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2013—2014年连云港地震台单台测定的m_b震级,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的相应地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震级偏差平均值、震级大小、震中距、震中方位对震级偏差的影响,并利用稳健回归方法给出震级校正关系式。结果发现:单台震级比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的震级低0.05级;对于中强地震,二者测定结果基本一致;震级偏差随震中距增大逐渐减小,且EN向地震震级偏差较大;采用稳健回归方法校正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震级偏差较小,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震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发布以后,收集整理鹤岗地震台2018年1月—2020年3月测定的远震面波震级M_(S(HEG)),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给定的面波震级M_(S(CENC))进行比较,统计二者偏差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和反方位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发布震级相比,鹤岗地震台测定的面波震级偏高,且震级偏差与震中距表现为正相关性;震中位于鹤岗地震台站西北方位,震级偏差较小,而在其他方位,震级偏差则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2010~2018年Ms≥3.5的500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重新量取计算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并对新疆地区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区域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为定量研究地震震级奠定基础.同时,将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都存在的震级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L...  相似文献   

4.
采用西宁台数字地震仪所确定的地震震级(M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确定的震级(Ms)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西宁地震台震级(Ms)的台基校正值,并对不同震级和不同区域地震的震级偏差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地震仪震级偏差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太原基准地震台2008年至2009年的数字化地震仪面波震级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台的绝大部分震级偏差△M≤0.2级,部分地区地震震级偏差较大(超过0.3级)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6.
由于安庆地震台数字化测震仪及分析软件所测定的地震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所测定的地震震级偏差较大,选用安庆地震台9个月的观测资料从MB震级与MS震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相关性较好的基础上,得出单台定位的台基校正值,并分析了偏差产生的原因,为安庆地震台单台地震分析工作提高准确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库尔勒国家数字地震台近震震级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库尔勒国家数字地震台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测定的1 403个近震事件,与新疆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目录事件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震级偏差值,并从震级、震中距及方位角等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地震震级的逐渐增大,震级偏差也随着增大;震级偏差与震中距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8.
地震震级是地震三要素之一,如何准确测定震级对于地震速报与应急工作至关重要。选取赤峰中心地震台2016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31日测定的674个地震事件的面波震级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进行比较,并根据不同的震中距和方位角,给出面波震级偏差及校正值。结果表明:随着震级和震中距增大,震级偏差增大;赤峰中心地震台以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15、-0.13,以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22、0.16;根据参考校正值重新计算震级,通过震级对比结果表明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地震震级与诸多地震研究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精确测定震级是非常重要的。我台测定的近震震级与《山东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存有较大的偏差。本文对影响震级偏差的R_1(△)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用于本台的新的量规函数R_3(△)。用R_1(△)和用R_3(△)计算的震级平均偏差分别为0.09和0.01,其相应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182和±0.150,已提高了我台测定震级M_L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测定地震震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新推荐震级标度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震台网地震震级测定方法.研究指出,地方性震级ML与不同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性具有密切关系,区域性特征明显,为保证中国地方性震级的一致性,宜沿用中国传统测定方法.建议:用IASPEI新推荐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b和宽频带体...  相似文献   

