块可能已从联合大陆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6.
陆相细粒沉积岩是中国含油气盆地中重要的烃源岩和致密油储集层。随着对烃源岩、致密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陆相细粒沉积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持续进行着前沿探索。作者论述了传统细粒沉积岩基本概念及演变,岩石、矿物组成特征、成因机制与分类方法。结合近年来在陆内裂谷盆地陆相细粒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物质的新报道及研究成果,认为火山物质、热液喷流物质不仅参与了陆相黑色细粒岩系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也与油气生成有密切关系。加强对陆相细粒沉积研究,探讨深源碎屑及热液流体的来源及其对细粒沉积过程的影响,既有利于丰富、完善沉积学和陆相含油气盆地生油理论,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致密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7.
缅甸钦敦-睡宝盆地火山岛弧带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缅甸钦敦-睡宝盆地在上新世之前的沉积相主体由东北部的海岸平原向西南逐渐过渡到滨浅海,三角洲相对不发育,火山岩呈南北向断续分布在盆地的中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海平面升降决定了火山岛弧带的沉积环境。宽缓的构造背景是形成海岸平原.滨浅海沉积环境的决定因素;岛弧带的火山活动自白垩纪至中新世整体表现出较持续的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不仅参与了正常的地层沉积,还对古生物的繁殖和化石的保存起到破坏作用。海平面升降也是控制沉积体系展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火山碎屑岩的碎屑粒度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常见的火山碎屑物大多经过大气、流水、波浪、底流及重力等的搬运、分选及改造。故火山碎屑岩(物)的粒度分布规律与其火山碎屑物的搬运方式及沉积环境有关。大量火山碎屑物的粒度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其粒度分析方法与正常沉积碎屑岩的粒度分析方法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19.
吴李泉  曹代勇 《地球学报》2002,23(5):447-452
西藏北部改则-班戈地区出露的中上侏罗统接奴群是残余弧后盆地的滨浅海相陆缘碎屑沉积,具有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主要沉积相类型有碎屑浅海、高能滨岸、陆源碎屑潮坪、碳酸盐合地、扇三角洲等,向南部冈底期-念青唐古拉岛弧方向超覆,向北部羌塘板片与广阔碳酸盐台地相的佣钦错群过渡。接奴群是该区最有潜力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广阔的浅海相泥页岩为主要的烃源岩,早期滨岸相粗碎屑岩是主要的潜在储集岩,有可能形成的油气藏类型包括超覆岩性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新疆拜城新近系含铜岩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拜城地区发育一套新近纪巨厚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其中康村组中上部含规模较大的沉积型铜矿,康村组的沉积环境及演化过程对铜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和室内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查明研究区新近系吉迪克组、康村组和库车组总体上为陆相沉积体系,主要包括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两大类型,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滨浅湖和膏盐湖亚相及若干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研究区康村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矿区主要含矿层位于康村组上部红色岩系向灰色岩系转变,沉积环境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到滨浅湖亚相过渡的层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