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广东旅游度假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广东省旅游度假地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总体空间格局与空间差异,并探讨空间分布的形成因素与空间发展趋势,尝试总结区域旅游度假地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为该省及其他地区旅游度假地的发展、规划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把江苏环太湖旅游带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区域,分析了其开发的背景、资源赋存与组合状况以及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区域旅游开发方向的形象导向、功能导向和市场导向等核心问题,总结了文化精品战略、环境优化战略、区域协作战略、结构效益战略等4项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的针对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分析法、位序-规模法则、多元回归等方法,对中国旅游微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揭示旅游微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微博以政府旅游微博为主体,旅游专业网站微博为重要补充,旅游景区、旅游协会微博所占比重较小。2旅游微博东密西疏的梯度分布格局较为突出,省际分布集中性强,且大多分布在人口规模大、行政级别高的城市。3旅游微博规模分布满足齐夫法则,双分形结构明显,但不同类型旅游微博规模等级结构以及发育程度差异较大。4旅游微博空间分布受人口规模、信息化程度、旅游资源禀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旅游微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蔡碧凡 《地理科学》2014,34(9):1025-1032
以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市域1996~2010年旅游发展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ESDA、重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作用。结果表明:1996~2010年总体上省域旅游经济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空间态势,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其中东部旅游业发展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北发生偏移,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为中国旅游经济的扩散效应区,广大西部地区是旅游经济的低速增长区。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的高值区大致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右侧,主要集聚在四大板块,与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相比,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更加显著。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空间差异的两大因素,区域发展客观规律与政府的政策制度,对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有重大的影响,特殊事件对原有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能从总体上改变空间差异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深圳旅游资源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圳旅游资源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对深圳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圳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旅游资源基础薄弱,以人造景观为主要特色,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空间分布上,深圳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圈状"、"带状"、"线状"分布特征,需要进行综合开发。由于深圳旅游资源的地域空间分布与行政分区不一致,对其重新进行了区划,共分为4个旅游区域,并指出各区域的旅游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安为例,对旅游目的地区域(TDD)进行了界定。以"一日游"旅游行为基准给出了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即以250 km为半径,相当于单程旅行2.5小时的通达范围。并发现西安TDD对周边地区旅游客源产生了明显的截流效应。分析了主要旅游景点(3A以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呈现集聚分布,有利于旅游资源组团式开发。运用洛仑兹曲线,发现西安市出行的5条主要旅游路径利用强度存在严重不均衡。文章结论主要包括:TDD的核心表现为旅游区、旅游节(景)点和旅游路径三种空间要素,其中对旅游目的地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两个要素是高级别景区与旅游路径,二者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的规模、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向。随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推进,客观上要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旅游热点地区要逐步打破地区壁垒,共同开拓市场,优化旅游景点组合,打造旅游精品群,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昌雪  汪德根 《地理研究》2016,35(5):977-991
随着创意经济的兴起和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发展创意旅游日益成为消费热点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创意旅游资源是创意旅游发展的基础,其产生的空间效应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使用者温度计量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城市创意旅游资源空间效应。结果显示:① 创意旅游资源的融入使苏州中心城区整体和各区域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集聚度增大,但各区域增大程度和资源空间分布状态变化不同;② 融入创意旅游资源后苏州中心城区整体旅游资源区域分布呈集中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降低;③ 创意旅游资源的融入促进了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效应的发挥,苏州中心城区由以姑苏区为“单核心”的“众星拱月”空间格局转变为以姑苏区—工业园区为“双核心”的“日月同辉”空间格局,从而实现苏州中心城区“双核”旅游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受城市功能定位、旅游消费驱动等因素影响,旅游城市餐饮产业空间布局具有其自身特征。通过对互联网电子地图POI数据的挖掘,并结合ArcGIS最近邻分析、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工具,本文分析了高原旅游城市拉萨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道路交通、旅游资源和人口视角)。研究发现拉萨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总体呈现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交通发达和旅游资源密集区周边地区;常住人口集聚区域餐饮点同样集中布局,餐饮点密集区与实时人口密集区高度重叠。针对拉萨市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定位和旅游发展,文章进一步提出拉萨市餐饮业空间布局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玏  刘家明  王润  伍宇明 《地理研究》2013,32(10):1937-1947
