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旭东  刘祖德 《岩土力学》2000,21(4):354-359
结合各种地基土的原始载荷板试验资料,用太沙基理论公式、汉森理论公式和魏西克理论公式进行了浅基础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对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土性固有的变异性及由其引起的极限承载力的不确定性等进行了研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计算了各类地基土承载力的可行度指标;结合上部结构的荷载标准及分项系数,计算了各类地基土承载力的分项系数。  相似文献   

2.
基于收缩试验的膨胀土地基变形预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姚海林  程平  吴万平 《岩土力学》2004,25(11):1688-1692
进行膨胀土的三相收缩试验,确定了广西膨胀土的体积收缩指数。对依托工程膨胀土进行了现场静力触探试验,根据比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特征,确定了膨胀土活动区深度,给出了膨胀土裂隙开展深度的理论解,膨胀土裂隙开展深度的计算值与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的膨胀土活动区深度和现场观测的裂隙开展深度基本一致。最后介绍了基于三相收缩试验基础上的膨胀土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并在试验基础上给出了膨胀土地基变形计算模式和计算结果。以膨胀土地基变形量作为膨胀土地基的分类指标,对膨胀土地基进行了分类,对膨胀土基础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平  朱长歧  黄理兴  汪稔 《岩土力学》2005,26(3):471-475
以武昌某高层建筑群岩土工程勘察为例,采用规范查表、理论公式计算、现场载荷试验等方法,并结合物理力学指标特征对含粘性土粉砂的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昌地区含粘性土粉砂是一种有别于一般粉砂、粉土和粘性土的混合土,在工程性质上,它更接近于粘性土而非粉砂。含粘性土粉砂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应以现场载荷试验和理论公式计算为主,且计算结果与载荷试验结果应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螺旋成孔根植注浆竹节管桩是一种新的组合桩型,具有承载力高、技术含量高和安全性能好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组合桩的抗压承载机制,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抗压数值模拟。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模拟结果,发现桩身竹节处存在2~3倍桩径的应力影响范围,并且存在1.6~1.8倍桩径的空壳区,竹节极限承载力从上到下排列线性增长(除第1节和最后一节)。结果还表明,竹节间距、水泥土厚度、桩侧土弹性模量以及桩端土弹性模量都对组合桩极限承载力有影响,而水泥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则可忽略。以往相似工法的极限承载力公式都不能很好地诠释本桩型的受力特性,因此,结合理论分析与抗压受力机制,提出考虑侧阻竹节影响系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公式,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方形和圆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益平  熊巨华 《岩土力学》2005,26(12):1991-1995
通过对方形和圆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公式、理论解、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下列结论:对于砂性土,经验公式和理论解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对于粘性土,Vesic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更接近静载荷试验结果;李伟理论解适合于软粘性土,而周中理论解适合于高强度的粘性土。  相似文献   

6.
为提供长春硬塑状态老黏性土可靠的地基承载力依据,探讨适宜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采用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对长春老黏性土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取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6~425 kPa)、静力触探锥尖阻力(1.9~3.3 MPa)、天然孔隙比(0.63~0.72)和液性指数(0.02~0.25)等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线性相关,并与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线性相关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根据静力触探锥尖阻力计算长春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总结出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指标确定长春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数据表。  相似文献   

7.
老黏性土工程实践经验较多,根据其他省市地区的成熟经验,用数理统计法确定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可根据土的室内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孔隙比、液性指数查表求得,还可根据原位测试静力触探指标和标准贯入试验指标确定.本次试验利用这些成熟经验,通过分析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指标与静载试验测得的地基承载力的对应关系,总结出用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静探指标计算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和经验表.  相似文献   

8.
静力触探估算砂层中预制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双桥探头静力触探对若干个工程地基土的测试,按照JGJ94-94规范公式对单桩极际承载力进行计算,并也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适合福州地区砂性土层中打入式(静压式)预制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饱和土地基在既有房屋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强度参数值随着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和压密而提高,地基极限承载力也同时增大,如何估算此提高值而挖掘其潜力,传统方法只是借助于统计回归讨论了设计承载力。本文从土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借助Prandtl假定,对既有房屋饱和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增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沉井下沉过程刃脚的极限土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富有  时刚 《岩土力学》2013,34(Z1):80-87
考虑刃脚形状和切土深度,建立沉井下沉过程中极限土阻力的近似计算模型。基于Prandtl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建立考虑刃脚切土深度和刃脚形状的近似滑移线场,并导出平面应变和圆形沉井轴对称问题极限承载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对于平面应变问题,承载力系数Nγ等于两部分之和,即不考虑切土深度时刃脚踏面和考虑切土深度时刃脚内侧倾斜面对承载力的贡献,前者及其他两个承载力系数(黏聚力和超载项)与不考虑刃脚切土深度由Prandtl承载力机制所得的结果相同。刃脚的切土深度、踏面宽度和倾斜角是影响极限土阻力的重要因素,忽略刃脚切土深度及其范围内刃脚倾斜面与土的作用将导致极限土阻力的计算值明显偏小。分析结果表明,承载力系数随刃脚切土深度和刃脚倾斜角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若土体强度较高,刃脚倾斜角的大小对极限土阻力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foundations on granular soil. Firstl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neural model is compared with results of the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d ANN, which are taken in literature. It is clearly seen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N model in our stud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prediction methods. Secondly, an improved Meyerhof formula is proposed for the computation of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by using a parallel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results achieved from the proposed formula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Meyerhof, Hansen and Vesic computation formula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d Meyerhof formula gave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the other theoretical computation formulas. In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Meyerhof formula could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foundations.  相似文献   

