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缓解资源紧缺压力、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鸡东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国土资源局,各有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2010年以来,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紧紧抓住创建活动这一契机,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断探索完善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新机制,使节约集约逐步成为政府的自觉行动和社会的共识。从土地利用、规划执行、耕地保护、地籍管理、国土执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等领域整体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显著提高了我省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了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的长远要求,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近几年来,辽宁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活动期间,河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营造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2016,(3):30-33
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国土资源管理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力服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大局,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职责任务。2016年初,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发布《"十二五"及2015年国土资源工作盘点与形势分析展望》报告。本期我们摘选报告中部分内容,以关键词为索引梳理5年重  相似文献   

6.
正"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门经济学,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县,垦利有效保障经济发展的秘诀就是用好每一寸土地,激发最大效益。"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朱科峰如是说。在他的身后,摆挂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等一百多个荣誉奖牌或奖杯。说起如何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朱科峰的答案是:"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载体,从源头保护、利用节约、高效整治等入手,全方位健全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带动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是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根本途径,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做到集约节约用地,保障经济发展,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从加强耕地保护入手,以集约节约土地资源为主,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以来,叶县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坚持"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的理念,通过深挖土地存量,控制建设增量,取得了土地资源全面保护、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在2013年12月9日召开的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场会上,叶县被评为河南省2012年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获得省政府奖励资金500万元,是平顶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夯实创建基础。叶县县委、县政府强化对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国土、发展改革、农业、财政、监察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相似文献   

9.
正中原大地,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我省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基。山西省作为资源枯竭型地区,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矿山企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当务之急是推进经济转型,从资源低效滥用粗放扩张型,转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质量效益型,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2014,(2):30-35
“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职责定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总纲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正>南乐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豫、冀、鲁三省交界处,人口48万,土地面积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万公顷。近年来,我局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中心,以节约集约作为工作切入点,以科学规范管理为基础,不断完善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不断探索节约集约国土资源的新机制、新做法,使全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可持续科学发展,为南乐县获得"河南省节约集约模范县"荣誉称号、奖励资金500万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1节约集约节约集约,无疑是2014年国土资源工作的最强音。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第24个全国"土地日"前夕,国土资源部将2014年的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于6月23~27日举行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国土资源部门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9月,《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行,将在这方面作  相似文献   

14.
正海盐地处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2020年,海盐县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综合竞争力百强、工业百强、创新百强和投资潜力百强县。近年来,海盐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部署,结合县域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切实加大土地监管力度,有效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动和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东营局围绕宣传工作主题,充分依托社会媒体,积极探索推行"三层面,四个专"工作法,全面开展宣传活动。(1)加强干部职工层面的教育培训。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普法宣传和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组织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25日,是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个主题意义重大,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提高土地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大挑战,做了大量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了服务保障和有力支撑。2016年,你们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基本国策,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不断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建平县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增源与减支并举"的原则,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切入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主线,紧紧围绕创建目标,结合县域实际,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建平县将创建活动纳入政府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体系,把创建活动与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年终考核、干部提拔任免结合起来,县政府还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范畴内的相关事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工作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以"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作为重要目标,为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在全省开展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检查活动,使全省国土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湖北省京山县国土资源局努力盘活土地存量,积极争取土地增量,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大限度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一是综合整治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京山县国土资源局抓住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工作机遇,摸清家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