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解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全面地获取岩体随机结构面信息而提高稳定性评价工作,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测取结构面空间坐标的基础上,应用立体几何、方位概念和投影变换理论,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空间坐标的结构面迹线三维模型、任一投影展示面的迹线二维模型和详细判据的产状解算模型。迹线三维模型数据更加详实展示迹线分布状况,迹线二维模型数据又能获得任一重要投影面的迹线信息并突显迹线物理意义;应用误差理论,探讨了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产状解算模型获取产状的精度。实验表明,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建立边坡三维模型点位测量精度≤2 cm时,能够解决近似线状结构面的产状获取问题。因此,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解算模型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相结合,可采集到更为全面的结构面几何信息并用于岩体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降雨入渗滑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往往仅考虑了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而忽略土体初始含水率非均匀性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此,推导了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初始含水率任一分布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利用变步长复化Simpson法求解初始含水率不同空间分布条件下湿润锋深度与降雨历时的函数关系。结合多维正态累计分布函数Mvncdf,计算整个降雨评估基准期滑坡稳定的时变可靠度,并利用某一滑坡实例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空间分布的不同对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时变可靠度的影响十分明显,且相较于初始含水率为均匀和梯形分布;相同降雨条件下,指数分布时滑坡稳定时变可靠度的下降幅度最小。该改进模型适用于土体初始含水率的任意分布,有利于Green-Ampt模型在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普适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杜时贵  王小翠 《岩土力学》2006,27(Z1):1202-1204
研制了一种智能JRC测量仪,该仪器可直接测量岩体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RC值,适用于野外任意产状的岩体结构面,可以沿任意方向测量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以多种产状出露于表壳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中,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和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说明它们是弧后盆地扩张不同阶段的产物。不同产状的斜长角闪岩几乎具有一致的Sm-Nd等时线年龄(2542±57)Ma,表明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新太古代,不支持太华杂岩时代二分为太古古和古元古代的观点。(2542±57)Ma代表了华北地由南缘新太古代张裂事件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由于找矿工作转向深部,找矿的难度和费用都在与日俱增,如何利用综合信息确定深部找矿最佳部位的问题已成为关键。用地质方法准确地予测矿体的空间产状并利用矿体所能引起的深部地球物理信息,能够确定深部找矿的最佳部位。本文着重讨论矿体空间产状的予测问题。  相似文献   

6.
单斜构造区岩溶倾斜洞穴发育趋势与岩层产状相关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构建岩溶倾斜洞穴发育趋势面和岩层倾向面,探讨在单斜构造区岩溶倾斜洞发育趋势与岩层产状的相关性。首先,根据洞穴探测导线长度、方向、倾角等要素,以测量初始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测量空间方位角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向角,将测量数据投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运用向量加法原理求出各测点平面向量及坐标,结合各测点的相对高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进行一次拟合,构建洞道空间展布平面方程;其次,根据岩层产状信息在空间坐标系中构建平面方程;最后,通过计算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来判断洞穴空间展布平面和岩层产状平面的重合度,同时求出两平面与同一水平面的交线所成角来判断洞穴空间展布趋势面与岩层面的倾向关系。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用于探讨单斜构造区岩层产状对倾斜洞穴发育趋势的影响识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节理岩体结构面产状的动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雷  王亮清  唐辉明 《岩土力学》2007,28(11):2405-2408
节理岩体结构面的优势产状是进行Mnote-carlo模拟和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玫瑰花图、等密度图等传统的图形分析方法比较粗糙,其结果只是相对的优势组数划分,无法准确地给出结构面的优势产状,使得分组结果在实际中应用不便。为弥补上述不足,采用改进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构造空间直角坐标系,以结构面的单位法向量表示其产状,并根据球面上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对结构面产状进行分类判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新县城铜盆溪桥东头高切坡结构面优势产状分析中。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动态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可靠,分类合理,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结构面的优势产状。  相似文献   

8.
黄达  钟助 《地球科学》2015,40(6):1101-1106
岩体结构面产状是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及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地质因素.从钻孔孔壁电视平展图上可较精确地提取结构面迹线上不共线三点的相对二维坐标(d, h),再利用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确定其三维空间相对坐标(x, y, z),并求得结构面法向矢量.根据钻孔孔壁与坡面及结构面产状的空间几何关系,在保持原点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空间坐标变换的方法,将三维坐标系z轴和y轴分别转化为竖直方向z′和正北地理方向y′,并确定转化后坐标系空间的结构面法向矢量.再从结构面产状的定义出发,根据结构面法向矢量与结构面倾向、倾角的相关性,建立了一个空间几何模型,通过该模型可求得任意平直坡面上任一钻孔内局部岩体结构面的产状.   相似文献   

9.
在岩组学研究中,人们常利用石英来进行组构的测定。但由于测定石英晶粒的数量较多,一般常需测定150—300个颗粒的光轴方位,加上在费氏旋转台上测定石英光轴空间方位的操作又较繁琐,每测定一块岩矿定向薄片的石英光轴空间方位,都需要耗去较长的时间。为了简化一轴晶矿物——石英光轴空间方位测定方法,改进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岩组学测量的要求,在此将我们的测定方法作一介绍,就教于同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高位崩塌具有地面高差大、突发性强等特点,难以对其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因此开展高位崩塌早期识别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依靠人工对高位崩塌进行实地调查难度大、效率低,容易存在调查盲区,现有调查技术手段难以有效获取岩体结构面产状、节理组合特征和裂隙几何特征等关键参数。为此,将贴近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和“多角度”探测技术优势应用于高位崩塌早期识别,并以康定县郭达山高位崩塌为例,总结归纳了该技术方法的具体应用流程,可为地质灾害调查和高位崩塌早期识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能够识别岩体亚厘米级裂缝,尤其适用于高位崩塌调查和早期识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基础上,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理论,应用“三点法”能够有效获取岩体单体结构面产状。  相似文献   

