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2015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已于2015年11月正式发布,标志我国职业分类管理工作进入新时代。作为《大典》修订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和地理信息职业分类修订工作历时四年、九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覆盖全面、结构完整、内容准确的现代职业分类体系,特别是地理信息服务成为国家新型职业,标志着测绘和地理信息职业分类管理进入新阶段。一、修订基本情况《大典》修订是一项规模宏大的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介绍美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素质模型( GTCM )、地理信息职业、地理信息课程培训和认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研究制定我国地理信息职业能力标准、新增地理信息职业类型、充分参考和利用GTCM模型、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加强地理信息劳动力调查研究,以促进我国地理信息劳动力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25529-2010)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适用于多源地理信息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与代码是城市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和建库最根本的规定要求之一,本文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基础上补充扩展出符合本地对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和建库要求的城市标准,并对城市地理信息要素代码分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CH/T 1036-2015是在目前多种地下管线要素分类编码标准和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衔接《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结合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实际以及相关标准的关系制定,解决了当前实际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基本内容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务院扶贫纲要中有关扶贫开发的内容,利用线分类法,将扶贫开发信息分为3个大类、21个中类。利用顺序编码法,采用面向GIS的思想,对分类结果进行编码。新的扶贫开发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解决了各地区信息分类不统一和原有编码体系零散的问题。该标准已应用到全国扶贫开发信息服务系统中,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与扶贫开发信息的无缝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空间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研究,探索职业能力评价和管理方法,对技能人才评价和职业教育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根据客观、合理、先进等原则,构建了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体系及其等级标准框架。本文符合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制度的改革思路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我国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方面具有先进性,对自然资源其他行业技能人才水平评价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实现地理信息共享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地理信息标准化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展。论述地理信息标准化的重要性,对我国几个五年计划所发布的地理信息标准作了简要回顾,对《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为我国的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1制定背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质量管理标准相对较少,这与国家关于"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有健全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测绘单位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健全覆盖本单位测绘地理信息业务范围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质量管理行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引自《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不符。本标准依据我国测绘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现行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分类与编码方案(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跨部门、分布式、多源、多专业、多时相、多类型、海量异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和管理,根据我国资源环境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应用的需求,参考各部门多年来在地理信息领域积累的分类及编码研究成果及标准,采用线分类的方法,设计了地理要素类的分类体系,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要素类的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编码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兼容性,稳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我国地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
Is the intense controversy between French and English scientists of the late 1600 th and early 1700 th—relating to the figure of the Earth—reflected in the “most obstinate war” fought between “the two great empires of Lilliput and Blefuscu”—over the correct way of breaking egg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利用农业系统地图直接对区域经济布局及发展作出规划与预测,并将分析和解译地图的结果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图就是客观实际的科学模拟,可以揭示出自然与经济、经济系统内部的规律,是研究农业生产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发展区域经济和科学预测的极为有效的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一类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是各行业专题数据融入地理信息的最主要载体,日益受到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重视,但不同行业、部门由于不同的业务和应用需求,制定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标准都不尽相同。本文从民政和测绘部门的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差异化着手,分析不同行业的内在需求,提出了将两者数据进行有机融合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地名地址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和共享。  相似文献   

14.
恶意软件的特征、危害性及其防范与清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意软件已成为社会公害,其泛滥是继网络病毒、垃圾邮件后互联网世界的又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恶意软件的特征及其危害性,指出了防范恶意软件的一些具体措施,列举了清除恶意软件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分析了2006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城市用地的审批方式和国家、省、市职能划分不断调整的情况,国家层面将城市用地审查从前置审批变为事后监管,主要进行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和跟踪监督。按照这一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基于综合监管平台进行了城市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的系统设计和实现,并在对2011年35个试点城市用地的年度评估中得到实际应用,促进了城市用地实施情况监管审查工作的可视化、精细化、常态化,为国家有关政策的执行和调整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与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02,31(Z1):16-21
全面介绍数字地球,数码城市,数字省、市的概念与理论;提出数字省、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与上下连接关系;对数字省、市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差分GPS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科学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作了分析与讨论;分析了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数字省、市应是全国各省、市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各省、市都应高高举起,以此推动数字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与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全面介绍数字地球,数码城市,数字省市的概念与理论;提出数字省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与上下连接关系;对数字省市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差分GPS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科学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作了分析与讨论;分析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数字省市应是全国各省市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各省市都应高高举起,以此推动数字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先简要介绍了多媒体电子地图的概念,并对《南北极电子地图集》的制作软件TeleAtlas3.2作了简要描述。重点介绍了《南北极电子地图集》的重要科普价值和优势,以及它的制作特点和数据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校定位及专业实际出发,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基本思路及课程结构体系.从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的建立、测绘工程专业专项建设经费的设立、实训基地的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separating gravitation from inertia in the frame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e Riemann tensor is intimately related with gravitational fields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nertial effects. One can judge the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of a gravitational field according as the Riemann tensor does not vanish or vanishes. In the free fall case, by using a gradiometer on a satellite, gravitational effects can be separated from inertia completely.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general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relativistic gravity field by using gradiometers mounted on satellit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ollowing two statements are proved: in the case of using gradiometers on a satellite, with some kind of approximation the Riemann tensorR can be found; in the case of free motion, if the measured Riemannian componentsR (i0j0) are equal to zero, the Riemann tensorR equals ze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