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亚南  高抒 《海洋通报》2012,31(2):154-163
对长江水下三角洲3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粒度分析、210Pb测年,并测定其中Cr、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和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得到了沉积物粒度、粘土含量、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分布曲线和沉积物测年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来研究沉积物中的Cr、Cu、Pb、Zn等重金属、粒度、Al相互之间的关系;以Al为参照元素对这4种重金属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其归一化前后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r、Cu、Pb、Zn 4种重金属元素在此区域的地球化学行为相似,其分布受细颗粒沉积物的吸附和胶体的絮凝作用共同控制;近一二十年来,该区域的Cr、Cu、Pb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Zn有轻微污染。此外,CJ19柱中Cu存在异常峰值,可能是特大风暴潮事件对研究区浅水区底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两百年来人类活动对北部湾潮间带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部湾潮间带两个柱状岩心沉积物进行了210 Pb测年、粒度分布特征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并探讨了近两百年来人类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YX07和YX05岩心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45和0.37cm/a,分别约记录了231年和210年以来的环境历史。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与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大体相反,说明重金属元素倾向于在细粒级物质中富集;不活泼微量元素比值La/Th的大小及其在岩心深度上的稳定变化,说明两个岩心物源的同一性且一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岩心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在1930年以前主要是自然影响,而1930年以来则更多受到人类活动影响,1930年以来岩心沉积物粒度变粗,可能因为人口的增加和土地的开垦等因素,在自然降水量降低的情况下人为地增加土壤物理侵蚀。同时,岩心中Al校正后重金属元素As、Pb、Cu等的含量从1930年直线增加2~3倍,则表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经河流倾泻到河口和近岸地区,致使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3.
江苏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和Cu的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年来江苏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和Cu积累规律研究表明,王港潮滩WG05点位现代平均沉积速率为4.13 cm/a。王港潮间带重金属垂直方向的含量具有趋同性,从表层向下逐步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和亚表聚特征,王港潮滩Fe与Li的相关系数非常显著,超过了0.90,这些潮滩重金属来自岩石风化的可能性较大;Pb、Cu、Al则与铁元素呈负相关,表明王港潮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Cu的含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归一化后,Cu、Zn的归一化值在15年内相当稳定,其中Cu的波动范围在0.4~2之间,Zn在1.5~2.6之间狭小的范围内波动;这说明王港潮滩的Cu、Zn积累主要来自于地壳风化,受物源和沉积环境等自然因素控制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Pb归一化以后在4个柱状样中都表现出随时间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波动。Pb、Cu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4.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归一化问题——以Al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沉积物的来源、粒度和矿物组成是影响重金属在动力沉积过程中的行为的最显著的因素,用某些参考元素(如Al、Li等)归一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波动,以揭示人文活动(例如污染)的影响。通过对国内一些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Al归一化结果的分析,认为在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中元素与Al的相对迁移能力的差异和各种生物过程均可使重金属的Al归一化值产生显著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M/Al值并不一定能准确地描述人类活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影响。Al归一化仅能部分地校正粒度分布引起的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但不能消除矿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实验数据,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Zn,Cu,A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海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国家一类标准和Haka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与危害指数(RI)方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北海段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mg/kg)为:Zn(69.81)〉Pb(16.58)〉Cu(12.76)〉As(9.08)〉Cd(0.22)〉Hg(0.07);其中,廉州湾和英罗湾的重金属质量分数相对较高,而铁山湾和银滩段的相对较低。此外,绝大多数观测站点的沉积物尚保持清洁状态,且其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多属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6.