11.
烈度计台与测震台的布设环境、仪器类型不同,所测定的震级值存在一定差异。收集2017-2019年川滇地区301个烈度计台站记录的46次ML 3.0以上地震,进行震级校正。统计烈度计实测震级值与测震台网平均震级值的偏差,对原量规函数进行修正,进而做台站校正。综合修正后,利用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重新计算烈度计震级,结果表明:在震中100 km范围内,烈度计测定震级偏差平均值由校正前的0.145降低至0.033,标准差由0.382降低至0.295,离散度减小;校正后的烈度计震级结果较优,说明本研究获得的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更加适用于川滇地区烈度计台站的震级计算。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测震台网记录的河北及周边地区地震事件为数据源,计算单台测定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采用统计、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分析偏差的分布情况,依据震中距分段计算平均偏差,得到震级偏差的分布规律及相应校正值;最后通过对量规函数、台基岩性等进行校正,对比拟合出符合河北台站特点的新量规函数,使误差精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区地方性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芳  张帆  张晖  赵铁锁  娜热  魏建民 《中国地震》2016,32(3):485-493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1月内蒙古测震台网81个台站所记录的6342次地震事件,基于震级残差统计方法,计算了81个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析认为,BHS等6个台站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台站场地响应放大、台基风化等。台基校正前、后单台震级平均偏差值ΔMLi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显示,曲线形态基本未有大的改变,台基校正后较之前震级平均偏差绝对值降低0.01,表明台基对地方性震级偏差的影响不大。同时,进行了81个台站的台基校正获得了内蒙古新量规函数,结果表明,全国量规函数除了震中距为0~120km时适合于内蒙古地区以外,其余情况下均偏高,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特征。因此,本文修定了全国量规函数,得到了校正后的内蒙古地区量规函数。  相似文献   

14.
选用广西数字化测震台网2008—2020年记录的广西及邻区1 251个ML ≥ 2.0地震事件震相资料,采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获取广西51个地震台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差,分析观测仪器类型、台基场地响应和震中距等因素对震级偏差的影响,进而提出台基校正值,修正区域量规函数。结果发现,南宁、天等、北海等15个地震台站的震级偏大,桂林、贺州、天峨等16个地震台站的震级偏小,崇左、灵山、平果等20个地震台站震级适中;在单台震级共14 784个样本中,震级偏差集中在-0.4—0.4,呈正态分布;震级偏差受台基场地响应和震中距因素影响明显,当场地响应值大于1.0时震级偏大,小于1.0时震级偏小,等于1.0时震级较为适合,当震中距在70 km范围内时单台震级偏小,当震中距在70—300 km时单台震级较为适合,当震中距在300—550 km时,单台震级稍有偏大。修正后的区域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值,可有效提高广西测震台网测定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杜广宝  刘杰  孙丽 《地震》2019,39(2):19-27
目前震级新国标拟在中国地震震级测定中开始使用。 为系统评估震级新国标对中强浅源地震的速报震级影响,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大陆发布的5级以上浅源地震速报目录, 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国标宽频带面波震级与原速报震级的差异, 并与国外面波震级结果以及国、 内外矩震级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新国标, 国内、 外面波震级对6级以上地震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但5、 6级以上地震的频次分别为原来的80%、 60%左右, 而6.5级以上地震频次差异不大。 国内、 外矩震级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由于国际上目前采用矩震级发布, 而矩震级与面波震级之间存在系统偏差, 因此, 为保持与国际结果一致, 应加快矩震级在地震速报中的应用, 这可能会导致6、 7级地震频次进一步降低。 由于速报震级在实际工作中既有可能采用面波震级, 也有可能采用矩震级, 或两者的结合; 因此, 速报震级仅用于地震信息发布、 地震应急、 科普宣传等社会应用, 如果使用震级进行科学研究、 地震活动性统计等专业应用研究, 最好统一使用一种标度, 即面波震级或矩震级。  相似文献   

16.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运行以来记录的ML≥1.0地震资料,对测定的速度震级和仿真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两种震级偏差值及相关系数,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为福建地震台网震级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o calculate the deviations between single station magnitudes and average ones by the magnitude residual statistical method, the paper selects 13086 seismic events recorded by the Gansu broadband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the deviation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are analyzed. The M L calibration function is modified and a uniform local magnitude system characteristic of the Gansu region,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资料快速测定中强地震矩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资料,选取国内Ms≥5.3地震波形数据,采用长周期波形拟合方法,快速计算2008年至今86个中强震的标量地震矩MO和矩震级Mw,并将Mw与GCMT的测定结果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矩震级与GCMT测定一致,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关系为Mw=0.86Ms+0.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