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陕西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为深水盆地边缘至深水斜坡沉积环境,发育深水原地沉积、等深流沉积及重力流沉积。以野外实测剖面、岩相特征等资料为基础,结合米兰科维奇理论、天文地层学、古海洋学以及古气候学,系统研究该地区等深流强度与古气候、海平面、古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Fischer图解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深水沉积地层相对海平面变化;深水沉积及等深流沉积中不同级次旋回垂向组合关系记录了米兰科维奇特性,即小级别旋回在垂向上有序地按照1∶4或者1∶5的形式叠加构成较大级别旋回;等深流强度受米兰科维奇旋回影响,呈多周期弱→强→弱递变;等深流强化周期约为0.1Ma。  相似文献   

2.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苏76、苏77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相分析方法探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演化过程中的岩相类型、叠置关系及其反映的沉积相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38口探井取芯段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首次识别出了由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和由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主要包括颗粒支撑的正砾岩相、牵引流成因含砾粗砂岩相、牵引流成因砂岩相和牵引流成因粉砂质泥岩相;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包括杂基支撑的副砾岩、洪泛成因含砾粗砂岩相和洪泛成因粉砂质泥岩相。这二种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相在垂向上叠置构成不同的岩相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反映了苏76、苏77区块盒8下段在洪水泥石流沉积期发育湿冲积扇沉积,在牵引流沉积期发育辫状河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中发育砾石质心滩、砾砂质心滩、砂质心滩,为形成有利储集砂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墩日含煤岩系时代原定为晚三叠世。该岩系的岩性、岩相、煤质、孢粉组合等诸多特征均反映了下侏罗统的沉积特点,故应将其厘定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是获取地表数字图像和进行样品采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沉积学领域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改变着沉积学的研究范式。然而,目前国内基于无人机的沉积学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研究拟回顾近年来无人机在沉积学领域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主要从沉积露头的三维数字重建、高分辨率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的提取以及无人机协助样品采集3个方面综述了无人机在沉积学应用中的软硬件要求及典型研究案例。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构建数字露头模型,有利于从多个空间尺度和视角观察沉积露头的几何形态、沉积相与岩相组合情况,结合数字露头模型信息提取软件,可对粒度、交错层理和生物遗迹等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大范围的远程而高效的提取,未来还可进一步应用于沉积学野外实践教学工作中。此外,对无人机本身进行改造,还能够协助进行冰心等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应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沉积学研究,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也提高了野外工作的安全性。但是,无人机技术在数据可重复性、点云处理以及图像与模型质量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未来可借助人工智能方法,以及通过制定无人机图像采集与处理流程的标准规范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根据薄片观察及粒度分析、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水动力条件,以及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划分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建立该区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粒度偏细,分选好,水动力条件以牵引流为主;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明显,且沉积地形坡度较缓;划分7种岩相类型和3种岩相序列组合。研究区整体表现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3种微相。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精细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历史简要回顾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就如何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讨论,首先是编图单元的选择,一是以层序内的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二是以相关界面为成图单元.具体方法是在对所研究的层位进行精细的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系统编制不同层序内的各体系域或有关界面沉积时的古地理图.以此方法所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更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可以揭示出一些新的地质现象,对于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进而以中国南方二叠纪为例,在层序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系统编制了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条件下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描述了其平面展布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芝罘湾海域110个底质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分布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和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探讨了底质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及沉积水动力规律。