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铁列库坦斑岩铜矿位于南天山主脊深断裂南侧,处在晚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与华力西弧后盆地褶皱带的交替部位。成矿岩体为英闪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于同时代超基性岩带外侧的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杂岩带中,与深断裂有关,相当于M(地幔)型中的地壳—地幔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岩石。斑岩型蚀变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由地表向下依次为青盘岩化带、泥岩化带、似千枚岩化带。铜矿化主要产于蚀变岩体边缘相第Ⅲ带中,呈星散状和细脉浸染状,与黄铁矿紧密伴生,多为低品位矿石;围岩中的铜矿化赋存于石英脉中,品位较富。矿床类型属于花岗闪长岩亚型。矿质来自岩体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残余热液。  相似文献   

2.
一、应加强区域地球化学工作华南钨矿床的分布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有密切关系.据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的统计,不同类型的钨矿床大部分产于地槽区的前震旦及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等地层或燕山期花岗岩中.据分析,与钨矿床分布相关的地层及花岗岩中钨的含量均比克拉克值高10倍至数百倍.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可称为世界钨异常省,而湖南的板溪群,赣南的寒武系底部,湖南的中、上泥盆统及赣南石灰系梓山组等地层可作为矿源层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疆东天山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天山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区各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该区除了加里东和前寒武纪分布局限的花岗岩类外,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同时明确了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存在。根据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花岗岩类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形成发展历史,说明了花岗岩类具多物质来源的混源成因类型特征及复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浙江西裘细碧角斑岩的成因与相关幔源花岗岩类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花岗质岩石,但前寒武纪花岗岩很少,主要分布于江南地背斜带范围内,其中的一种花岗岩在很多方面与各种成因的后寒武纪花岗岩类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类岩体一般体积不大,化学成分偏中性,并常与大量的富钠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特征,两褶皱带的改造型花岗岩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表明源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造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南平A型花岗岩与31号花岗伟晶岩脉位于华南褶皱系东缘,其东部与东南沿海褶皱系相邻。它恰处于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闽西南海西-印支坳褶区和闽东燕山断坳区三大构造旋回域的接合部位。对南平伟晶岩田的形成影响最明显的是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区内地层可分为:泥盆系―第四系沉积盖层和前泥盆纪变质岩系。本区自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并发育了较多的混合岩和花岗岩类。但除了福建南平分布着大量伟晶岩外,其他区域关于伟晶岩的报道并不多见。南平花岗伟晶岩是1960―  相似文献   

7.
中国内生稀有稀土矿床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袁忠信  白鸽 《矿床地质》2001,20(4):347-354
内生稀有稀土矿床在我国广泛分布,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喜马拉雅期。矿床类型主要有碱性岩型、花岗岩型及花岗伟晶岩型三大类型。碱性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元古宙到喜马拉雅期,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及华力西-印支期。这类矿床多分布在地台稳定区的边缘,常沿深断裂或裂谷带延展方向呈群分布。花岗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期,主要见于南岭及其邻区。成矿花岗岩常是花岗岩复式岩体的晚期侵入体,沿大岩体周边或隐伏岩体上方作定向分布。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力西-印支期,大多数分布在地槽褶皱带内。褶皱带内的复背斜及更次一级背斜的轴部及倾没端常是矿化伟晶岩的赋存场所。以攀西裂谷带内的牦牛坪、茨达等碱性岩型矿床,赣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西华山、荡坪等花岗岩型矿床,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溪源头、西坑等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为例具体地描述了三类矿床在空间上的定向分布。西部地区是找寻大型内生稀有稀土矿床极有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王其连 《福建地质》1990,9(1):61-66
间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广泛分布着稀土和稀有金属矿产,本文着重从矿产区域分布和产出地质条件对成矿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产于混合岩带的稀土金属矿产与雪峰期至加里东期混合岩化阶段形成的含稀土混合岩有联系,各种类型含稀有元素伟晶岩是混合岩化的加里东期含白云母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有联系。由于岩体形成时迁移距离、定位深度和围岩条件的不同,因而在混合岩区形成以含铍为主的稀有元素伟晶岩,在混合岩带外侧高绿片岩相变质岩区形成以含铌钽为主的稀有元素伟晶岩带,构成了闽北变质岩区内独特的稀土和稀有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正>吉尔吉斯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在地壳发育的不同阶段,由于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矿产。吉尔吉斯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加里东、华力西和阿尔卑斯期四大旋回。1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成矿期形成的矿床较少,主要分布在中天山。许多矿床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早前寒武纪仅在变质的结晶基底中有石墨矿产出;晚前寒武纪的裂谷作用形成了里菲-文德纪火山-沉积建造,赋存有杰德姆超大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0.
铲子坪铀矿床成因机制的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铲子坪铀矿床位于江南地背斜的东南缘。震旦一寒武纪的碳硅泥岩建造在加里东期褶皱形成复式背斜,并伴随有加里东花岗岩的形成。铀矿床赋存于其中的铲子坪向斜的两冀,向斜两侧及深部均为呈侵入接触的复式花岗岩体所包围,白垩纪的红色碎屑岩建道不整合上覆在向斜之上。铀矿体典型受层位控制:含矿岩系为下寒武纪清溪组,为含炭硅质页岩建造,经轻微变  相似文献   

11.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发育在前寒武纪和加里东基底上,盖层主要由早石炭世陆相火山岩组成。基底与盖层中的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有显著差异。火山构造单元划有火山喷发带、火山构造带、火山机体三级。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和火山盆地形成及剥蚀三个阶段。金矿产于大哈拉军山组。认为三级控矿构造与三级火山构造相对应,分别控制着金矿带、金矿田、金矿床(点)的展布和产出。  相似文献   

