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冻融作用下PPF稳定土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雨彤  杨林 《冰川冻土》2017,39(4):850-857
为了研究冻融作用下外加材料稳定土的力学性能,以一种国产土壤固化剂(TG固化剂)加固低剂量水泥石灰稳定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前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研究不同压实度、聚丙烯纤维(PPF)掺量稳定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稳定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回弹模量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经历6次冻融循环后,强度、模量损失率基本稳定。冻融前后稳定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以及强度、模量的残留百分比均随着压实度和PPF掺量的提高而增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压实度为95%,0.2% PPF综合稳定土进行冻融试验,得到抗压强度残留比(BDR)达到59.32%,质量变化率仅为6.28%,研究表明,PPF综合稳定土具有优良的冻稳定性,可用作路面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半刚性材料是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材料常见形式之一,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可分为含骨料类和不含骨料类。当骨料含量超过50%时,室内重型击实试验劳动量大,并且干密度和含水率睦线不稳定。在已知不含骨料的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半刚性材料(即结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基于Matlab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并编制了含骨料的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半刚性材料压实参数(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预测网络模型,经过对网络模型的大量训练、训练函数和传递函数的调整及初始训练数据的规一化,最后建立了6→15→2的网络模型,其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稳定准确,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前言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已成为各国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而开展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又与这三个问题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已将工业废渣作为可利用的新资源,提出了“工业废渣资源化”的口号,这不但加强了环境保护,而且变害为利,获得了大量可利用的资源。电厂粉煤灰是一种数量巨大,用途广泛的工业废尘。世界每年排放量已有一亿六千多万吨,最近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煤碳委员会报告,1982年世界煤产量急剧增加,按煤灰占燃煤量15%计算,煤灰已有几亿吨之多,如何将这么多污染环境,危害生态的工业废尘,变为可  相似文献   

4.
试论软弱路基土的水泥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弱路基土的处理是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在论述土的工程性状的基础上,侧重研究了水泥稳定土的加固机理。同时,结合水泥加固土的内配比试验和工程应用,论述了水泥稳定土的工程性状,从而为水泥稳定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渣加固土强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定文  曹智国 《岩土力学》2013,34(Z1):54-59
工业废渣的资源化是解决工业废渣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粉煤灰和高炉矿渣为固化剂,石灰为碱性激发剂,对黏土进行加固。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固化剂掺入量、养护龄期等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pH值和饱和度等发展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提出一个综合反映固化剂掺入量、养护龄期和压实度等因素对固化土强度影响规律的综合影响因子,固化土强度与综合影响因子呈负指数函数关系;粉煤灰+石灰和高炉矿渣+石灰可有效改良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石灰是一种有效的碱性激发剂,可提供工业废渣发生火山灰反应的高碱性环境。试验成果为工业废渣改良不良土质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湿法冶锰废渣中锰的形态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湿法冶锰废渣经过烘干、研细等预处理,按其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形态研究,通过筛选和实验,确定了废渣中的锰可用形态分析方法。在弄清废渣中锰的各种形态及含量的基础上,将其成果进行转化,用于指导工业生产、环境评价和废渣处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桃源县现存两个百年老矿山,即冷家溪金矿和西安镇白钨矿。其中西安镇白钨矿遗留大量前人无法利用的低品位废渣和尾矿,随着选冶技术的提高,现在该废渣和尾矿已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并且有不少人希望二次开发利用这世废渣和尾矿。  相似文献   

