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2.前陆反向冲断带-梅山构造岩片(块)堆叠带;3.盖层推覆体-佛子岭岩群;4.基底碰撞杂岩-卢镇关构造混杂岩群。通过广泛的构造-岩石(地层)组合体的时代,岩相对比,并可得出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一南北近于对称的加里东、海西期复式褶皱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贵州雷公山地区过渡性剪切带及其与锑金多金属矿关系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雷公山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之过渡地带,发育加里东期由西向东运动的逆冲推覆型过渡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劈理密集带、剪切褶皱、剪切透镜体、S—C构造、拉伸线理等构造形迹,并发育糜棱岩化岩石。其构造模式为受向面倾斜的主滑脱面控制,由一系列西倾东倒、上陡下缓、右旋逆冲的叠瓦状断裂、褶皱及过渡性剪切带构成逆冲推覆体;其形成时代为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时期;运动方式由西向东,形成深度在14km以上,其主滑脱面在三江─龙胜断裂带(在本区尚处地下深处)。由于燕山期由东向酉的逆冲推覆运动,将中深层次的构造形迹推到形成侏罗山式褶皱的地层之上,造成不同深度的陡、缓倾过渡性剪切带并列的格局。本区的锑、金、多金属矿的分布严格受过渡性剪切带的控制,矿体往往产于沿陡劈理裂隙充填的石英脉中,形成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与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有关的4个问题。(1)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段和垂向构造分层的特征:纵向上由南至北可分为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和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三个带;横向上,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从西至东按横向调节带分为5个段,构造特征表现为反冲断层从不发育到向南反冲的位移逐渐增大、反冲断层所滑脱的层位亦逐渐加深;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红车断裂为界划分为西段和东段,西段构造运动弱,构造变形具双层结构;东段构造运动较强,发育大型冲向后陆的反向逆冲断层,构造变形多具有3层结构。(2)逆冲断层-褶皱类型按其形成机制分为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及基底卷入-滑脱混合型冲断-褶皱3大类,其中,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的特征是褶皱作用发生在逆冲断裂之前,而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冲断和褶皱同时或冲断层先于褶皱形成为特征。(3)本区存在横向和纵向传递带。横向调节带一般分布于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纵向传递带分布于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逆冲断层系斜列分布和位移纵向斜列传递为特征。(4)褶皱-冲断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有: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末和晚侏罗世末发生的构造变形以及古近系、下白垩统和下—中侏罗统发育的三套异常高压泥岩层相关的滑脱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祁连兴隆山岩群划分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邓颖晖 《甘肃地质》1997,(Z1):9-11,13,14
重新厘定的中元古界兴隆山岩群,总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从下至上包括3个非正式岩组和高家湾岩组。在区域岩石上留下深刻痕迹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早加里东期或更早,近水平顺层韧性剪切带及顺层掩卧褶皱的横向置换构造;加里东晚期由东南向西北推覆的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印支期北东-南西向挤压的褶皱逆断构造。3期构造叠加组成兴隆山岩群的区域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5.
扬子陆块南缘东段的中元古界诸家群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一系列“S”形剪切褶皱,它们是由Z形褶皱发展而成的反转剪切褶皱,且伴随着雁行状、网结状、平行带状剪切带阵列的形成。它们的生成演化过程反映了加里东期扬子陆块与南华陆块碰撞呈右行走滑对接。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类岩石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和不同的形成方式。根据与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关系,将中国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成因类型:深成型花岗岩和火山型花岗岩。 (1)深成型花岗岩是指在地槽发展的褶皱回返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类。这类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内,如产于阴山古陆东端前寒武纪褶皱带中的前寒武纪花岗岩、产于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中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产于天山东端、内蒙大兴安岭和吉黑海西褶皱带中的海西期花岗岩等,皆属于此类。在这类花岗岩分布地区一般不出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成矿特征、中俄蒙邻近地区矿产分布和近年来的地质和找矿工作进展,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总结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和成矿时代分布规律,提出了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本文将大兴安岭中北段可以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鄂伦春晚华力西褶皱带和东乌旗早华力西褶皱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细分为满洲里-新右旗中生代火山-深成岩隆起区等14个Ⅳ级构造单元。工作区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其次为海相沉积型、岩浆熔离型、砂矿型和云英岩型,其中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主要矿床类型,热液型矿床可以细分为6个子类型。矿床的分布总体上具有北东呈带、北西向成行特点,根据矿床的分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以分为德尔布干和东乌旗-兴安两个北东向Ⅲ级成矿带,13个Ⅳ级成矿区。从成矿时代上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早古生代至晚中生代的很长时间,而已晚中生代为主。但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布有很大差异。单一的斑岩型铜(钼金)矿从早古生代延续至燕山期,而其他类型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提示在大兴安岭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对于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主要集中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而斑岩型矿床找矿则应同时注意古生代和中生代等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南平A型花岗岩与31号花岗伟晶岩脉位于华南褶皱系东缘,其东部与东南沿海褶皱系相邻。