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是利用对虾(扇贝)育苗池进行室内常温培育裙带菜苗。试验证明,育苗数量完全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这样既可充分提高对虾(扇贝)育苗池的利用率,又可解决裙带菜苗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鲈鱼土池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1989-1993年鲈鱼土池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捕自天然海区、围垦内 网箱培育的亲鱼注射LRH-A与HCG诱导能顺利排卵,产卵率70-100%,受精卵卵径1.25-1.40mm,浮性卵、受精率21-89.0%,在水温18.0-21.2℃、盐度31.0-34.0的条件下,一般经50.67h孵出仔鱼,孵化率46.0-90.0%。人工育苗在室外土池进行,最高成活率11.7%。初孵仔鱼全长3.53-  相似文献   

3.
鲻鱼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叶金聪  蔡良侯 《台湾海峡》1997,16(3):260-264
本文报道了1991-199御鲻鱼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在水温24.0-26.0℃,盐度2.0-30.0和pH值8.21-8.26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经培育38日龄变态为幼鱼,全长达25.10mm;1994-1995年及1995-1996年度分别育出幼鱼51240属及112049尾,育苗成活率为5.9%-12.0%《文中介绍了饵料系列,鱼苗生长与发育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k)]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 ,但最有研究成效的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 ,但此后缢蛏人工育苗技术未见进展 ,至今缢蛏养殖苗种仍来源于野生群体。鉴此 ,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1~5]的基础上 ,于1997~1998年进行了缢蛏人工育苗试验 ,且两年均获成功 ,现将采取的技术措施简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设施催产、育苗池 :面积为5m×6m水泥池 ,共10只 ,池顶盖为玻璃钢瓦。自然海区培苗田 :面积为60~100m2,共10块 ,合计800m…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带夏苗致病与育苗水系中细菌大量繁殖有密切的关系,于1984年在福建三沙海带育苗室同时从微生物、生理生态和培养技术三个方面对水系中微生物进行监控,具体步骤为:1.小心地抽出,古海况及气象条件不佳时,即停止抽水;2.育苗海水要经黑暗沉淀和过滤;3.种海带必须健康清洁,将首批放散的孢子水排掉不用,而以第二批孢子水采苗;4.育苗苗帘须经过严格漂洗和消毒。通过以上措施取得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贝类育苗中几种水处理新方法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叙述磁化水,泡沫处理水,臭氧处理水。高分子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在贝类育苗上的应用,介绍其使用方法,优点和不足,从而为贝类人工育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使贝类育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海洋养殖技术,将以目前的海水养殖技术为基础,以今后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各相关学科的渗透与技术的移植而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新型养殖技术。其特点是以高度集约化和自动化养殖为重点。 高度集约化和自动化海水养殖生产的前提是要有优质稳定的苗种供应,因此解决苗种生产中的问题,扩大苗种生产,是进行多种类的规模养殖的重要基础。 海水工厂化育苗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9.
企鹅珍珠贝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分布在我国广西合浦,广东湛江、惠阳,台湾和海南,主产地为海南,日本、菲律宾等地也有出产;它利用足丝固着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岸石或珊瑚礁上生活。其成体壳高18cm,大者可达25cm。贝壳近斜方形,略似斧状,背缘约平直,腹缘弧形,前缘和腹缘连成一大弧状,后缘向后腹端倾斜延伸。前耳小,后耳长,左壳平,右壳凸。壳表黑色,鳞片细密。壳内面有虹彩色珍珠光泽。足丝发达,成体足丝呈树枝状[1]。因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等优点,是养殖大型附壳珍珠的理想母贝。目前这一…  相似文献   

