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段冶  张立君  李莉  程绍利 《世界地质》2006,25(2):113-119
辽西是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等最重要地区之一。本文重点论述了辽西大平房—梅勒营子盆地九佛堂组含珍稀化石的地层划分与对比。珍稀化石层自下而上包括有:九佛堂组第二段的喇嘛沟层、第三段下部的黄花沟层及第三段上部的原家洼层。根据所含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将联合乡小鱼沟和胜利乡南炉一带含鸟类、翼龙类的化石层与喇嘛沟层对比,胡家营子、八棱观和车杖子一带的含鸟类、翼龙类的化石层与原家洼层对比。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是世界重要的化石产地,中生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是该地区重要的含化石层位,含有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通过对辽西地区九佛堂组诸多剖面的综合研究及化石组合对比,将辽西地区九佛堂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并整理完善了辽西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序列。根据对辽西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进行的对比研究,建立了肖台子层、报马营子层、西营子层等3个珍稀化石层,并分析了珍稀化石层岩性特征,认为珍稀化石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存在直接关系,首次提出辽西九佛堂期存在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地区九佛堂组含有丰富的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化石,尤其是珍稀化石.通过剖面测制、化石采集以及实地调查等手段,将九佛堂组划分为3个段,确定了化石层的分布及重要化石的产出层位,同时命名了3个化石层:一段的韩家沟层、二段的卅二道湾层、三段的四合当层,加深了辽西九佛堂组化石层的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4.
辽西建昌县喇嘛洞镇肖台子地区出露一套沉积地层,富含介形类、脊椎动物及大量植物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1:2000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各层化石的采集,并对植物化石进行重点研究,确定了此套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上,属于九佛堂组.生物化石组合面貌与“热河生物群”晚期群落特征一致,其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
以要路沟上平房-青石岩、上白庙-罗家沟和小郎家沟-三门店剖面为代表的建昌盆地义县组,自下而上分为5段:第一段主要为砂砾岩(要路沟层);第二段为砂泥岩、页岩夹凝灰岩,其中包括上白庙层含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介形类亚组合带,罗家沟层产介形类CyprideaC.)luanpingensis-Yumenia unidorsalta-Djungarica camarata亚组合带以及爬行类和鸟类等多门类化石,后狮沟里层以鱼类和介甲类化石为主;第三段岩性是中酸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第四段亦称前狮子沟层,以砂页岩为主,夹安山岩,含介形类Yumenia luojiagouensis-Jianchangella dorsicostata亚组合带;第五段为酸性火山岩.上述各层介形类亚组合统归该盆地义县组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Djungarica camarata组合带,其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文中描述了介形类化石1新属7新种.  相似文献   

