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普查益阳近50年的低温天气过程,根据低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冰冻日数等反映低温危害的指标,设置低温异常指数,分析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一次低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发现20世纪60、70年代益阳市强低温冻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5年一遇"至"25年一遇",1977年之后的近30年里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低温冻害,2008年的低温冻害为"50年一遇",该分析方法可为低温过程灾害评估及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中国606个时间序列超过40 a的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和天气现象等资料,确定了定义低温、降雪、冰冻和多年一遇等指标的方法,对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害发生区域的最大连续低温日数、最大连续降雪量和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1年以来历年冬季的最大值,综合各种指标统计其强度为百年一遇。此次灾害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发生强度大等特点,对我国电力、交通、农业、林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利用中国606个时间序列超过40 a的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和天气现象等资料,确定了定义低温、降雪、冰冻和多年一遇等指标的方法,对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害发生区域的最大连续低温日数、最大连续降雪量和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1年以来历年冬季的最大值,综合各种指标统计其强度为百年一遇。此次灾害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发生强度大等特点,对我国电力、交通、农业、林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荔波县2011年1月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荔波县遭遇了自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该文利用荔波县1月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雪日数、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与历史值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011年1月气温异常偏低,为历史最低值;月均最低气温为近30a的次低值;月均最高气温为历史最低值。从低温持续时间(日均温低于平均值天数)来看,此次低温冰冻灾害是历年最长的。分析此次灾害性天气的气候特征,可为今后抵御类似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2008年1月出现50a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2009年1月则出现了30a一遇持续低温干旱天气。采用全省各站地面实测数据,实况资料降水为实测数据,温度资料选自自动站,天气气候分析采用NCEP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连续两年1月的温度、降水量与历史同期对比分析,同时将两年的月、旬温度和月降水量及月平均形势场和风场等也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和2009年1月的共同特点是月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均偏低;不同点是2a的月最高温度和月降水出现明显差异。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天气给陕西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而2009年1月的低温干旱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1961—2015年江西省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M-K非参数检验、MuDFiT多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等方法,研究了江西省1961—2015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和极端气温重现期。结果表明,近55a来江西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累计升 温约0.94 ℃,冬季增温最明显,赣北和赣中地区增温幅度较大。年平均最高气温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分界点,之前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温率为0.8 ℃/(10a),之后显著上升,升温率为0.4 ℃/(10a),赣中和赣东北地区极端高温频次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为0.8 ℃/(10a),赣北极端低温频次最高。对于40 ℃以上高温重现期,上饶、抚州和吉安站为10a一遇,南昌、九江、宜春、景德镇、鹰潭、新余和萍乡站为30a一遇,赣州站则为50a一遇;对于-10 ℃以下低温重现期,景德镇和抚州站为50a一遇,南昌和萍乡站为100a一遇。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华  郭广芬 《气象》2010,36(9):87-93
通过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提出预估应包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程度预估和灾害影响预估两个部分。通过建立综合指数来描述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的程度,利用历史和实时气象资料对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分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历史分析和实时监测;通过列表法,对收集的历史和实时灾害影响资料进行解析,综合指数中组合要素的差异,可用于分析灾害的不同特征;最后利用历史统计情景、相似指数年份类比和中短期预报等三种方案,对灾害性天气进程和影响发展程度进行预估。并以湖北省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此次过程综合指数值位居历史第二位,约70年一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是1951年以来冬季损失最大的一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8.
利用乌兰浩特市1951-2009年5-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乌兰浩特市高温天气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各月高温日数、持续时间、危害高温日数和强危害高温日数等指标,设置了月高温状况的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建立了乌兰浩特市逐月高温评估方法,经过分析排序,揭示了乌兰浩特市“5a一遇”至“60a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分布情况,同时利用该方法对新出现的2010年6月高温天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6月的高温过程属于“20a一遇”的高温事件,这表明该方法对城市单站逐月高温状况影响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城站1957年以来的历史气象资料,对水城2009—2010年秋冬春季连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干旱属50 a一遇,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0.
该文探讨了贵州区域性低温阴雨过程的识别方法和综合强度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利用8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71—2018年11月—次年4月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0—20时降水量及日照资料,首先在给定区域性低温阴雨过程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248次区域性低温阴雨过程;其次选取低温强度、覆盖范围、持续时间3项作为低温阴雨过程指标,并对低温强度和覆盖范围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换,对持续时间指标进行了Γ分布拟合,然后利用正态和Γ分布的反函数确定其数年一遇的概率,将反函数所对应的数值作为等级划分标准;最后运用客观分析法确定3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贵州低温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并将综合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应用此模型对历史重大事件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估效果较好,可以在实际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电站日照时数推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淑红  熊建国  杨新才  张玲 《气象》2000,26(2):45-49
根据塔里木油气管道沿线周围近20个气象测站36年(1961~1996年)日照时数和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塔里同气管道沿线年日照时数推长模式为y=-2345.0630+66.0556ψ+31.5592λ。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Ⅰ型分布)概率模式对塔里木油气管道中间站的太阳能电站的年日照时数不同概率设计值进行推算。由此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分布规律。建议以年日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Most water balance studies in the High Arctic indicate that the weather stations underestimate annual precipitation, but the magnitude of such error is unknown. Based on up to seven years of field measuremen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comparison of snowfall at weather stations with the winter snow accumulation in their nearby drainage basins.

