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07年至2010年ML≥3.0的49个地震,重点研究该时间段内山西发生的5次ML4.0以上的地震,通过snoke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仅用振幅比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noke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丽  宋美琴  刘素珍  扈桂让 《地震》2015,35(2):43-50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和理论地震图拟合直达波最大振幅比来求取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1年—2012年山西地区281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根据优势分布得到山西地区现今平均构造应力场分布,计算震源机制解应力主轴与相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轴之间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分析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中等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山西5次ML≥5.0地震前均有震源机制趋于一致性现象,震中分布在一致性参数低值附近或高低值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西省临汾地磁台记录的数字化FHD分钟值数据,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MS 4.4地震前后地磁异常数据。结果显示: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周期10—60 min内,YZHxYZHy方向出现反向异常变化,YZHxYHxHy出现准同步的“下降—转折—恢复”过程;运城MS 4.4地震前,YZHxYHxHy处于由高转低再上升的转折点,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约1年3个月。结合山西南部地区GPS基线时间序列、重力场和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变化,根据震磁机理和电磁感应理论等,更好地解释了临汾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  相似文献   
4.
2014年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NS测向出现年变畸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测区有铁丝网干扰。利用NS测向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测区电性结构,计算各层介质影响系数,结果发现,浅层介质影响系数为正,合理解释了大同地电阻率NS测向"夏低冬高"的年变现象。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三维影响系数分布,判定测区内铁丝网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趋势异常变化为地电阻率干扰。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地磁秒采样数据, 采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计算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极化值, 对2019年中国大陆西部(110°E以西)极化异常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2020年于田MS6.4等中强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后续地震的关系。 研究发现: ①地磁极化异常具有空间成组特征, 即空间上多个地区可以同时出现地磁极化异常; 地磁极化异常一般被认为是震前震源区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导致的电磁辐射, 这意味着震前可能会有多个地区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 这一现象似乎表明有一个“力源”在主导多区域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 ②地磁极化异常的后续地震具有成组特征, 即一个地区出现极化异常后可能发生多次地震。 该现象对日常会商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即此类异常发生预期地震后可能还会有类似地震的发生。 ③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地磁极化异常一般在震前2—3个月出现, 但本研究发现极化异常出现后10个月在异常区域仍然会发生地震, 这表明电磁辐射异常可能不仅仅是短临异常, 还可能具有中期指示意义, 即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发生时间可能在震前近1年左右便已开始。 这一发现对目前许多类似地震电磁异常研究仅仅分析异常后3个月左右内地震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针对2013年山西及其邻区3次ML 3.0以上震群,从地震活动特征、序列参数、震源机制解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经计算得出,震群参数均具有前兆特性。同时,结合1981年至2013年,山西震群震例对应地震情况以及目前山西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等,认为山西中北部的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布设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两侧的5套GM4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的观测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第一到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1%;第一主成分与地磁活动Kp指数为正相关;第二到第五主成分无明显日变特征;第一主成分和其他主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导航实验室内部子午线基准的测量,提出利用电子经纬仪和授时GPS组合使用,构成一套自主式测量系统。在北极星任意时角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对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测量精度为1.9″,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P、S波最大振幅比计算得到2007年至2010年山西地区347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地区小震错动方式以走滑型的正断层活动为主,伴有少量的斜滑、逆冲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