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候变化影响柠檬生长、产量和品质,本文利用云南省125个国家气象站1981—2018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月日照时数,进行基准年代下云南柠檬气候适宜性分区;采用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模式,研究2021—2030年、2031—2040年、2041—2050年云南柠檬气候适宜区的变化,探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柠檬气候适宜性变化,以期对柠檬产业布局、规划、引种提供科学的指导。结果表明:21世纪中叶,RCP2.6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3成左右,RCP4.5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5成左右,RCP8.5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9成左右。但由于受降水因子的限制,中度适宜区到2041—2050年开始缩减,总的可适宜种植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基本趋于稳定,这将给柠檬在云南的种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南岛1981-2010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对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划分出年内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等级;结合2006-2010年的旅游客流量统计数据,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在此基础上,用虚拟因子表示非气候气候因素的影响,采用OLS方法分别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客流量全年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国内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弹性系数为1.5%;海外旅游客流量除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外,节假日赛事活动等非气候因素对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海外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1%.  相似文献   

3.
基于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统计降尺度模型提供的多元线性回归和岭回归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采用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4.5)和RCP8.5情景下全球气候模式MPI-ESM-LR输出的预报因子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秦岭山地周边10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评估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在秦岭山地的适用性及预估秦岭山地未来3个时期(2006-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内,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均可以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的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且多元线性回归的模拟效果优于岭回归。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预估的研究区域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增幅随辐射强迫增加而增大。降水方面,21世纪未来3个时期降水均呈不明显减少趋势,但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综合考虑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在秦岭山地对平均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和情景预估结果,认为多元线性回归降尺度方法更适用于秦岭山地气候变化的降尺度预估研究。  相似文献   

4.
RCPs情景下中国北方地区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50 km×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单向嵌套BCC_CSM1.1全球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以中国西北东部到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干旱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1)RegCM4模式对研究区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可信度较高,能较好地模拟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但由于模式存在一些系统性误差,因此部分区域模拟结果比实际略偏高。(2)2041—2050年相较于2006—2010年来讲,RCP4.5情景下研究区域气温将增加1.0℃左右,RCP8.5情景下增加约1.4℃;两种情景下研究区域降水表现为波动变化,一致性趋势不明显,但2041年以后均进入降水减少期。(3)总体来讲,两种情景下2041-2050年研究区域均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干旱;RCP4.5情景下,夏、秋季2041—2050年干旱情况比前期严重,其中秋季从2042年开始,SPI值普遍偏低,有可能出现连旱现象;RCP8.5情景下,夏季干旱总体呈增加趋势,秋季则呈波动减少趋势,但2045年以后秋季又转为较干期。  相似文献   

5.
运用IPCC AR4提供的模式预估结果,分析了基于19个站的不同排放情景下21世纪贵州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贵州省将继续变暖、变湿,且人类排放越大,增温增湿的幅度越大。从未来情景气候预估的区域性特征来看,相对于基准期(1981—1999年),2011—2040年,A2(高排放)、A1B(中排放)和B1(低排放)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年平均气温偏暖在1℃以下,且省北部地区偏暖程度略大。2041—2070年,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年平均气温分别比基准期偏暖1.6~2℃、1.8~2.4℃和1.2~1.8℃,且均表现为省东北部偏暖幅度大、西南部偏暖幅度小的态势。2071—2099年,偏暖态势亦是东北部多、西南部少,3种排放情景下分别比基准期偏暖3℃以上、2.6~3.2℃和1.8~2.2℃。降水方面,前期(2011—2040年)在A2和A1B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期全省年平均降水以偏少为主,偏少幅度在2%以内,在B1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期省西北部降水偏少东南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在1%以内。21世纪中期(2041—2070年)和后期(2071—2099年)在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各区域降水相对于基准期均是偏多。其中2041—2070年,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年平均降水分别偏多0%~3%,2%~5%和1%~3%,且偏多态势分布在3种情景下均不一致。2071—2099年,降水偏多的态势为南多北少,具体表现为3种排放情景下分别偏多4%以上,3%以上和2%~5%。  相似文献   

