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11):9-9
最近,一项新研究表明,斑马鱼幼仔有一种神经节拍器,这使它们可以躲开捕食者的攻击。在实验中,研究者用闪烁的灯光照射斑马鱼幼仔:每次灯光照射时,它们都会摆动尾巴,其大脑中处理视觉信息的部位开始活动;当关闭灯光时,它们继续摆尾,其大脑活动继续进行。斑马鱼幼仔大脑活动的变化与灯光闪烁的节奏渐趋一致。在灯光闪烁结束后,它们对这种照射方式的记忆时间达20秒。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1,(11):8-8
科学家们发现,那些经常“一心多用”的人,往往事倍功半。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埃亚勒·奥斐认为:当人们始终在接受眼前的所有信息时,就难以令头脑中已存储的信息保持独立。研究人员利用层析X线照相法,观察大脑的活动,发现人们在处理多件事情时,是大脑额叶前部皮层在发挥关键的作用。额叶前部皮层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它只是在迅速调节两件事先后处理的顺序,有时这种转换速度可以快到让我们产生“同时进行”的幻觉。大脑处理两件事的转换需要时间,人们可以通过练习缩短转换时间,却不可能将其缩短到任意小的数值。  相似文献   

3.
记忆编码     
《海洋世界》2010,(1):7-7
在记忆过程中,突触如何得到强化?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科学家们在近期出版的《神经元》杂志中公布了他们的重要科学发现:大脑编码记忆的方式。大脑通过强化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特异性接头)建立记忆连结,当与记忆相关的几个突触都得到强化时,记忆便停留在适当的位置。大脑编码记忆时,突触必须“制造”更多的蛋白。  相似文献   

4.
兔子的导师     
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跑来一只狐狸。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我的论文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兔子一本正经地说。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兔子仍然一本正经:“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一只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自己比我强大!”…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9,(4):7-7
人类每日摄入大量的盐,许多人对它似乎相当渴望。现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给人类这种行为找到了一个新的理由:我们需要盐,因为它可能会让我们有更好的心情。研究者以大鼠为实验对象。正常情况下,喜欢做的事会刺激大鼠的大脑中产生快乐的感觉;而当大鼠的身体内缺乏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时,那些平时喜欢做的事也让它们提不起兴趣,快乐的感觉随之丧失。研究者不能完全肯定大鼠的这种行为就是抑郁的表现。但是,对可以带来愉悦的活动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2,(10):11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杏仁体会让人对高频尖锐的声音产生厌恶感,比如指甲刮黑板或塑料泡沫摩擦玻璃的声音。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征募了13名志愿者,给他们播放74段声音的音频,并让他们评价声音是"好听"还是"难听",同时让志愿者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对比他们听到不同声音时的脑部活动。结果显示,声音越"难听",扫描时大脑,特别是杏仁体的部位就越亮。当声音音频介于2000赫兹至5000赫兹之间时,人耳对它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9,(10):8-8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它还有更为实际的作用。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眼部细胞可以提醒我们危险正在靠近,这个提醒并不需要大脑的帮助。瑞士弗里德里克·米斯切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小鼠的眼部细胞,他们发现:当一个外来物体靠近时,一种视网膜细胞会变得“活跃而敏感”,如神经元一样被激发起来。研究者认为,人类很可能也有类似的眼部细胞。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1日,烟台开发区王志达在捕捞生产时,捕到了一只误入网中的大海龟。在渔贩们纷纷出高价意图收购的情况下,王志达不为金钱所动,他一边让人看护好海龟,一边及时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经有关技术人员测定,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语     
尊敬的读者世界海洋科学研究走到今天,正好碰上了信息爆炸又泛滥的年代。各种零乱无序的信息,让我们的读者多少有点儿感到头痛。而当你是一位学者或有志于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有所发展的时候,你订阅了咱们的期刊或是阅读了咱们的期刊,不知你有没有一种感觉:这本期刊里的有些东西对你都是没用的。这就是那种“零乱无序”吧。另外,尤其对读书人来说,更确切地说,对那些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某一方向研究的人,你读完了咱们这本期刊后,肯定会感到“不过瘾”。因为什么?因为像咱们这本期刊是一类综合性的东西。陆上有什么需要研究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14,(12):53-53
我们知道人类是生活往陆地上的,但有没有人生活在海洋上呢。也许你会先想到的是“美人鱼”.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传说。 在爱沙尼亚的半明达海滩上.人们发现了一个“哈蟆人”:鸡胸扁嘴、圆脑壳……当人们走近它看得更清楚时,它却一溜烟地跳入了海里,速度快得让人都没看见它是不是有脚。  相似文献   