11.
洪福寺铁矿床处于济宁磁异常的北端,为隐伏矿床,埋深1000 m左右,赋存于新太古代济宁岩群浅变质岩中。该矿床发育11个铁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探明的铁矿石资源量6.22亿t,平均品位TFe28.42%,mFe20.96%。矿床规模大、埋藏深,矿体形态和结构较简单,厚度较稳定,品位变化不大,矿石属于需选贫铁矿石。该矿床的勘探表明了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新太古代济宁岩群存在较大规模的变质沉积铁矿,为该地区铁矿勘查开阔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确定断裂面上擦痕的产状,在几何学上是求解两个平面交线的产状.平面之一是断裂面,另一是平行于擦痕的铅直面.这样,铅直面沿擦痕倾斜方向的走向即是擦痕的倾向;而此铅直面与断裂面的交线(即一条擦痕)与其自身的水平投影之间的夹角便是其倾角. 根据空间几何关系,可导出断裂面的走向、倾角与其上的擦痕的倾向、倾角之间的解析表达  相似文献   

13.
广西风凰山银矿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继钧 《矿床地质》1998,17(3):229-239
凤凰山银矿床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复式背斜东北部小明山次级背斜北翼的走向断裂破碎带中。银矿体的形状、产状及规模明显受以 EW向为主体的复合控矿断裂系统的控制 ;Ag、Mn、As、Sb异常群沿控矿构造带分布 ,并与断裂带银矿体具有极好的拟合度。主断面的形态明显控制矿体赋存部位 ,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含矿断裂带的破碎强度与银矿化关系密切 ,银矿化以早期矿化部位的裂隙为通道呈叠加富集。富矿体赋存于成矿期应力场局部引张或减压空间、低能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径向射流孔的长度可达百米,使该技术在矿井防治水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2015年在邢台矿采用该技术对断层的产状进行了探测,对其在断层产状探测、定位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在砂质泥岩、铝土岩、本溪组灰岩、奥陶系灰岩中的射流压力、遇阻过程及其他异常状况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径向射流技术在断层产状探测时,适用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断层两盘岩性不同时径向射流探测结果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徐洪武  张庶元 《矿物学报》1990,10(4):306-312
作者选择成分不同、产状各异的四个斜方辉石样品,分别沿其[100]方向进行了电子衍射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认真分析和充分论证,作者断定它们的空间群均为P2_1ca,而非Pbca。由于实验样品在成分和产状上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可以推断,在常温常压下,自然界的斜方辉石之空间群均为P2_1ca。  相似文献   

16.
系统测量定向岩芯中构造面的α角和β角,结合钻孔的方位角和钻孔倾角,通过赤平投影可以还原真实的构造面产状.通过穿过金矿体的定向岩芯的构造编录和系统分析,计算矿体中的主要含矿节理、含矿蚀变带等构造面的产状,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矿化与各类构造之间的关系,计算矿体的空间产状,并推断主矿体的延伸等,为矿区的深部勘查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飞 《地质与资源》2004,13(1):43-46
运用定量解释方法对大板金矿区C6磁异常进行剖析,查明异常原因,说明在特定条件下,根据物理场特征比较,运用定量解释方法搞清异常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形状、产状、埋深),可以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此外,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比较,对高磁适用的几种简便、快速的定量解释方法进行了评价,证明三角系解释法是一种简捷、实用、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阜山金红石矿床含矿岩体的形成变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少康 《化工矿产地质》2006,28(2):73-82,104
通过对含矿岩体结构、产状、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微观特征,矿体产状、矿体与各类岩石的空间关系,矿石岩性观察研究,认为含矿岩体空间形态为向北东倾的椭圆柱形,原岩为辉长岩、成岩过程中物质成分发生了充分的分异富集,分异作用主要是重力分异、次为结晶分异;成岩后又经历了“角闪岩相→榴闪岩相→绿片岩相”的变质过程,三次变质作用均有金红石形成、第二次是主要成矿作用。分异作用奠定了成矿的物质基础、是矿体产状和矿石岩性的主因,变质作用使高钛岩石变为矿体。深部有一定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构造裂缝产状演化规律难以准确定量表征的问题,通过确定研究区裂缝力学性质、岩石力学参数,在恢复古构造形态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时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后选择适用性的岩石破裂准则,预测裂缝形成时期的产状分布。提出了造缝期应力场预测古裂缝产状,后期构造活动改造裂缝产状的思路,即通过早期岩层、晚期岩层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构造活动时期对应的裂缝空间转换理论模型,利用推导的数学算法,定量分析裂缝的演化规律,进而提高了现今裂缝产状的预测精度。最后,以铜城断裂带东翼阜二段储层为例进行了构造裂缝演化规律定量描述工作,结合构造演化,将阜二段储层构造裂缝演化分为阜宁运动晚期裂缝形成发育、戴南运动期裂缝继承发展、三垛运动期裂缝差异分离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马关县南当厂铅锌银多金矿主要赋存于上元古界新寨岩组中,矿体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受地层、变质相、剥离断层系等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