高尔夫旅游不仅是中国旅游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的重要支撑点。选取北京市作为研究区域,对18洞及以上共51处标准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85-2000年缓慢发展阶段,2001-2011年蓬勃发展阶段。②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已经出现多中心特征,由空间点状集聚分布转向扩散化并形成线状网络体系。③从球场面积的空间容量分布来看,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中心城区球场密度大,但空间容量规模低;外围新兴区域球场密度相对较低,但开发强度高,空间容量规模大。总体上看,区域地形特征、重要水系分布、交通区位条件、配套服务设施、关联产业开发、土地价格、规划及政策引导等各种要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影响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武广高速铁路对湖北省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德根 《地理研究》2013,32(8):1555-1564
运用首位度和位序-规模法则分析武广高铁对湖北省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比较湖北高铁和非高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差异,进一步验证高铁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最后从泰尔系数和差异化指数2 个指标分析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武广高铁强化了湖北首位分布的态势,对湖北省"鹤立鸡群"的集聚型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发挥了"催化剂"效应。② 武广高铁对湖北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表现出"双刃性",一是强化了核心区域的极化作用,使整体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扩大,表现出不利于区域均衡性发展的负面效应;二是强化了核心区域的扩散作用,对边缘区域影响程度更大,扩散面更广,使边缘区域内部旅游发展差异缩小,表现出有利于区域均衡性发展的积极效应。由于扩散作用的强度没有极化作用的强度大,高铁导致湖北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最终表征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的差异及其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描述与集中度计算"[1]一文的基础上,从旅游网站性质的角度对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与集中性的差异进行指数衰减模型的拟合分析,并应用Zipf定律检验其特征,发现:1)不同性质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存在差异,旅游主管部门网站、旅游企业网站、旅游目的地网站的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分别表现出非常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基本符合指数衰减模型、不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特征。2)不同性质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存在差异,分别表现出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特征、兼有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经济集中性特征。3)分维值多在0.5左右说明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较强,分维值的差异说明了不同性质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存在差异。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均符合Zipf定律,其首位省市均存在于网站所在地或者周边省市,其位序-规模的前四位总体为经济发达省市,说明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具有本地和经济集中性。4)对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的Zipf检验,证实了空间距离集中性特征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网站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网站的建设水平也体现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水平.选择网站评价的9种常用指标对辽宁省14地市和44县域政府旅游网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各地市和县域政府旅游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17县域还未建立政府旅游网站;地市级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县域政府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东强它弱,南有中无,西北混杂”.另外,辽宁省各级政府对旅游网站重视不足,功能简单,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网站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旅游网站访问者行为的时间分布及导引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路紫  赵亚红  吴士锋  韩冰 《地理学报》2007,62(6):621-630
运用多种网上查询系统和网站访问量统计工具, 获取了旅游网站访问者时间分布的较 详细资料, 基此总结了旅游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 进而讨论了旅游网站访问者人数与景区旅游者人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作用。研究发 现: 旅游网站访问者日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自身表现为一种双峰状态且国内北方显著于南方, 其在使用时段上与整体互联网及其主要网站类型的“尖峰时段”特征有较大差异, 日内旅游网站访问者人数与景区旅游者人数时间分布的基本一致性说明信息流对人流不具导引作用; 旅游网站访问者周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自身呈现出周末较少平日较多的特征, 与整体互联网及与互联网其他类型的网站比较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 旅游网站平日访问量较高周末访问量较低的特征与周内旅游人数平日较少周末较多的“Z”型分布呈互补状; 旅游网站访问者年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依据旅游网站的地域性明显与否而形成国内南北方的多种类型, 其访问者的时间行为与旅游者人数波动的紧密关系是由自然季节因素的, 旅游地旅游网站年内访问者人数走势与该旅游地旅游者人数走势表现出的波涟状特征可解释为信息流对人流发生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翠兰  侯志强 《热带地理》2013,33(4):489-495
