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黑龙江及邻近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极小值时间资料,分析了2008 ~ 2011年黑龙江及邻区4 次中强地震前地磁“低点时间”在空间上的分布异常特征,发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的某些特征类型与该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对震前各种分布特征类型的分析,讨论了地磁“低点位移”产生机制,认为地磁“低点位移”对黑龙江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磁"低点位移"与"磁暴"相结合预测发震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磁前兆观测手段提供未来中强地震发震时间的依据归为2个:(1)四川及邻区较大区域出现的地磁“低点位移”;(2)发生K≥6的中强“磁暴”。本文讨论了将两者相结合共同预测中强以上地震发震时间,其成功率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兰州地磁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叙述,利用该台1974年1月-2002年7月的地磁Z日变化“低点位移”观测结果。对甘肃及邻区在相同时段内发生的Ms≥5.0以上的地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震磁关系,以及映震效果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地震的短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低点位移”是笔者在研究邢台地区余震的地磁前兆时发现的一种地磁异常现象。根据这种现象,于1972年总结出一种预报地震的方法,取名为“日变低点位移法”。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地震后,我们将这一方法在四川地区进行检验,发现低点位移异常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后来四川省地震局应用此方法作为重要的判据之一,成功地预报了松潘、平武7.2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998年1月10日张北发生Ms6.2级地震,地震前5d ̄24d,在全国范围内出现4次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本文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现象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导演预报地震的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与张北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地震前出现的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导演是该次地震的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7.
2019年甘肃张掖5.0级、夏河5.7级地震前中国大陆均有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现象出现,2次地震震中均位于低点位移线出现明显转折的区域。通过对2次低点位移异常日中国大陆地磁台站低点时间进行梯度法分析,研究了2次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与低点时间高梯度带分布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次低点位移异常日都同步出现了地磁垂直分量低点时间高梯度带分布;②2次中强地震震中位置均位于低点位移线出现明显转折处和低点时间高梯度带1.0 h/(°)等值线附近;③利用低点时间梯度法对低点位移异常进行分析有利于改进原有异常识别方法,较少虚报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和磁暴与中强地震的关系1资料的选取选取1990年至1994年3月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和西藏自治区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1990年到1994年2月在上述范围内地磁台站记录的K≥6的磁暴,1993年12月11日、199...  相似文献   

9.
黄颂  李军辉  姚丽  姜楚峰 《中国地震》2021,37(4):780-788
地磁低点位移法是20世纪提出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每日中国大陆地磁低点时间变化特征,给出地震短临预测意见,但不足之处是其仅研究了地磁日变化畸变的时间特征,未研究畸变幅度,因此虚报率高。本文通过分析低点位移线两侧台站地磁日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了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畸变幅度与地震的关系,并统计了2008—2018年出现的162次低点位移异常的地震预测对应率。结果显示,加入本文给出的相关方法异常判据后,地磁低点位移法报对率自39%增至56%,表明相比仅使用传统的低点位移法,基于日变化相关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析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对安庆Ms4.8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区42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庆地震前,华东地区出现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沿郯庐断裂带呈现NNE走向,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相差超过2h,地磁日变也出现明显的畸变,发震日期为异常发生后的29 (27±4)d,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可能与安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8~2005年18年间全国会商会所提出的各类定点前兆异常,研究其与下一年(1989~2006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从414次地震资料的统计中得出,除地下水位和地磁外,其它5种前兆观测手段在有震区的异常比均低于无震区或全大陆的异常比,但各手段综合异常比在有震区要高于无震区。遵照"地震监测能力好的前兆手段,在其监测范围内,有震时应有较高的异常比,无震时应有较低的异常比"的原则,我们认为地磁和地下水位是比较好的前兆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川地区1972年以来的地震目录进行挑选和分析,得到四川地区4级以上调制小震与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数据结果。在所发生的41组调制小震中只有14组对应发生了中强地震,这说明在四川地区调制小震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不是太好。但是,调制小震与中强地震的发震地点间的距离对应相关却比较好,平均距离间隔为93.49千米;所对应的调制小震与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7.5个月。  相似文献   

13.
变化磁场及其跨越式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地磁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感磁效应和地震地磁相关性这两类有本质区别的预报方法。应用多年资料对幅相法、低点位移平面图法和日变形态法等三种具体的预报方法进行统计检验,认为利用幅相法和低点位移平面图法相结合预报中、强地震,特别是预报发震时间有一定的效果。最后对与变化磁场预报地震联系在一起的跨越式预报方法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它是建立在多种环境因素表现出来的周期性和周期性触发作用众友受环境因素的调制临震突发性异常表现出来的间断性和周期性起伏的研究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台地磁Z分量日变幅及其逐日比地震前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  杨福喜  和锐 《内陆地震》2007,21(1):78-85
利用乌鲁木齐台地磁垂直分量1980~2004年的25年时均值资料计算日变幅及其逐日比,比较了日变幅与日变幅逐日比法对应地震的效果,发现日变幅逐日比异常后对应地震的效果比日变幅异常对应地震的效果更佳,在二者的共同的预报时段内,地震对应率更高。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超过5倍均方差线后与周围270 km范围内的MS5地震对应较好,且通过了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值评分检验,表明具有较好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5.
地磁学近期发展调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古地磁、地球基本磁场、地球变化磁场和震磁关系4个大的方面,简要阐述地磁学近几年在国内的基本发展状况,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国外同行所做的工作。此外,还介绍了国内用于常规地震预报的几种常用的地震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发生了一系列MS≥4.5地震,部分地震发生之后,四川及邻区又发生了MS≥6.0强震。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后,对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MS≥4.5地震的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疏理。通过给定不同的预测规则,对上述MS≥4.5地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仅四川盆地内部,以三台、梓潼等区域为代表的历史少震与弱震区MS≥4.5地震对四川及邻区未来半年内发生MS≥6.5地震具有显著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川滇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本文利用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以及云南、四川、重庆三个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严格挑选出的53673个Pn波到时数据,用Pn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与现代构造运动有明显的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磁特征线法,计算通海台自1995年至2007年H、Z分量的地磁特征线的斜率K和特征线的相关系数C。通过对K与C的变化特征与邻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得到当通海台特征线参数K≤-0.0975和K≥-0.0106为异常,异常出现0~2月内将发生较强地震,其概率为93.8%;异常形态与云南地区的地震有很好的区域对应关系。震例分析表明,用特征线法提取的震磁异常对于地震的短临跟踪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开展水氡前兆观测的初期,部分水氡点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很好地对应了其可预测范围内的中强以上地震。水氡测值突跳异常曾作为松潘—平武和盐源—宁蒗等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但在水氡观测至今的完整时间段内,水氡突跳异常总体表现出对应率低,漏报率高的现象。多次预报攻关研究结果显示,水氡观测的异常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在今后四川及邻区的中强以上地震预报实践中,水氡测值突跳异常仍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疆地磁台阵的测点分布、测点设备构成情况以及运用VPN技术将地磁台阵观测系统接入地震行业网、VPN网络建设等情况。在新疆地磁台阵中应用VPN技术,实现了地震行业网对地磁台阵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数据交换,随时获取数据信息,并能够对地震前后观测信息短临变化进行快速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