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图1绘出了中国及邻近地区1976—2010年发生的浅源(震源深度≤60km)地震的震源机制图,图中所示地震的震级一般都是4.7级以上。由图可看出以下特征:(1)在中国大陆地震最多的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周边地带,如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弧带、北部的昆仑山—祁连山挤压带和东北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多发生逆断层地震,并且逆冲运动的方向基本是垂直于山脉的延伸方向;高原内的西部和南部以正断层地震为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主要由无人机飞行平台、飞行控制系统、遥感系统、软件系统和无线电遥控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具有运行成本低、执行任务灵活性高等特点,是快速获取震后灾情信息的重要手段。结合四川高原山区的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对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在四川高原山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在高原山区的应用将在提升地震灾情现场勘查能力,迅速获取灾情信息,增加救灾工作的时效性,及为后期科学考察提供辅助信息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9,(10)
正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三山五岳",江河万里,或雄伟壮丽,或秀美神奇,到处都有令人神往的风景。如果说土地是华夏厚重的肌体,江河如神州奔涌的血脉,山脉则构成了中华大地的脊梁。错落的山地、延绵的丘陵和営峙的高原占到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近七成,造成了中国奇峰竞秀,名山林立的盛景。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中,为满足无线图传系统等通信设备在复杂地形进行大范围和远距离通信作业的需求,提出利用系留式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保障无线电(超短波)的远距离传输。目前,对该系统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分析和试验阶段,尚未在地震应急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利用多次试验的数据,分析验证系留式无人机供电系统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定量计算中继通信系统的升空效益,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实施方案。在城区、郊区以及起伏较低的山地、丘陵等地区,实现了移动图传系统在距离通信车5—10km范围内稳定、实时、快速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5.
当前振动台模型试验大型、高耸结构的顶端位移测量较为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无人机摄影技术对结构顶端大位移进行非接触测量。研究以光流特征值法为理论基础的视频位移识别技术,利用静止点对该方法计算结构位移过程中产生的无人机悬停飘移进行补偿,借助Python编写一套高精度位移响应程序,进行高耸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不同幅值的地震波,对无人机拍摄的模型顶端位移视频进行程序分析,将输出结果与传统拉线位移计测量结果对比。针对拉线位移计算结果及视频位移识别结果之间的误差,通过FFT高通滤波、基线校正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了一套面向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处理标准。研究工作可有效地利用无人机代替传统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在大量程下实现对结构的顶端位移测量。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在地震现场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建成“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系统”(为4人操作维护的小型无人机系统)后,对于小型无人展开了无人机飞控、灾情全景图、断层调查、极端环境飞行等一系列关于无人机在地震现场工作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索和试验(部分结果见图1).  相似文献   

7.
从震后的调查和监测中发现,大地震会对山区地形形成的地质灾害,山地的局部位置,地震动加速度显著放大,甚至能使大型石块高速临空抛射,该文从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角度,通过分析不同入射角度和不同反射界面地震波的反射叠加情况初步解释这一放大作用产生的机理,得出结论:(1)山地地形是产生地震动放大效应的主要原因;(2)放大效应与山体坡度密切相关(3)山脉走向会影响地震动水平分量的差异。并基于此对山区地形的震害防御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旋翼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流程,以无人机在2016年云南重点监视防御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调查中的应用为例,对其获取的12个调查点的房屋影像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和照片拼接处理,并对产出的正射影像全景图和三维点云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翼无人机在云南山区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一种快速获取影像数据的技术手段,为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4,(4):49-49
小亚细亚半岛,又称安纳托利亚半岛,亚洲西部的半岛。位于土耳其境内。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主要由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组成。  相似文献   

10.
在障碍物密集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由于城镇、村庄、厂矿企业、铁路遍布测区,障碍物占整个施工面积的50%以上,激发点和接收点布设困难,难以获得地下资料.如何在这样的测区取得高质量地震资料是一个技术难题.需要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面配合.本文以江苏某区为例说明了在障碍物密集区取得高质量地震资料的设计手段和施工措施.深入讨论了障碍物密集区三维地震施工的方法对策,并概括说明施工方法对后续处理解释的影响和结果.利用这些手段和措施在该区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地震资料.从而对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帕米尔高原是五大山脉汇结之中心,被称为"西构造结".在此山高耸谷陡深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应用稀少的地面重力和人工地震数据和卫星重力资料,以NNW和NEE向两条长达1620 km的十字交叉剖面,对帕米尔高原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研讨.帕米尔高原中心地区地壳厚度(莫霍界面深度)接近70 km,并在总体上呈向四周逐渐延展减薄(变浅)的总趋势,到帕米尔的周边地区减薄为50余km左右.这里是一个壳幔结构变异的构造强烈活动地域.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21,(5)
正沙棘奇树茫茫,润泽大地;生生不息,傲立高原;红果闪闪,照亮人生;无私奉献,荒漠蓝天。你真的来自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吗?你真的见过恐龙吗?你真的亲眼目睹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吗?你真的见证了黄土高原由密林变成荒漠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联合低阶重力位模型和地形数据的单点延拓方法将地面重力观测数据延拓到空中,构建了航线上重力基准,实现了两套航空重力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单点延拓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航空重力观测数据的外部精度检核,效果良好,性价比高;(2)相比仅采用重力位模型或地形数据进行单点延拓计算,联合重力位模型和地形数据的延拓计算对航空重力观测数据的评估结果更加可靠;(3)联合低阶重力位模型和地形数据的单点延拓方法计算速度快、效率高.本文研究方法,也可适用于新研航空重力仪的标度因数、零偏等参数的在线标定.  相似文献   

