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降雨入渗滑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往往仅考虑了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而忽略土体初始含水率非均匀性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此,推导了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初始含水率任一分布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利用变步长复化Simpson法求解初始含水率不同空间分布条件下湿润锋深度与降雨历时的函数关系。结合多维正态累计分布函数Mvncdf,计算整个降雨评估基准期滑坡稳定的时变可靠度,并利用某一滑坡实例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空间分布的不同对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时变可靠度的影响十分明显,且相较于初始含水率为均匀和梯形分布;相同降雨条件下,指数分布时滑坡稳定时变可靠度的下降幅度最小。该改进模型适用于土体初始含水率的任意分布,有利于Green-Ampt模型在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普适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边坡变形非线性时变统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边坡长期变形监测资料,深入分析了边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建立边坡非线形时变统计监控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工程。通过典型测点长期监测资料的分析,确定时效和降雨是影响边坡变形的2个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各自的表述形式,在Matlab平台上,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边坡非线性时变统计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边坡变形拟合残差时序,采用ARMA模型方法进行拟合和预测,对边坡非线性时变模型的拟合和预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高边坡的变形特征,并且具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滑坡单点式位移监测难以反映滑坡的整体位移状态,采用多尺度模型到模型的点云比对算法(M3C2)可实现对滑坡的面域监测。本文首先通过对无人机采集的影像进行运动恢复结构(SfM)分析,还原滑坡三维点云模型;然后利用点云比对算法对两期点云数据进行处理,以色值大小体现滑坡区域的位移,进而识别滑坡表面位移变化;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实际边坡的表面位移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M3C2算法可成功识别边坡变动区域,捕捉到1 cm的水平或垂直位移变化,能直观反映滑坡面域的变形状况。该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滑坡位移整体监测,识别精度达到厘米级,性能优于两云直接比对算法(C2C)。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阻率法不同电极排列以及异常体尺寸和位置关系对探测结果有不同的分辨率响应,探明不同电极排列对分辨率的响应,对于科学合理地解析地电信息所揭示的地下构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Ansys中APDL命令流的方式对不同排列方式以及异常体尺寸进行模拟,分析了α、β以及γ等电极排列对水平异常体、竖直异常体以及异常体尺寸与其相邻位置的关系对分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温纳电极排列的电极信号强,而且对竖直方向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偶极排列对水平方向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其信号强度较弱.异常体水平排列时,异常体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尺寸,能较好的分辨出其位置关系;竖直排列时,高密度电法难以探测出其异常体之间的信息.T比值参数结合了β、γ排列信息,对地下信息具有更清晰的分辨率,但T比值参数对于竖直方向,分辨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深切峡谷河道滑坡灾害影响的水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虎跳峡滑石板边坡拉裂区失稳可能形成的滑坡为研究对象,依据滑石板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预测滑坡规模,在分析深切峡谷天然河道滑坡灾害特点的基础上,从滑坡涌浪、堰塞体上游壅水过程、堰塞溃坝水流挟带块石粒径等方面,对滑石板滑坡可能造成的两家人水电站各厂址区域危害进行分析预测,得出的结论可作为两家人工程厂址选择可行性论证的决策依据。提出了基于Delft3D软件水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滑坡堰塞体上游水位壅高过程仿真分析方法,以及应用水利水电工程立堵截流抛石粒径计算理论进行堰塞体溃坝水流挟带最大块石粒径估算的方法,为深切峡谷天然河道滑坡灾害防治措施和滑坡后果影响的综合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降雨作为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在坡体中的入渗过程难以监测.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手段,其具有操作便捷、对监测对象扰动小的特点,可实现滑坡体水分运移的高效实时监测.基于高密度电法监测技术,通过饱和度测定试验建立岩土体电阻率与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开展间隔降雨条件下滑坡体的高密度电法监测模型试验.电阻率反演结果揭示了滑坡体在间隔降雨条件下水分的运移规律和坡体渗透破坏过程,验证了采用高密度电法监测滑坡体降雨入渗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