6.
田树刚  牛绍武 《地质通报》2010,29(203):173-187
通过实测冀北滦平梁根村-东沟村九佛堂组剖面,并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3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6个组合,进行辽西九佛堂组—沙海组与冀北滦平九佛堂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3个浅湖相三级层序,重新厘定九佛堂阶的定义及其单位、界线层型。建议将“沙海阶”并入九佛堂阶,单位和界线层型定在冀北滦平盆地西北部梁根村-东山村之间;底界以叶肢介Eosestheria fuxinensis和E. jiufotangensis 的首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测冀北滦平梁根村-东沟村九佛堂组剖面,并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3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6个组合,进行辽西九佛堂组—沙海组与冀北滦平九佛堂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3个浅湖相三级层序,重新厘定九佛堂阶的定义及其单位、界线层型。建议将"沙海阶"并入九佛堂阶,单位和界线层型定在冀北滦平盆地西北部梁根村-东山村之间;底界以叶肢介Eosesthe-ria fuxinensis和E.jiufotangensis的首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贵州省盘县—普安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顶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包括鱼龙类、幻龙类、原龙类等主要海生爬行类群。这些珍稀海生爬行类化石的发现对探讨海生爬行类早期起源、演化、古生物地理迁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其产出层位的精确地质年代,本文选择贵州盘县新民羊圈—楚皮凹剖面关岭组顶部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牙形石样品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可识别出4个牙形石生物带,即Nicoraellagermanica带,Nicoraella kockeli带,Paragondolella bif urcata带和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可…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测冀北滦平梁根村-东沟村九佛堂组剖面,并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3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6个组合.进行辽西九佛堂组-沙海组与冀北滦平九佛堂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3个浅湖相三级层序,重新厘定九佛堂阶的定义及其单位、界线层型.建议将"沙海阶"并入九佛堂阶,单位和界线层型定在冀北滦平盆地西北部梁根村-东山村之间;底界以叶肢介Eosestheria fuxinensis和E.jiufotangensis的首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清喀左县双庙地区古生物化石的种类、数量及确切赋存层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和挖掘发掘坑,在双庙地区中生界采获大量的爬行类、鸟类、鱼类及古植物等化石,对比分析认为,其产出层位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段,埋藏于湖泊相沉积环境。该研究成果丰富了辽西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species, quantity and occurrence layers of the fossils specimens in Shuangmiao region of Kazuo County, the authors harvested lots of Mesozoic fossils such as reptiles,birds,fishes and plant species, through geological surveys, section measurements and excav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easured section and typical se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ossil-bearing stratum is the No.1 Member of Jiufotang Forma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lacustrine facies. This research enriches the Mesozoic fossils data of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2.
张立军 《世界地质》2013,32(3):447-462
本文结合近年来辽宁省化石资源调查成果,对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以辽西各主要盆地化石群为代表的相对连续的化石群序列; 运用宏观进化理论和地理隔离等观点分析了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并对其主要地质背景进行了总结。对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可识别出辐射、趋同和复式进化等类型; 在义县组阶段存在着由于地理隔离而发生的成种事件,九佛堂组阶段翼龙和鸟类的辐射可能与由于食性分化而导致的生态隔离有关; 热河生物群的演替很可能是打破地理隔离后部分物种的绝灭、一些本地起源物种的向外迁移和外来物种的侵入、部分类群的辐射和复式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所处的主要地质背景在时空上协同一致。综合分析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已经“穿时”,在其晚期火山活动初始,已进入九佛堂组阶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ZW3井和ZW10井沉积层序对比和I1地震剖面的平衡地质剖面分析,对彰武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演化进行综合研究。九佛堂组与沙海组在地层叠置关系上存在3种不同叠置样式:萎缩式、一致式和超越式,是由盆地发育过程中右旋扭动造成的。九佛堂下段为盆地伸展拉张背景下的充填,发育大段泥岩和油页岩,反映可容纳空间增大和沉积物供给不足;该段具有较好生油气能力。九佛堂组上段为转换伸展背景下的充填,ZW10井代表的东部区发育大套泥岩,而ZW3井代表的西部区发育一套粗碎屑沉积,反映盆地走滑或者扭动作用的发生;走滑扭动断裂作用使得断陷中形成凸起,分隔了生烃凹陷,而且开始形成下部成藏组合。九佛堂组末期为盆地构造反转期,发生了较大规模构造反转,致使盆地东部边缘区域的九佛堂组上段遭受严重剥蚀。沙海组下段为断陷由伸展到构造扭动背景下的充填,其下部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较好生油气能力;上部ZW3井和ZW10井砂岩含量明显增加,反映伴随着沉积物的足量供给与快速进积;构造扭动使盆内凸起再次发育,形成了上部成藏组合。沙海组上段为盆地萎缩背景下的充填,砂体强烈进积,盆地萎缩。沙海组末期盆地再次发生大规模构造反转,沙海组上段地层遭受强烈剥蚀。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 燕河营盆地中生代沉积地层一直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或地质志所厘定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为基准。经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从层位、岩性组合、层序、年代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该套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该地层与区域上九佛堂组与义县组指状交互关系不符, 而岩石组合和沉积旋回也与区域上九佛堂组难以对比。采集的叶肢介化石属于Yanjiestheria-Orthestheria属组合, 其壳饰特征在叶肢介演化史上属进步类型, 被认为指示早白垩世的时代。本文将义县组之上的这套河湖相沉积地层时代划归早白垩世晚期, 并依据岩性组合和沉积层序等特征将其对比为南天门组。  相似文献   

15.
张伟  高克勤 《古地理学报》2014,16(2):205-216
离龙类是一在形态和生态适应上高度特化的水生—半水生爬行动物双孔亚纲的灭绝支系。离龙目的地理分布局限于北半球,地史分布从侏罗纪一直延续到中新世。辽西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离龙类化石产地,化石点主要分布于凌源、义县、朝阳和建昌4个地区,尤其以义县地区化石点的分布最为密集。目前辽西已经发现的离龙类包括3科4属5种,其中潜龙和满洲鳄2属的化石仅发现于义县组,而伊克昭龙与戏水龙2属的化石则仅见于九佛堂组。化石证据表明,白垩纪离龙类在辽西范围内的延展分布呈现一个自西向东、由南向北的地理地史演化过程。化石证据也表明辽西的离龙类在较短的时期和较窄的地域范围内经历了一个快速分异演化的过程。长颈潜龙类和短吻满洲鳄类在辽西同时首现于凌源义县组大新房子层,并先后灭绝于义县组的大康堡层和金刚山层。潜龙类最后出现的大康堡层的火山凝灰岩层密集保存了数以千计的潜龙类个体,可能代表该类群于早白垩世发生了与火山喷发活动紧密相关的集群灭绝事件。而后,短吻戏水龙和长吻伊克昭龙同时首现于九佛堂组第2段,并于该组第3段沉积时期内灭绝。整个辽西地域内的离龙类的分布从126~120Ma,在经历了大约6Ma的快速分异演化之后,均于早白垩世阿普第期灭绝。  相似文献   

16.
混鱼龙(爬行动物:鱼龙类)在云南罗平中三叠统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红  程龙 《地质学报》2009,83(9):1214-1220
本文首次报导和系统描述了在云南罗平中三叠统关岭组上部发现的混鱼龙Mixosaurus kuhnschnyderi Brimkmann, 1998,并与国内外同期地层中已知的混鱼龙种进行了比较。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该鱼龙化石在云南罗平一带中三叠统发现的生物学、地层学和生物古地理分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济阳沾-车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海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济阳坳陷沾-车凹陷大量的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该区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到四段的不同层位中,沉积了丰度不等的原生海绿石矿物;同时在沾化凹陷东部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产丰富的枝管藻(Cladosiphonia)化石,并以此形成藻礁灰岩沉积;在此材料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相关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沙河街组沉积期间,确实发生了海侵事件,从而为全面认识济阳坳陷盆地的沉积史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