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底视像图像的灰度不均匀校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光源照射的亮度不均匀使获得的海底视像图象的灰度分布极不均匀,给海底多金属结核矿物的颗粒自动识别、粒径测量、储量的计算带来误差。本针对点光源照射的多金属结核海底视像图象,提出了3种方法进行灰度不均匀校正,并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统计原图灰度值的二维分布特性,用二阶三次多项式函数拟合此灰度分布,再逐像元进行灰度拉伸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消除点光源对海底视像图像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的海底声强图是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的基础。在系统分析了多波束声强图像中沿测船航迹灰度异常值和区域性明暗差异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多波束声强数据归一化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损失原有强度变化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地抑制了声强图中灰度异常值对海底底质分类的影响,提高了区域底质分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多波束声纳图像多条带之间存在灰度不均匀,中央波束区反向散射强度数据存在异常,不利于进一步利用回波数据。论述了多波束声纳图像整体灰度不均匀的产生原因以及中央波束区反向散射强度异常的主要因素。对声纳图像灰度不均衡进行了有效改正,鉴于中央波束区数据的特点给出了对中央波束区的反向散射异常数据的改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底质地的特点,利用底质图像的灰度纹理共生矩阵和灰度均值作为特征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支持向量机的神经网络(SVM),对海底底质图像进行自动分类。本文以海底侧扫声纳图像为例,通过实测数据验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军  马金凤 《测绘工程》2013,22(1):51-54
针对海底质地的特点,利用灰度纹理共生矩阵作为特征参数,K-L变换对海底底质图像进行降维,采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对各分类方法精度进行对比。以海底侧扫声纳图像为例,通过实测数据验算,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变分Retinex的遥感影像不均匀性校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分Retinex的遥感影像灰度不均匀性校正方法。该方法在Retinex框架上,利用变分最优化技术和投影归一化最速下降法求解成像瞬间的照度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对遥感影像的灰度不均匀性进行校正。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引入了多尺度数值求解的策略。利用模拟影像和真实影像进行了实验,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消除影像灰度不均匀现象的同时,有效保持影像本身的色彩和细节信息,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倒数灰度熵和改进Chan-Vese模型进行SAR河流图像分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诗婳  吴一全  周建江  孟天亮 《测绘学报》2015,44(11):1255-1262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河流分割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倒数灰度熵多阈值选取与改进Chan-Vese(CV)模型相结合的分割方法。考虑SAR图像中河流目标和背景类内灰度的均匀性,提出了基于蜂群优化的倒数灰度熵多阈值选取方法,以此对河流图像进行粗分割;针对基本CV模型收敛速度低、对初始条件敏感的问题,利用图像边缘强度取代Dirac函数,将粗分割结果作为改进CV模型的初始条件,对河流图像进行细分割。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割方法无须设置初始条件,运行速度快,分割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海底勘测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工程建设和国防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浅地层剖面仪是一种能够勘测海底浅表层底质分布的声学设备,目前剖面仪的底质识别精度取决于操作者的主观性,可靠性较差,为提高效率和解译精度,需进一步研究底质层界自动识别模型。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海底底质层界识别且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区域生长改进算法,即在灰度映射和噪声剔除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根据迭代最大类间差算法提取图像层界骨架信息,将骨架信息作为初始生长点位,以流变特性修正生长指向,结合灰度加权映射曲线和峰谷波长约束生长邻域,通过本文算法分割层界,提取边缘、连接成线,从而实现海底底质层界识别。连云港港航道浅剖实测数据试验证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底质层界,且识别精度达到厘米级,满足海底底质解译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光谱图像的两像素点灰度差异强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多光谱图像的边缘特征及响应特征差异,指出传统灰度算子会导致弱边缘特征漏检。为减小边缘响应强度差异,在光谱特征空间中分别利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表征多光谱图像的梯度变化大小和方向,同时采用B样条小波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变换,获取不同尺度的边缘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多光谱图像检测出的边缘特征响应均匀且较为显著,综合多尺度边缘能准确检测并定位边缘点,且能有效地抑制噪声。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网络实现海底底质分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利用灰度纹理共生矩阵和两个分维数作为特征矢量,采用遗传算法训练BP网络,进行海底底质监督分类。以海底侧扫声纳图像为例,通过实测数据验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背景条件下,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合作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了制约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因,提出了分步推进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统筹发展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概括了世界各国的航空航天遥感器技术的现状及未来,重点阐述了它在岩性填图、构造勾绘、蚀变带圈定、岩石矿物识别、含金石英脉确定、找矿靶区圈定以及成矿远景预测等遥感地质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科技奖励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引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激励创新主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科技奖励角度,通过统计和对比"十一五"以来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数量、分布和完成主体的变化趋势,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形势下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科技奖励在科技研发重点、推进区域协调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激励重要创新主体等几个方面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新疆测绘局发挥测绘科技信息优势,加强测绘对外宣传力度,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高测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就基础测绘工作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装备也得到迅速发展,现代测绘技术装备在自动化、高效化方面的能力越来越突出,获取的数据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利用现代测绘技术装备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现代测绘技术装备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例,给出了相应建议,旨在提高现代测绘技术装备的应用能力,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吴炳友  姜华 《现代测绘》2005,28(4):17-18
通过对“允许偏离”的分析,说明“允许偏离”在测绘产品、测绘仪器检测、检定中的应用,如何保证质量而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多功能利用是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农用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是其基础工作。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农用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方法,测度了1996年、2004年、2013年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多功能状态及期间变化。研究表明,1996~2013年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总功能缓慢提高,多功能协调性逐步提升;农用地利用由单一功能逐渐向多功能转变。为扩大农用地利用多功能整体效应并提高农用地利用多功能协调性,稳定生产功能、加快提高经济功能、重点遏制生态功能退化、逐步提高社会功能是沿边开放带今后的农用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海陆多源数据的融合共享是当前GIS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并研究了海陆地理空间数据一体化整合技术,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海洋与陆地地理信息无法集成共享的问题,有效实现了海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有机融合。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宁波市海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实现了宁波市各类海洋地理数据的整合集成,为全市各级海洋部门业务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空间信息协同共享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19.
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测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于洲 《测绘科学》2011,36(6):238-240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与测绘相关的各领域科技发展趋势和特点,总结了科技进步对测绘发展的重大影响,指出科技进步使测绘的工作对象、服务主体、应用范围等持续拓展,推动了地理信息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测绘生产与管理实践经验,对如何抓好质量建设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从文化、制度、人员、管理和创新5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质量理念、体制机制、业务能力、指导验收、创新方法在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