11.
<正>当你登上一艘船后发现自己很想呕吐,那么你知道基本没有别的办法了。但是这一切可能在未来10年内发生改变,而这多亏了一款科学家们研制出可以防止晕船的设备。原理即在头皮处施加温和的电流抑制处理运动信号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这会减少大脑接收到的混乱输入,阻止导致晕船症状的发生。设备类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8,(3):7-7
谈到恐惧。通常我们会想到那些长期的负面感觉,比如焦虑,有时甚至可以困扰人的一生。事实上,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关于恐惧的记忆是可以彻底清除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婴儿的大脑以一种不同于成人大脑的独特方式处理关于恐惧的记忆。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基姆和理查德森在实验中发现,生命早期的“恐惧记忆彻底清除”与大脑中的扁桃核结构有关;随着大脑的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3.
吕蕊 《海洋世界》2012,(9):68-69
马尔代夫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当你远离城市的暄嚣,来到印度洋上这世外桃源般的梦幻之地,耳边一定会想起麦兜的那句话:“马尔代夫、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这几个词足以让人对马尔代夫产生无限 下县遐想。但,当你真正踏上这个美丽的岛国,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她的美。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11,(7):11-11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用来观察字在人类大脑里形成的方法。这项重大突破有一天或许能让那些失去语言能力的人重新“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0,(4):6-6
研究人员复原了一个古人类头骨,结果发现今天人类的大脑已经发生了“压缩” ·人类喜欢将自己描述为受大脑而非肌肉驱动的高级生命形式。而一项对一枚古代头骨复原的计划给世人带来惊奇,它为人类的大脑已经开始缩小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11,(7):9-9
牛津大学的一顶大脑医学成像研究显示:对治疗持悲观态度可使强力止痛剂彻底丧失效力。  相似文献   

17.
一、蒲松龄嘲弄财主(字谜)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连试不弟,只好靠教书为生。有个财主望子成龙,慕名请蒲松龄去当师爷。教书三个月,临近春节,蒲松龄便要告辞。财主问:“吾儿文章如何?”蒲松龄回道:“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不知长进如何?”蒲松龄应道:“八窍已通七窍。”说罢便启程返家。财主赶去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师爷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你知道蒲松龄的话是何含意吗?谜底:(不通,不通!一窍不通)二、施耐庵考弟子(字谜)明朝有个姓刘的财主,有三个儿子:老大刘文,老二刘武,老三刘斌。刘财主望子成龙心切,听说著名小说家施耐庵住在城里,春节过后便让三个儿子打点行装,前往城里拜师求学。施耐庵见了他们说:“想跟我学习不难,但我要考一考你们,谁聪明就收谁做弟子。”说罢,施耐庵发给三个孩子每人一张卷子,卷子上写道:“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接到卷子,刘文赋诗,刘武作文,只有刘斌坐而不动。不多时,施耐庵来收考卷了,刘斌这才提笔在卷子中间写上“姓名”二字,交了张“白卷”。结果,施耐庵反只收了刘斌当弟子。猜一猜,为什么施耐庵认为刘斌最聪明?谜底:(姓名)三、少年考孔子(打四...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8,(10):8-8
如果可以设计一只完美狗狗,你想让它是什么样子?大的,小的,软毛的,硬毛的,黑的,白的?对于宠物买家而言,狗狗的相貌和性格同样重要。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保利·贝内特博士表示,可以将科学和培育结合起来,根据需要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质的狗狗,使其更好地适应家养环境。贝内特博士说:“犬科动物的行为特征是可遗传的,理论上我们可以固定那些想要的特质并使之遗传下去,  相似文献   

19.
正你也许不知道的词边缘海又称"陆缘海",顾名思义,边缘海位于大陆的边缘,一边以大陆为界,另一边则以半岛、岛屿或者岛弧与大洋为界。我国的东海、黄海、南海都是边缘海。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位于澳大利亚东侧的珊瑚海。冰 架冰架是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冰架有大有小,大的冰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两极地区是冰架最为集中的地区。冰山就是冰架崩解的产物。("泰坦尼"克号你可死得明白了?)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0,(12):6-6
<正>男性和女性的大脑相比较,究竟是谁更为活跃?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精神病学研究者安德里亚纳·门德雷克近日得出结论:女性的大脑要比男性的活跃。在休息时,女性大脑中神经元活动的网络区域要比男性的大得多。这是不是意味着女性的大脑从来不用休息?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