6.
基于兰州市198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3个指标,对兰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全年旅游气候舒适期可达7个月,旅游最舒适月份从5月持续到9月,不适宜期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月、12月。结合2010—2014年兰州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数据,划分了兰州市旅游淡旺季和客流量月指数;综合分析客流量月指数与三个指数关系得出: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舒适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客流量月指数与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呈正相关,与着衣指数呈负相关,且3个指数与客流量月指数相关性较好,都在0.7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RCP4.5和RCP8.5情景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单向嵌套BCC_CSM1.1全球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中海南岛区域的格点进行站点插值后的预估数据,分析了海南本岛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21世纪海南岛总体呈变暖、变湿趋势.在RCP4.5情景下,年增暖倾向率为1.4℃/100a,在RCP8.5情景下,年增暖倾向率为3.4℃/100a.RCP4.5情景下,增温幅度最大的是冬季;RCP8.5情景下,前期增温幅度最大的是冬季,中期增温幅度最大的是夏季,后期增温幅度最大的在秋季.21世纪年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RCP4.5情景下前、后期降水增多不明显,中期增多明显;RCP8.5情景下前、后期的降水增加幅度比中期更明显.21世纪冷季降水可能减少,秋季可能更明显,冬季次之;暖季降水可能增加,夏季可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6年阆中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影响阆中古城旅游的气象、气候因子,建立了适合阆中的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模型。并利用模型对阆中气候综合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划分出其等级和适宜旅游期。以2013—2015年阆中古城客流量月指数为依据,通过OLS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阆中古城年内月客流量变化与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阆中旅游属于春秋两季适宜型气候,2—6月和9—12月均适宜旅游,4—5月和9—10月为最适宜期,仅有1月和7—8月较不适宜出游,无不适宜期;年内月客流量变化主要受气象气候影响,各月气候综合舒适度的变化均对客流量的影响极其显著,客流量月指数受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的影响弹性系数为0.9614%。  相似文献   

9.
针对珠江流域,分析了在全球气候模式(BCC_CSM1.1)驱动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进行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模拟中,珠江流域在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RegCM4对珠江流域气候特征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珠江流域气温将持续增大。与参照时段(1980—1999年)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年平均温度在2020s分别增加0.7 ℃和0.8 ℃,2050s分别增加1.0 ℃和1.6 ℃,2080s分别增加1.6 ℃和2.9 ℃。而未来年降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情景、不同地区预估的降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RCP4.5情景下,流域降水2020s将减少4.3%,2050s和2080s将分别增加0.7%和0.1%;RCP8.5情景下,未来不同时段流域降水均呈减少趋势,2020s、2050s和2080s分别减少1.7%、2.9%和0.2%,表明降水预估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降水在东南沿海增加、西北部减少,变化率为±8%。此外,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珠江流域的日平均温度统计特征发生改变,揭示未来高温事件可能增加,同时,大雨级别以上的降水发生频率增加,可能导致洪涝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CMIP5耦合模式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以1890一1900年为基准气候,确定了2℃全球变暖时间、对应时期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幅度,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3年、2040年和2036年;对应着2℃全球变暖,三种情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99℃、3.22℃和3.28℃,均超过全球2℃的升温水平;年降水量亦增加,分别增加8.35%、7.16%和7.63%。受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多影响,RCP4.5情景下霜冻日数、冰封日数减少,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增多;RCP4.5情景下中雨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增加,持续干期天数减少。从各地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结果来看,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the results simulated with the Chines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nestedin NCAR CCM1 GCM through one-way nesting approach.The model has been run for 14 months.The NCAR CCM1(1992)is at rhomboidal truncation(R15),while the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the Chines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is 100 km.It is found that the Chinese regional climate modelhas some advantages in simulating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generalclimate model,because of the improved land surface parameterization.  相似文献   

12.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气候变暖若干特征及其对气候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对广东省近50年的气温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广东省陆面气温增暖率为0.16℃/10年,低于全国和全球陆面增暖率;气候变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冬季和春季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沿海地区明显大于内陆地区,气候带向北移动的趋向明显,北热带区域面积在扩大,南亚热带区域面积在缩小,中亚热带区面积相对稳定。分析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东气候变暖具有地方性特征,主要是受大气环流、海温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emperature data in Guangdong in the past 50years,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arms by 0.16 °C/10a in Guangdong. The range of warming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f nationwide and global land surface. Furthermore, the temperature has a larger increase tendency in winter and spring and coastal areas than in summer and autumn and inland areas. Climate zones move towards the north obviously. North tropical zone is expanding, south subtropical zone is reducing and central subtropical zone is relatively stable. Under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warming in Guangdong were influenced by 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human activities etc.  相似文献   

