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洞子沟银铜多金属矿床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长城系常州沟组地层中,受地层控制明显。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及U-Pb同位素年代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矿床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吕梁运动后的伸展裂解过程中,在断陷盆地接受沉积的同时,有沿同生断裂上升的幔源热液、银铜金铅锌等成矿物质组分与常州沟组陆源碎屑一同沉积,形成洞子沟银铜多金属沉积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洞子沟银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产于中元古代裂谷的银多金融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在过去中作过报道,但对其成矿时代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中切割矿体的辉绿岩脉进行Sm-Nd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Pb同位素的分析,认为洞子沟银多矿床和中元古代团子期-大红峪期火山喷发作用有关,其成矿年龄应为1683-1521Ma,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3.
洞子沟银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产于中元古代裂谷的银多金属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在过去的研究中作过报道 ,但对其成矿时代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中切割矿体的辉绿岩脉进行Sm Nd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Pb同位素的分析 ,认为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和中元古代团山子期 -大红峪期火山喷发作用有关 ,其成矿年龄应为 1683~ 152 1Ma ,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4.
罗学常  胡明安 《地球科学》1997,22(2):185-189
通过对陕西银硐子沉积型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以及矿床的含矿岩系的岩石,矿石,矿物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与国外某些海底喷气沉积铅锌矿床相比较,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是正常海相沉积与海底喷气沉积相掺合而形成的,是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银铜锌贱金属-贵金属综合矿床。  相似文献   

5.
陕西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物质来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宾  姚仲友 《西北地质》1991,12(4):24-28
银洞子矿床位于陕西省南部柞水县境内,是一个以银—铅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矿区内钠长石、碧玉和重晶石条带很发育,岩石碎屑似凝灰质结构,矿带中可见凝灰岩出露。硫同位素以富集重硫为特征,δ~(34)S‰主要集中在2‰—20‰,其形态呈波浪式分布,矿石中的铅组成属正常铅,具有单阶段演化特征。矿石中和凝灰岩中的Rb/Sr值小于1,而Ag含量却相反,都大于1,即Ag含量和凝灰岩具有密切关系。其矿床特征可与麦根矿床、芒特艾萨矿床、霍各乞矿床等国内、外著名的火山成因矿床类比。笔者认为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的矿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溢。  相似文献   

6.
河北洞子沟银多金属矿矿物标型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洞子沟银矿床黄铁矿成分、热电性标型、石英微量元素和热发光特征测试,发现2、3号矿体石英微量化学Co/Ni平均值为0.33,具层控矿化的特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洞子沟银矿床成因与海相火山无关,认为洞子沟银矿床具备典型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基本特征.黄铁矿热电性标型为低值N型,石英热发光曲线出现双峰,峰形较正常等显示洞子沟银矿本区深部具较好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的研究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是热水沉积—叠生成因矿床,早期呈现寒武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洞子沟银多金属矿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认为赋存于常州沟组的洞子沟银多金属矿的矿源层应为沉积岩,并推断本区与上部大红峪组富碱火山岩无成因上的因果关系。岩石、矿石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均呈倾斜度相似的平滑曲线,负铕异常均无或微弱,都较好地反映了物源-矿源层-矿石稀土元素的继承发展的相关特征。同时对该矿床成矿模式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西银硐子沉积型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以及矿床的含矿岩系的岩石、矿石、矿物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与国外某些海底喷气沉积铅锌矿床相比较,发现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是在正常海相沉积与海底喷气沉积相渗合而形成的,是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银铅铜锌贱金属-贵金属(特大型)综合矿床  相似文献   

10.
洞子沟银(金铜)矿床地质物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概述了洞子沟银(金铜)矿床的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粗略地划定了成矿时代,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划出四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模型是一组有成因联系矿床的高度总结,对找矿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位于川-滇-黔接壤区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中南部的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本文在总结了会泽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基础上,分析了峨眉山玄武岩、构造和地层与成矿的关系,探讨了矿床类型,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矿床模型.  相似文献   

12.
四川岔河锡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岔河锡矿产于晋宁期摩挲营花岗岩与前震旦系会理群天宝山组大理岩及其顶板变辉绿岩接触带中,属岩浆气成-高中温热液成因的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是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花岗岩的最古老锡矿床之一,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矿床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3.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曲仁盆地南侧,大东山—贵东东西向构造带与雪山嶂北北东向隆起带的复合部位。本文拟据大宝山矿床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以及矿物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的系统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其成因应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冀东金厂峪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冀东金厂峪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属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构造体制,在与国外太古宙绿岩带镁铁质岩石中石英脉型金矿进行地质对比后,认为该金矿属于活化绿岩带金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时代等基础上,认为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并提出了金厂峪金矿床的两期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四平山门银矿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四平山门银矿成矿作用与区域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矿石矿物、含矿岩体、矿区地层的铅、硫、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矿石的Pb-Pb等时线年龄173Ma,与矿区内花岗闪长岩体形成时代的末期接近;矿石矿物、含矿岩体及矿区地层中铅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铅同位素主要与矿区内花岗闪长岩有密切关系.同时硫、氢、氧研究为山门银矿的矿床成因模式提供了准确的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16.
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林 《矿产与地质》1991,5(4):249-261
对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的岩石类型、岩体形态、规模、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该类矿床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和矿化与蚀变带的关系作了论述,指出了该类矿床最重要的蚀变带为黄玉云英岩化带, 在详细研究该类矿床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金沟白钨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蚀变岩型,矿体受NNW向层间构造控制,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层控-岩浆中高温热液型白钨矿成因类型。区域地球化学场趋势显示了该区为钨、金、铜矿化集中区的特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具有直接指导地表工程摆布和发现矿(矿化)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乃庙铜矿赋存于中浅变质的中元古界白乃庙组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曾经历与海相火山喷发相伴的金属矿化和斑岩矿化两个矿化期.早期矿化发生于中元古代晚期,形成含铜矿源层;晚期矿化发生于志留纪,使矿床最终形成.该矿床应属多因复成的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安徽铜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曙光 《矿产与地质》2003,17(5):610-612
铜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对其成矿物质以前多认为来自单一的岩浆期后热液。通过综合分析成矿元素在各地质体中的分布及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多源性;不同类型矿石其成矿环境不同;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花岗斑岩岩体、层间滑脱构造及有利围岩组合是矿床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岩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4期6个阶段;即喷流沉积-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