8.
两种煤质分析指标的关联方程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MATLAB对大量煤质分析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推导出了煤质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的关联方程组。新方法实现了由工业分析结果求元素分析成分的目的,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豫北某地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及其氯化物升高的趋势,通过对制碱废渣的静溶和淋溶试验,分析了碱渣淋滤液的产生过程,同时分析了碱渣堆放场与该市岩溶水中氯离子浓度升高的关系,这将对渣场以后的废渣处理及周围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绍云  唐显裕 《地球学报》1987,9(1):231-236
硫磷铝锶矿是一种以磷为主,伴生有硫、铝、锶及稀土等多种有益组分的综合性矿产资源。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对该矿石合理选择,以磷为主综合回收的多种工艺流程方法,为有效地利用这类新矿石,作者对各种有益组分的回收作了大量试验研究并取得许多数据。利用前一工序的废渣作为下道工序的原料连续回收了硫精矿、黄磷、氧化铝、混合氧化稀土、水泥等产品,同时解决了矿石因品位低造成的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铁锰氧化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矿物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21世纪矿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众所周知,铁和锰是自然界中少数但常见的变价元素。含有变价元素和带有表面电荷的铁锰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不仅对有毒有害的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而且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氧化降解作用。利用这些矿物来修复污染土壤,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体现出天然净化作用的特色,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Industrial waste generation has reached up to millions of tons yearly. On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arge accumulating amount of waste could be to incorporate it into the soil; thus, finding a way for the use of industrial waste could be a quest for soil improvement studies. Industrial sludge in certain pozzolanic form reacts with soil and possesses cementitious propertie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utilization of lime, steel and copper sludge in improvement of high plasticity clayey soil. The influence of stabilizer type, different curing times and various ratios of lime to sludge are evaluated by Atterberg limits, standard proctor compaction,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strength in triaxial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lime and sludge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maximum strength. Moreover, the strength of soi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uring time. Utilizing stabilizers also influences plasticity index and compaction parameters. Final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eel sludge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copper sludge in term of strength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residually derived lateritic soil stabilized with cement kiln dust (CKD), a waste product from the cem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as liner in waste repositories. Lateritic soil sample mixed with 0–16 % CKD (by dry weight of the soil) was compacted with the British Standard Light, West African Standard and British Standard Heavy compaction efforts at water contents ranging from the dry to wet of optimum moistures.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such as Atterberg limits,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hydraulic conductivity,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volumetric shrinkage strain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asticity index, the maximum dry unit weight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ogether with the volumetric shrinkag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amount of CKD while 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and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d with higher CKD content for all the efforts. When measured properties wer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adopted by most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agenc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arrier systems in waste containment structures, the resulting values showed substantial compliance. Besides developing an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liner material,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an industrial by-product otherwise considered as waste by the producers, in addition to a systematic expansion in the use of the lateritic soil for geotechnical works.  相似文献   

14.
固化风沙土强度特性及固化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驰  于浩 《岩土力学》2009,30(Z2):48-53
通过PX固化剂对库布其沙漠风沙土进行加固。对不同含水状态、不同固化剂掺量、不同养护龄期下固化风沙土的强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状态下风沙土的强度特性是不同的,相同固化剂掺量、相同养护龄期时,固化风沙土在最优含水率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远远大于饱和含水率下的强度。相同含水状态下固化风沙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量增加、养护龄期延长而增大,且在养护初期强度增长较快,当固化剂掺量为8 %、养护龄期为28 d时,固化风沙土强度满足国际上对固沙强度的要求。最优含水率下固化风沙土抗剪强度较风沙土有较大提高;当固化剂掺量为8 %时,固化风沙土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达到最大,此时固化风沙土抗剪强度约为风沙土的1.8倍。进而,通过扫描电镜对风沙土固化前后微观结构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土中掺入PX固化剂后,颗粒间由原来的弱连接变为胶结连接,解释了固化风沙土较风沙土强度得以提高、稳定性得以改善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水泥改良土具有强度高、变形小、施工操作简单、质量控制容易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路基填筑、基坑回填、边坡防护和地基换填。水泥土裂缝影响路基工程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危及铁路路基安全。因此,铁路路基设计需要对路基填土的抗拉强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水泥改良土抗拉强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改良土的抗裂性能是影响工程应用的重要因素,拉伸强度是衡量水泥土抗裂性能的关键指标。本文基于常规无侧限压缩仪自行设计了直接测量水泥改良土拉伸强度的单轴拉伸试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水泥掺量(A)、龄期(t)、含水率(w)和干密度(ρd)对水泥改良土单轴拉伸强度(σt)的影响,水泥改良土的单轴拉伸强度随水泥掺量、龄期和干密度增加而增加,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建立了水泥改良土的单轴拉伸强度与et/A(et是水泥改良土的孔隙比)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结合水泥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基质吸力的测试结果,建立了单轴拉伸强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基质吸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掺绿砂改良膨胀土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鑫  孙树林  魏永耀  盘霞 《岩土力学》2012,33(Z2):209-212
绿砂高额的处理费用与其具有的再利用潜力相比,使绿砂再利用的研究得到重视,尤其对公路路基改良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针对膨胀土路基的胀缩问题,围绕绿砂及膨胀土-绿砂混合物进行一系列室内土工试验,探讨绿砂作为公路膨胀土路基改良剂的可行性。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配比条件下,对绿砂以及绿砂改良后膨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击实特性、力学特性等进行室内对比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绿砂改良膨胀土试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试样的含水率、掺砂率;随着掺砂率的增加,塑性指数逐渐降低,最佳含水率也随之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大的幅度变化很小,无侧限抗压强度先降低而后提高,其后又降低。  相似文献   

