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斜交网格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采用剪切耗能段和特定梁端塑形铰进行集中耗能,使主体结构构件保持弹性。剪切耗能段不承受和传递重力荷载,易在震后修复或更换,使建筑可迅速恢复功能。为实现目标耗能机制,对等效能量塑形设计法进行改进以适用于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并进行结构设计举例。采用OpenSees软件对所设计结构建立详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以验证双防线耗能机制并评估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结构顶部位移角分别为0.28%、0.8%和1.7%,与性能设计目标基本相同;(2)中震时剪切耗能段屈服,特定梁端未出现塑性铰;(3)大震时,特定梁端出现塑性铰以增加结构耗能能力,剪切耗能段屈服且处于延性范围内。因此新型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具有有效的双防线耗能机制,在中震后可迅速修复,在大震中可保持延性,实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前,绝大多数震损结构的震后加固依靠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经验,确定的加固方案难以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时间性和可行性等诸方面因素;并且加固方案主要针对各损伤构件提出,缺乏对加固后整体结构抗震性能恢复的评估。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理论和动态权重理论的结构震后加固方案优选方法。该方法中首先给出了适用于该问题的层次分析模型,随后明确给出了方案优选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定性指标取值所针对的物理意义。通过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时间、人员、材料供应、地震现场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对多个加固方案进行比较优选,并有效减少决策时间和人为主观误差。文中最后以一栋实际震损的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加固方案优选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受场地条件及土—结相互作用影响显著,为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因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开展考虑场地土体非线性以及土—结相互作用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本文以一典型桥梁结构为例,着重介绍了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性能的桥梁有限元模拟平台BridgePBEE应用中所涉及的地震动选取、桥梁结构建模、土体本构选择以及基于构件的桩—土—桥梁结构体系损伤评估方法,为研究震后桥梁结构经济损失分析方法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震后功能恢复能力是指建筑物、社区或城市等遭受地震影响后实现功能恢复的能力。以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其对应于不同损伤状态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基于单体建筑损失评估理论,评估该结构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直线型、指数型以及三角函数型功能恢复模型,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分别计算该结构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基于3种恢复模型计算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都在下降,而且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恢复能力均比指数型的下降更快;在同一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基于指数型恢复模型计算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均高于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即使在较强水准地震动作用下,根据指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恢复能力依然较大。而在各个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基于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
震后建筑进度BIM估计模型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震后建筑进度BIM估计模型,未考虑精益管理对建筑施工的影响,造成建筑成本浪费较多,影响后期建筑施工进度。本文构建基于BIM和精益管理的震后建筑进度评估模型,根据模型细分震后建筑进度评估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BIM实施三维算量,采用进度计划编制子模型获取各分项工程量,确定建筑施工的主要进度计划,实现对建筑进度计划的编制;通过虚拟施工和现实施工两条主线,利用进度控制子模型实现对施工状态的模拟和精益管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挣值分析比较计划施工成本、实际施工成本和挣值曲线,获取震后建筑的施工进度与成本情况。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构建的模型可对震后建筑进度和工程成本进行精准估计,能够减少成本浪费。  相似文献   

6.
贺金川  谢孝奎    郑山锁    郑淏    蔡永龙    龙立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4):001-10
突发地震灾害下,城市供水管网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导致城市供水功能的失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快速对震后城市供水管网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修复,对于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供水管网为对象,针对震后管网系统功能评价及快速修复决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中国点式渗漏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破坏概率的渗漏面积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地震破坏随机性的管线渗漏流量计算模型;针对震后破坏管线展开了水力分析,并提出了以节点水头损失比为指标的节点服务性能失效状态量化方法;进而建立了震后管线的修复决策模型以及功能修复费用模型。研究成果可为震后功能修复工作中管线修复顺序及修复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可显著提高震后应急救灾效率,实现城市供水功能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7.
