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严格来讲,标准宇宙模型并不涉及大爆炸本身,它只是描述“大爆炸”以后发生的事情。之所以把标准宇宙模型称为“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由于历史上当初反对宇宙膨胀理论的人为讥讽伽莫夫曾把其学说称为“大爆炸(BigBang)”,后因其响亮而沿用,为标准模型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但使用它的代价是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误解”,好像“大爆炸理论”事先已假定了宇宙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写在这部永远摆在我们眼前的大书中的——我这里指的是宇宙。但是,如果我们不首先学习用来书写它的话言和掌握其中的符号就不能了解它,它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相似文献   

3.
黑洞是宇宙的怪物,它激烈地涡旋,疯狂地吞噬进入它视界的一切,连以每秒30万千米速度运行的光线也不放过。佩是偏偏有一些不怕死者与它为邻,这些宇宙“勇士”是一些恒星。它们的命运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有句名言:“人类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这样写道:“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但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它至少有一部分已为我们所了解。人们凝目瞻望并苦思冥想着这个世界,为它所诱惑着,就仿佛它能为人们带来一种解放。的确,我已经看到,有许多我所崇敬和钦佩的人物,正是在对这一事业的专心致志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中,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和安宁。”  相似文献   

5.
Milkyway@Home     
星空很美。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沉醉于它的深邃和广袤,沉醉于繁星闲烁与银河浩淼。但是我们头顶的这片星空,最迷人之处却并不仅在于它迷离的色彩,也不是因为它“神秘”。恰恰相反,这最迷人之处是在于如此深邃的宇宙中,渺小的人类竟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尝试了解它运行的物理规律,探究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这努力百万年来不曾停歇,从远古时原始人夜晚抬头的凝望,到现在地面上、太空里运行着的大大小小的望远镜,人们总是忍不住要问:人们从哪里来?这些闪亮的星辰从哪里来?宇宙墨什么样儿的?那被我们称之为“银河”的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相信大家对大爆炸宇宙理论都已不再陌生吧?在宇宙诞生的早期,它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这时辐射支配着一切。宇宙被一个炽热的X射线和γ射线形态的短波黑体辐射火球填充。随着宇宙的膨胀,这个火球的光辐射会逐渐稀化和冷却,但由于没有“宇宙之外”的地方让这一辐射逃走,它永远充满着宇宙空间,就像气球内部的气体永远充满气球一样。如果拉扯气球使它变大,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09,(5):46-49
“像Keck望远镜这样的伟大望远镜可以让我们沿着时间的河流一直上溯到它的源头。与其他所有的望远镜都不一样,Keck给予我们看到我们所处的宇宙诞生时候景像的惊人能力。”  相似文献   

8.
暗物质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不可见物质,它几乎占据了宇宙1/4的物质和能量,但是除了引力作用之外,它们和“常规”物质不发生任何相互作用。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并不是因为他们“看见”了暗物质,而是通过看不见的暗物质对可见物质施加的引力影响间接地获得关于它们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初光时刻 经常关注天文仪器建设的同好一定会知道这样一个词,叫做“First Light”,直译就是第一缕光线的意思,而天文学家常把它翻译为“初光”,意思是一架望远镜已经完成了建设,可以开始工作了。  相似文献   

10.
“天外地内”——一幅明晰的宇宙图景 在西汉,盖天说刚刚走向成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宇宙理论——“浑天说”。  相似文献   

11.
行星仪发展到18世纪,有了全新的名称太阳系仪(Orrery)。它不仅成为西欧贵族社会的“宠儿”,也为有钱的平民所青睐,并进入绘画艺术作品之中,成为那个社会的“时尚”。太阳系仪是当时西欧社会认识宇宙、探讨人和宇宙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08,(9):15-16
8月7日,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们宣布,发现迄今为止最确切的暗能量存在证据。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比较已知的星系数据库和宇宙微波背景图像,在宇宙大尺度结构(诸如超星系团、巨洞)中探测到了暗能量的存在痕迹。“我们现在能有效地捕捉暗能量的踪迹了,正是它扩张出了巨大的空洞和超星系团”,他们说。  相似文献   

13.
宇宙信息     
“卡西尼”追踪土星巨型风暴 自从有一个巨大的风暴开始在土星的北半球肆虐之日起,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土星探测器便开始对它进行了长达将近一年的系统性高分辨率观测。  相似文献   

14.
在用定义为径向距离除以尺度因子的径向坐标r和宇宙时间t的r-t图中,大爆炸时向我们发射、现在到达我们这里的光子的轨迹,r_(t),是大爆炸时我们向外发射光子轨迹,r+(t)的镜象。前者画出我们现今时刻的“世界图象”(world picture),而后者则描绘(粒子)视界自从大爆炸以来的增长。方程,r_(t)=~(1/2)r+(t)决定时刻t_D,它有如下性质:世界图象中凡早于t_D的事件多少都有视界问题,晚于t_D的事件就没有视界问题。 对于平直的Friedmann宇宙,算得t_D颇晚(相应的红移仅是z_D≈1.25!),远晚于微波背景辐射的时刻t_M(其红移为~10~3)。对于Guth的暴涨宇宙,算得t_D很接近暴涨期的开始,远早于t_M。 对于一个弯曲的Friedmann宇宙,Penrose图的时间轴可被证认为通常用来表述尺度因子演化的参数方程中的参数η,而其空间轴可被证认为径向角坐标x,由此马上得出:当哈勃时间H_0~(-1)=20×10~9年时,对于一个减速参数q_0=1.65的封闭宇宙,z_D=0.86;对于一个密度参数Q_0=0.05的开放宇宙,z_D=3.66。  相似文献   

15.
“视界疑难”是宇宙形成中的诸多问题之一,它是指观测表明:分布在宇宙所有方向上的微波背景(CMB)温度大体都一样,故此疑难亦称均匀性疑难。  相似文献   

16.
破解“夜黑”佯谬的关键是宇宙膨胀 在维斯托·斯莱弗1923年工作的基础上,埃德温·鲍威尔·哈勃由密尔顿·哈马逊协助,在证认和研究河外星系时发现其中除少数外绝大多数都在远离我们。  相似文献   

17.
但凡听说过宇宙是从一个高温、高密的“奇点”爆炸,膨胀而来的人,都会发出同样的疑问:在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永恒暴涨”、“循环模型”以及“圈量子宇宙”理论正试图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宇宙信息     
实拍“阿波罗”登月地点 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发送回了第一批它所拍摄的“阿波罗”登月地点照片。在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阿波罗”计划留在月球表面的登月舱底部支架以及在低角度阳光照射下所投下的长长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多流体质中引力和弥散力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此效庆乃是大尺度结构稳定性的真正驱动力,“黏附引力成团”构想的提出,是为了提将大尺度结构形成的已经被很好地理解了的时期同维是城化的起始联结起来,该维里化的产物是和作为其存在之环境的大尺度结构处于动力学平衡之中的,经典的黏附模型”同一组根据动力学理论中黏附物理起源而提出的更加一般的模型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20.
题图:由“费米”第一年的数据制作而成的迄今最深、最锐利的γ射线全天图。它显示的是“费米”上的大面积望远镜(LAT)所探测到的毹量大于300兆电子伏或能量高于可见光约1.5亿倍以上的γ射线的分布,颜色越明亮说明γ射线辐射越强。版权:NASA/DOE/Fermi LAT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