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杜莹 《地理研究》2014,33(8):1557-1568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而中国近代地理学则是欧美地理学的移植。在后历史的立场上,对地理学应作宽泛的理解,实证主义地理学史是建构的历史,中国学者遵循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建构了中国地理学理性的一面。中国地理学史人文的方面是通过思想史方法论建构起来的,这种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原有文化体系、观念、概念、材料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史,首要的意义是与实证主义建构相反的还原。基于思想史方法论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首要的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移植,而是自主地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重构,反映的是中西学术的双向互动,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单向传播。  相似文献   

2.
当前主流地理学史研究可归结为两种互补性范式。一种是科学地理学史:1从近现代地理学形象出发,遵循"自上而下"的叙事模式,选择性地建构切合当前地理学的历史;2主张一元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导致了不同传统的对立;3其性质是建构性的、抽象性的,造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分裂;4强纲领的叙事模式不仅造成了"古代思想的现代解读",且挣扎于科学分化的大潮中。另一种是在批判科学地理学史基础上兴起的知识地理学史:1从地理实践本身出发,遵循"自下而上"的叙事模式,从地理学知识体系的底层诠释历史;2主张多元论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同地理学传统之间的对立,为多样的地理学传统纳入叙事框架奠定了基础;3其历史的性质是实践论的或语境论的,旨在阐发不同地理学知识形态的意义;4表现为对称性原则的叙事纲领,大大扩展了地理学史研究的视野,为理解作为地理学与自然并社会统一的实践统一体提供了可能。科学地理学史和知识地理学史当前表现为一种批评性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制造更多的二元论对立,相反,整体的方向应当是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3.
孙俊  潘玉君  武友德  赫维人 《地理学报》2014,69(9):1369-1384
当前主流地理学史研究可归结为两种互补性范式。一种是科学地理学史:① 从近现代地理学形象出发,遵循“自上而下”的叙事模式,选择性地建构切合当前地理学的历史;② 主张一元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导致了不同传统的对立;③ 其性质是建构性的、抽象性的,造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分裂;④ 强纲领的叙事模式不仅造成了“古代思想的现代解读”,且挣扎于科学分化的大潮中。另一种是在批判科学地理学史基础上兴起的知识地理学史:① 从地理实践本身出发,遵循“自下而上”的叙事模式,从地理学知识体系的底层诠释历史;② 主张多元论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同地理学传统之间的对立,为多样的地理学传统纳入叙事框架奠定了基础;③ 其历史的性质是实践论的或语境论的,旨在阐发不同地理学知识形态的意义;④ 表现为对称性原则的叙事纲领,大大扩展了地理学史研究的视野,为理解作为地理学与自然并社会统一的实践统一体提供了可能。科学地理学史和知识地理学史当前表现为一种批评性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制造更多的二元论对立,相反,整体的方向应当是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4.
于希贤 《地理研究》1986,5(3):95-99
我国地理学史的专著较少,近四十多年来一共出版过四部《中国地理学史》 (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书籍。最早问世的是王庸先生的《中国地理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八年之后,此书于1955年再版。作者在“再版的话”中说:“在这十八年中,没有同类的书出版过”。此书的宗旨是“宁受钞袭之议,不作明快宽博之论”。这表现出作者笃实的治学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由于时代局限,纂集的功夫多,而对其引证的文献,进行地理学的研究较少。但此书毕竟是第一次简述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的文献。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知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独立的专论,地理知识往往依附于诗歌、行记以及天文、医药、宗教、玄学(哲学)以及各种经世致用的著作中间。  相似文献   

5.
钮仲勋 《地理研究》1996,15(3):110-111
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组成部门,也是科技史的分支学科。80年代以来,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先后已有多部专着问世。同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相较,世界地理学史的研究在我国仍然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6.
由曹婉如等编的《中国古代地图集》(第一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是我国在古地图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该项工作对于我国地理学史、地图学史乃至科技史的其它领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走向地理学强国的过程中,如何使古代地理学与近现代地理学获得一条连贯性的解释或者历史始终是一个难题,这一难题集中体现在中国地理学在近现代转型前后的"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上。逢潘晟的《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商务印书馆,2014,以下简称为"潘著")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助出版,兹就该著在学术脉络层面上的贡献略作评介。研究中国地理学史,特别是考虑到知识分科的问题时,第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是地理与  相似文献   

8.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地理研究》2014,33(3):589-600
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历程的考察表明其具有一定阶段性--从科学史研究到思想史研究:①20世纪40-80年代主要是科学史研究,建构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经历了梳理知识体系、建构学科体系和彻底重构学科体系三个阶段;②80年代后的思想史研究阶段是对科学史研究的深化,一方面建构了地理学科学方面的思想体系和“元问题”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对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给予了重新建构和评估。由此同时尝试回答中国地理学传统的流变,大致历程是:①公元前具有关注人文世界和注重考察、研究自然的传统;②公元前后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以关注人文世界为主,考察和研究自然的传统有所弱化;③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地理学传统与欧美地理学传统有深厚渊源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古代有地理学,其传统与欧美地理学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9.
王彬 《地理学报》2005,60(4):705-705
最近,司徒尚纪先生编著的《地理学在广东发展史》的出版,可以说是传统地理学史的继承和发展。正如梁溥先生在总序中所说“广东省地理学会组织出版《地理学在广东发展史》和《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两本书,这在全国省级地理学会属于首创,对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和学会活动的开展将会起着重大作用”。然纵观以前的地理学史著或论文,皆“以史为经,以国别为纬”,即以宏观为主,对区域的详细程度不同,特别是对,“东地理学的发展未给予客观反映。由于广东地处祖国的南疆边陲,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内外地理学界,学者们或赞誉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光辉成就,或认为它是中国滋生传统近代地理学的桎梏。然而,什么是中国传统地理学?它具有哪些特点?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它包含哪些内容?与国外古代地理学相比有什么差异?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却至今未见专文给予较为系统地论述或探讨。笔者冒昧撰写《试析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等文章,冀望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和讨论,继承其优良传统,吸取其教训,加快发展中国现代地理学。  相似文献   

