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漫滩沉积与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漫滩沉积是河流洪水漫滩时形成的沉积,是流域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与河漫滩沉积相关的环境研究涉及流域环境演变、古洪水、环境考古以及流域环境污染和流域环境背景等领域。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漫滩沉积与环境研究的主要进展,着重从河漫滩沉积的多样性和沉积特征、河漫滩沉积多环境指标的意义、河漫滩沉积在古洪水和流域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河漫滩沉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河漫滩沉积在古洪水研究和流域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今后应加强河漫滩沉积与气候变化、河漫滩沉积特征与物质来源的研究,我国河流众多,区域差异明显,河漫滩沉积与环境具有引人关注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环境磁学某些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环境磁学是应用岩石磁学和矿物磁学技术去恢复环境过程、重塑环境演化历史的一门边缘科学。沉积环境中磁性矿物的形成、搬运、沉积和演化受气候变化和环境过程的控制,因此,岩石和矿物磁学性质可作为环境变化和气候过程的代用指标。环境磁学能为全球环境变化、气候过程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鉴于环境磁学方法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黄土、湖泊沉积物和海洋喾物环境磁学研究的一些进展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环境地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海洋地质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50至60年代,80至90年代是我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形成和快速发展时期。灾害地质是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先行领域,全球变化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全球变化、区域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滨海城市地质、沿海地下水环境、海洋灾害地质、海底不稳定性、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对海洋地质环境影响等,都是今后我国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具有构造活动性强、入海泥沙大、多风暴潮、人工环境非常突出等特征。海岸带基本环境问题包括地质资源利用、人为工程环境、流域环境变化、海平面上升等对海岸带环境影响4个方面。黄河、长江、珠江三大三角洲,除共性问题外,还存在各自独特的环境地质问题。海底不稳定性和灾害地质因素是目前近海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大抵可分为构造、斜坡、底型和结构4种不稳定性。中国近海有六大类约40种灾害地质因素。根据地质环境特征,中国近海可分为17个环境地质区。  相似文献   

4.
环境地质学概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环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是环境系统中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它包括岩石圈上部的地貌,土壤,地下水,岩石,构造,矿产等地质体、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也包括人工地质体和人为地质作用。总之,地质环境是一切影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地质因素的总和。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与环境科学结合的产物。全球环境的严重挑战给地质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全球变化科学的出现是环境科学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地质环境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主要是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要认识地质环境,必须认识地球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生态性、地质与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人为地质作用的巨大性、地球环境目前濒临危险的阈值等几个基本的环境地质学问题。环境地质学必须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5.
环境沉积学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沉积学是在地球科学发展到围绕资源、环境、灾害和全球变化4个主题展开工作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指利用沉积学的数据、原理及研究方法,研究人类活动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以解决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所碰到的和可能引起的与沉积学相关问题的学科,它的目标是探求防治对策,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与沉积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研究、城市工程研究和矿业开发环境问题等。环境沉积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目前已得到了重视,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都是值得注意的前沿课题。未来的环境沉积学必将向环境保护、遏止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经济海区,目前已陆续开发。沉积物类型及其氧化还原环境的研究对于了解沉积物的形成、来源,以及埋葬后的早期成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沉积的环境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球化学领域,而从化学角度研究这个问题的报道则很少,且缺乏系统性(Parker et al,1983;宋金明等,1992),尤其是海洋沉积物现场环境研究更不多见,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亦较少。沉积物类型及其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许多元素产生、转移、循环的重要因素,也是海洋沉积物环境研究的核心内容(刘宝珺,1980),以往沉积物粒度数据基本上全都是通过地质机械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上,仅用一个或几个参数辅助说明沉积物是呈氧化性或是还原性,缺乏对此的定量表征。 鉴于以上,作者经过调査研究提出了用纯化学手段研究沉积物类型的标准一“粒度标(GSL)”和定量表征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氧化还原度(ROD)”(宋金明等,1993;宋金明等,1994)。结果表明,上述两项标准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为水化学领域科技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探讨浅水养殖环境和海洋工程评价,特别是对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平台及管线的腐蚀环境分析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林现代洞穴碳酸盐——石笋的沉积速率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穴沉积物过去环境记录在短尺度、高分辨率全球变化研究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而洞穴滴水作为洞穴石笋形成的介质或媒体,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迅速,其物质成分、滴速以及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石笋的生长及其蕴含的环境信息,是研究地表环境变化与洞穴石笋沉积的桥梁.洞穴滴水从而成为石笋形成机理和古气候重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桂林盘龙洞...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的工程地质环境及其稳定性,取决于沉积动力环境,构造及沉积物性质,人类的工程活动也是影响工程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加强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及稳定性的调查和研究,是发展经济、开发黄河三角洲及理论研究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陆架海是我国河流沉积物主要的汇,其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环境磁学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研究手段,其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应用已显示出独有的优势。通过对我国东部陆架海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目前已经掌握其磁学分布特征,同时,环境磁学作为有效的示踪手段对沉积物物质来源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在指示沉积物还原氧化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研究区环境磁学手段对重金属污染、磁性地层学应用以及古气候变化也有良好的反映,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环境磁学作为一种逐步普遍的地学研究手段,它的存在是对以往研究的有力补充,也会对今后研究加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生态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养殖系统(模式)构建和管理的学问。其是水产养殖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1950年代,是水产养殖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向包括养殖生物个体生态学、养殖水体环境管理、水产养殖系统生态学、水产养殖生产活动与养殖环境的相互作用、水产养殖生态经济学、生态防病等。其特色主要是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养殖水体的多功能性、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和消亡以及环境的变化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胶州湾生态模型的研究定义和量化多维生态位。并应用多维生态位定量化展示了物种之间的团结、吸引和竞争、排斥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环境作用下,物种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为研究物种生存和消亡、环境变化和物种进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庆军 《海洋科学》1992,16(3):67-67
“长岛水产养殖环境的监测及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山东省科委下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课题。通过科研人员几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内容和技术指标,1991年12月25日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通过对长岛扇贝养殖环境三年的监测和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摸清了该海域养殖环境的  相似文献   