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口碑(IWOM)逐渐成为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有效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以网络口碑的形式获取或者传递旅游信息。本研究通过搜索厦门旅游网络口碑案例,对其进行文本和相关属性分析,并将文本分析内容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归类整理,得出影响厦门旅游形象感知相关因子的权重和厦门市旅游形象概况。结果显示,整体形象感知因素在网络口碑中感知较为明显,整体满意度、景区满意度和餐饮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子中所占比重较高。通过网络口碑实现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建,其时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信息获取便捷、保存时间较长、影响效应大。网络口碑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适时调整政策和管理力度,旅游经营者调整经营策略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10个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的空间分布数据及网站功能资料,对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与实际距离进行空间关系逆曲线拟合,进行距离衰减形态分异及其与网站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分异特征和地方性分异特征,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波动性分异特征从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增强,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上升;而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地方性分异特征由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减弱,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下降。表明不同网站间信息流距离衰减存在多样性变化。2)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分异特征与旅游网站的主要功能之间关系密切:信息发布为主兼有预订功能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较为复杂;预订为主兼有信息发布的旅游网站和论坛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基本一致,波动性较小、地方性显著;政务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表现为波动性较大、地方性不显著的特征。依据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规律,可指导旅游网站服务功能的建设和组织不同距离上的旅游流。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营销功能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线营销已成为信息时代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目的地营销网站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目的地营销组织审视其在线营销活动。以中国内地31个省为例,将营销战略、信息服务、交易处理、技术支持和网站运营作为一级指标,对官方旅游网站的营销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目的地营销网站功能已无显著地区差异,大部分网站处于信息提供的初级发展阶段,目的地营销战略实施、交易处理等功能尚需改进;地方官方网站营销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支持,目的地在线营销的发展必须与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相整合。  相似文献   

17.
戴光全  吴必虎 《地理科学》2002,22(1):123-128
从旅游产品再开发的角度出发,应用市场营销学的TPC理论和旅游地理学的DLC理论,对昆明市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昆明市旅游产品再开发战略的方向、原则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8.
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秋娈  路紫 《地理科学》2011,31(7):885-890
通过百度、Google、Alexa、Cnzz等多种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站访问量统计工具获取了24个旅游网站分省访问量资料,运用Origin软件评估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问题。研究经过3个阶段,逐级递进分别应用Zipf定律、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指数模型3种方法,描述了空间分布的集中性,揭示了本地集中性与经济集中性特征,讨论了本地集中性与指数模型符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分布符合Zipf定律,以单分形特征为主,其信息流的规模结构主体呈Pareto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集中性,该集中性表现为随分维值大小而相应变化。②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区位商值大于1的省份主要为网站所在省或经济发达省份,距离衰减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特征;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空间洛伦茨曲线呈内凹型,且多数网站基尼系数大于0.5,距离衰减的集中度较高、空间分布不均衡。③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本地集中性受旅游网站性质影响,且其本地集中性越强,指数模型拟合优度指数越高,指数模型与网站数据点的匹配效果越好,各省份访问量越接近标准曲线,与拟合曲线的吻合度越高。④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特征,为旅游目的地确定目标市场和旅游网站的建设与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林玉虾  林璧属 《热带地理》2019,39(2):278-287
采用Q方法,通过收集并分析受访者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偏好排序,发现其形象间存在兼容性和不相容性,且存在5种典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分别是:自然生态旅游偏好型、城市旅游偏好型、自然文化旅游偏好型、漫游体验旅游偏好型和探索冒险旅游偏好型。相似性分析表明:5种偏好类型均不喜欢厚重的文化体验,而偏爱轻松及互动式的文化体验。5种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对应特征明显、区分度高,对于旅游营销及旅游线路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地理学研究已成为近年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网站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得的2012年注册用户规模数据,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无论是在洲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Facebook注册用户的规模与普及率分布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前者的集中化指数高,且偏重发达国家和人口规模过亿的国家;后者则是欧美、大洋洲和高收入国家相对偏高。②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主要受国家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网民规模三个层面因素影响,普及率则主要受人均收入、人口层面的城镇化率、网民普及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层面因素影响。此外,上网工具变革、文化差异和网络监督制度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③由于成为Facebook注册用户的基本前提是其必须首先是网民,因此后者也相应成为影响前者空间分布最为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主要通过作用网民进而实现对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