为量化评估加固前后结构的可恢复能力及其投资与效益关系,文中结合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的RC框架采用防屈曲约束支撑加固的工程应用,系统的给出可恢复性评价以及加固效益评估理论体系。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在考虑RC框架剩余功能、恢复函数形式、恢复时间以及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得到加固前后结构可恢复性指标。结合结构的损失提出加固效益指标计算方法,基于该指标评价加固方法在服役期内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动强度下,η_c越大,结构可恢复水平越高;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结构可恢复能力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加固后结构可恢复性显著提高,且地震动强度越大,结构可恢复性相对增长率越大;在相同服役年限内,η_c越大,加固的经济效益越明显;结构服役年限越长,加固的性价比越高。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桩土作用对一座位于Ⅲ类场地上的110m三跨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曲线和震后通行能力的影响,首先建立墩底固结和考虑桩土作用2种有限元模型,选取50条实测的、符合工程场地条件的不同强度地震波作为输入,分别以桥墩墩顶和支座最大位移为目标响应,计算得到转角延性比和支座剪应变值,进而构建桥墩和支座的易损性曲线;然后通过宽界限法建立桥梁系统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新的平均损伤水平值计算公式并结合易损性曲线评估该连续梁桥的震后通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强度下考虑桩土作用时的桥墩位移峰值比墩底固结情况大,更符合实际情况;对于桥梁构件易损性曲线而言,考虑桩土作用时支座破坏超越概率最大,但与墩底固结情况相比相差不大;采用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评价桥梁交通流量变化更加合理,固结模型的震后交通流量评估Ⅲ类场地情况时不可忽略桩土作用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技术内容:1基于B/S架构的桥梁强震观测台阵实时监测技术;2基于多指标信息融合技术的桥梁安全评估方法;3快速桥梁数值仿真技术和抗震性能评估;4桥梁监测与评估系统集成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桥梁强震监测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诊断、仿真和评估一体化。平时不间断地分析诊断桥梁与初始或完好状态动力特性的差异,为桥梁养护和加固提供参考依据;发生船撞或地震时,快速评估事件后桥梁的安全状态,并对异常进行警报,给桥梁管理方提供破坏事件的强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灾区震后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快速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娇娇  刘霁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092-1097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对灾区震后重建中的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快速评估的问题,提出适合灾区震后重建的,基于灰色动态预测的建筑工程造价快速评估技术。采用朗格系数法对灾区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确定重建工程造价范围,通过加权平均数指数法对建筑工程造价情况进行判断,构建自回归移动模型防止建筑工程造价评估中受到异常因素影响,分析人工使用费、机械设备使用费、材料使用费,计算项目造价指数,根据基期单方造价与报告期单方造价计算结果,建立灰色动态预测图,实现对灾区震后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快速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评估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对灾区震后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进行评估,且评估误差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抗震韧性是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对沉管隧道纵向抗震韧性评价的研究较缺乏。基于梁-弹簧模型建立能够合理考虑沉管隧道结构特征及接头构造的沉管隧道多尺度分析模型,选择合理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极限状态定义获得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构建合理的性能恢复函数计算隧道韧性指数,从而建立沉管隧道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并以某沉管隧道实际工程为例进行隧道抗震韧性分析,揭示地震动强度及地层-结构相对刚度比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GA的增加,隧道震后剩余功能函数显著下降,隧道抗震韧性明显降低;隧道韧性指数随着地层-结构相对刚度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戴君武  王艳茹 《地震研究》2012,35(1):145-150,158
以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利用统计拟合方法提出了基于损失的基础设施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快速评估方法,并以地震案例验算快速评估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计算简单,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恢复重建以及投资的建议,有助于地震灾区快速展开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烈度区混凝土拱坝的抗震性能评价及震后风险应急评估问题,从震后受损坝体的安全性能的角度开展了研究。通过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受损坝体的水压力超载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震后受损坝体在水压力超载下的位移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坝面损伤面积比及坝体损伤体积比两个新的指标,用于分析拱坝震后的坝体安全性。计算结果表明,拱坝体型和受力形式使坝体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能够经受强震的作用,损伤坝体在震后可以保证承受水压力安全,所提出的坝体损伤累积面积比和损伤累积体积比指标不仅可以反映拱坝抗震性能的演化规律,而且可以反映震后损伤坝体的承载安全,与传统的拱坝抗震性能评价指标相比,更适合作为拱坝安全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传统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忽略了不同种类建筑物在城市抗震防灾全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缺乏对灾后功能恢复能力的分析。针对该问题,从规划视角入手,提出基于目标-能力差距分析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估方法。首先,确定不同防灾功能建筑物的重要度分级,提出用功能损失和恢复时间两个指标量化表征多水准下建筑物的抗震韧性目标;其次,基于结构易损性分析估算建筑物的功能损失值,采用指数型和直线型两种恢复模型评估建筑物的恢复时间值;然后,基于功能损失值、恢复时间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确定建筑物的抗震韧性等级,从而根据建筑物重要度等级确定震前保障和震后救援的优先次序和韧性提升策略,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20多天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学考察组针对芦山地震灾区设计了一套关于地震社会影响的调查问卷,目的是调查芦山地震造成的社会影响情况、对灾民生活影响情况、以及震后灾民的精神状况,为建立地震灾害社会影响评估模型提供依据。调查了地震现场高、中、低烈度区内不同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的各类人员共94人,分类统计了震后灾民的应急反应、心理状态、生产生活影响情况等,表明目前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和宣传教育工作不足;公众对地震中有效的避险常识的匮乏;生命线系统的恢复时间与烈度有关,烈度越高的区域内,其功能恢复的时间越长;公众自愿参加地震保险的意愿很低。  相似文献   

16.
