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真菌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1987—1994年的实地调查和有关文献统计表明,西藏目前有大型子羹菌9科28属70种.其中只有如虫草等极少数种类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 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 coeleste )、耕牛互动时,借助物质、情感、空间以及身份转型等多重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联结,经由人的自然化实践,建构起表征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此时,青稞和耕牛作为工具化的自然,是村民的身体表征,在人类行动者缺场或受限时,扮演为日常生活叙事的角色。② 藏族村民与虫草(Cordyceps)、猕猴(Macaca)互动时,借助意义、制度、空间协商等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建立联系,经由自然的人化实践,建构起链接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此时,虫草和猕猴作为对象化的自然,被社会所建构,并赋予社会生命,逐渐嵌入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键  李祥妹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3,21(Z1):97-101
文章以实地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支出结构。分析发现:(1)高第三产业收入县与高第一产业收入县生产性投入高,牧区和资源性收入高的县生产性投入低;(2)全区生活消费比重偏高,居民生活整体较贫困,居民生活消费符合恩格尔规律;(3)低收入农户生产性投入低,产出低,陷于恶性循环中;(4)资源性收入高的县生产性投入最少,居民对虫草等中药材资源的依赖性强,经济发展不可持续;(5)居民收入越低,支出结构越简单。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危险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5.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解区域产业动态的重要视角,主要关注产业或产品的终端产出。技能关联在技术关联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劳动力地理学中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技能的研究,尝试从劳动力视角揭示知识结构以及区域能力。系统梳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围绕概念及测度、微观机制、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同时,探讨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总体上看,技能关联与技术关联揭示了区域经济空间演化的不同角度,均能反映区域知识数量与质量,技能关联视角一方面有助于解释区域就业技能结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从劳动力技能视角细化了关联性的来源,是现有技术关联研究良好的补充与拓展。因技能关联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研究潜力,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技能关联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韧性是乡村地域系统的基本属性,体现了乡村应对扰动冲击,维持系统稳定,将损失最小化并寻求转型发展的能力,是乡村研究的前沿议题。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截至2022年1月28日的国内外乡村韧性(Rural Resilience)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梳理了乡村韧性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前沿方向与趋势。研究发现:(1)国外乡村韧性研究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知识体系,从基础概念、理论与实证延伸到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从多元视角揭示了不同压力冲击下的乡村韧性。(2)国内乡村韧性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局限性,且不同研究主题间的布局分散,关联性低。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仿真模拟技术,揭示乡村系统演化规律、韧性阈值与短板因素,聚焦多重挑战影响下的乡村韧性能力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魔芋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际  李大林 《自然资源》1996,11(5):72-76
本文以魔芋资源的分布,资源量,特性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魔芋资源与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讨了魔芋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干旱区水文中,湖泊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而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干旱区的湖泊,无疑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的新探索。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于1993年合作,开展了“干旱区湖泊水生态学“的研究。这项课题的名称与内容,同当前国际学术热点与前沿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一致性。干旱区湖泊的研究涉及十分广泛的学科知识,包括地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与数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以及有关的技术科学。该项目的研究集成了中、哈两国科技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实现了跨科学的综合,取得了成功的效果。《亚洲中部…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角度变化为线索,对国内外城市区域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发现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国内外对影响城市区域演化的因素的研究已经从原来仅注重交通等传统因素变为重视对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综合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城市区域作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研究现状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相似文献   

11.
