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简并时代这个时代 ,恒星演化过程已经终结 ,宇宙中绝大部分的物质都被禁锢在简并天体中。本文中 ,“简并”指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的量子力学状态 ,与伦理、道德等毫无关系。简并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冰冷的褐矮星、白矮星以及中子星。黑洞也可以包含一些以前恒星的物质。褐矮星是一种“不称职”的星 ,因为质量太小而不能维持氢聚变 ,它们一开始就具有简并的核 ,进入简并时代 ,它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仅是更冷了一点儿。白矮星是大多数普通恒星的余烬。质量在 0 0 8到 8个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都将演化成白矮星。无论褐矮星还是白矮星其数量都可…  相似文献   

2.
褐矮星是亚恒星天体,内核没有稳定的氢燃烧,其质量一般在13至75倍木星质量之间。本质上,褐矮星的内核物理演化过程不同于行星和恒星,观测上我们根据褐矮星不同于行星和恒星的测光和光谱特征来区别证认它们。由于质量小、温度低,在光学波段,它们测光特征表现为光度暗,颜色红;在近红外波段,受大气尘埃、金属丰度等影响,它们有不同寻常的星等、颜色。根据褐矮星的光谱形态与特征谱线,它们可以被分为M、L、T和Y矮星。现在己发现的全部T与Y矮星都是褐矮星,但不是所有的M与L矮星都是褐矮星。介绍了L、T和Y矮星的特征吸收线和光谱分类方法,回顾了早期在星团和双星系统中褐矮星的搜寻,以及现阶段用大视场、长波段深度巡天数据在近邻场区中褐矮星的搜寻。对目前已发现的晚型M和L、T、Y矮星的总数目、温度范围、距离及测量其年龄的方法等做了小结。最后讨论了如何判断L矮星是否为褐矮星,重力、金属丰度和大气尘埃对近红外波段光谱形状的影响,光谱型-J波段绝对星等图上L、T交接处"大鼓包"的形成原因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迷你太阳系     
卫星环绕行星,行星环绕恒星,而现在天又学家发现行星也可以环绕像行星那样小的天体运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发现一颗质量格外小的褐矮星周围有一个构成行星的尘埃盘。这颗褐矮星称为OTS44,仅有木星质量的15倍。以前发现的有行星盘环绕的褐矮星都比木星质量大25~30倍。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欧洲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一颗离太阳系最近、天空中最亮的T光谱型褐矮星。这颗褐矮星是印第安座ε的一颗遥远伴星。印第安座ε位于11.8光年的南天,是肉眼可见的近距恒星,也是天文学家和科幻作家耳熟能详的恒星,它的新伴星命名为印第安座εB,是近15年发现的最近的,并且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最大自行的类星天体。它大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流浪行星?“流浪行星”是指那些质量与行星相当、在星际空间中自由漂荡的天体,因此它们又被称为“自由行星”(图1)。跟我们熟知的行星不一样,它们并不围绕一颗恒星、黑洞或者褐矮星之类的天体公转。尽管目前发现的自由行星只有很少几颗,但实际它们的数量也许和普通行星差不多。  相似文献   

6.
宇宙画廊     
恒星的超级耀发[图片来自Universe Today]炎炎夏日,太阳又开始发挥巨大的威力.看看这幅图片的主体,是不是好像我们的太阳?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一一都是恒星.这颗恒星的编号好像一串电话号码:ULAS J224940.13-011236.9这是一颗L型褐矮星,从地球上看,它位于双鱼座和宝瓶座的交界处,距离我们地球约为248光年.  相似文献   

7.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10厘米运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运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後,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的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体(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  相似文献   

8.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80公里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亦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回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后,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差,故在中天前后,各取20个数值,再求平均值。  相似文献   