10.
马粪海胆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e)属鲽科中的冷温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东、黄、渤海[1-6]。地方种群多,洄游范围小,适应能力强,既具杂食性,又能耐低温。虽非名贵鱼种,却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早在60年代,日本学者便着手进行其人工育苗和放流试验[4,7-9]至今年放流2.0—3.0cm的稚鱼达700万尾。我国则无人从事此项研究。为了恢复渔业资源,在渤海开展其增殖放流,笔者从1982年开始,先后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进行了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苗种中间培育和放流试验等[5-8]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远海梭子蟹春季室内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廖永岩  曾进 《海洋科学》2000,24(12):10-15
有关远海梭子蟹(PortunuspelagicusLinnean)幼体培育研究 ,国外研究较少 ,国内仅洪万树等1994年做过其夏季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而涉及状幼体第1期的饵料效果及盐度适应性却未见报道过。本文探讨了远海梭子蟹种苗培育的实验室小规模技术方法 ,以及状幼体第1期的饵料效果和盐度适应性 ,供远海梭子蟹苗种生产研究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蟹在3~4月 ,抱卵亲蟹均购于民享市场。抱卵时体重范围是69.3~99.2g,卵重12.0~17.8g,怀卵量188000~279000 ,背甲…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光合细菌是一类组份较全且营养价值较高的细菌。在缺氧弱光条件下,具有处理低分子有机物、净化水质等显著功效。本研究利用了光合细菌所具有的独特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在海湾扇贝人工升温育苗过程中,以单胞藻为基础饵料适当添加光合细菌,增强了海湾扇贝整体营养水平和改善了育苗水体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亲贝性腺发育,提高了幼虫生长率。亲贝性腺指数平均日增长达2%以上,幼虫日平均增长13.85μm,同时,光合细菌可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青蛤土池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在江苏黄海盐场开展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lGmelin)的土池育苗工作,1992年再次在10.5亩的土池中,育出了0.15~0.6cm的稚贝22405×104粒,折合每亩的出苗量为2074.6×104粒。土池育苗就是模拟海区的自然状况,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青蛤繁殖阶段不同环节的生理生态要求,从而达到在土池内自然繁殖育苗的目的。1育苗场址的选择选择育苗场,必须对当地的潮汐、水流、水质、底质、盐度、温度、pH及饵料生物,敌害生物、青蛤繁殖期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再结合当地交通、…  相似文献   

17.
天然浮游动物在真鲷育苗中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量采集天然浮游动物并将其应用于真鲷育苗生产的技术,探讨了真鲷仔稚鱼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开辟了鱼类育苗新饵源,可摆脱目前过多依赖卤虫卵的局面。结果表明,全部或混合投喂浮游动物与全部投喂卤虫幼体相比,真鲷仔稚鱼成活率提高31.9~34.4%,饵料成本降低15.2~28.8%,而且仔稚鱼活力强、无畸形,生长较整齐。  相似文献   

18.
青蛤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蛤是帘蛤科中分布较广的一种双売类经济贝类,本文对青始分布、繁殖、催产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室内和土池两种方法的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室内育苗密度平均为每立方水体160.86万个,土池育苗密度平均为每平方米31119个。  相似文献   

19.
黄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黄姑鱼 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俗称黄姑子、铜锣鱼,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是太平洋西北部沿海的特有种,在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日本的土佐湾和有明海都有其产卵场。 有关黄姑鱼的研究,雷霁霖等(1981)于1959年首次记录了其胚胎及仔稚鱼的形态观察;田北彻(1974)研究过其早期生活史;谷口顺彦(1979)进行过箕作氏黄姑鱼(N.milsilaii)的孵化与仔稚鱼饲育的研究。但是,黄姑鱼的工厂化育苗我国尚无先例。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HA)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生物聚合体之一,存在于土壤、泥炭、褐煤、风化煤、天然水及海水中,是一组具有芳香结构,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强吸附能力的多聚酚羧酸类物质,可与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或不溶性络合物。它与植物体内某些矿物质和元素的储存、传递及自然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沉积和迁移都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根据天然腐植酸的结构特点,在中国对虾人工育苗中作水质改良剂,结果发现,它不仅可将水环境中游离的金属离子络合成稳定的整合物,消除其对生物的毒害,起到净化和调节水质的作用;还发现施加HA后,能促进水体中单细胞藻繁殖,增加了基础饵料,从而提高亲虾的产卵量、孵化率、变态率等。现将作者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