12.
宋二祥  陈星屹  林世杰 《岩土力学》2022,43(7):1925-1932
针对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验算,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了Meyerhof提出的考虑荷载偏心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有限元上下限极限分析这一极限荷载精细数值计算方法的比较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准确性。所考虑的地基既包括排水条件下的一般地基,也包括不排水强度随深度近似线性增大的饱和黏性土地基。依据有关机理深入分析了基础埋深对偏心荷载下地基承载力计算精度的影响,明确了可以考虑基础埋深有利作用的偏心距上限。进而采用本课题组所提出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改进公式,通过计算并结合理论分析比较了国内规范验算方法与按Meyerhof方法的验算,表明采用后一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CFG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FG桩因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桩土承载力迭加获取,与实际施工监测结果误差比较大。在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竖向承载力特性基础上,依据CFG桩复合地基的等沉面上下部分的不同特征,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双剪切破坏模型”:等沉面以上部分看作太沙基模型的桩体的向上剪切破坏,等层面以下部分看作迈耶霍夫模型的桩体向下的剪切破坏,推导了极限承载力的有关计算模型,讨论了该模型适用条件,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对CFG桩复合地基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Hoek-Brown岩石破坏经验判据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培勇  杨庆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5,26(4):664-666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精确确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非常重要。简要介绍了Hoek-Brown岩石经验破坏判据及其剪切强度形式,并通过确定岩基潜在破坏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出岩体自重和岩体瞬时内摩擦角。对基于Hoek-Brown岩石经验破坏判据的岩基承载力的极限解法进行修正,得出剪切破坏模式下含有岩体自重和瞬时内摩擦角的Hoek-Brown岩基承载力修正公式。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修正公式的完善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秦会来  周同和  郭院成  杜超 《岩土力学》2014,35(Z2):393-397
土钉墙墙底地基土的承载力验算是土钉墙支护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的工程实践中,通常将土钉墙地基承载力与坑底土抗隆起验算合并考虑。针对具体案例,通过Plaxis3D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土钉墙底部土体发生地基承载力失稳的破坏模式、破坏荷载以及土钉墙墙底应力分布特点等,探讨了依据我国相关规程进行土钉墙坑底隆起或地基承载力计算可能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加筋土挡墙地基承载力计算的一般方法,将土钉墙作为荷载倾斜、偏心的刚性基础对待,利用荷载倾斜、偏心条件下传统刚性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的Meyerhof解和Vesic解,对土钉墙地基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Meyerhof解更接近实际,据此,提出了土钉墙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朝煊  袁文喜  胡国杰 《岩土力学》2021,(1):113-124,134
目前通过对软土地基预加固处理来提高桩基水平承载力已被工程界认可,但如何在工程前期设计过程中估算软土地基预处理后桩基水平承载力提高值仍是技术难点。基于此,参考Bowles[1]的地基土水平抗力计算式,同时考虑成层软土地基预排水固结处理影响,通过数学推导,推求出根据原状软土室内土工试验抗剪强度指标及预加固处理时间,估算软土地基预处理后桩基水平承载力提高值的实用计算方法。考虑桩侧土弹塑性屈服影响,推导出成层软土中水平受荷桩弹塑性解析解及塑性区深度的计算式,给出了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最大弯矩的无量纲计算式及相关计算源代码。依托于浙江省某水闸桩基工程案例,根据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桩基水平承载力、桩顶水平位移及桩身最大弯矩等性状进行预估计算,并与地基预处理前、后现场试桩检测值进行验证对比,认为桩基水平承载力、桩顶水平位移及桩身最大弯矩等预估计算成果与工程现场试桩的检测值较接近,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差分分析(FLAC)的软质岩石地基承载力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中将软质岩石地基视为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采用理想线性弹塑性本构关系模拟和Hoek-Brown非线性破坏准则及非关联流动法则。为便于数值模拟,采用切线法,把Hoek-Brown非线性破坏准则转换成Mohr-Coulomb线性破坏准则,并依据等量原则推导了瞬时内摩擦角和瞬时黏聚力的计算公式,编制了基于FLAC内置FISH语言的子程序。通过施加竖向速度向量,分别获得了圆形基础下考虑和忽略岩体自重的极限承载力。与理论值和现场载荷板承载力试验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Hoek-Brown解结果比Bell解结果更接近实测值,但都偏于保守,而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非常接近,特别是在考虑自重的情况下,误差仅为2%。说明对于软质岩石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采用基于Hoek-Brown非线性破坏准则的FLAC数值模型进行分析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冯瑞玲  谢永利  杨晓华 《岩土力学》2007,28(7):1487-1490
通过有限元计算,讨论了采用粉喷桩处理饱和黄土与淤泥质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在柔性基础作用下,基础刚度及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基础刚度有利于桩间土体承载力的发挥;桩体对饱和黄土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淤泥质土体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最后依据实测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原有刚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刚度影响系数与桩间土体承载力提高系数,给出了各影响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