11.
敖然 《地理教学》1993,(2):17-18
漫长的农业发展历史,按生产力性质和状况,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有学分为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区域开发与区域划分:中国古代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述彭  曾杉 《地理科学》1997,17(2):97-104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区域发异的概念,由此产生的中持续发展思维成功地运用到三角洲的开发和三角洲文明的形成之中。在以海岸带为基线,面向内陆和面向海洋的区域开发与区域交往的漫长历程中,古代留下众多历史启示。古往今来,区域划分一直是中国区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5000年文明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锤炼出区域划分的目标:寻求区域内部的向心力和亲和力,保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最佳临界状态,分级处理模糊边界。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史研究向为地理学界重视.近年来,区域地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而区域地理学史的研究却相对落后了.2009年3月,人民出版社推出了马强博士的专著<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打破了学界这一尴尬局面.该书首先回顾唐宋西部地理学的发展盛况,并分析兴盛原因,然后分从唐宋时期对中国西部自然地理的考察、唐宋时期两部疾病医学地理及其认识、唐宋时期民族地理的考察及思想、唐宋时期西部政治地理思想、唐朱文学中的西部感觉地理及意义几个部分展开论述,最后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均 《地理学报》2000,55(3):383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近现代时期北京城市地域结构与演化过程研究”和国家测绘科技基金资助课题“近代地形图研究、数字化处理与产品开发”的进展 ,以及课题组对相关学界动态信息的收集处理 ,定位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术信息交流与自主知识产品服务的“中华地理与地图”网站于 2 0 0 0年 2月开通。目前 ,网站建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CASM) ,网址是 http:/ / www.casm.cngov.net/~ wangjun/。管理员电子邮件是 wangjun@sun1 0 0 0 .casm.cngov.net。该网站发展目标定位在及时交流和传播近期国内国际有关历史地理学、地理学史与地图…  相似文献   

15.
正要充分地理解一门学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查阅和渗透地理学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教材编写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有助于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的发现过程,明确地理学习的内容不是机械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的、并在人类实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东亚大陆往往会形成农耕民族(中原王朝)与游牧渔猎民族(北方陆权力量)相并立的二元格局,在两者对抗与博弈的数千年历史中,中国北方地区为保持"中华文明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北方地区仍然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根据"国家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核,借鉴亚洲陆权博弈的历史经验,结合新形势和新条件来研究中国北方地缘形势,可以将它划分为五个相互交叉和包含的部分——核心地带、上游地带、四个走廊地带、七大要区和两大枢区。这五个部分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战略价值,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东北要区和新疆要区在安全和发展上与中国的外向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形势存在着重大关联,它们的战略意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林超是著名的中国当代地理学家,他在长达60多年的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博学精思,成果累累。本文从地理学理沦、地理学方法论、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学史、地理教育、中外地理学交流、治学之道等方面,概括了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客家民系在闽西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智明 《福建地理》2006,21(2):121-123
闽西是中国客家民系形成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的发祥地。文章主要从历史自然地理的角度来探讨客家民系在闽西形成和发展中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通过引用大量古代地理史料,阐明了闽西山区这一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客家民系的历史形成及其发展演变,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沛东 《地理科学》2021,41(5):872-879
《方志月刊》是中国近代唯一的一种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刊物,刊物的名称选择、编辑特色等均受到了主编张其昀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通过对《方志月刊》载文及相关史实的梳理与考证,解析其办刊特色和地理学贡献。研究表明:该期刊注重科学的区域地理研究和地图、照片的运用,注重国外地理学成果的介绍和地理学史的整理,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特别是区域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导向。  相似文献   

20.
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骆世明 《地理研究》2007,26(3):609-615
为了探讨中国的传统农业对未来的生态农业的作用,本文对农业发展历史、传统农业已经发掘的一些例证加以论述,并注意到其优势和局限。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农业实践经验是建立在一个世界上少有的、有连续的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因其发展时间长,有很多经得起自然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合理性。由于工业化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否定,而生态农业是对工业化农业的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会使传统农业有很多经验值得未来借鉴。文章讨论了目前由于工业化农业手段的推广传统农业实践方式已经迅速消失的情况,提出了寻找的途径,包括:偏远区域、有经验的老农、古代农业文献和地方志等。应当对传统农业实践进行系统而广泛的收集整理,然后进行严格的效果筛选和深入的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改造,并逐步推广应用。这将有利于加速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