向海湿地沉积剖面化学元素相对迁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于探索沉积剖面元素迁移强度的描述方法,讨论向海沼泽湿地沉积物化学元素的迁移积聚等基本地球化学特征,以深化对沼泽湿地沉积化学行为的某些认识。冬季在向海两处沼泽采集了代表一定范围汇水区与人类活动影响的沉积芯。利用Tessier等(1979)提出的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多种常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相进行分离。可迁移系数、潜在迁移系数、非迁移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向海沼泽沉积剖面中,化学元素相对迁移强度为:Ca、Sr、Mn、Pb潜在活性最大,Ti、Al、K、Rb潜在活性最小,以此为依据,Ti、Al、K、Rb等元素适宜作为示踪元素。为消除沉积物构成组织的影响,以Al为参考元素对重金属元素形态两种分量进行归一化后,重金属环境非迁移分量与相对迁移分量均表现出在表层的富集,尤其表现在上游霍林河煤矿开发后20余年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介入加速了重金属元素通过河流搬运向下游湿地的输入。  相似文献   

7.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对研究区38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元素Cu、Pb、Zn、Cr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丰度大小依次为Zn>Cr>Cu>Pb。元素间相关性表明,Cu和Zn、Cu和Sc、Zn和Sc的相关性较好,Cu、Zn、Sc与OrgC、Al2O3、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关性较好,而Pb与OrgC、Al2O3、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关性较差,Cr与OrgC、平均粒径呈负相关,与Al2O3相关性较差。采用富集因子及地累计指数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元素富集及污染程度依次为Cr>Zn>Pb>Cu。区域对比揭示,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含量介于南海北部湾口和南海南部之间,总体上接近于自然背景值,呈无污染状态,Pb、Cr 2个元素在靠近海南岛沿岸及陆架局部海域受到工业或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呈中等污染。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潮间带(大沽口)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来源判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3年11月采自渤海湾潮间带(大沽口)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的三个主要因子占据重金属含量样本信息量的83.69%,以此定量判别出重金属的来源方式和富集原因。并有效采用Li和Sc作为污染重金属的参照元素,以这两种元素含量比值的自然对数和目标元素与Sc的比值的自然对数做比率散点图的方法验证了因子分析所得的结论。结果表明,Cd,Zn和As以人类活动输入为主,Pb,Cr,Hg受到一定人为输入影响,但仍以环境背景贡献为主,Cu,Al,Fe,Ni以自然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9.
海湾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探究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污染程度和可能来源,本研究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采用地质累计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定量分析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利用自组织映射(SOM)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评估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中Zn的平均含量最高,Hg平均含量最低;除个别站位的Pb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Igeo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污染元素为Pb、Hg和Cu;PERI结果表明Hg是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SOM和PMF模型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工业生产活动的共同影响,各来源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9.65%、29.15%和31.2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百年人类活动对广西防城江口沉积物的影响,依据2014-08取得的广西防城江口HSL柱的210Pb、粒度、常量元素、重金属元素数据,建立210Pb年代序列,对其重金属环境背景进行构建,对HSL柱的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进行计算,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HSL柱210Pb年代拟合系数在0.9以上,该柱沉积速率约为0.37 cm/a。以沉积物粒度中<32μm体积分数为参比元素构建的防城江口的重金属环境背景显示:HSL柱20 cm以深为"清洁样品";10 cm(约1990年)以浅开始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5 cm(约2000年)以浅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显著受工业活动影响,Cd单因子危害系数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Hg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也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受防城港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010年之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有所降低,但部分重金属(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依然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11.
蔡龙炎 《台湾海峡》2010,29(3):325-331
通过测定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对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发现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可分为4类:无污染(Igeo〈0)的元素为Co(Igeo=-0.67);轻-中度污染(0〈Igeo〈1)的元素为Cr(Igeo=0.65)、As(Igeo=0.52)、Zn(Igeo=0.75)、Pb(Igeo=0.11);中度污染(1〈Igeo〈2)的元素为Cu(Igeo=1.58)、Ni(Igeo=1.32)、Mn(Igeo=1.08);极严重污染(Igeo〉5)的元素为Cd(Igeo=8.70).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进一步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884%、31.676%、21.988%.这表明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即工业点源排污;矿物开采及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的非点源污染;岩石的自然风化侵蚀过程和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内源释放.同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9个站位根据其在重金属污染程度上的差异,可分为3个大类:2~7号站位为第1类;1号站位为第2类;8、9号站位为第3类.这反映了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空间分布特点即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同时也支持了晋江和洛阳江的工业点源排污、矿物开采和化肥农药残留的非点源污染是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污染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北部湾沉积物岩心样调查结果计算了铜、铅、锌、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并分析了其与南海陆架区和南海全海域沉积物背景值、广西土壤背景值之间的差异.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近10 a的变化趋势以及岩心样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近百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铜、砷、汞、镉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北部湾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年际变化有升有降,至湾口处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本不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部湾近岸沉积物中砷、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到广西人类活动的影响.北部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广西沿岸陆源输入,经由琼州海峡的外部海域物质输入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超  李超  孟莎  刘淑君  周斌 《海岸工程》2022,41(1):79-86