9.
太白昼经天,颓阳掩余照——金星昼见 在通常的恒星和行星中,金星是惟一在白天可能会用肉眼看到的星体。金星的亮度在-3.7等和-4.8等之间变化,其亮度最高的那一天称“金星最亮日”,在这一天的前后若干日,如果气象条件好的话,视力好的人在白天就可以用肉眼看到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日本红外卫星AKARI/FIS的年轻恒星体样本,通过匹配Hipparcos(High Precision Parallax Collecting Satellite)的数据库共计得到21个太阳系附近的年轻恒星体,可靠性为90%.恒星的光谱类型从B型到M型星.利用Hipparcos精确的三角视差测量,定出源在赫罗图位置分布,进而与理论的演化轨迹等时线比较估算恒星的年龄.结果发现样本中存在两个年龄大于10 Myr的年轻恒星体.光学至红外能谱分布表明这两个源是II型年轻恒星体,即有原行星盘.通过进一步的能谱拟合表明这两个源的年龄分别为(14.1±4.2)Myr和(16.8±4.4)Myr.长寿命原行星盘与行星形成关系紧密,是理想的原行星诞生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天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基本上弄清了恒星的“来龙去脉”:它们从弥漫星云收缩凝聚,逐渐变为主序星,大质量的主序星在度过了它那辉煌的“黄金时代”后变为蓝超巨星……最后成为“超新星”,这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终于使恒星彻底解体,大部分物质又重新变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比利时 I.Prigogine教授等所建立的非线性非平衡热力学理论中关于系统稳定性的超熵产生判据,来重新审查主要由PPI反应所决定的太阳型恒星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只要恒星内部H~1与He~4丰富度之比Y<8.9,则星体结构就是稳定的。对于通常的恒星,它是自然满足的。  相似文献   

13.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2,(10):22-25
太空中发现糖 使 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阵(ALMA),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在一颗年轻类太阳恒星周围的气体中发现了糖分子。这是第一次在该类恒星附近发现糖,同时这一发现还显示,生命的“积木”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即将被吸纳入该恒星周围正在形成的行星中。  相似文献   

14.
掩星驿站     
月掩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观测项目,在掩星之前或之后,被掩星都是在月球附近的。当你看到恒星逐渐接近月球的暗边缘且突然“消失”或恒星突然“出现”的一刹那,你会明显感觉到月球的运动。观测小行星掩星需要观测者比较熟悉星空,可以通过星图准确无误地找到被掩的恒星。观测时,只需要看到被掩的恒星即可。每次新的掩星观测都可能带来潜在的新发现,只要你进行了一次观测,无论是否观测到掩星现象的发生,你的观测结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掩星驿站     
月掩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观测项目,在掩星之前或之后,被掩星都是在月球附近的。当你看到恒星逐渐接近月球的唁边缘且突然“消失”或恒星突然“出现”的一刹那,你会明显感觉到月球的运动。观测小行星掩星需要观测者比较熟悉星空,可以通过星图准确无误地找到被掩的恒星。观测时,只需要看到被掩的恒星即可。每次新的掩星观测都可能带来潜在的新发现,只要你进行了一次观测,无论是否观测到掩星现象的发生,你的观测结果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恒星Gamma射线爆光曲线的一个简单激波模型…………………………苏成悦,韩肇元(1).1BL Lac天体的γ射线辐射……………………………………………………杨江河(2).67Seyfert星系核大蓝包特征…………………………………黄双安,王挺贵,周文元(2).75类星体吸收线红移的研究……………………………………………………刘洪涛(3).141活动星系核的伽玛辐射和宇宙标准烛光…………谢照华,张雄,刘洪涛,杜雷鸣(4).209太阳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的运动情况…………………………………钟树华,占腊生(1).122004年4月11日AR0588中环形暗条爆发与CME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躲藏在19光年远处的一颗褐矮星是已发现的最冷的类星天体。这颗编号为2MASS0415-0935的褐矮星的表面温度仅有摄氏410度,只比烤箱的温度高几百度。以前已知的最冷的褐矮星温度大约是摄氏700度。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dam Burgasser是在2微米巡  相似文献   

18.
大约100年以前,埃德温·哈勃的两个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首先,他第一次测定了仙女星系的距离,这一距离远远超过了银河系恒星分布的边界,人们这才发现拥有上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也不过是宇宙众多“星系岛”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易轩 《天文爱好者》2010,(12):44-47
最“大” 哪恒星最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太阳的尺寸,因为在对恒星进行研究时,天文学家喜欢以太阳为参照,常常以“太阳半径”、“太阳质量”、“太阳光度”作为单位,表示恒星的大小、质量、亮度等等。  相似文献   

20.
偏心率是描述天体运动轨道的重要参数之一, 能够为揭示天体的动力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进而帮助理解天体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及背后的物理机制.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研究已经走出太阳系, 包含的系统也从大质量端的恒星系统延伸到了低质量端的行星系统. 聚焦天体轨道偏心率研究, 回顾了目前在恒星系统(包括主序恒星、褐矮星以及致密星)和行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外巨行星以及``超级地球''、``亚海王星''等小质量系外行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总结了不同尺度结构下偏心率研究的一些共同之处和待解决的问题. 并结合当下和未来的相关天文观测设备和项目, 对未来天体轨道偏心率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