15.
SIMULATION OF PRESENT CLIMATE OVER EAST ASIA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15-year simulation of climate over East Asia is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nested in one-way mode to the ERA40 Re-analysis data. The performance of themodel in simulating present climate over East Asia and China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RegCM3 can reproduce well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 The simulation of the mai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nd their seasonal cycle/evolution, are basically agree with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Meanwhile a general cold bias is found in the simulation. AS for the precipitation, the model tends to overestimate the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China while underestimate it in southern China, particularly in winter. In general, the model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emperature than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6.
Ian Burton 《Climatic change》1997,36(1-2):185-196
The paper explor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to current climate variability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additional way to approach adaptation to long-term climate change. In effect improved adaptation to current climate is a step in preparation for longer term climate change. International programs of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are separately organized to deal with natural disasters and climate change. There is no scientific concensus so far, that extreme events have changed in frequency on a world-wide basis, although some regional changes have occured. It is extremely unlikely that significant shifts in the means of weather distrbutions will take place without shifts in the tails. In some situations it may make more sense to focus on adaptation to extreme events and the tails of distributions. In other circumstances adaptation to the norms is the logical foc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 climate and climate change is examined in terms of single and complex variables and phenomena.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search communities studying adaptation to extreme events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work more closely together, perhaps in a newly organized joint research program.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区域气候模拟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MM4中尺度数值模式,RegCM2模式和P-σ混合坐标五层区域气候模式,以GFDL多年平均的6月份气候场作初始场,对我国东部地区7月份的区域气候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检验了三个模式模拟中国东部区域气候的性能,发现对500hPa高度场,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雨带位置等不同的模拟对象,三个模式各有优劣,其结果对于发展适合我国东部地区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改进模拟和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新疆温度降水配置演变及其尺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新刚  任宜勇  陈洪武 《气象学报》2007,65(6):1003-1010
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研究近20年新疆出现的高温多雨型气候的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新疆近55年温度和降水的小波功率谱分析显示,二者在年际尺度上都有2—4和6—8 a的显著周期分量,在年代际尺度上有准16 a周期;但它们的时间演变和时间平均谱都存在差异,导致温度和降水配置演变比较复杂,呈现非平稳性。正交小波分解证实,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的高频部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除个别几年外几乎都是高温少雨或低温多雨配置;在年际变化的低频部分,即6—8 a尺度部分,高温少雨/低温多雨及高温多雨/低温少雨配置交替出现,55a平均而言二者相关性不显著。在年代际以上尺度,二者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约50 a以上尺度部分,16—32 a尺度部分方差贡献很小。在降水和温度时间序列中去除趋势后发现,50 a以上尺度部分具有稳定的高温多雨/低温少雨配置。因此,近20年新疆高温多雨型气候的出现主要是二者50—60 a尺度成分的正位相和线性增加趋势部分叠加形成的,其中降水主要是年代际尺度成分的贡献,温度主要是线性增暖趋势即全球变暖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9.
气候系统可预报性的全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胞映射方法是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全局分析的强有力工具。文中基于一个最大简化的地-气耦合模式,引入胞映射全局分析方法,对气候系统的可预报性进行了全局的研究。气候系统存在最大可预报期限,对于超过逐日预报可预报期限后的预报,用胞映射思想证明了平均值的可预报性,并得到了定量的结果。研究表明,耦合机制具有延长可预报期限的作用,观测精度的提高亦可延长可预报期限  相似文献   

20.
使用新版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在C02加倍情况下引人人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进行了其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地面气温为降温作用,其中在冬半年和在南方更明显;对降水的影响为全国各月平均降水将以减少为主,年平均降水变化的基本特点为在中国东部以减少为主,西部以增加为主。但无论温度还是降水变化的数值都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