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核测井曲线进行付氏变换,其纵向分辨率可以从分析振幅谱斜率变化中获得。核测井仪器的纵向响应函数不仅与仪器的结构有关,而且还含有与探测介质有关的参数。在地层界面处的曲线变化中提取出测井曲线的综合纵向响应函数。结果证实核测井曲线的纵向响应函数与仪器的固有纵向响应函数不一致。核测井曲线的综合响应函数不仅取决于仪器的响应函数,而且受测量速度、采样率,地面仪器记录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核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柏林  安丰全 《现代地质》1996,10(2):260-266
着重探讨了放射性测井曲线中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和补偿密度测井曲线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对于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曲线,采用反褶积技术和有效的噪音压制技术;对于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和补偿密度测井曲线采用了改进的α因子法。可以发现: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明显地改善有关曲线的纵向分层能力;处理后的曲线与岩心柱状图及与微球、微电极等高分辨率曲线进行对比,其相关性有很大的改善;应用高分辨率处理后的曲线求薄层的泥质含量等参数,其相对误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袁超  李潮流  周灿灿  张锋 《地球科学》2014,39(12):1896-1902
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在随钻地层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其响应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随钻条件下地层模型, 模拟研究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特性.模拟结果表明: 随钻和电缆测井相同条件下中子孔隙度响应变化趋势相同, 随钻中子孔隙度曲线反映孔隙度灵敏程度高于电缆测井, 但其测井响应受钻铤影响较大; 探测深度与地层孔隙度有关, 文中条件下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分别为28 cm和19 cm; 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 测量方位对中子孔隙度曲线影响较大; 相对倾角α越小, 中子孔隙度曲线过渡区域中点越接近地层界面; α小于60°时, 中子孔隙度曲线受围岩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然伽马响应函数与其探测器长度间关系的研究,选择长度为0.1 m的NaI晶体作为新型高分辨率自然伽马仪器的探测器。为克服短NaI晶体会导致计数率降低和统计涨落误差增大等问题,利用4个大小完全相同的NaI晶体同时测量伽马射线强度,获得4条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然后,对4条测量曲线进行累加并结合带通滤波技术充分降低统计涨落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正则化反褶积处理提高仪器的纵向分辨率。理论模型和井场试验结果均证明,该新型高分辨率伽马仪器具有0.15 m的纵向分辨率,比常规自然伽马测井仪器的分辨率提高了4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快速发展使得仪器测量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其测井解释、地层评价方法和模型与直井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通过建立三维层状介质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得到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分析了三维地层模型下井斜角、层厚和围岩对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层厚度小于等于3 m时,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易受围岩和层厚影响;当层厚大于3 m时,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基本不受围岩和层厚影响;且直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井斜角越大,仪器受层厚及围岩的影响越大。因此建立了不同井斜角条件下随钻电磁波测井围岩校正图版,并据此研究随钻电磁波测井层厚影响快速计算方法。本文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并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算法进行迭代优化,使模型达到最优,最终计算得到的测井响应与基于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平均相对误差只有0.62%,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的快速实时计算。  相似文献   

6.
测井与地震相结合进行地层横向参数分布刻划是测井解释由线向面过渡的趋势,亦是提高地震解释分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将地震和测井资料加以匹配,根据测井资料求出的地震子波与井旁地震道反褶积,得到时间域的声波时差,通过分形插值来提高地震道的纵向分辨率。子波的求取采用与传统方式不同的逐点相关法,即将测井得出的反射系数与井旁道上相应长的一段反褶积,当得到的波形与雷克子波相关性最佳时,可同时得到地震子波及本段测井曲线的起始时间。此方法推出的孔隙度与在地震测线上的另一口井的测井解释结果对比表明,效果较为明显,为深入探讨研究此类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测井解释主要集中在测井仪器响应的理论模拟及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方面,远未达到实际水平井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应用的深度和要求[1]。这里在对比分析DH油田水平井段与对应直井层段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针对水平井段测井曲线进行了校正,提出使用直井取芯物性数据刻度水平井段测井曲线,来建立适应于水平井段井眼和曲线特征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神经网络解释模型,进而对整个研究区水平井段进行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和评价。用直井储层参数对测井解释结果的检验表明,水平井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能够较好地满足三维地质建模的井属性参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常规处理方法往往漏掉一些有价值的薄油气储层。利用频率域反槽积方法、贝叶斯反褶积方法、反褶积与光滑滤波组合(DFSN)方法和分辨率匹配与非线性拟合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了提高纵向分辨率处理,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可提高1~4倍,一些结果得到了证实,为准确地定量评价薄储居提供了较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杨斌  鲁洪江  昌伦杰  梁珀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2):195-201,108,109
水平井测井解释,主要体现在测井仪器响应的理论模拟以及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方面,远未达到实际水平井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应用的深度和要求。在对比分析HD油田水平井段与对应直井层段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这里针对水平井段测井曲线进行了校正,提出使用直井取芯物性数据刻度水平井段测井曲线,来建立适应于水平井段井眼和曲线特征的孔隙度、渗透率神经网络解释模型,进而对整个研究区水平井段进行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和评价。通过用直井岩芯物性对测井解释结果的检验表明,水平井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能够较好地满足三维地质建模的井属性参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规处理方法往往漏掉一些有价值的薄油气储层,利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贝叶斯反褶积方法,反褶积与光滑滤波组合方法和分辨率匹配与非线性拟合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了提高纵向分辨率处理,测井曲线的纵向发辨率可提高1 ̄4倍,一些结果得到了证实,为准确地定量评价薄储层提供了较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薄互层的特征入手,采用反褶积方法对单条测井曲线做提高分辨率的处理,并调整电阻率测井曲线,使其与提高了分辨率的泥质含量及孔隙度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协调、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解释模型计算出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参数。实际计算表明,本方法改善了储集参数的评价,降低了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拟测井资料的波阻抗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阻抗反演技术把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已知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联系起来,实行优势互补,是煤田岩性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今天,模拟测井资料占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模拟测井资料做好波阻抗反演。这里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后显示,该方法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够推断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及顶、底板岩性情况。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电极系的工作原理,利用多电场叠加方式进行电场合成,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仿真各个分电场的场分布,进而利用电场线性叠加原理得到阵列侧向测井响应。在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基础上,得到阵列侧向五条测井曲线的径向探测深度,阵列侧向径向探测深度要小于深侧向探测深度。考察了三维地层模型下井斜和侵入深度变化对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分析了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在井斜小于15°时,阵列侧向测井响应受井斜影响小,可以不进行井斜校正;井斜超过60°的大斜度井以及水平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视地层厚度逐渐增大,测井响应值与直井条件下响应值差别较大,必须进行井斜校正。  相似文献   

