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2002年6~9月和2003年7—8月逐月在浮山湾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浮山湾海域,2002年6—9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隶属6门;在2003年7—8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4种,隶属5门;节肢动物门种类占所鉴定出的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为76%~79%,节肢动物门占有所调查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比较稳定。把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与胶州湾、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以上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种有16种,浮游动物不同种达71种;②浮山湾与胶州湾虽然都为近岸、近海海湾,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调查发现有14种不同的浮游动物;③浮山湾和胶州湾与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不同种类浮游动物达41种;④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独有种浮游动物有17种,与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相同种浮游动物的数量(16种)基本接近。沿着胶州湾、浮山湾、南黄海、东海的海域,研究随着区域的不同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2年6—9月和2003年7—8月逐月在浮山湾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浮山湾海域,2002年6—9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隶属6门;在2003年7—8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4种,隶属5门;节肢动物门种类占所鉴定出的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为76%~79%,节肢动物门占有所调查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比较稳定。把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与胶州湾、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以上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种有16种,浮游动物不同种达71种;②浮山湾与胶州湾虽然都为近岸、近海海湾,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调查发现有14种不同的浮游动物;③浮山湾和胶州湾与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不同种类浮游动物达41种;④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独有种浮游动物有17 种,与4 个海域调查发现的相同种浮游动物的数量(16种) 基本接近。沿着胶州湾、浮山湾、南黄海、东海的海域,研究随着区域的不同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滑蛤属至今已发现的种都分布于北半球,这些种类都是冷水种。新种Liocyma chinensis是一个温水种,采自渤海莱州湾,这是滑蛤属在亚洲大陆最南的分布界线。新种的发现,增加了黄、渤海动物区系中的冷水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100年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福尔白斯作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在海深500米以下水域中、没有生物。”后来,在19世纪50年代,爱德华的结论被否定了。人们在铺设海底电缆时发现,在大约2000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动物。更令人惊奇的发现是在60年代,有人在更深的海底,居然发现生活着一种特殊的扁鱼,还有一种深  相似文献   

5.
最近,日本鹿儿岛县水产试验场披露,在鹿儿岛湾内的海底海泥中发现一种原生动物,它爱吃造成海洋赤潮的浮游生物。以前曾发现过原生动物吃在淡水中异常增殖的浮游生物,而发现原生动物吃造成海洋赤潮的浮游生  相似文献   

6.
分析新垃圾邮件发现的意义,设计用来发现新垃圾邮件的相似度测量算法——Spam-SMA,该算法使用N元字串(N-Gram)作为比较用特征,基于该算法,在规则判分的反垃圾邮件框架下,提出1种新垃圾邮件发现机制,并通过对SpamAssassin的扩展实现了该机制。在邮件服务器上进行了多次实验,结果证明,该机制可有效实现新垃圾邮件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肖翔  刘楚吾 《海洋科学》2006,30(4):59-31
取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Bloch)、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For-skal)、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Bleeker)和约氏笛鲷(Lutjanus johniBloch)肝脏组织,分离纯化其线粒体DNA,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在红鳍笛鲷共发现4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 1,其mtDNA多态度为0.002 9。在紫红笛鲷共发现6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5 1,其mtDNA多态度为0.005 5。在勒氏笛鲷共发现3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6,其mtDNA多态度为0.001 2。在约氏笛鲷共发现5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3,其mtDNA多态度为0.002 0。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7~1988年在山东省部分海岛底栖生物调查时发现的异毛虫科5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配有插图,其中一种为新亚种,另有3个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9.
简讯     
新西兰发现三种新的海洋鱼类品种 据新西兰农业和渔业部(MAF)宣布,近年来,新西兰渔船和研究船在一系列探捕中发现了3种新的海洋鱼类品种,目前存放在惠灵顿的新西兰鱼类博物馆中。据该馆馆长克莱夫·罗伯茨博士说,这3种新的鱼类品种是:  相似文献   

