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区河流准三维水沙输运与河床演变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根伟 《山地学报》2001,19(3):207-212
在渠道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不规则河流形态下的纵向流速分布和弯道水流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任意断面和垂线位置的流场计算公式。在综合各种泥沙动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探讨了在天然河流中的悬移质输沙能力与沉积条件,分析了河床质起动的控制性因素及推移质输沙方程。提出了受冲淤影响的河床质粒径组成和动态递推公式。结合这些流场与泥沙计算方法及河床形态调整技术,作者提出一个准三维河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只需要河流几何形状、人流条件以及泥沙级配参数,能够模拟出不规则几何形态的河道断面流速分布及平面流场分布,并且对于弯道水流特征与泥沙输送一沉积特征也能得到较好的表现。该模型是对有关河流演变理论和实验成果的综合应用,为研究山区高含沙水流下的河床变形以及洪水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王兆印 《地理学报》1998,53(3):245-255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泥沙运动研究的动向和资料积累,本文探讨了未来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课题,包括河道运动动力学、河床形态与泥沙输移的关系、非恒定流河床冲刷率、湿地泥沙生态学模拟、河口萎缩和海流输沙、全球产沙和泥沙概算、泥沙造陆、河流自净、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黄河人造高含沙水流输沙入海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河流健康理论初探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刘昌明  刘晓燕 《地理学报》2008,63(7):683-692
健康河流是指在相应一定时期其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和谐并能够均衡发挥的河流, 其标志是具有良好的水质、水沙流畅的河床与可维系的河流生态系统。河流健康的指示性因子应是能够基本反映河流自然功能的因子, 包括河床形态、水质、河流生态和河川基流, 但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因河而异, 其量化标准的确定则要充分考虑河流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均衡发挥 的需要和河流水情背景条件的变化。河流健康的核心是有相应足够而洁净的河川径流, 因此 保障河流一定的环境流量对维护河流健康十分重要。人类过多抽取河川径流和开发水电、不当地调控洪水和泥沙、过多向河流排污和过多改变关键物种栖息地水流环境的活动, 均会对河流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本文以黄河为例, 对河流健康指标和低限健康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冲积河流的汇合与分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进 《地理学报》1994,49(5):429-439
冲积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整作用。遵循最小阻力原理,河道的汇合分流也应属于冲积河流的自动调整作用之列,事实上,在河道的汇合与分流处,支流与主流夹角的形成及其宽度比(或断面积比)的建立都不是随机的,它必须保证来自支流与主流的水和泥沙能在此通畅排泄。本文证明了水流在通过河道的汇合与分流处时所形成的夹角及其宽度比,对应于水头损失的最小值。河口段垂直于或趋向垂直于海岸线的特性,也是水流不断调整到最小阻力状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对堰塞坝的稳定和裂点的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堰塞坝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泄洪道内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程度SP和坝体上游洪峰的水流能量P.堰塞坝的保存与溃决情况采用保留的坝高比进行定量描述,对于洪峰流量小于30 m3/s山区河流,保留坝高比与SP呈线性相关;洪峰流量大于30 m3/s(< 30000m3/s)时,河道稳定所需的最小河床结构强度SP随着单宽水流能量P的增加而增大.堰塞坝泄洪道内不发育阶梯-深潭系统或发育程度较低的坝体,SP值小于稳定河床最小的阻力强度,将会发生下切、溯源冲刷并引起溃坝.保留的堰塞坝在泥沙淤积和水流的长期作用下会形成裂点,对河床下切起到控制作用,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大型裂点能改变河床演变和河流地貌,连续堰塞坝形成的裂点能长期保存并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创造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枯季河床沉积物与河床沙波现场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2年3月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双频道测深仪、旁侧声纳和ADCP流速剖面仪、ENDECO海流仪、OBS测沙仪在江阴至横沙岛航行150km,取得河床沉积物、河床形态和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实测资料。采用沉积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该河段河床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细砂为主,中值粒径为2φ左右,分选较好;河床泥沙以单颗粒群体跳跃运动为主,在河床上形成沙波形态,并发育良好;其河床沙波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河床沉积物颗粒度特征和涨落潮水流强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山区河流阶阶梯-深潭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梯-深潭是大坡度山区河流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河床微地貌形态,河床常由一段陡坡和一段缓坡加上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在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阶梯-深潭系统能有效耗散水流能量,控制河床侵蚀下切,并维持良好的河流生境和生态,因而是大坡度山区下切河流维持健康稳定的重要河床结构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阶梯-深潭发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纪念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是中国现代河流地貌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本文对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资纪念。研究涉及4个方面:① 水系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变,包括大江大河水系历史发育和山区河流地貌;② 侵蚀与产沙过程,包括有物理成因基础的侵蚀产沙模型、侵蚀产沙过程的尺度效应、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及临界现象、坡面细沟发育过程模拟等;③ 河床过程与河型,包括河道冲淤过程、河床演变、河型成因与演变等;④ 河流地貌系统研究,包括流域系统不同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河流地貌系统中的高含沙水流和多营力地貌过程、河流地貌系统对于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河流地貌系统中的泥沙灾害和河流地貌系统的实验研究等。50年前沈玉昌先生与钱宁先生提出在地貌学与河流动力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中国河流学科。文中对此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深化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弯曲性河流是一种重要的河流类型。对这种河型的成因的研究由来已久。各家主张大约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从水流结构、水流能量或振动等出发,即纯粹讨论水流本身弯曲运动的原因;另一类则纯粹统计流域因素包括流量、比降、泥沙等的影响,设法将弯曲性河流及其他类型河流在受外界影响的差异性上区别开来。从理论的完整性来说,前者至  相似文献   