14.
比较岩性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地质、露头、三维地震、测井等静态资料,发挥井点资料垂向分辨率高,地震资料横向信息丰富的优势,在地质规律约束下建立不同时间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模型。然后,在精细格架模型的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得到的岩相数据作为条件数据,分别采用指示克里格、截断高斯模拟、Object-modeling算法、贯指示模拟建立砂体展布模型。最后,通过抽稀检验评价不同算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实现算法及其参数的优选,从而指导整个区块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网密度时全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也可为具有相似地质环境的油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提供参考。通过比较,优选出指示克里格、序贯指示模拟两种算法都能较好表征本研究区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泥浆滤液侵入渗透性地层会改变井周地层流体的原始分布状态,使井周地层电阻率发生变化、储集层电测井响应失真。本文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水对流扩散理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地层模型,研究低渗储层泥浆侵入过程中井周地层矿化度、含水饱和度、电阻率变化特征及井周油藏分布特征。对不同渗透率地层泥浆侵入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储层,相同侵入时间内,随着地层渗透率的增加,泥浆侵入深度增加,且同一侵入深度的含油饱和度减小;随着侵入时间的增加,井周地层水矿化度、含水饱和度和地层电阻率的侵入剖面前缘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合3口井的泥浆侵入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及其电阻率的幅度差异受泥浆侵入时间和侵入深度影响。不同流体性质层段的井周油藏动态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井周油藏的变化情况与储层流体性质有明显关系。利用实例井侵入模拟结果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相关性,构建了侵入深度的计算公式;根据侵入阶跃剖面,利用几何因子理论构建了原始地层电阻率计算公式,用以辅助储层电阻率校正。正确认识井周地层泥浆侵入特征及井周油藏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提高阵列感应测井评价储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静结合确定Rz的新技术。该技术以开发井投产初期含水率资料为基础,结合静态研究成果,反演投产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进而标定井筒中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可以计算垂向上各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对于初期投产层为单层和多层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均能实现Rz的反演和Rmf的准确标定。以该技术为基础,针对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的扶余油田泉四段油层开展水淹层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通过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分析数据对比,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平均为6%。  相似文献   

17.
肖燕  黄怡  屈伟  姚华  王贤 《新疆地质》2007,25(4):418-421
储层反演技术已经成为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研究储层横向变化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地震资料的横向连续性好的特点,通过地震反演技术研究储层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指导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工作.由于测井资料存在着仪器类型、测量年代差异等原因,影响了地震资料在反演过程中的准确标定和反演的结果.以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白垩系储层的地震资料反演结果为例,分析测井数据预处理对地震资料储层反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井曲线剩余变化的分维描述火成岩裂缝发育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深层火成岩段岩性复杂,偿仅具有从基性到酸性的各种熔岩,还包括不同喷发期次的凝灰岩。岩性变化是影响各种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裂缝的响应往往被岩性的影响所淹灭。为此从测井曲线中提取分维来描述裂缝发育程度,必须考虑岩性的影响。为了消除岩性的影响,对分辨率较高且对裂缝反映灵敏的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进行滤波处理,获得原始曲线与滤波曲线间的剩余变化,再从中提取分维,从而突出裂缝的影响。实际处理表明,从剩余曲线中提取的分数维,比从原始测井曲线中提取的分维能更好地指示出复杂火成岩地层裂缝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9.
Geophysical well-log (bore-hole) data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formations as a function of depth measured in a well.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wavelet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he well-log data of three wells in the Bombay High oil field, India, in order to identify depths to the tops of oil and/or gas formation zones (pay zones).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ation (CWT) was performed on gamma-ray, resistivity, neutron porosity and velocity log data se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pace-localization of the oil and/or gas formation zones. The choice of a mother wavelet is important and largely depends on the data under investigation. We have applied a variety of wavelets to the different log data sets to not only identify the depths to the tops of formation zones, but also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wavelet that best characterizes the pay zones. On examination of scalogram plots of each log corresponding to each wavelet for their better resolution in identifying the formation boundaries, we have found that the scalograms corresponding to the Gaus1 wavelet appeared to give the best resolution in identifying the depths of pay zones in all the well-log data sets of all three wells.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above observation, a histogram analysis of CWT coefficients is made. This showed that, of all the wavelets considered for the present study, Gaus1 wavelet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and optimum for determining the space-localization of pay zones in all the well-log data sets consider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depths of pay zones estimated from scalogram plots of logs agree well with those provided by the Oil and Natural Gas Corporation Ltd., In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