王婕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558-567
为了解决现有震后重建民用建筑碳排放监测方法未考虑节能减排条件与计算碳排放系数,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与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震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考虑碳排放的研究与监测方法。首先针对碳排放研究的基础进行详细阐述,根据国际碳排放标准开展研究;其次采用排放系数方法,完成建筑碳排放数据采集。具体以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的边界条件为基础,确定碳排放边界条件,对震后重建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计算,完成震后建筑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提出的震后建筑碳排放量实时监测方法,能有效的对震后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且具有较高的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壳分层的唐山地震断层震后变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球体粘弹性地球模型研究唐山地震断层基于地壳分层的震后变形影响,计算四种不同类型的地球分层模型(均匀模型和三种地壳分层模型)产生的震后变形场,分析不同模型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异同,定量研究了实际地壳分层模型与均匀地壳模型计算的地表变形差异.计算结果显示,相对均匀粘弹性地球模型,利用分层的地壳结构模型,计算的唐山地震断层附近区域震后28年积累的变形,两者最大差值水平方向可达20mm,垂直变形相差10mm左右.计算的结果显示地壳结构的差异对震后地表变形的影响很大,超过现有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精度.如果利用该区的实测资料进行反演研究,必须根据实际地壳构造情况考虑地壳分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减震结构减震率和阻尼器性能评价方法限于评价指标不够丰富且未考虑主余震及结构可恢复能力等因素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通过构建"主震-余震-余震"的时程序列反映主余震效应,使用结构能量损伤指数和多种减震率评价指标量化阻尼器性能,基于考虑主余震效应、时间成本和经济投入的修复定额提出可恢复能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减震结构阻尼器性价比评价方法,并实现黏滞阻尼器、防屈曲支撑和金属阻尼器等不同阻尼器类型的对比和择优。通过算例对以上指标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结构可恢复性并对减震结构损伤构件进行修复的工况能够充分发挥阻尼器性能,性价比远高于仅考虑主震的结构;在给定目标减震率下,虽然黏滞阻尼器的减振率优于防屈曲支撑和金属阻尼器,但3种阻尼器综合性价比排序为:金属阻尼器、防屈曲支撑和黏滞阻尼器,按性价比选择阻尼器更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19.
曲线桥梁在役期间可能面临地震灾害,导致结构损坏甚至坍塌,为了评估在役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出基于损伤分析的曲线梁桥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建立旧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基于损伤分析的原理,提出适合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特性的构件损伤模型,在全桥有限元模型中输入不同类型地震动,计算各构件的损伤指数,并结合旧桥检算系数,由各构件损伤指数综合得到桥梁的整体损伤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地震动下主梁会发生碰撞破坏,桥梁两端的支座容易发生移位,桥墩沿横桥向或顺桥向均会产生位移;不同地震动对主梁、支座、桥墩等构件造成的损害程度有较大差异,各构件的地震响应会影响桥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其中桥墩对桥梁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大,桥墩位移超过极限值可能导致倒塌;主梁反复碰撞会加剧桥梁的破坏程度,桥梁两端支座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损坏。  相似文献   

20.
以提高震后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Matlab层次分析法的震后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是进行准确决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重建项目质量评价中,评价指标繁多,数据处理分析难度较大,单独应用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效果欠佳。将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相结合,并经过一些技术的处理,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并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指标,为震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快速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本研究对提高震后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评价的智能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