研究表明,芝罘湾海域底质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砂质泥、砂质粉砂、泥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平均粒径值具有从岸向海逐渐增大的趋势,分选性、偏度和峰度分别为差、正偏—极正偏、平坦—中等的特征;粒度运移趋势分析反映出套子湾泥沙向西、西南运移,芝罘湾及以东海域泥沙呈顺时针方向运移;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揭示出芝罘湾海域沉积水动力具有整体较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部地区中二叠统盒8段为主力产气层,厘清其沉积相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府谷剖面与苏里格东部地区具有相似的物源体系与沉积环境,通过对府谷剖面进行实测,结合剖面岩石颜色、岩石学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岩相特征等相标志分析,对盒8段沉积相进行准确划分并明确其沉积特征,可以弥补苏里格东部地区盒8段研究大部分局限于钻井、地震等方面,缺乏露头沉积相支撑的不足。结果表明:府谷剖面盒8段以灰绿、黄绿色粗—中粒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微量元素V/(V+Ni)值表明盒8段沉积时期为氧化—弱还原过渡环境;共划分出12种岩相,其中,块状砾岩相(Gm)、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平行层理砂岩相(Sh)为河流沉积中的典型岩相,不同岩相组合构成盒8段沉积体两种不同的垂向沉积序列;盒8_下段—盒8■段为辫状河沉积,盒8■段为曲流河沉积;辫状河的垂向沉积序列由滞留沉积(Gm-Gst-Gsp)→心滩(Gst-Sq-Sp-St-Gm-St)→河道充填(Gm-St-Sh-M)→废弃河道(Sh-Fr-Mh-Sh-Fr-Mh)→越岸沉积(Sh-Fr-Mh-Fr-Mh)→泛滥平原(M-Mh-Mc-Mh-M)等6类微相构成了一个二元结构不明显的正粒序沉积序列;曲流河的垂向沉积序列由滞留沉积(Gm)→边滩(Sp-St-Sm-Sp-St-Sh)→河漫滩(M-Mh-Mc(Fr)-Mh-M)等3类微相构成了一个典型二元结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省岚县袁家村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岚县袁家村沉积变质铁矿床的矿石类型、岩相类型、岩相的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深入探讨该矿床铁建造的形成环境、形成条件,为后续找矿提供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是世界上储量最大、开发程度最低的重油富集带。目前对油区主力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识并不明确。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物化石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地层特征等因素的分析,重点研究了重油带主力储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油带渐新统-中新统主力储层内主要发育12种岩相和6种岩相组合,其中以河流相岩相组合为主;地层由下到上可以划分出3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5个沉积单元);在探讨重油带主力储层沉积砂体平面演化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受河流控制、潮汐和沿岸流共同影响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期对类似油气聚集区的勘探、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非常规油气优质细粒岩储层在地层中的展布规律,对国内外细粒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探讨。结果表明,前人提出了多种研究方法与思路,包括运用矿物成分、岩相、地球化学、测井曲线及古生物等指标对细粒岩进行三-四级层序划分。少数学者关注五级层序(准层序)的研究,并依据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指标进行划分。本文认为深度解析细粒岩的沉积学特征(岩相及成因等)是解决其层序问题的基础。对于三-四级层序的划分,可以分为垂向综合划分与横向对比追踪2个步骤进行。在所建立的三-四级层序格架内,以岩相及其组合为主线,结合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与比值、测井、小波等指标,多方法共同分析、相互验证来划分准层序,最终建立从浅水至深水、从常规砂砾岩体至非常规细粒岩、贯穿全盆的各级层序格架。   相似文献   

12.
以1∶5万区调资料为主对桂东桂平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岩石学、沉积学特征与岩相组合,指出该区以浊流沉积为主。对其中具牵引流沉积特征的夹层一部分与浊流后期转化而成的牵引流有关,一部分是受斜坡导向作用限制的大洋底流。根据浊流滑动方向指出碎屑来源于广西南面的云开古岛弧。  相似文献   

13.
滇西剑川盆地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个新生代拉分盆地,其沉积记录和盆缘构造的耦合可以揭示始新世晚期剑川盆地的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剑川组岩石特征,得出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反映剑川组火山岩是大陆造山后(板块碰撞以后)由陆内形成的岩浆喷发活动;通过分析剑川组的岩相特征,得出剑川组火山记录由强到弱表现为明显的特征,下段为火山喷发期次,上段为火山沉积期次。综合岩性岩相结果,得出剑川盆地始新世晚期板块碰撞后期的火山喷发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地质科技通报》2017,36(5):156-163
识别不同的页岩岩相是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沉积于深水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为潜在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系。划分出下扬子地区XY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相类型,并确定了岩相与有机质丰度(TOC)的关系。根据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矿物组分、含有物、伽马测井等特征,识别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段的4种岩相:①纹层状硅岩岩相;②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岩相;③灰质泥岩岩相;④纹层状灰岩岩相。XY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深水下斜坡相-盆地相。纹层状硅岩岩相和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岩相沉积于盆地相,沉积界面位于风暴浪基面和碳酸盐岩补偿深度(CCD)之下,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纹层状硅岩w(TOC)>10%,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w(TOC)为2%~10%。纹层状灰岩岩相和灰质泥岩岩相沉积于下斜坡相,其沉积界面位于碳酸盐岩补偿深度(CCD)附近或之上,不利于有机质富集,w(TOC)一般小于2%,表明岩相控制了有机质丰度(TOC)。   相似文献   

15.