10.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0,(5):F0002-F0002
2009年11月24日,科学家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数千种奇特物种。这些新发现物种最深的生存深度达到约4800米,它们承受着人体骨骼所无法承受的压力。此外,科学家们在200米深度的海水中发现了17650种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艘潜水艇上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圣萨尔瓦多的巴哈岷岛沿岸潜水时,发现在800多英尺水深处生长着一种藻类。藻类能在这样大的水深处生长是前所未有的。 船员们发现,在巴哈岷水区很深的地方,海水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澈透明。从1981年11月13日~17日期间,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潜水观察。发现了一种没有阳光而无法生存的、含有叶绿素的藻类植物。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8,(7):7-7
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最近,研究这一棒状细菌的科学家们发现,沙门氏菌比想象得更为狡猾。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专家们发现了沙门氏菌的一种关键蛋白AvrA。AvrA是一种有毒蛋白,  相似文献   

13.
小头虫(多毛类)亲缘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亲缘种物种是生物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基本单元。一般来说,物种之间形态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然而,自然界发现一些形态上十分酷似而生殖上互相隔离的(同域分布)种群——亲缘种(sibling species),这是物种在自然界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1942年,Mayr把亲缘种定义为:形态上相似或几乎一致的,而在生殖彼此隔离的自然种群。此后,亲缘种的研究为分类学家所关注,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都发现了许多亲缘种。  相似文献   

14.
在沾4孔650m岩芯中共发现海相软体动物化石29属37种,淡水种5属5种分布在8个层位,另有2个疑似海相小双壳的层位。凡出现海相软体动物化石的层位,同时含有孔虫化石。另有3—5个层发现有孔虫等海相生物化石。表明本地300万年来受到8—13次海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潘玉龙  李瑞香  李艳  孙萍 《海洋通报》2012,31(2):207-213
通过研究在中国近海海域鉴定出25种裸甲藻,但发现其中许多种的中文名在国内文献中不统一,不规范,有些甚至曲解了有效拉丁名的原意。该研究对中文名使用不规范、争议较多或者在国内尚未报道过的共13种裸甲藻的发现历史,拉丁属名与种名的确立以及修定过程做出描述,结合有效拉丁名的中文释义和物种的形态特征,按照具体的中文名修订与命名原则,给出一个科学的、能准确表明其分类地位的中文种名。另外12种裸甲藻的中文名在国内的使用相对准确且较统一,最后将25种中国近海裸甲藻的有效拉丁名以及中文名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16.
在扇贝养殖期内(5月下旬到10月下旬),附着在灯笼网上的污损生物,在蓬莱水域发现有5种动物和8种藻类;在长岛水域发现有5种动物和6种藻类,两水域危害严重的优势种类及其附着季节有明显不同。采用“JS-867防污剂—③号”浸涂扇贝灯笼网同未涂该防污剂的扇贝灯笼网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的防污效果。“JS-867防污剂”是值得推广,行之有效的防污涂料。  相似文献   

17.
<正>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浮游动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水母近4000种,其中水螅虫总纲水母3702种,钵水母纲水母225种。中国水螅虫总纲水母519种,钵水母纲水母40种。从环境不稳定的沿海到风大浪急的大洋深处;从常年炎热的赤道海域到极度寒冷的两极,都能发现水母绚丽摇曳的身姿。近年来,罕见的桃花水母也陆续在河流、  相似文献   

18.
许亚如  何山  周成旭  严小军 《海洋科学》2014,38(10):113-118
<正>剧毒卡罗藻Karlodinum veneficum(又称Karlodinium micrum)作为一种典型的赤潮种,是海水养殖水域和自然水体中一种常见的裸甲藻种类,为混合营养型生物。该藻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在过去的60年中其命名曾发生过多次变更,直到最近将其归入裸甲藻种类,被译为剧毒卡罗藻[1](也有学者命名为剧毒卡尔藻[2])。该藻自首次在南非被发现  相似文献   

19.
网络拓扑发现是现代网络管理中1项重要研究课题,作者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1种更加完备,高效的网络拓扑算法,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将算法应用到实际的网络拓扑发现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8,(12):5-5
第四次全球海洋生物普查近日完成。在最近的一年里,科学家发现了大约1000种新的海洋动植物,其中包括栖息地最深的生物—日本琉球海沟水下7224米的深海栉水母。在大西洋比斯开湾,科学家发现了约20厘米长的特大号牡蛎的壳。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附近,还有一种长约38厘米的未知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