10.
弯曲性河流形成原因及造床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弯曲性河流是一种重要的河流类型。对这种河型的成因的研究由来已久。各家主张大约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从水流结构、水流能量或振动等出发,即纯粹讨论水流本身弯曲运动的原因;另一类则纯粹统计流域因素包括流量、比降、泥沙等的影响,设法将弯曲性河流及其他类型河流在受外界影响的差异性上区别开来。从理论的完整性来说,前者至  相似文献   

11.
以水蚀风蚀区内蒙古河段重要入黄支流西柳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柳沟流域产沙地层及河流水文站悬移质泥沙采样分析和激光粒度仪测定,对研究区河道纵向、横向断面沉积的泥沙级配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流域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柳沟流域沉积泥沙的中数粒径从上游丘陵沟壑区到下游农田区逐渐减小;河流右岸泥沙粒径较大,左岸泥沙粒径相对较小,河床泥沙粒径介于二者之间;流域沉积泥沙粒径主要分布在0.125~0.5 mm,而流域出口水文站悬移质泥沙粒径72.5%在0.025 mm以下,说明西柳沟进入黄河干流的泥沙主要为细泥沙。  相似文献   

12.
近数十年来东平水道河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平水道受径、潮动力相互作用,水流、泥沙和河床演变具有独特的时空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前处于缓慢的自然淤浅过程,由于航道整治工程调整作用和疏浚维护等因素的影响,80年代中后期由淤积转变为冲刷状态,大规模的河床采沙是90年代以来河槽加剧加深增容的主导因素.近数十年来,虽然东平水道平滩水位下降,但是造床流量增加,潮汐动力相对增强,河床演变特征表现为宽深比下挫,滩槽高差提升,满槽容积增大,河槽向有利于水沙输送的窄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支流悬移质粒度与含沙量、流量间的复杂关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许炯心 《地理研究》2003,22(1):39-48
本文以黄河中游若干支流为例,研究了宽变幅水沙两相流河流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宽变幅水沙两相流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粒度特征与含沙量、流量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就同一站点而言,随着含沙量和流量的增大,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的百分比迅速减小,并达到最小值;当含沙量和流量进一步增大时,其百分比又迅速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双值关系。对于小于0.01mm细泥沙而言,情形正好相反。黄河中游不同的支流之间,悬移质泥沙粒度特征与年均含沙量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这些变化图形可以用非高含沙水流与高含沙水流不同的物理力学行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与河床自动调整作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实测河道测图资料及水沙资料,首次利用断面地形法和输沙平衡法较全面地系统地计算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的冲淤变化及其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宜昌-大通段呈冲槽、淤滩、淤汊特征;同时剖析和验证了长江中下游河床具有较强的自动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黄土分布区多沙曲流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长兴  章典 《地理学报》2000,55(2):228-234
依据中国黄土分布区多沙曲流的水沙资料、河床平面形态和河床大断面测量资料分析认为:多沙河流来水变率影响河床断面形态和曲流发育;由于窄深的河槽是高含沙水流输沙的必要条件和结果,因此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多沙河流河床断面形态首先出现变窄深的趋势,随着含沙量的进一步增加,水流造床能力增大,河槽会向宽浅方向调整;一定的河床冲淤强度有利于曲流的发育,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多沙河流河床曲率存在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国黄土分布区多沙曲流的水沙资料、河床平面形态和河床大断面测量资料分析认为:多沙河流来水变率影响河床断面形态和曲流发育;由于窄深的河槽是高含沙水流输沙的必要条件和结果,因此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多沙河流河床断面形态首先出现变窄深的趋势,随着含沙量的进一步增加,水流造床能力增大,河槽会向宽浅方向调整;一定的河床冲淤强度有利于曲流的发育,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多沙河流河床曲率存在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高度开发,尤其近百年来的加速发展,导致径流和河流泥沙分配的显著变化。径流变化的不均衡性增强,有时暴发特大洪水,河槽变形迅速,流域侵蚀加强,河流输沙量增加,河床淤积严重,小河流逐步趋向消亡。因缺乏坡面冲刷强度和冲沟增长速度的实测资料,促使研究人员在分析河流输沙量关系时,不得不利用间接的地形和气象方面的相关特征。通过对意大利20个流域的分析表明,与河流输沙量相关的系数γ、沉积规律指数、河床的平均比降和流域切割密度等具有最明显的影响。用相同的方法分析了加利福尼亚61个流域的资料,结果表明,与河流输沙量密切相关的是潜在的危险性滑坡。  相似文献   

18.
冲积河流的河床由松散的泥沙颗粒所组成,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冲淤变化,和改变方向,这就给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正常的航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有些场合下,我们需要对于河床的变形,作出精确的定量的估计;如何进行这一项工作,是河流动  相似文献   

19.
冲积河流稳定性指标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积河流的河床由松散的泥沙颗粒所组成,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冲淤变化,和改变方向,这就给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正常的航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有些场合下,我们需要对于河床的变形,作出精确的定量的估计;如何进行这一项工作,是河流动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河床所淤积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黄河中游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在提出水沙协同性、流域的自适应能力概念基础上,以流域为单元,建立了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各流域的水沙协同关系图谱。根据水沙协同图谱的不同变化态势,分析了各流域的自适应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较强的流域自适应能力使得该流域的水沙协同性一直较稳定;孤山川、窟野河、佳芦河和秃尾河流域的水沙协同性存在异常值,但是孤山川、窟野河和佳芦河流域仍有着较强的河流自适应能力,秃尾河流域的自适应能力较弱。总体而言,人类活动的干预有利于维持流域的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