西昆仑库孜一带长城纪赛图拉岩群为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火山岩主体为中酸性岩。通过对该地区长城纪火山岩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划分了2个火山喷发旋回。2个喷发旋回岩性无明显区别,均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建造。第一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7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1.70%,喷溢指数24.51%,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喷溢—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第二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4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6.67%,喷溢指数为18.15%,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揭示了西昆仑库孜一带古塔里木陆块裂解古洋盆的演化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古陆块裂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库孜一带长城纪赛图拉岩群为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火山岩主体为中酸性岩。通过对该地区长城纪火山岩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划分了2个火山喷发旋回。2个喷发旋回岩性无明显区别,均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建造。第一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7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1.70%,喷溢指数24.51%,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喷溢—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第二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4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6.67%,喷溢指数为18.15%,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揭示了西昆仑库孜一带古塔里木陆块裂解古洋盆的演化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古陆块裂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泥页岩层系岩相研究是页岩油勘探的基础工作,由于钻井取心较为困难且陆相湖盆范围小,相变快,使岩相精细识别与预测较为困难。测井曲线精确度高,纵向连续性好,可以准确识别与预测岩相。利用全岩X衍射(XRD)、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实验数据,将岩相按"三级次-三单元"划分方案进行划分,将测井曲线与TOC值、矿物含量等参数进行拟合,综合识别岩相,最后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建立岩相旋回叠加模式,从而进行岩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为一套以Ⅰ型和Ⅱ1型干酪根为主生油湖相烃源岩,可划分为18种岩相,其中富有机质黏土质层状泥岩、富有机质混合质纹层状泥岩、页岩为页岩油优势岩相。岩相各评价指标可通过测井曲线计算与预测。岩相与层序存在耦合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具可预测性。沙三4亚段泥页岩层系岩相在此格架下,形成了MSC1中部与MSC2两个有机质富集层,以及SQ5~SQ8上升半旋回4个沉积构造发育带。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的延长组长6-长7段发育厚层无沉积构造的块状砂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和开发效益,然而关于该套砂岩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晰。确定长6-长7段砂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对于该套低渗砂岩储层"甜点"形成机制的理解,"甜点"分布模式的预测,以及后续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彬长区块36口取心井的长6-长7段1 024 m长的岩心进行了沉积学特征描述,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及地质制图分析,确定了该套厚层砂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的延长组长6-长7段砂岩共发育15种岩相和3种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即:砂质碎屑流、浊积岩和震积滑塌岩微相,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3类组合关系。其深水重力流沉积模式可以概括为扇根(坡折带斜坡上半部分)的震积滑塌相-砂质碎屑流亚相(沉积组合)、扇中(斜坡中下部位-坡脚)的砂质碎屑流-浊积岩沉积亚相(沉积组合)和扇端(坡脚-盆底)浊积砂等亚相(沉积组合)。通过对彬长区块延长组长6-长7段发育的致密砂岩沉积特征的分析与讨论,确定了该厚层块状砂岩的主要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分布,为致密砂岩储层的高效开发及"甜点"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复杂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资料,结合古地理背景分析,研究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组属于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兼具间歇性碎屑流沉积;根据沉积构造与垂向沉积序列反映的不同沉积作用,克拉玛依组辫状河三角洲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等3个亚相,而Gms-Gm-Gf-Sp、Gi-St-Sm-Sh、Sp-Sh-Sp、Fh-Fm-M2、Gi-Sm-Fr、FrSp-Sm、M1-Sw、Fm-M1等8种主要岩相组合分别对应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辫流坝、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克拉玛依组为"短源距、物源足、坡度陡、水流强"的水进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该成果为红山嘴地区油气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寰 《国土资源》2007,(10):46-50
我国沉积地质学家刘宝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生涯中,呕心沥血、不断探索,在沉积动力学、岩相古地理学、层控矿床学等领域颇多建树。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刘宝珺院士,依然念念不忘早年冯景兰、池际尚、王嘉荫三位导师的精心培养和谆谆教诲。自1986年起,刘宝珺作为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在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