它恰处于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闽西南海西-印支坳褶区和闽东燕山断坳区三大构造旋回域的接合部位。对南平伟晶岩田的形成影响最明显的是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区内地层可分为:泥盆系―第四系沉积盖层和前泥盆纪变质岩系。本区自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并发育了较多的混合岩和花岗岩类。但除了福建南平分布着大量伟晶岩外,其他区域关于伟晶岩的报道并不多见。南平花岗伟晶岩是196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华北地块南缘向北的薄皮推覆构造及北秦岭构造带结构、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它们同属于加里东期造山作用产物。北秦岭属于加里东造山带根带(即核部),华北地块南缘小秦岭(及豫西)地区属于该期造山带的外带,渭北褶皱隆起区则属于其前锋冲断褶带。秦岭造山带现今几何模型是一个复合型不对称扇状大陆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了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孤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构造样式为前陆地带的准原地型边冲叠瓦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1.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多期变形和构造层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下亚构造层的麻源群(古元古代)、下构造层上亚构造层马面山群(中元古代)和中构造层长汀浅变质岩系(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麻源群存在四个世代的变形,前两个世代以深构造层次共轴叠加的平卧褶皱为特征,后两个世代则发育浅构造层次的斜歪褶皱和膝折带构造。马面山群发育三个世代的构造变形,自早而晚分别为:深构造层次平卧褶皱、浅构造层次的紧闭相似褶皱及膝折带构造。长汀浅变质岩系除局部地段可能存在紧闭褶皱外,以膝折带构造及宽缓褶皱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北山金矿位于天山褶皱系北山褶皱带,该带分为华力西红石山地向斜褶皱带(北带)、加里东马鬃山地背斜褶皱带(中带)和华力西红柳园—音凹峡地向斜褶皱带(南带)。金矿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个褶皱带内。成矿母岩为华力西中、晚期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金矿对地层的选择性十分明显,首先为晚古生代的中—酸性火山岩,次为早古生代的深变质岩。金矿床(点)绝大多数属中—低温热液含金石英脉型,产于华力西中、晚期酸性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矿石类型以黄铁矿—石英脉型为主,伴生矿物有黄铁矿、含铜黄铁矿、孔雀石、铅族矿物及毒砂。围岩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碳酸盐化、泥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文中还对金矿控矿因素作了分析,认为在北山地区找金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南部的大地构造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显生宙期间,中国南部的构造属性曾几经转化。加里东旋回,那里有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印支—南海准地台3个单元,其中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并不是一个碰撞造山带,而是一个向滇越呈剪刀状张开的拗拉槽型冒地槽褶皱系;印支旋回,华南处于特提斯构造域的范畴,但那里并不存在深海洋盆;晚三叠世以来,特别是燕山造山阶段,华南属亚洲东部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带的一部分。中国南部大陆内部并不存在阿尔卑斯式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
依据糜棱面理产状、剪切褶皱(鞘褶皱)形态、拉伸线理空间位志、构造岩及剪切变质作用等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陇县深变质岩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韧性剪切带,即韧性推覆剪切带和韧性平移剪切带。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韧性推覆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晚期,与这一时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而韧性平移剪切带则是印支期造山带内右行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黄骅盆地孔西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南宁盆地北湖凹陷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光 《云南地质》1999,18(3):266-274
南宁盆地是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南部之西大明山-昆仑关隆起带内,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的北缘为控盆地沉降的盆缘断裂,南部为盆地的斜坡带。南宁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时的主要物源来自盆地的两端,盆地的南北两侧提供次要物源。  相似文献   

17.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是以断坪-断坡式的台阶状逆断层作为滑动机制的盖层薄皮推覆构造,它们在剖面上形成一个向南变薄尖灭的推覆构造楔,底部沿脱面在北侧深南侧浅,推覆变形也是自北向南传递。依据其构造形态和变形特点可分为五个构造亚带:(1)南天山前缘楔状构造带;(2)库姆格列木-依奇克里克断层扩展褶皱构造带:(3)吐格尔明-吉迪克断层弯曲褶皱构造带:(4)秋里塔格断层扩展褶皱与断层弯曲褶皱叠加构造带;(5)库车-亚肯生长断层弯曲褶皱构造带。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南部有三大山系,一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分别是斯塔诺夫造山带系;大兴安岭盆岭系;锡霍特--阿林陆缘造山带。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灰池子花岗岩成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池子岩基定位于东秦岭加里东沟-弧-盆褶皱系内的古岛弧带中,属于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机制为:加里东晚期,华北古板块南侧的东秦岭沟-弧-盆体系活动大陆边缘闭合,岛弧带内产生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随着上冲岩片的逆掩叠置,下滑岩片的温度升高而发生强烈的脱水、去碱和去硅作用。在逆冲带强大压力作用下,这些饱含碱和二氧化硅的热流体被从下滑岩片中逐出,升腾至上覆岩片,上覆岩片被浸润而发生深刻的交代-重熔作用,最终形成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的同类型花岗岩相比,灰池子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其原因在于两造山带内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源岩的性质影响和制约着由其改造而成的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