Snowfall is the major form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polar region for nine months every year. Without vegetation, snowdrift is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terrain. By establishing the snow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terrain types, total basin snow storage can be obtained by areally weighting the snow cover for various terrain units in the basin. Such a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compute total winter snowfall in the drainage basins near Resolute, Eureka and Mould Bay.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ins had 130 to 300per cent more snow than the weather stations recorded. Using revised snowfall values that are reinforced by Koerner's snow core measurements from ice‐caps, it is hoped that a more realistic precipitation map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High Arctic.  相似文献   

13.
普查益阳市各气象站1959-2009年的高温天气过程,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高温期间干旱日数等设置高温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排序,揭示了益阳"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并对益阳高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益阳市强高温热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10年一遇"至"50年一遇",1966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的高温酷暑天气为"50年一遇,"1979-1991年、1996-2008年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高温热害,2009年的高温热害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了解塔里木河水量变化事实的基础上,使用塔里木河干流沿线11个气象站37年(1961~1997)的气候观测资料,揭示了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着重分析了沙尘暴、浮尘和大风等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近30年尤其是9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上中游气候条件总的来说是向好的方向变化,其自然降水的增加十分有利于塔里木流域内各河流水量的稳定增加和地表面植被的生物,但塔里木河流域下游气候变化与上中游并不完全一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具有独特的持续浮尘滞空区域特征.目前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认知依然停留在1990年,亟待认知近3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因此,利用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27个观测站浮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近30年浮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盆地持续浮尘天气的频次分布,以加深对塔里...  相似文献   

16.
桂林2008年1~2月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2008年1~2月下旬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分别得到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开始、持续、结束的典型环流形势;归纳了冰冻、冻雨、降雪、化雪天气的温度指标;结合各站探空剖面图资料,得到冻雨与降雪天气的温度垂直结构特征;为建立低温冰冻、降雪天气概念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Robert Coats 《Climatic change》2010,102(3-4):435-46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decadal-scale time trends in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phase and intensity, spring snowmelt timing, and lake temperature in the Tahoe basin, and to relate the trends to large-scale regional climatic trends in the western USA. Temperature data for six long-term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Tahoe region were analyzed for trends in annual and monthly means of maximum and minimum daily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ata at Tahoe City were analyzed for trends in phase (rain versus snow), decadal standard deviation, and intensity of rainfall. Daily streamflow data for nine gaging stations in and around the Tahoe basin were examined for trends in snowmelt timing, by two methods, and an existing record for the temperature of Lake Tahoe was updated. The results for the Tahoe basin, which contrast somewhat with the surrounding region, indicate strong upward trends in air temperature, a shift from snow to rain, a shift in snowmelt timing to earlier dates, increased rainfall intensity, increas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continued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Lake Tahoe. Two hypotheses are suggested that may explain why the basin could be warming faster than surrounding regions. Continued warming in the Tahoe basi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fforts to manage biodiversity and maintain clarity of the lake.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 ( 1967— 1996年 )冬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北冰洋低压槽、贝加尔湖低压、东亚大槽和南支槽等欧亚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高原冬季降雪天气形势形成的作用。归纳出两种高原冬季成灾性降雪天气形成的模型。重点讨论了高原气流波动不稳定对高原波槽形成的量化指标 ,找出了若干高原低温—降雪过程预报的统计关系 ,并对高原冬季的雪灾预报提出了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积雪初、终日期、积雪期(积雪初、终日期间日数),以及同期平均气温、平均0厘米地面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该区积雪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五个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平均初日为11月3日,终日为4月2日,平均积雪期为152d;近33年阿勒泰地区积雪初日呈上升的趋势,而终日和积雪期是呈下降趋势;除了吉木乃站的积雪初日气候倾向率是负值外,其余各站均是正值的,积雪终日的气候倾向率各站均为负值,积雪期的气候倾向率除了吉木乃站外其余均是正值;各站在积雪期内与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降水量越多积雪持续时间越长,而且七个站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降水因子在五个因子的对各站积雪期的影响较大;阿勒泰地区的各站积雪期与积雪初、终日期间的风速、降水量、0厘米地温、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五个因子的相关系数中有57%的通过信度0.05的显著性检验,还有20%的通过了信度0.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0.
选用1961~2011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气温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旋转EOF方法,对发生低温雨雪的台站进行分析,发现南方地区的低温雨雪天气可大致划分为4个区域。筛选出1月4个典型低温多雨雪年和高温少雨雪年,将高度场进行滤波,滤出2.5~6天的天气尺度瞬变波动部分来研究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与天气尺度瞬变扰动的关系。发现大西洋上空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在欧亚大陆以波列的形势向下游传播,在频发年,瞬变扰动的强度较少发年强,且较少发年有更多的扰动波列东传;波动能量的向东频散为下游的槽脊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有利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维持和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