分析了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d和Cr)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5种元素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标准.Cu、Pb、Cd、Cr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高值出现在站位4和站位11,Zn的分布特征不同,质量分数变化很大,存在明显的高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6年8月对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Cr、Pb、Zn和Cu)展开调查,并将获得的各元素含量与粒度、Fe、Mn和总有机碳(TOC)等相关理化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含量基本呈现为沿岸高、湾内低的趋势,总体质量较好,基本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澳头湾和范和港附近海域人类活动密集,重金属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大亚湾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工业污水排放和渔业养殖等;Cu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性弱于其他元素,在还原性环境中被沉积物吸附形成金属Cu硫化物可能是喜洲岛附近海域Cu元素含量异常高值的原因;作为湾内有机质主要来源的水生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对Cr、Zn和Pb含量影响较大;Cr、As和Pb与粉砂结合为主,Zn与粘土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龙门岛潮间带取得了长度为97 cm的LM01柱,在210Pb定年的基础上对沉积物的粒度、生源要素(TOC、TN、TP)、油类以及重金属(Hg、Cu、Pb、Zn、Cd、Cr和As)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潮间带沉积物的粒度在近60年来有明显的"细化"趋势;各种污染要素的含量在近30年来也急剧增加,但仅Cu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海省长宁遗址晚全新世沉积剖面OC、P、Ba、Mn、S、K2O、Pb、As、Al2O3、Fe2O3和Cu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磁化率分析,研究了该时期沉积物元素含量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齐家文化时期(4300~3900aBP)至汉代(202BC—220AD)之间的气候恶化使沉积物中上述元素含量显著下降,齐家文化时期和汉代的人类活动也对沉积物元素含量产生了影响,不同方式的人类活动对沉积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钦州湾-防城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和Zn的质量分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均在国家一级标准之内。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质量分数最高。其中Cd,Cu和Zn的最高值出现在沙角地区QZ-08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4,29.15和64.56μg/g;Hg,As,Cr和Pb的最高值出现在企沙地区QZ-07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1,11.29,88.23和26.47μg/g。选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均小于40,而风险指数均小于150,显示其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级别。但部分调查剖面如沙角QZ-08剖面的生态危害风险指数接近临界值140,所以该污染的风险是存在的。在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危害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和“鸟类保护的国际地标” ——江苏东台条子泥“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高潮位候鸟栖息地5个样点及与之毗邻的堤外潮间带4个样点表层沉积物中8种常见重金属元素(Hg、Cd、Cr、As、Pb、Cu、Ni和Zn)的含量,基于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两个区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候鸟栖息地和堤外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两个区域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候鸟栖息地沉积物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堤外区,两个区域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也具有显著差异,候鸟栖息地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于堤外区,可能与栖息地建设前的水产养殖活动、候鸟栖息活动、周边农业活动和水动力条件有关;两个区域各采样点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均小于0,无明显重金属累积风险;两个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00,各采样点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40.00,均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等级。通过研究区与其他滨海自然湿地中重金属特征对比研究发现,本研究区域中的主要生态风险因子是Hg,其次是Cd,后续需要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中元素组成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取自长江大通站(包括部分南京段)和黄河利津站入海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5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它们在长江和黄河里的差异,并与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长江、黄河中的沉积物存在较明显差异,黄河沉积物中明显富集Ca,Sr,Si等元素;长江沉积物中明显富集Al,Fe,Ti,Mn,Cu,Zn,Pb,Rb,P,V等元素.这与2条河流流域的地质背景、气候带特征、风化程度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关系密切.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2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用Al标准化之后发现只有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的变化可能与近年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及两河流域污染物质的排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2015年7月在泰国曼谷湾邦巴功河河口采集了1根1.5m长的沉积物柱样,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d、Pb、Co、Ni、Cu、Cr、Zn)含量,进行了粒度和~(210)Pb、~(137)Cs活度测试,使用地累积指数、元素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污染来源进行了推断。结果表明:沉积柱状样210 Pb、137 Cs活度测试结果计算获得的沉积速率约为2.3cm/a,沉积物柱状样记录了1948—2015年的沉积情况。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11、29.60、19.78、44.18、28.99、80.93、99.01mg/kg。重金属含量较20世纪都有所增长,Cd、Zn、Pb、Cr在整段沉积时间框架内增长明显。元素富集程度顺序为CdZnPbCrCuNiCo,Cd元素污染程度最为严重,Pb、Cu和Zn为偏中度污染,Cr、Ni和Co为轻度污染。单一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Eir评级顺序为CdPbCuNiCoCrZn。其中Cd为很强至极强生态危害,Pb为轻微至中等生态危害。Cd、Zn、Cu和Pb元素没有超出泰国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规定的效应区间低值,Ni超出效应区间低值,但没有超过效应区间中值。重金属元素与Al较差的相关性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非自然来源,Cd、Cu、Zn可能源于金属冶炼和交通,此外,Cd还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工业污染来源,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r可能源于纺织业发展。1990年之后较1990年之前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更差,指示1990年之后相比1990年之前重金属污染来源更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