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国外动态与国内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国内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内容变化和理论进展,初步划分了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动态及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的现实,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提出若干重点研究内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着手,通过对生态旅游研究现有的文献分析,主要阐述了作为可持续旅游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旅游概念与内涵的研究,生态旅游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地理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和特征的探讨,而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主要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的研究,同时指出了生态旅游今后应加强的几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以往国内学者对城市功能区域的数量化方法研究,认为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对指标权重的确定存在主观因素过多等不足,严重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文章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将多属性效用理论的代理价值法与博弈论的方法应用于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研究,并以深圳市南山区物流中心的选址为例,阐述了代理价值法与博弈论在城市功能区域中的具体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研究的背景,任务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在此基础,总结了目前和今后土地利用研究的五大任务,即土地利用的实况调查及理论研究,土地利用分类与评价,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土地利用区划和规划,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研究的6个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化地理学中小区域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分析是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之一.目前大陆社会文化地理学界出现了一个小区域研究热。本文从三个部分分析了小区域研究的意义,小区域研究需要把握的方向.以及不同方法论下小区域研究的特点。在第一部分中,本文从法国人文地理学的小区域研究入手.分析了小区域与大区域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两者之间的研究不能彼此替代。从而说明.大陆人文地理学中小区域研究增多的趋势,不是地理学家从事小区域应用项目的结果,而是学科自身发展需要。本文第二部分强调,在小区域研究中需要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当的区域,同时处理好小区域与大区域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运用小区域研究的方法,尤其是野外的方法。本文第三部分粗略分析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小区域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试析湖北丹江口库区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对该库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大农业及产业化发展实践的研究,寻找其产业构成与调整的规律性特征,从而为构建适宜的库区产业发展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查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归纳出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共时性,基础性,协调性和脆弱性四大特征,进而概括出了构建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铮 《地理学报》2001,56(1):116
对于研究生来说,写学位论文、写出好的学位论文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要写出好的论文,必 须读一些优秀的著作。当了10年研究生导师, 并且年年为研究生开课,我一直想为地理学研究生推荐一些有助于论文写作的著作,过去推 荐了一些,都是外文的,现在我郑重地向他们推荐史培军等先生写的《土地利用/覆 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史培军、宫鹏、李晓兵等,2000)。作为一本学术专著,本书首先抓住了科学的前沿问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其次对这个 问题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一 书,从研究问题的缘起,到同行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接着,对中国植 被覆盖变化和深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作了深入研究,使得研究形成一个体系。这是学位论 文(thesis)与一般论文(paper)的重要差别,值得研究生仿效。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一书在写作上是严谨的,在数据来源叙述方面是 清楚的,在方法表述上是详细的,在分析方面表现甚为充分,使人感到结论的可信和分析 的透彻,这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把握的。史培军教授的书,习惯上用“研究的理论与 实践”命名,本书则用“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命名,我问过史培军教授,为什么把“理论”改成了“方法”,他说:“还没有形成理论,我们仅仅发展了方法”。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了史教授从青年地理学家到中年地理学家的成熟,是值得研究生学习的,现在许多研究生论文,题目很大,研究内容却很小,文不对题。其实,研究具体的小问题,是很好的学术途径。   作为学术著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一书,发展了一系列土地利用/覆 盖,得到了中国土地覆盖综合分类图,尽管我认为某些方法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是这两项 成果,是明显的学术进步。   我建议地理学研究生们读一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18.
资源与环境模型标准文档库及其与GIS集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岳天祥 《地理学报》2001,56(1):107-112
论述了中国资源与环境模型标准文档库的结构和内容。通过研究总结数学模型及其研究现状发现,中国资源与环境模型标准文档库建设需要完善尚有缺陷的数学模型、创建尚缺少的数学模型;通过归纳现有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现有集成方法发现,目前的集成方法不能满足区域可持续发展集成模型的需要,据此讨论了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效集成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最后,提出了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集成模型和中国资源与环境模型标准文档库2个软件包的可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冯仁国 《地理科学》2001,21(4):323-326
在分析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经济地理学今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开展现代自然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促进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高层次综合,完善并发展地理学基础,理论,逐步走向国际科学研究前沿;面向国家宏观决策需要,开展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政策性研究,高度重视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提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引进相关学科人才,促进学科交叉,是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捷径,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研究。  相似文献   

20.
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对策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左其亭  陈嘻  杨辽 《干旱区地理》2001,24(2):146-151
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从便于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的角度,急需进行量化研究,内容包括:量化指标体系与指标量化方法、调控优化模型与求解、调控方案制定与实施等。针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探讨了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