12.
欧洲前寒武系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东欧地台及其邻近的褶皱带。如波罗的地盾(在北欧或称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乌克兰地盾(在乌克兰或称亚速-波多尔斯克)、俄罗斯台坪。地台镶边的褶皱带,如乌拉尔的海西褶皱带,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在西欧北部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中部法国地块、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地块、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分布,特别是苏联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地区、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及乌拉尔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比较完善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3.
贵州雷公山地区过渡性剪切带及其与锑金多金属矿关系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雷公山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之过渡地带,发育加里东期由西向东运动的逆冲推覆型过渡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劈理密集带、剪切褶皱、剪切透镜体、S—C构造、拉伸线理等构造形迹,并发育糜棱岩化岩石。其构造模式为受向面倾斜的主滑脱面控制,由一系列西倾东倒、上陡下缓、右旋逆冲的叠瓦状断裂、褶皱及过渡性剪切带构成逆冲推覆体;其形成时代为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时期;运动方式由西向东,形成深度在14km以上,其主滑脱面在三江─龙胜断裂带(在本区尚处地下深处)。由于燕山期由东向酉的逆冲推覆运动,将中深层次的构造形迹推到形成侏罗山式褶皱的地层之上,造成不同深度的陡、缓倾过渡性剪切带并列的格局。本区的锑、金、多金属矿的分布严格受过渡性剪切带的控制,矿体往往产于沿陡劈理裂隙充填的石英脉中,形成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花岗岩类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本文讨论的范围系指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北段,即东经78°以西至国境线地带。该区花岗岩类岩体众多,分布广泛,总出露面积约二万平方公里。以往研究程度甚低,不仅单个岩体地质特征没有完整的资料,而且岩体时代也无可靠的同位素数据,常依附于对区域构造运动的认识来确定。五十年代前曾有学者认为昆仑地槽是加里东运动褶皱回返的,花岗岩是同造山期或造山期后的产物,因此,岩体时代定为加里东期;六十年代以来,根据新的地质资料,多数学者认为昆仑地槽是华里西运动褶皱回返的,因而在各种图件上本区花岗岩类岩体又多划为华里西期。至于喀喇昆仑花岗岩类岩体以往认为产在燕山地槽褶皱带,岩体时代一直归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5.
地壳重熔程度和重熔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直接反应了岩浆能态的高低;岩浆能态高低决定了铀矿化类型及其远景意义。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加里东褶皱带中。L、D两区均以前寒武纪变质岩为基底,广泛发育加里东期花岗岩,褶皱断裂发育。L区为拱断区,以断裂重熔释放地幔热流为特点,以高能态花岗为主,深成壳熔呈带状展布,岩浆化程度高,成岩持续时间长,岩浆演化完善。宏观  相似文献   

16.
<正> 蛇绿岩或其解体的地幔橄榄岩体(块)在中国各地质时期的大型褶皱带中都有广泛地分布。它们大都沿着地缝合线或深大断裂带展布,形成规模不等的蛇绿岩带或超镁铁岩带。 在中国古老的前寒武纪克拉通内最老的蛇绿岩始于何时和是否存在至今尚无定论。但其中至少有一些地幔橄榄岩小的露头分布,如出露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皖南-赣东北一带和华北地台区的前震旦纪老变质岩中的橄榄岩块等。  相似文献   

17.
Shem.  VM 陈华 《世界地质》1991,10(1):11-12
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在世界上的前寒武纪地体中广泛发育,它们形成于2.5Ga的地质历史时期,出现在时间跨度不同的几个阶段,它们对于大陆壳的形成具有重要性。形成紫苏花岗岩且产生区域麻粒岩-片麻岩杂岩的主要也是最长的阶段发生在3.1~2.6Ga。这些紫苏花岗岩具有全球分布特点,包括印度、澳大利亚、非洲、格陵兰、加拿大、南美、南极、中国和苏联等克拉通区,在太古代以后的活动带中也有出现。自元古代至文德期包括了几期紫苏花岗岩的形成:Svecof(?)nnian(1950~1650Ma)Freiser-Musg(?)ave(1400~1200Ma),格林威尔期(1100~900Ma),泛非期(650~600Ma)。不同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的构造位置不同。区域性麻粒岩与紫苏花岗岩限于古老陆核,即太古宙克拉通。其构造型式受多期褶皱作用控制,即受几期同斜、紧闭和开阔褶皱的综合控制。这些褶皱构造形成等轴状或卵形宽缓穹窿窿起。区域麻粒岩相变质  相似文献   

18.
云开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磊  龙文国  周岱 《中国地质》2013,40(4):1016-1029
对云开地区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或新元古代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443.3±2.6)Ma(样品1009,陆川县陆透水库东南)、(445.7±2.3)Ma(样品1010,陆川县月垌村)、(441.1±2.0) Ma(样品1012,高州市谢鸡镇)和(443.7±1.7)Ma(样品10108,信宜市朱砂镇),表明它们属于加里东期的产物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岩石.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由元古宙基底岩石发生深熔作用而成,是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随着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中大量加里东期年龄的发现,说明加里东运动对该区的影响非常强烈,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的部分片麻状花岗岩应归属加里东期.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形成时代可能为新元古代.从整个华夏地块来看,存在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但出露可能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广泛.  相似文献   

19.
李志才 《地质论评》1964,22(5):336-336
本区位于江南古陆和湘桂褶皱带的交接处,侵入岩活动具有多旋迴特征,但以加里东期侵入岩为主,其中包括片麻状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以及补充侵入体等。加里东期花岗岩规模较中生代花岗岩、燕山晚期花岗岩大,分布面积均在300平方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20.
西天山海西中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西中期花岗岩是西天山加里东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活动。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中期花岗岩以I型为主,S型次之,在空间上成对分布;花岗岩浆起源于地壳;海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