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气象知识》2012,(2):70-71
贵族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贵州全省9个市州、84个县(市、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从业人员2400余人。年均投入作业高炮450门左右,租用人工增雨飞机1~2架,现有火箭发射系统145套,地面磺化银发生器4套,多普勒天气雷达6部,局地预菟指挥雷达33部,激光雨滴谱仪6套,  相似文献   

2.
2001年至2005年青海省形成了由东部11个防雹县125门高炮组成的防雹作业网;形成了以空中飞机人工增雨为主,以高炮、火箭、燃烧炉、焰弹地面为辅的多种作业方式的人工增雨模式,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已初具规模。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益进行评估分析,为今后持续科学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增雨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气象预报、地面作业外,还涉及到空中的交通安全。根据火箭人工增雨的特点和广州区域管制特点,从航行管制的角度,介绍火箭人工增雨有关计划申请、作业申请的协调方案、航管部门的指挥避让方案。火箭人工增雨有关注意事项:(1)未经批准严禁作业;(2)通信联络保持畅通;(3)被要求停止作业时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河南省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共有人工影响天气专用37高炮297门、车载式火箭发射架287台,地面作业控制面积已达全省总面积的40%.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用高炮弹和火箭弹的购置、存储、运输、使用和调配等工作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作业装备、作业区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杜绝事故发生,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购置、分级管理"的组织管理原则,对地面作业专用弹药采取了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安全射界图是开展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必备的图文资料,据统计,目前93%以上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是因作业点没有安全射界图或安全射界图制作不准确等原因所致。本文结合GPS/GSM火箭车定位、通信跟踪系统,详细介绍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安全射界图的基本方法,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县域固定火箭、高炮防雹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制作,对于提高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水平和人影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专用弹药分级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河南省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共有人工影响天气专用37高炮297门、车载式火箭发射架287台,地面作业控制面积已达全省总面积的40%。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用高炮弹和火箭弹的购置、存储、运输、使用和调配等工作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作  相似文献   

7.
刘芳  贾玲 《陕西气象》2007,(4):50-51
陕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1959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县由“八五”末的40个县,发展到91个市县,占全省总县(区)的85%;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防雹增雨用的“三七”高炮由“八五”末的200门增加到436门,并且新增国内最先进的WR型火箭发射系统175副;建立了一支民兵组织的高炮防雹增雨队伍,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干旱是陕西省的主要气象灾害 ,实施人工防雹增雨是积极主动防止和减少雹灾旱灾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已有 83个县开展了防雹增雨工作 ,拥有高炮 40 0多门 ,WR- 1 B火箭发射系统 1 0 0多套 ,全省每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随着人影规模和事业的发展 ,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非常迫切。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自行开发了人影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较好的解决了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1 系统简介  系统依托 92 1 0和公用交换分组数据网 ,以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规范化管理 ,能够及时采集、管理和查询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类业务信息。人影业…  相似文献   

9.
引言 火箭在人工影响天气增雨防雹作业、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人影作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遵照增雨防雹火箭安全操作方法,可实现安全作业目的,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董晓波  王晓青  付娇  胡海涛  张权  杨洋  吕峰 《气象》2020,46(6):850-856
由于受到高空风场的影响,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真实的弹道轨迹和射程与理论弹道值具有不一致性。为增强实施增雨防雹作业的科学性、精准性及其作业效果评估准确性,研制了一套人工增雨防雹火箭播撒作业跟踪系统。该系统分为火箭定位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两部分,利用卫星定位模块加上数据传输电台模式将火箭飞行轨迹实时传输至地面。并开展了一次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弹道跟踪实弹发射试验,发射两发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除初始阶段4~5 s卫星定位失锁而没有数据外,其余时间所有数据均接收完整。结合高空风场数据对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进行风偏修正后的实际弹道更接近于理论弹道,风偏修正意义明显,有利于增雨防雹火箭精准作业。  相似文献   