13.
实时环境信息网络与分析系统-REINAS是一项持续性工程研究与开发计划,目的是设计、发展和试验一种用于环境数据采集、管理和可视化的业务化原型(示范性)系统.该系统将支持通过先进仪器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实时应用到环境科学研究及相应的环境数库建设中.承担此项任务的部门是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PS)和芒特雷湾水科学研究所(MBARI),课题小组成员均由高级专业人员组成,美国海军研究局(ONR)为研究提供了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4.
承载力研究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关于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以及区域等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量方面.从海洋可持续发展角度,借鉴有关承载力研究的部分成果,从理论上探讨了有关海域承载力的内涵、研究内容以及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展开海域承载力研究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典型的生态休闲旅游形式,海岛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与认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环境破坏等不良现象。文章从概念与内涵、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结合海岛旅游环境管理的需求及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情况指出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关切点:丰富基础理论、改进评价方法、强调评价的规范化、合理把握时空尺度、建立预警系统、紧密联系管理实际和提高公众参与度。以期为指导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促进海岛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旧石器时代环境考古学以研究旧石器时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过去人地关系)为目标,随着材料积累、科学技术进步和研究方法发展,中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环境考古学研究在最近三十年发展显著。从古人类对地质资源、石料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角度回顾了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古人类对环境变化事件的响应和行为适应研究,并分别从迁移适应和技术适应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旧石器时代环境考古学的发展需要考古学家与古环境研究学者开展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7.
陆棚环境与大陆斜坡环境的识别标志和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棚环境与大陆斜坡环境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因而有许多相同点,但它们在地貌和水深上差异显著,无论在沉积作用、洋流作用还是生物群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点。对二者的研究不但是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我国寻找油气资源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环境科学的研究如何联系企业生产中的实际,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真正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统一,这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应致力于考虑的问题,也是现代比建设所迫切要求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国玉等同志,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更多地追求海洋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由此带来的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不仅是当前海洋资源环境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评价也是制定海洋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将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域7个城市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做出分析,以期为山东半岛的海洋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评价结果表明,威海市和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最高,烟台市和东营市为良好,滨州市、潍坊市和日照市为一般。  相似文献   

20.
沉积盆地内形成的自生矿物,如黄铁矿、海绿石、菱铁矿等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它们的形态、成分、结构及构造,对于了解成岩作用早期的环境及变化,具有指相意义。在现代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比较早,研究的中心问题,集中于成因上。已有细菌化石说、胶体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