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方  程万正 《四川地震》1999,(1):119-126
本文利用四川各台,各手段前兆单项信息源和分带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序列,首先对多前兆观测量和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并将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协方差谱分析方法用于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的综合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2.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2013年底和2014年5月上旬分别在年度和年中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提出,2014年度滇东北存在发生6级强地震危险性。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强震发生在预测区域内。2014年鲁甸6.5级强震前地震活动性震兆和地下流体前兆存在中短临异常现象。地震活动性震兆包括云南2009年7月以来6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滇东北5级地震丛集活动和滇东北中强震活跃期进入"强幕"等中期异常背景,以及大盈江断裂5级震群窗短临异常。地下流体前兆2014年6~7月出现同测点不同测项同步性异常和不同测点同测项同步性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盈江2014年5月24日和30日5.6和6.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震兆、滇西实验场(24°~28°N,98°~102°E)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和地下流体前兆存在中短临异常现象。根据异常分析,做出了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测。  相似文献   

4.
杨芬 《四川地震》2013,(4):37-40,45
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存在中期异常,地下流体存在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滇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东西迁移规律性活动、滇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和程海断裂发生4级窗口地震等中期震兆异常。水氡、固体二氧化碳、水温和流量存在中短临前兆异常。地下流体前兆中期、短期和短临阶段都出现同步性异常。  相似文献   

5.
程式  杜方 《四川地震》1999,(4):7-15
与以往的震例相对相对比,1998年宁蒗6.2级地震的短临前兆异常,既有异常幅度大,空间分布上受活动性断裂带控制,时间进程上是准同步起伏,前兆异常与震兆异常配套出现,策观异常与宏观异常配套出现等共性;又有前兆异常十分丰富,异常的空间分布集中,震后效庆十分平衡等个性。  相似文献   

6.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动态跟踪、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及震群判定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结果显示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序性明显,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活动异常突出,且呈现配套特征.研究认为地震空区图像演化对揭示特大地震的孕育场有所帮助;大范围前兆震群活动是特大地震前多点应力积累、释放的前兆反应;结合地震活动参数扫描异常综合分析,特大地震前可能做出一定的中期-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张北6.2级地震震兆特征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前兆观测异常现象,并从实际观测资料出发,综合分析了前兆异常的总体特征,以及伴随地震孕育过程而表现出来的各各前兆场的时、空、强变化特征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追踪方式探讨了长、中、短、临的阶段性变化,通过对所掌握的河北省各种前兆资料进行剖析,可知张北地震前前兆资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些有意义的震兆信息,但以此给出准确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8.
采用形变速率,静压订正及固体潮渭和分析等方法从多种形主资料提取粤闽交界地区地震形变的中期前兆信息,并据此研究了形变异常的特征。最后,从形变机理,异常信息合成及信息可信度评估等方面讨论了该区地震形变前兆的可信度,认为该区震前形变速率及地壳特性等反常变化可视作地震形变的中期前兆,震兆异常具有准同步群体性,发展阶段性和空间分布密集性等异常时空分布特征,震兆可信度达0.5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地岫岩-海城Ms5.6地震临震预报的决策基础和原则,对地震学参数的应用、震后突发前兆异常的意义、震后稳定社会问题。华北地区一系列中强震的震兆意义、余震的预报和地震预报的风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云南洱源2013年3月3日MS5.5和4月17日MS5.0地震前,滇西实验场(24°~28°N,98°~102°E)在地震活动性震兆、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指标和地下流体前兆等方面,均存在中短临异常现象。地震活动性方面的异常有,云南自2008年以来M≥4.8地震成条带分布,且存在MS≥5.0地震背景性空区;滇西实验场小震平静异常;中甸窗口地震和程海断裂窗口地震中期震兆异常;洱源ML3.6前兆震群短临震兆异常。滇西实验场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于2012年10月20日达到中期预测指标,且分别于2012年12月25日和2013年3月30日达到短临预测指标。在短期阶段,地下流体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出现同测点不同测项的同步性异常和不同测点同测项的同步性异常现象。在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的指导下,综合分析以上异常,在时间上进行逐步逼近,于2013年2月对洱源2013年3月3日MS5.5和4月17日MS5.0双震作出了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