17.
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建刚  王星华  王曰国 《岩土力学》2004,25(8):1283-1287
介绍了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工程设计施工情况。通过对各种地基处理路段沉降观测,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特征,推测出其最终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分析了软基处理措施与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软土路基沉降受加荷影响很大;采用碎石和粉喷桩处理后地基沉降量比其它处理方法要小;在松软土地层,控制填土不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灰改良风积土动力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系列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灰(石灰、粉煤灰)改良风积土在不同固结围压、固结比、掺灰比和振动频率条件下的动强度特性。通过试验和计算分析,在力学性质较差的风积土中掺入石灰、粉煤灰,其动强度明显提高,且主要表现为动粘聚力增加。其中,尤以掺灰比(石灰∶粉煤灰∶风干土)10∶20∶70,13∶27∶60的石灰粉煤灰土改良效果更为明显,其饱水动强度相对于素土而言提高近2~3倍以上。随着振动频率的升高,二灰改良风积土动剪应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石灰改良红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层是一种特殊岩土,作为路基材料时,常会导致不均匀沉陷、翻浆冒泥等病害。为改善其力学性质,工程上通常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Ca(OH)2)进行改良。由于降水-蒸发的周期性变化,运营期间反复干湿循环作用对路基土的工程性质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结合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不同掺量的石灰改良红层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含水率下,石灰改良红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石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干湿循环作用对改良红层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与石灰掺量有关,石灰掺量较低时,改良红层的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石灰掺量较高时,改良红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未改良红层塑性较大,试样均为塑性鼓胀破坏,掺入石灰后,红层强度增大,脆性增强,呈脆性剪切破坏,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石灰改良红层试样呈多缝锥形破坏。  相似文献   

20.
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大尺寸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炜  汪益敏  陈页开  周刚  余继东  黄放军 《岩土力学》2008,29(11):3133-3138
采用自行研制的500 mm?500 mm?400 mm(长?宽?高)大尺寸直剪仪,对土工格室加筋土以及土工格室加筋水泥稳定土的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大尺寸直剪试验模拟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剪切作用过程,得出加筋土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确定了土工格室加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土工格室对土的抗剪强度增强机理,土工格室加筋土的黏聚力提高较大,内摩擦角变化相对较小。通过对素土和掺入量为5 %的水泥稳定土进行常规直剪试验、大尺寸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试验方法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得出3种试验方法对应的抗剪强度指标及其相对大小;即素土的摩擦角大小依次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小于常规直剪试验,素土的黏聚力大小依次为:大尺寸直剪试验小于三轴试验小于常规直剪试验;水泥稳定土的摩擦角大小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黏聚力结果比较大小依次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