14.
南汀河断裂带构造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年轻、最活动的高原,高原范围内发育的大量延伸规模达数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的大型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活动构造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都是距今60~50 Ma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及后期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作用的结果,它们对于调节两大板块碰撞后陆内构造变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者已经或正在对这些大型走滑断裂从构造、地貌、年代、地球物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取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21,(3)
正卡兹别克山位于格鲁吉亚东北部卡兹别吉地区,是格鲁吉亚第三高峰,其峰顶位于斯特潘茨明达镇西部。作为格鲁吉亚东部的最高峰,卡兹别克在格鲁吉亚语中被称为"冰川峰"或"严寒峰"。站在欧亚大陆分界线上的大高加索山脉像是对抗寒冷之神的巨人,用伟岸的身躯阻挡北方冷空气的南下。眼前冰封雪埋,身后芽抽花开。这座雄壮的山峰因其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色及当地孕育出的独特山地民族文化,成为高加索地区,特别是大高加索山脉中独树一帜的自然名片和人文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这种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快速有效地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震区土地利用信息,在灾情评估及灾后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四川省芦山地震灾区无人机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首先研究了多尺度分割中参数的选择,获取了研究区最优分割参数;然后考虑了各个"影像对象"的数字化特征值,利用改进的SEaTH算法进行特征值优化处理;最后采用了隶属度信息提取方法,获得了芦山地震灾区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分类图,并进行了分类精度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影像的分类总精度为87.5%,kappa系数为0.835。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滑坡监测领域之中,传统无人机监测通过拍摄影像对滑坡进行观测,存在着精确度方面的缺陷;引入无人机接触式监测方法到滑坡表面位移监测中,改善精度方面的不足,扩展其应用前景.目前无人机的续航问题是制约无人机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无人机在滑坡上无序的飞行会增加飞行工作量,因此对无人机飞行路径优化十分重要.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采用了蚁群算法对无人机在白水河滑坡上进行接触式监测时的飞行路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蚁群算法优化减少了无人机的飞行路径,大大提高了单次飞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5,(2):111
<正>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位于河北省山西省交界地区,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400余公里。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界线。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10年的迅速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已成为活动构造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对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精度评估,尤其是高起伏地区的精度评估存在不足。为此,选择白龙江北岸光盖山-迭山断裂沿线的黑峪寺、化马村,开展无人机摄影测量,并构建正射影像(DOM)和数字地表模型(DSM),配合差分GPS测绘进行校正和精度验证。通过对比实测控制点和图像提取点分析点精度,通过对比实测剖面与提取剖面分析剖面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未经控制点校正的图像提取点与实测点存在较大误差,水平误差为5~8 m,垂直误差为几十米至上百米,但通过少数控制点校正后,点精度可达20 cm以内;6条实测剖面与提取剖面(提取自控制点校正后的图像)平均垂直精度总体为分米级,即0.16~0.65 m,标准差为0.13~0.69 m,略低于低起伏区的精度,对于测量条件恶劣的高起伏区,该精度是可接受的;异常高的垂直误差常出现在地形突变、低矮植被密集、行走困难等测量条件不理想位置。图像控制点中心点的准确识别、提取剖面线的修正准确性等因素也会影响精度评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至少过去的 2年以来 ,内华达北部的肖肖尼山脉刘易斯山一直在向 Sulfur Springs山脉的老矿区米纳勒尔山丘移动。设置在每个点的全球定位系统 ( GPS)接收器显示出这两座山峰正在以 2 mm/ a的速度相互靠近 ,移向坐落在这两地之间的克雷森特山谷断层。利用 GPS研究北部盆地和山脉的地质学家们曾经认为 ,他们的数据大概会显示出克雷森特山谷断层周围在缓慢扩张 ,正如对任何盆地和山脉断层所预期的那样。然而 ,与此相反 ,他们却发现了快速压缩现象。他们说 ,这种现代活动可能是 85年前袭击内华达北部的普莱森特瓦利 7级地震的数十年来的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