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叙述性课和活动性课是教科书表述的基本形式。传统的地理教科书叙述性课居多,活动性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考虑如何便于教师的“教”,而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考虑较少。在地理新教科书设计中,适量增加活动性课,不仅是教科书编制观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对教学观、学习观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峰 《地理教学》2007,(6):41-41
多次听同行的地理教学观摩课,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们的地理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右“形”无“神”;“形”有余而“神”不足等等。好多地理教师也常会发出这样的无奈:新课改到底怎么改?何渭“形”、“神”呢?我的理解是:“形”就是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是一种外在的、表象的状态。“神”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透彻理解和深度把握,也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6.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上好“水资源”一课关系到学生正确资源观的形成:在教学中运用数、图、表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量  廖金凤 《热带地理》2000,20(4):317-320
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观应由资源的价值观、资源的伦理观、资源的科技观、资源的生态文明观四个部分组成,其核心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可持续性的资源开发利用必须:1)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全面节约资源,使资源长久利用;2)坚持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区际合作,并使代际之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3)树立科技观和生态文明观,增强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4)强化政府行为,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控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乐萍萍 《地理教学》2011,(13):24-25
现代地理教学观之一就是提倡开放型教学。地理课堂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具生命力,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沈海燕 《地理教学》2008,(12):41-41
所谓“明知故犯”,就是教师故意犯错,逼着学生质疑。这对于在应试教育中长大的高中学生而言,意义是重大的。要知道怀疑中往往孕育着新的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正是地理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新的教育教学观,不要把学生思维的火花扼杀在摇篮里,使教与学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过其明 《地理教学》2011,(2):38-40,27
在高二文科班进行人教版《地理》(必修3)(以下简称《地理3》)的教学时,大多数教师能依据学生现状,结合自我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教材的理解和专业的认知,作出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生成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值得注意的是,笔者从平时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摩中感觉到,《地理3》教学在教学顺序的安排、部分章节教材观点的解读、了解性知识的处理等方面方面存有一些问题或争议,还需要中学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故本人撰文出来,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行们重视。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的经济地理知识叙述性文字多,往往文多图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好学难记,教师感到好讲难教。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遵循地理教学直观性原则.笔者曾采用多种图示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优化记忆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何宇  李晴 《地理教学》2021,(21):46-49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新时代中学生必备素养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家国情怀"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地理课程下"家国情怀"的内涵,然后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入手,以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教学设计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6.
李慎中 《地理教学》2009,(10):11-13
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乡土资源是有用地理的源头活水,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发、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拉近教学情景与生活情景的距离,以地理的视角、思维和方法从社会案例中解析出地理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新课程必须研究地理教学评价设计改革。“改革评价首先应该是评价观的转变,没有观念的转变,再好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会因实施指导思想的错误而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在必修《地理二》的教学中,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通过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概念教学、各教学主题的价值定位、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进行系统设计,以实现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进阶培养。  相似文献   

19.
赵可金 《地理教学》2000,(11):36-37
搞活课堂教学,是对应试教育模式下“老师一言堂、学生齐听讲”的沉闷局面的否定,是对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关系的呼唤和生动写照,是从生命的层次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应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更高境界。怎样搞活课堂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这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