11.
在自治区气象局和自治区人工降雨防雹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下 ,由自治区气象科研所代行管理的内蒙古中部人工增雨(防雹 )基地 (以下简称中部基地 )承担着我区中部 6个盟市范围内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任务及呼市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指挥任务。多年来 ,中部基地以为农牧业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幅员面积42700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800多米,地形复杂。全州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也是北中温带的气候脆弱区,一年四季气象灾害频发。延边州是全省较早开展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敦化、汪清等地为抗旱开展了高炮增雨作业,效果较好。延吉园艺农场、龙井果树农场为保护苹果梨免受冰雹灾害,组织了高炮防雹作业,保护近30000亩果园,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高炮防雹至今仍是这两个农场的主要防灾手段。进入90年代,延边州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保护烤烟、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免受雹灾,各县(市)政府陆续购置了一批部队退役高炮及增雨防雹火箭发射架。敦化、安图、图们等县(市)政府设立了专门组织机构,组织领导这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火箭发射架41部,其中移动发射架8部,“三七”高炮48门,8县(市)均具备作业能力。为了适应全州范围内出现的火炮、火箭数量增多,作业规模扩大的新形势,州政府于1999年批准成立了延边州防雹防雷办公室。州防雹防雷办为副县级机构,编制数10人,由州政府办公室和州气象局共管,以气象局为主,统一指挥全州的防灾减灾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目前,全州每年仅防雹作业就达几千次,保护耕地(果园)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13.
《气象知识》2012,(2):72-72
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目前,全区已有8架飞机(其中自购5架)、283部火箭、592门37毫米高炮、20座地面磺化银烟炉,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作业。近年来,全区年均飞机作业133架次,火箭作业1168点次,地面烟炉作业100余次,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15.
李宏宇  嵇磊  周嵬  罗布 《高原气象》2014,(4):1119-1130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16.
应用“0”域概念进行对流云防雹(增雨)作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防雹(增雨)作业所依据的原理是成雹(增雨)机制和雹云(积云)结构特征,而作业的难题是判断作业的部位和时机。利用冰雹存在成长“穴道”的新概念,对所获取的雷达基本反射率、反射率剖面(RCS)、速度剖面(VCS)及风廓线(VWP)等资料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水平风速为0的区域,即可准确判定“0”域的位置,找到冰雹成长的“穴道”,解决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中作业部位和时机的判断问题,以此指导人工防雹(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季遵义市遭遇特大旱灾,农业生产损失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严重困难,2006-09-07-08全市8个县(区、市)抓住有利天气条件,投入了火箭和高炮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6次,基本缓解了旱情。该文采用较客观的相对增雨效果参数和计算分析,证明这次人工增雨作业的增雨效果和农田受益显著,弹药投入和农田受益的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32。  相似文献   

18.
苏春芹  莫蕤 《广西气象》2001,22(3):49-50,53
通过一次利用WR型增雨防雹火箭进行消雹的作业过程,对作业过程及作业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利用WR型增雨防雹火箭消雹作业应该掌握的技术要点。认为WR型增雨防雹火箭具有催化面积大、机动、灵活、快捷、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降水资料,对2002年9月27日秦皇岛市石河水库上游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增雨作业影响区5个雨量点平均雨量108.4 mm,其中最大达160.2 mm(非影响区雨量33 mm)。此次增雨作业使石河水库洪水总量达803×104m3,为水库增加260×104元经济效益。对作业后1 h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区雨量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降水差异明显,人工增雨效果显著。文中对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法和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在渭南市境内,依靠“711”雷达实施指挥,运用地面人工增雨防雹所使用的新一代WR-1B型火箭系统,开展防雹作业的实践,通过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出WR-1B型火箭系统防雹要实现科学、有效、安全的5项技术要点,简要给出了针对不同雹云实施火箭作业的时机、部位和剂量。2004-07-10火箭防雹作业9min后,雷达回波强度减弱10.6dBz,回波顶高降低2.0km,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